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噶玛天津仁波切:通达完全觉悟之路—成佛五道 |
 
噶玛天津仁波切:通达完全觉悟之路—成佛五道
时间:97年11月23日 地点:台北祖菩道场 全家一起习佛 能够全家一齐习佛,这是善因缘,人间最幸福的结果,表示这一家人过去世都是佛的弟子,所以这一生能够出生在佛教家庭中,延续过去的修行。 努力工作是为谁 人的一生一眨眼就过了,活着不是只为了工作,就表示对生命有了交代。大家都是为了家人,尤其是孩子,而努力工作,不是为了自己。因为亲情的羁跘,只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不是为了众生。众生与孩子,这其中有差别吗?说穿了,只因为是自己的孩子。亲属的关系若起于血缘,则数百年前我们也都是一家人,为什么要这样子分别? 最完美的宗教 宗教总是好的,但佛教最特别,不只劝人为善,而是教人如何从轮回中解脱,可以自利利他,所以是最完美的宗教。 学习佛法,从皈依入门,尔后依闻思修来精进。听闻是一种功德,也是一种布施。听闻之后,思惟不受外在的干扰,不受老病死的罣碍。难过、烦恼、不舍、痛苦等,都要以智慧来观照,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过去世的父母 佛陀曾说:你看到的众生,过去世都曾经是我们的父母。只是我们忘记了,有隔世之迷。所以人生如同一场游戏,在爱恨情仇中纠葛不清。 很多人相信眼见为凭,所以不相信转世,但你要相信轮回是真的。只因为你没有那个智慧,心不够清净,所以看不到转世的事实。 人身难得 究竟来说,轮回是假象;但对还没有开悟的众生来说,轮回是真实的,并且真的很可怕。在轮回中,能够得到人身,非常不容易!譬如大海中的盲龟,每百年浮到水面一刻,而能刚好钻进漂浮在海面的牛轭中的颈孔,那般希有难得。 千万不要真的相信来世还有机会为人。若此生不积极行十善业,守戒律,来世为人的机率是零。这点你相不相信,自己决定,佛法不强迫你去相信。 了解此身的难得,应好好利用此身来修行。 因果业报 此生能拥有什么,早已成定数。除了你的努力之外,过去的因已种下,这一生广结善缘,那个果就呈现了。 果有善恶。所谓娑婆众生,娑婆意即错综复杂的因缘。单一个因、缘,不能成就一果。若见有人胡作非为或毫不努力,却能享受福报,因而愤恨不平,不了解为何没有现世得到报应?以因果业报来说,他现在享受的和他在作的是两回事,故不需愤恨不平,见不得他人好。嫉妒会将善缘转成恶,若随喜他人的善,则可以获得功德。 修行的正道 了解轮回究竟是苦,要想办法离苦,而非苦中作乐。修行是唯一离苦的方法。 吃素本身不是修行,吃素的功德在于不杀生。所以要正确的了解,什么叫修行。 佛教的修行,有完整的次第,即是成佛五道。成佛意即通达完全的觉悟之境。五道则是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修行是所依的道,这是因;觉悟是所了达的道,这是果。 文字般若非正道 凡是将修行的方法,记载于文字,即称为文字般若。文字般若,不能称之为道,只是文稿,因为无法令解脱。 依文解义的作法,可能会完全错误,因为依你自己所能理解的来解释书上的文字,可能差异会好大。常有人依书本所说而自修,不去找师父,此乃因骄傲而不拜「人师」。这种无师自通者,或从书籍上学来,而号称「开悟」者,不可轻言相信,因为此等人如同瞎子,无法为你指出光明的大道。 近来坊间书籍所载之密法,错误太多。真正的修行口诀,不被允许记载于书本上。书籍可作为参考,但不能当成上师那样供奉。 依止上师而修道 修道需要依止两种方便:听闻和阅读。虽然是用到文字般若,这当中的差别,在于听闻是直接从上师处得到教导,但若从此不向上师报告及接受教导,则一定会出错。修行的过程所遇到的各种进展或问题,要如实地向上师报告,再依上师指示而修,重点就在这里。 譬如生病后,医生开药方,病患却不服用,病不会好。只知依文字般若,而不实修者,就如上述病患,病不能康复。 自以为是修行人,喜欢去度人离苦者,一旦自己遭逢逆境,却更痛苦。犹如船夫渡人无数,自己却老死在船上。所以不要急着现在度人,先度自己。烦恼减少,心胸增大,行为端正,止恶益善,有一定的程度之后,再来度人。 因个人的发心和所修的成果,道分为三乘,有声闻乘、独觉乘、大乘,皆各有修行的五道,共有十五种道。我们要学大乘,但是和大家息息相关的是声闻乘,因为世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我们从声闻乘的五道开始了解。 声闻乘的资粮道 声闻乘的五道,首先是「资粮道」,已见轮回的痛苦,不想再继续轮回,这时真的想修行,第一道即积聚修行的资粮。此时有几个观念很强烈:不想结婚,见三界、六道一切都是苦。不再执着于三界,因为了知即使行善而受生色界成为天神,亦非究竟,亦在轮回中,仍受无常之苦,故行者自然舍离三界。世间的欲望,如美食、华衣,不再对行者有诱惑。 声闻乘的人生观是对人世生起出离心,世间的欲望不再影响他,此即成就资粮道。此后即能持续积极地修行,不生怠惰。 资粮道分上中下三品。下品资粮道修不净观。一切的烦恼欲望都因色身引起,故观修不净,特别持守色戒,对异性不作幻想。中品资粮道修出入息,上品资粮道观修四念处、无常、有染,是痛苦的根源。 声闻乘行者因为执着色身,故特别持守色戒。凡夫也为了满足身体的欲望而造业,因而生起染污及各种念头,并且把念头当成真的。一旦念头生起,又想去压抑它,这样不对。当了解,不论善恶念,念头非实有,这个要记住!当警觉到非实有的念头生起,就要观空来对治它。小乘虽认为念头不是实有,但相信心是实有的。小乘所了悟的空,是相对于痛苦的空,属于「有」的空。 痛苦非实有 佛法说世间一切都是戏论,非究竟。所以佛告诫我们:不要被我们的眼睛、观念所骗,因为这些都不是真理。若学懂这点,痛苦就减少一半,并且不会去造痛苦的因,因为你知道,这只是一场游戏而已。 应当了解,痛苦的根源并不是来自有形色的身体。死后有没有痛苦?犹如梦境中也有喜怒哀乐,死后的中阴身,也有觉受。我们一直误以为快乐和痛苦都来自这个身体,这是错误的。佛陀苦修六年,日食一豆,而不受苦。 痛苦究竟来自哪里?来自「我执」!修行是要超越我执。如果修行之后,我执愈重,愈在意很多事情,而常劝人家不要分别,不要执着等,那就不好了。 痛苦不是来自争执,而是来自我执。「二人争执皆生痛苦,一人放下苦自消失。」这是金玉良言。若我执仍在,即使不争执,仍会有痛苦。用心去看,自己所执着的只是自以为是的观念而已,都来自于「我」,但根本找不到一个真实的「我」。 看清楚这点,「我」根本不存在,痛苦就消失了。但不要去否定说,「我」根本不存在,这是断见!如果遇到自己觉得很痛苦时,可以告诉自己:那个「痛苦的我」根本不存在。 外道说有永恒的灵魂或大我,这是障道的邪见。佛法说「我」,是假立的名称。当五蕴和合时,「我」的概念就产生,小乘也以为「我」是实有。这些都是我执的由来,是在修行时所要清净的观念。 大乘资粮道 大乘的资粮道,与小乘的差异在于发心,大乘是为众生。从受菩萨戒那天开始,即正式进入大乘资粮道。所行即积聚福德、智慧二资粮,直到可以真正生起无造作的慈悲心。真正进入资粮道,会乐意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帮助众生,无论布施行善,所作一切修行,绝不喊累,也不满足所行。 大乘资粮道也分上中下三品,下品资粮道,也是修观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诸法无我。与小乘的差别在于:小乘依「一切是有」的见地而观修:有轮回,有痛苦。大乘是依「缘起性空」而观修:痛苦不是没有,但一时显现。痛苦是有,但非实有,此即中道(中观)。 实修依一法门 成佛五道,从根本的资粮道开始作起,从下品起修,到中品、上品,再进入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要乐于行善,并且羞于小恶。因果业报都会进入意识田,各人自作还自受。 导师的责任是提醒你,教导你,但无法帮你决定要怎么做。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 听闻开示,增长见闻后,实修要依一个法门,四加行、禅定要修,这就够了。一张车票就可以到目的地,不需要用许多车票,换许多车,一直盘旋换车。真正相信的师父,一个就好。 导师的大愿 希望藏传佛教在台湾生根。过去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密续由印度传到西藏,印度佛法灭亡后,西藏仍保有完整的三乘法教。现在佛法由西藏向世界传扬,特别是来到台湾。因过去世善业的相应,大家一起在此学习藏传佛教,这是恰逢其时。 现在的契机,我们有责任保护珍贵的藏传佛教在台湾。所以鼓励诸位发大心,放下个人的欲望、家庭的执着和拥有,或培养下一代,为佛法奉献和服务,把佛法一代传一代,让它成为台湾真正的宝。 宝岛的宝,就是佛法,这对人类是一大贡献。希望大家激起这股热情,为了保留佛教在台湾而努力,包括收集经典、护持传承法脉、培养僧团能在台湾持有法脉。这是未来我要做的事。我个人的能力有限,但弟子同心汇集的力量则是无限。 心里的一句话 严冬时节,寒流又将来临,想到流浪的街友,有一餐没一餐的,内心都会纠成一团。我内心有一个愿:在台北,如果我们有能力,可以到龙山寺附近,租屋提供街友服务,一天起码提供免费的一餐,让街友免受饥寒之苦。因为街友,曾经过去都是我们的父母,舍不得啊! 这是一做就一辈子的志业,并且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支援。我真的很想去做,这需要大家有共同的意愿和付出。现在我提出来,大家从长计议,如何好好照顾那些街友。这也是大乘菩萨的资粮道,修行不只是念经而已,用实际的行动,来激发内心的慈悲心,这也是很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