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教与孝道文集:浅谈佛法中的孝道思想(见淦法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与孝道文集:浅谈佛法中的孝道思想(见淦法师)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大学部二年级 见淦法师

  中国是一个重视孝道的民族,儒家思想主导著中华文化,将近三千余年而屹立不摇,究其原因与其重视孝道的精神有关。孔子言孝尤详,曾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也。”又云:“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而孝是实践伦理不可或缺的道德渊源,古代有所谓“求忠臣必于孝悌门者”,能够忠于职守,忠于社会国家民族者,首先必求其孝于父母,父母之恩昊天罔极,对父母尚不能行孝,更遑论对他人尽忠,因此孝道伦常,实佛儒同源。

  在佛教当中,不但以孝为宗,且以孝为戒。《梵网经》云:戒是万行,以孝为其肝心。昔日世尊亲自为净饭王抬棺送葬,做为报答父母劬劳养育之恩;更在涅槃之前,亲赴忉利天宫为母说法;并为目连尊者,设盂兰盆会,救拔其母脱离地狱之苦,而盂兰盆法会的缘起,是一则传唱千古的孝行典范。

  目连尊者,在证得神通后,为报父母养育之恩,运用天眼,观其母于饿鬼道中饥寒交迫、惊恐不安,目连尊者于是托得一钵饭菜,供养其母,就在食物即将入口时,随即变成熊熊烈火,根本无法下咽,而其母受尽七转八倒之苦,目连尊者见此情景非常难过,在无奈之余禀告佛陀,佛陀安慰目连,然后说:“你的母亲罪根深结,不是你一个人的能力救拔得了的,就是联合诸天鬼神大将也莫可奈何,只有仰仗十方众僧威德之力,才有可能得到解脱。”

  “出家众在每年雨季这三个月,精进用功清净戒行,在七月十五日结夏圆满的这一天,可准备美味佳肴来供养众僧,藉由他们精进用功的功德,才有办法使现世父母乃至累劫父母、六亲眷属,得以出离三途之苦。”目连就照著佛陀的吩咐去做,果然他的母亲就在僧自恣日那天,得以脱离一劫饿鬼的苦报。于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法会,佛教徒会举办斋僧活动,藉斋僧功德超荐累世的亲眷。

  一般人认为出了家便不能再尽孝道了,由上述目连尊者的公案看来,佛法不离世间法,进而用更广大的角度来诠释孝道,《梵网经》中说道:“一切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故六道众生,皆如我父母”,因此我们不只要对现世的父母尽孝,更要对生生世世的父母报恩,在自己得到解脱后,除了度化自己的亲人,进而广度众生,让他们免于沉沦三途恶道之苦,趋入究竟解脱之道,才是真正发挥大孝的精神。

  佛教的伦理观,是始于知恩,终于报恩。所谓四重恩即--父母恩、师长恩、国家恩、众生恩,而这四重恩中,又以父母恩为根本。《诗经》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此恩,如昊天难报”,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文中提到母亲的十种恩德:一.怀胎守护恩 二.临产受苦恩 三.生子忘忧恩 四.咽苦吐甘恩 五.回干就湿恩 六.哺乳养育恩 七.洗濯不净恩 八.远行忆念恩 九.深加体恤恩 十.究竟怜悯恩。母亲怀胎十月间,必需忍受种种身心变化的不适,子女呱呱坠地之后,若没有父母的细心呵护,茹苦养育,一个脆弱的生命,是无法独立生存的。在子女成长的历程中,父母默默的承受许多身心之苦,却甘之如饴、无怨无悔。

  一个人从生至死,得之于人者太多,施之于人者太少,如果不知道知恩,不晓得所领受的一切,是多少人在背后默默的付出与成就,就不会感恩。没有感恩的心,认为别人的付出是理所当然,就算得到再好的东西,也不知道珍惜,就更不用说报恩了。对父母至亲如此,对社会国家更是如此,悖礼忘义无所不及。

  由此观之,孝道伦常确实是百善之根基,更是安定社会国家重要的基石,其精神与价值是不应随时代变迁而被扬弃。让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就是知恩、感恩、报恩的具体表现。

 
 
 
前五篇文章

佛教与孝道文集:浅谈佛教的孝道思想(温泉)

佛教与孝道文集:中国佛教的孝道思想(刘立夫、刘忠于)

佛教与孝道文集:中国佛教孝道观的发展(业露华)

佛教与孝道文集:论佛教孝道观(刘兴恩)

佛教与孝道文集:不忠不孝就是“以身谤法”(洗心)

 

后五篇文章

佛教与孝道文集:中国佛教孝道思想初探(常耘)

佛教与孝道文集:论契嵩的孝道思想(业露华)

佛教与孝道文集:中国佛教对儒家孝道伦理思想的会通(刘立

佛教与孝道文集:漫谈广化律师对孝道的履践

佛教与孝道文集:佛法与孝道(祈竹仁波切)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