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益西彭措堪布:辨中边论颂讲记(五)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益西彭措堪布:辨中边论颂讲记(五)

 

  今天开始讲第二品——辨障品。通过上面对于杂染和清净体相的辨别,我们就知道杂染和清净的差别是在现相上安立,并不是实相上安立的。那么我们做为一个凡夫,处在有垢位,并没有失去自性清净的法性,但是因为虚妄分别而导致法性不能真实现前。现在要寻求涅槃的果位,证入法界,它的障碍唯一就是虚妄分别,这就是所断。实际上第二品所要辨别的障碍种类,也就是虚妄分别的种类。弥勒菩萨在第二品当中专门就是辨这个障碍,那么我们想辨障的必要性是什么呢?辨障的必要性就是:只有认定、认识了自己相续当中存在的障碍,才知道在什么地方需要纠正对治。假如连什么是障碍、能障有哪些、所障是什么、为什么会障碍这些道理都搞不清楚,那么怎么可能断障而证入真实性呢?所以,这一品当中,我们关键是要分析清楚能障和所障以及以能障如何障碍所障,这就是辨障的意思。

  戊二、所断障碍分三:一、总说;二、别说;三、摄义

  己一、总说

  具分及一分,增盛与平等,

  于生死取舍,说障二种性。

  总的来说,对于大乘种性和小乘种性作障碍的就是具分障、一分障、增盛障、平等障以及取生死障和舍生死障。

  下面解释六种障碍的含义:

  ①具分障和一分障是一对,分别属于大乘种性者和小乘种性者心相续当中的障碍。按照唐译《辨中边论》,具分障是指烦恼障和所知障,因为这些障碍全都是对于大乘解脱构成障碍的缘故,所以叫做具分障。一分障是单指烦恼障,只是这一分对小乘解脱构成障碍的缘故,所以叫做一分障。也就是彻底断尽了一切烦恼障后,所知障对于小乘解脱并不构成障碍。

  在藏文当中,具分障译为广大障或者周遍障。按照全知麦彭仁波切的注释,这样两种障碍是以所障的差别对于能障安立广大障和少分障的名称,也就是,对于大乘广大的自他二利作障碍的,就叫做广大障;对于小乘少分自利解脱作障碍的,就叫做少分障。

  两种解释的方式上确实有所不同,但是从障的自体上讲,没有不同,所以,按照意义来讲,完全都是一致的。针对利根的大乘种性者所求的果是二利究竟的圆成实彻底显露的佛果。所以,就要消尽一切客尘,也就是大乘种性者所断的障碍是以烦恼障和所知障所摄的一切虚妄分别。钝根的小乘种性者所求的只是解脱分段生死,所以所断的障碍只是一分以烦恼障所摄的虚妄分别。

  ②增盛障和平等障是一对,都是从烦恼的方面来说的。那么有两种解释方法:第一种是,如果所缘境只是少分,那么就能促发粗大的贪心等烦恼,这就叫增盛障。如果烦恼的产生,和所缘境的程度相应,那就叫平等障。比如:嫉妒心非常强,只要别人稍微超过自己,就会生起难以忍受的嫉妒心,这就是增盛障。或者像毒蛇,稍微有一点违逆,就会发起很大的瞋恨心;或者象酒鬼,只要闻到酒味,贪心就无法控制,这些就是属于增盛障。再讲平等障的例子,比如在违逆境比较弱的情况下,心里会稍有厌恶感;如果违逆境变成中等,那么瞋心也变成中等;如果违逆境很强大,瞋心也变得很粗猛。这叫做平等障。再比如,我们在静处修行,因为远离了红尘,很少接触不清净的声色,这样内心的烦恼就比较微弱。但是如果进入大城市,因为环境很恶劣,所以染缘很强大,这样我们相续的烦恼也会引发得很强大。知道这个心随境转的道理,就应当尽量不接触不清净的境界。

  第二种解释:比如,相续当中虽然有各种烦恼,但是,以瞋心最厉害,其他烦恼小一些,这个瞋恚就是增盛障。假如相续当中贪、瞋、痴三毒的势力都比较平等,没有强大和微弱的差别,这就叫平等障。

  ③取生死障和舍生死障是一对。

  以执取生死,会障碍空性的智慧;以舍离生死,会障碍大悲心的方便。这两种都对大乘道的精华——大悲空性藏或者说空性智慧和善巧方便双运构成严重的障碍。

  所以,我们就需要了知,做为一个大乘的修行人,以执著心取生死也是障碍,或者以厌离心,或者以一种不合理的,或者没有大悲心的前提下,以一种心的来舍离生死轮回,也是一种障碍。所以,需要了知大乘的法越来越殊胜,而且他的智慧、他的方便是很殊胜的,比较深奥的一种境界来面对万法。或者说他自己不会去执著生死轮回,或者不会被执著心起烦恼而造业,转生在生死当中,但是,他以大悲心推动会普度生死众生,所以,他不可能彻底舍弃生死。所以,针对大乘的修行人来讲,以执著心取生死也是障碍,以一种厌烦心或者为了自利舍弃生死也属于一种障碍,这是针对大乘的根机来讲的,对大乘来讲,的确以执著心取生死是障碍,不但这个成了障碍,甚至以没有大悲心,没有菩提心,没有大乘的善巧方便去舍弃生死,也是严重的一种障碍,起一般的贪瞋等烦恼,大乘的修行人不会认为是特别严重的障碍,但是舍弃众生,舍弃生死轮回,自利的发心求自利的解脱是很严重的一种障碍。所以,弥勒菩萨这里也讲,以执著心取生死会障碍空性的智慧,以厌离心或者是自私自利的发心来舍离生死也是障碍大悲的善巧方便。

  在六种障碍当中,具分障、取生死障和舍生死障是大乘菩萨道的障碍,一分障是声缘道的障碍,增盛障和平等障是二者共同的道障。

  虽然烦恼障也障碍大乘究竟的菩提,但是这里说一分障就是声缘道的障碍我们需要了知,大乘的道完全是人无我、法无我的空性圆满证悟,那么这个时候还是会断烦恼障和所知障,这里没有说一分障障碍大乘菩萨道的境界,这个我们需要了知,不必要这样单独讲,因为说具分障已经说到烦恼障和所知障都会障碍大乘菩萨道。所以,全知麦彭仁波切的注释当中也讲到,一分障就是障碍声闻、缘觉道的障碍。

  已二、别说分三:一、于解脱之障碍;二、于善等十法之障碍;三、于三对治之障碍

  庚一、于解脱之障碍分二:一、宣说真实障碍;二、由彼如何障碍之相

  辛一、宣说真实障碍

  九种烦恼相,谓爱等九结。

  ①结的含义。

  具有烦恼相的无明等,叫做结。

  结就是系缚的意思,因为以无明等把众生系缚在三有当中,解脱不了,所以叫做结。《三藏法数》上说:“结即系缚之义,谓众生因烦恼妄惑造业,而为众苦系缚,流转三界不能出离,故云结也。”(众生因为烦恼推动而造业,以造业而被痛苦系缚,在三界当中流转不能真实解脱,所以叫做结。)

  ②爱等九结是哪些?

  九结就是:①爱结;②恚结;③慢结;④无明结;⑤见结;⑥取结;⑦疑结;⑧嫉结;⑨悭结。

  其中见结当中包括三种——萨迦耶见、邪见和边执见。取结当中包括两种——见取见和戒禁取见。在藏文当中,爱结和恚结翻译为贪结和瞋结。取结是取殊胜结,意思是把非殊胜执取为殊胜的一种恶见。

  辛二、由彼如何障碍之理

  初二障厌舍,余七障真见,

  谓能障身见,彼事灭道宝,

  利养恭敬等,远离遍知故。

  颂词上说:九结当中前两种分别障碍厌离和弃舍,其余七种结能障见真如,也就是分别能障身见遍知、身见事遍知、灭谛遍知、道谛遍知、三宝遍知、利养恭敬等遍知以及远离遍知。(颂词后面四句要贯穿在一起念,这样容易理解。)

  下面我们以能障和所障对应的方式来作解释:

  1、以爱结能障厌离,因为把有漏法观为功德,这样以贪爱心见不到轮回的过患,由此生不起真实的厌离心。在我们的心上,如果见功德,就会生起欲乐心,如果观过患,就会生起厌离心。现在观有漏法具有种种功德之后,以这个贪执心就会障碍见过患,也就发不起真实的厌离心。从这里也可以见到虚妄分别心的障碍性。古人说“爱不重不生娑婆”,我们欲界凡夫都具有深重的爱欲,因为对于世间的五欲、对于世间的财富名誉、对于世间的男女情爱有很深很深的爱,所以就难以发起出离这个轮回世界的心。

  2、以恚结能障弃舍,由于这个内在的恚结,心里对于所恚的逆境不能弃舍,一直在心里记恨。

  3、以慢结能障身见遍知,就是因为牢牢执著我慢见之义,便不能了知萨迦耶见的过患。比如在修定的时候,获得一些功德,这时就会有我慢起来,执著自己为殊胜,轻视他人,由此为缘,身见难以断除。实际上,我们在修善法的时候,这种我慢的障碍经常会冒出来。稍微有一些功德的时候,人就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就是起了我慢的障碍,安住在傲慢的状态中,不能体会到我见的种种过患,甚至别人提醒也听不进去。

  4、以无明结能障身见事遍知:

  身见事就是萨迦耶见的施设基,萨迦耶见叫做坏聚见,它在什么上面施设呢?就是在五蕴上面施设。五蕴它是刹那刹那生灭的或者说种种的多类法,或者说因缘所作的一种法。但是以无明结见不到五蕴的真实面目,也就不能如实了知五蕴刹那生灭,多分积聚的自性,反而把它看成是独一、恒常的我。所以,以无明结会障碍了知五蕴的真相,这样我们知道以无明结能障身见事遍知。

  5、以见结能障灭谛遍知:

  见结包括萨迦耶见、边执见和邪见,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解释:

  ①以萨迦耶见怖畏灭:因为萨迦耶见是以执我为自性,当要现前灭谛的时候,以这个恶见的力量会疑虑“我将断灭”等等,这样就会生起怖畏而不入解脱。比如,我们人临死的时候,四大分离,这时候我爱现行,而且由我爱的增上力,就会认为:“我要没有了”,这样爱执自身,就成了现前中有的因。如果这时候能悟入无我,当下就可以入灭谛。但是无始以来串习坚固的萨迦耶见,具有一种强大的执我的势力,所以在现前灭谛时,就会非常非常恐怖。所以,从内在深处的根源上来看,确实每一个凡夫有情都很害怕失去自我,对死亡都有深深的恐惧。比如把你放到没有人烟的大沙漠当中,这时你的心里自然就会生起恐惧,实际上这就是我执的反映,因为有缘我的执著,所以就害怕我的失去。

  ②以边执见无有得灭(以边执见障碍得灭谛,边执见有断见和常见):以断见会认为最后归于断灭,什么也没有,哪有什么灭谛可证?以常见会认为世界永远就是这样,我永远就是这样,有什么灭谛可求。所以,边执见是以妄计无有得灭而能障碍灭谛遍知。

  ③以邪见毁谤灭谛:比如许多持邪见者认为佛教所说的涅槃都是宗教家虚设的迷信学说,根本不存在。这样毁谤灭谛而作障碍。

  6、以取结能障道谛遍知:取结有两种——见取见和戒禁取见。

  ①以见取见取劣见为殊胜而不入正道。

  比如认为万物都是以大自在天等所造,一切都是以大自在天等的意志为转移的,以这种恶见的障碍,就不懂得修福立命都是靠自己的心,由此就不可能入真实道。

  或者认为万法是无因生,如果把这种劣见执著为殊胜,也无法趣入真实的道。

  所以,现在很多就是认为都是大自然的科学的一种境界或者说一切万法没有前世后世,完全都是自然生。持这样邪见的人,没有舍弃这种见解,他认为万法都是自然生、无因生,这样的劣见认为是非常正确的,非常真实的,这样的话,永远没有办法趣入真实的解脱道。这就是以见取见取劣见为殊胜而不入正道的。

  ②以戒禁取见取非解脱之因的邪戒为殊胜而不入正道。

  比如,印度的外道行持牛戒、狗戒、鸡戒等,学鸡一只脚独立,学狗吃粪便,这样学旁生的行为,认为能够解脱。有的行持无义的苦行,比如以火烧身,在雪山当中裸体而安住,或者涂灰断食等,这些行为都不是解脱正因,但是以戒禁取见就会极愚痴的执著这些是殊胜的法,由此能障碍趣入正道。

  7、以疑结能障三宝遍知:

  以疑结就会对于三宝的功德产生犹豫不定的怀疑,这样就不能信受三宝就是为唯一的皈依处。比如,心里怀疑:“佛是不是遍知?佛所说的法能不能让我彻底真实获得解脱?或者我念阿弥陀佛真能临终往生吗?佛说的好像和外道讲的都是一样?真的如来藏是周遍吗?”等等,这些一起怀疑就会障碍信心,不能一心一意地诚信三宝。

  8、以嫉结能障利养恭敬等遍知:

  “等”字包括名声、地位、权势等。如果我们心里有嫉妒,见到别人有利养、有恭敬、有名声、有地位等等,就会眼睛发红、心里发酸,这样就不会去观察利养、恭敬等的过患,也不能以理智观察这些利养恭敬就像浮云、彩虹一样没有实义。所以嫉妒心一起来,也会障碍见真实的智慧。

  9、以悭结能障远离遍知:

  有悭吝财物的心,财富积累再多也不知足,根本没有知足的善心,一直都想发财,一分一厘都舍不得用,以这个悭结能够障碍远离遍知。意思就是,在悭吝的状态下,人都很愚痴,不会了知少欲知足的功德,所以,一直舍不得用,或者不作上供下施,一直以一种贪心的执著推动下增加悭吝的心,在悭吝的状态下,这个人特别特别愚痴,根本不会了知少欲知足的种种功德。再比如,如果有吝法的心,比如有一点技术,非常保守,一点都不肯传给别人,这就是在法上障碍布施。

  九结当中的后七种结——就是从慢结乃至悭结,都是障碍真见——见真实性。所以,人在这些烦恼的状态当中,确实都会障蔽理智,见不到诸法的真实面目。以上九结都是对于解脱作障碍,只要有一种结断不了,那么就无法从三有当中解脱。

  庚二、于善等十法之障碍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辛一、略说

  余障善等十。

  “余”就是在上面所说的障碍之外,还有其他能障。“善等十”就是所障的善等十种法。下面会一一解释。

  辛二、广说分三:一、三十能障;二、十种所障;三、彼等对应

  壬一、三十能障

  下面的颂词,我们分成十段来讲:

  1、无加行、非处、不如理。

  能障是:无加行、非处加行、不如理加行。

  所障是:成就菩提的真实善根。

  ①无加行:就是懈怠、放逸,对于行持清净善法根本没有加行。比如整天睡觉、逛街、看电视,和人闲聊,该作的功课不作,该修的加行不修,甚至早上或下午上课也迟到、缺课……这就是混日子的庸人,对于行善没有加行。

  ②非处加行:非处就是非是成就菩提的方便。比如外道邪师的邪说邪论,就是非处;内道诸佛菩萨的善说,就是处。在我们已经趣入行善之后,只有依靠佛菩萨善说的经论,才能让我们成就菩提的善根不断生长,因为这些经论都是让我们减少过失、增上功德的教授,如果能够依照这些善说真实修心,决定可以让善根辗转增长。这个道理,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当中再三讲过。相反,如果你执著一种不是成就菩提方便的邪论等,那一切一切善法都不会辗转增上,反而以邪见的染污会增上恶法。所以,你该精进的不是对邪魔外道的观点特别需要精进,对不相信因果的一些自然科学的观点天天研究、天天研讨,这些都成了非处加行,增长邪见、增长烦恼的一种因素。所以,对佛菩萨的经典、论典做闻思才是真实的处加行。其它的对乱七八糟的杂志或者说看很多邪思邪论,这样度日子完全就叫做非处加行。

  ③不如理加行:就是已经趣入了行善,也依靠清净的经论作了闻思,但是不具足缘法义而如理作意的瑜伽,或者反而数数非理作意,因为不具足如理作意和非理作意,不是断烦恼的方便,所以叫做不如理瑜伽。一辈子都是精进闻思的一个侧面来度日子,没有真正的修法,这也就是成了一种没有办法断除烦恼的情况,所以,这样也就是不是特别圆满的一种,虽然趣入了行善,也依靠了清净的大经大论作了相应的闻思,但是不具足缘法义而修行的,或者闻思是闻思但是心相续反反复复的或者说再再地串习非理作意,这样的话,也是成了不如理加行。那么从这种不如理瑜伽所引起的加行,就是不如理加行。由不如理加行也无法成熟成就菩提的真实善根。比如,虽然对于无常作过闻思,也懂得法义,但是不具足缘无常的法义如理作意的瑜伽,这样自己的心相续当中缘无常的善根就不可能真实成熟,所作所为还是在常有执著的推动之下而作加行的。所以,我们作闻思是很好的一种事情,但是,后面自己的心相续当中应该串习的如理作意的方面作行持,但是闻思的、理解的这些搁在一边,然后在内的心相续再串习非理的一种作意,那么就成了一种不如理的加行。所以,弥勒菩萨这里讲无加行、非处加行、不如理加行,这些就是给我们指点了很重要的一些内容,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认识,必须要一层一层地遣除的,否则的话,没有办法真实成就一种菩提的善根,无论是最初产生或者是中间不断辗转增长的这些功德没有办法真实成就,因为无加行或者说非处加行或者说不如理加行都有这样的。所以,你开始有加行,但是你加行成了非处加行那也不对,或者说不是非处加行,但是又成了不如理的加行等,那这样的话还是始终没有办法成熟、成就菩提的真实善根。

  以上这三个方面,“无加行”着重在不入善法上,“非处加行”着重在不具足善法增长之因上,“不如理加行”着重在不具足正修关要上,以这三种就能障碍菩提之因的真实善根。这三种当中只要有一种没有断除,就没有办法产生成就菩提的真实善根。所以,假如你自己的心相续当中的真实善根生不起来,那就要向内检点自己的相续,是不是存在上面的三种障碍,只有把这些障碍一一消除,善根才能在心相续当中生起,所以,作为一个修行人,必须以精进心趣入修善,而且必须长期依止佛菩萨的善说如理闻思,如理闻思之后必须再再缘闻思所决定的法义如理作意,只有这样,才可能在相续中引发能够成就菩提的真实善根。假如不这样励力修持,即使你修上一大劫,也没有希望生起菩提善根。

  比如,我们修习道次第,从下士道的念死无常开始,一直到上士道的止观,如果真正如法的闻思、再由闻思而数数如理作意,那决定可以逐渐在自己的相续当中真实生起三士道所摄的种种善根——比如信心、精进心、出离心、大悲心、菩提心等等。但是,我们往往发现许多学佛多年的人,连很基本的善根也没有生起,这个原因就是相续当中存在上面所说的三种障碍,决定是这样的。弥勒菩萨所讲的完全是真实语,没有任何不成立、不决定的过失。这个《辨障品》的内容,对我们的修行非常重要。希望大家好好学习这些宝贵的教言。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益西彭措堪布:辨中边论颂讲记(六)

益西彭措堪布:辨中边论颂讲记(七)

益西彭措堪布:辨中边论颂讲记(八)

益西彭措堪布:辨中边论颂讲记(九)

益西彭措堪布:辨中边论颂讲记(十)

 

后五篇文章

益西彭措堪布:辨中边论颂讲记(四)

益西彭措堪布:辨中边论颂讲记(三)

益西彭措堪布:辨中边论颂讲记(二)

益西彭措堪布:辨中边论颂讲记(一)

益西彭措堪布: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十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