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佛光·禅修释疑:何谓禅定? |
 
佛光·禅修释疑:何谓禅定? 「定」是中国话,梵语曰三摩地,意思是等持,一般通称「禅定」。禅定的类别很多,在生活中,无论是动静、闲忙、顺逆之境;无论是穿衣、吃饭或作务、打扫等一切时中,皆能清清处处,了了分明,如如不动,就是禅定。若依佛教定学的传统说法则以原始佛教时的划分最为完整;原始佛教把主要的禅定分成九个次第,即所谓九次第定。大乘佛教亦遵循此旧说,于是九次第定(四个色界的禅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加上四个无色界的禅定: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再加上最后的灭受想定,一共是九个。)就变成了天经地义的禅定阶梯。这个公式化了的九次第定,因为是佛陀所说,因此被大小乘之佛教传统公认为是修禅定的必经阶次。其实大乘佛教因其法门众多,方便无量,所走的修持路子与原始的佛教已有很大的不同处了。 此外,佛教之禅定学又名为心学(或增上心学),在讲解九次第定时,对每一禅定之心理状态皆尝试著作详尽及有规律之界说。例如得了初禅就能克服YIN欲,同时许多粗重的烦恼皆暂不现行,但仍有极重的思惟作用,所谓寻、伺,或觉、观。二禅以上则粗细的思惟作用没有了。定境越高则心理之各种活动似乎越少,连身心之快乐感受亦逐渐舍去,一味向纯一之「舍受」的境界迈进,终而至于第四禅。九次第定之心理状态及其宗教意义极为复杂,牵涉亦很广,现在证得这些禅定的人亦付阙如,已无法作严谨之研究了。约一般的禅定说,不是邪定,昧定,就是正定──四禅八定。四禅八定是内外道共通的,约出世法说,须与空性智慧相应的「无漏定」才算是佛法的正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