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圣严法师:觉情书 第一篇 与自己对话 - 如何管理好情绪 |
 
圣严法师:觉情书 第一篇 与自己对话 - 如何管理好情绪 问:从医学和心理学来看情绪,它是自然反应,那么佛法是怎么看待的呢? 答:情绪可分为健康的和不健康的情绪。所谓健康的情绪,就是享受、欣赏、欢愉,这是一种快乐的感觉,也就是赏心乐事。 通常若有人说到:「你有情绪啊!」这多半是指不健康的情绪,包括怒、怨、恨,或是讨厌、疲倦等都是。因为不健康,所以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和心灵,身心受了影响便会影响到家庭、事业,甚至跟朋友之间相处的关系。 凡是以自我中心出发的,都叫做情绪。人为什么要做好事?大家总是希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希望做好事以后可以得到回报、可以升天,能够在人间享洪福,这些希望都算是人的情绪。 从佛法的观点来讲,有造恶的情绪,也有修善的情绪。上述这些做法与观念,对一般人而言是好的,但是以佛教的立场,福享完了以后还是会受苦,并不是彻底的解脱。最好还是能从自我中心得到解放,得解脱之后就没有情绪,只有智能和慈悲了。 问:情绪有能量,是否可以转负面的情绪能量成正面的? 答:情绪能量是可以转化的。在佛法里面有一个名词叫做「精进」,还有一个关于参禅者的名词,叫做「大愤心」,也就是大愤怒心。大愤怒心是发愤图强的意思,「愤」也可以作「奋」,即是奋斗、精进的意思,是指痛下决心,自己非得要完成不可,这本身是一种情绪,但这个情绪是正面的,是往好的方面去发展。 如果一个人没有「发愤图强」这种意志力的情绪来支撑,做任何事情都会半途而废,都可能虎头蛇尾、浅尝即止,不可能把一桩大事完成,也不可能有始有终,所以人还是需要有正面的情绪。 然而正面的情绪还是自我中心,仍是以「我」为出发点想要完成某件事。至于想要成佛,就必须要有精进心。事实上,精进心是一种净化了的情绪,它不伤害人也不伤害己,只是在修行的路上一直往前走,好象是一种能源、能量,如果没有这种能量的话,修行就修不成了。 所以佛又称大雄、大力、大慈悲,能够得大解脱。大解脱即是大智能,这个「大」的意思,就是从精进心产生的。 问:法师说我们有造恶的情绪,也有修善的情绪,那「精进心」就是修善的情绪吗? 答:修善的「善」有两种,一种是自我中心的修善,一种则是为众生的修善。为众生的是慈悲,为自己的则是以自私心修善。 若是希望以后得到回馈,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心态来行善,这是自我中心的善,希望得到利益,这算是好事,一般来说我们也鼓励。 另外一种善是绝对的善,也就是超越自我中心的善,心中只有众生没有自我,愿意为众生而受苦受难。这种善是清净的善,我们称为「慈悲」,称为「菩提心」。 问:当情绪正在酝酿但还没有升起时,有没有方法察觉,并且化解? 答:这很不容易!有修行的人比较可能做得到。所以平常要练习打坐或是静坐,透过这样的修炼,能够觉察自己的心理反应。 通常,人没有办法发现自己的心理反应,当觉察到心理出现某种反应,还不知道这就是情绪。还有一种是自己心里已经不舒服了,即使嘴上没说,脸上可能已经有表情了!对于这些情绪,是可以用方法来避免爆发的。 面对这种状况,最好的方法是体验呼吸,觉察呼吸从鼻孔出和入的感觉,或者用念佛号的方式来改善。听到一句令自己不快乐的话、见到一件不喜欢的事,或发生了一桩不幸的事件,就念「阿弥陀佛」!不要只是念一句,要持续不断地念下去,这样自然而然就能够化解情绪了。 当知道自己心里不舒服,藉由不断诵念「阿弥陀佛」或「观音菩萨」来化解,是很有帮助的,听着自己念阿弥陀佛,想象阿弥陀佛就在面前,这样,情绪自然而然就会平复下来。至于其它的宗教如基督教,则可以念「哈利路亚」。 当问题来了,不要用脾气来解决,而是要用理性来解决,以这样的方式训练自己、帮助自己,让自己安静下来,就可以把事情处理得更加圆满。 问:常有人因自责而显得情绪不稳,这也可以用转念的方式转化吗?佛法可不可以帮得上忙? 答:自责性的情绪比被他人刺激而受到的伤害更大!因为他人刺激而产生的情绪,可以找地方发泄,或是找到理由来化解,但自责性的情绪则会闷在心里,不容易发泄出来,也不容易化解。 譬如一个女人如果动过几次人工流产手术,对于被堕胎的胎儿充满自责,遇到什么不如意的事就联想到是因为流产的关系,那些死去的胎儿来向她讨债报仇,而她又不能恨那些孩子,只好深深自责,因此就有像「婴灵作祟」这种传说、信仰出现。 一般说来,自责性的情绪很不容易化解,而且会持续很久,甚至一辈子!这类的人一想到犯错的地方,情绪马上进入低潮,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有时候甚至伴随着恐惧,恐惧自己还会犯错,或是那个错误永远无法弥补,不知道该怎么办,因而走投无路。 像这种情绪,心理医生也不一定能够解决,唯有使用佛法的观念,用佛法修行的方法来帮助他。佛法的观念,就是告诉自己当时是愚痴的,让自己心生惭愧来忏悔,并求改过迁善,希望能够多做一些有益社会的事,用有生之年广结善缘,这样心里就会比较安定,情绪也就渐渐能化解了。至于修行的方法,则是多念佛、多做好事、多结善缘,也就是将功赎罪。如何弥补既成事实的过失?只有多做好事。 问:不好的情绪能不能经由转化、升华,而变成好的动力? 答:基督教认为人一出生就有罪,罪人犯罪做错事,自己做不了主,只有信主,信了主以后,这个罪将由主承担,原罪便没有了。现实生活中犯的错误,也要向神忏悔,透过这种方式,帮助自己从情绪中走出来。 对佛教徒而言,不好的情绪则是透过忏悔来转变,忏悔以后重新出发,做一个对他人有益的人,藉由阅读佛经、拜忏、诵经,或念佛共修、做义工等,都可以转变自己的念头,而情绪也就会转过来。 一个本来坏的情绪,因为观念的转变,连生活方式也会转变,变成好的力量,成为修行的动力、修道的助力,这也可以说是逆增上缘了。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浪子本来是专做坏事的,可是当他观念转变,人生方向改变了,人生的步调也会跟着改变。所以,将不好的情绪力量转化成好的修行力量,是很好的转变! 问:听到「老僧入定」这句话时,心里很好奇,修行多年的人真的可以做到「八风吹不动」吗? 答:所谓「老僧入定」,是指在定中不会有情绪,但是在平常生活里可能还是会有情绪,不过这个情绪不会浮动。一个有修行的老僧,在情绪还没有浮动之前,他心里已经有感觉了,当有了感觉,他会用方法不让情绪浮动。 事情不公平也好、公平也好,无论怎么刺激,修行的高僧会用方法与观念来转变、调整自己。因此从表面上看,老僧炉火纯青,是看不出情绪的。 但他们有没有情绪呢?可能还是有,但是情绪已经不会伤害自己,也不会伤害他人,不会脱口骂三字经,也不会动不动就表现出愤怒的模样,这种应该就是有修养的人。 但是,有时在必要的时候,老僧也必须表现出愤怒相,可是当下他的内心并没有愤怒,目的只是为了使众生的情绪能够冷静,愚痴能够开朗,就是所谓「当头棒喝」。这有可能是一种方便法,他的内心不会有情绪。我也看过有这种老僧,骂徒弟骂得好凶,转过脸来却是慈祥的,一点也没有生气,这就是他的一种表现方式,并不一定是内心有什么大的情绪。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