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论语禅:好人得病 |
 
论语禅:好人得病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你不应该得这种病啊!这是命里注定的吧!你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孔子认为他的“德行”较好。可好人却得了恶疾。 《史记》说“伯牛有恶疾”,现存《论语》各本皆无“恶”字。《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引此句有“恶”字,包咸注也说:“牛有恶疾,不欲见人,故孔子自牖执其手也。” 从伯牛的情况来看,伯牛所患绝非普通疾病,理应有“恶”字,无“恶”字大概是传抄的时候遗漏了。但是伯牛到底得了什么病?古今争议很大。古以恶疾为癞,《淮南子》曰:“伯牛癞。”癞就是麻风病,一种恶性传染病。所以伯牛不愿意让孔子进屋,孔子就只能在窗外拉住他的手。 “自牖执其手”:“牖”(yǒu),窗户,《说文》:“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段玉裁注:“交窗者,以木横入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在墙曰牖(即在墙壁上开的窗子),在屋曰窗(在屋顶盖开的窗子,即天窗)。”伯牛患癞疾,不愿见人,故孔子“从窗户伸进手去握着他的手”。 朱熹说:“病者居北牖下。君视之,则迁于南牖下,使君得以南面视己。时伯牛家以此礼尊孔子,孔子不敢当,故不入其室,而自牖执其手,盖与之永诀也。”此说不合礼,伯牛也不会违礼。 实际上伯牛得了什么病并不重要,而是孔子这种关心爱护学生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更重要的是孔子与伯牛的对话中可以悟出很深的哲学道理。 “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孔安国注:“亡,丧也。疾甚,故执其手曰‘亡之’。”杨伯峻《论语译注》将“亡之”译为“难得活了”,钱穆译为“丧失了此人”。这些解释违背情理,探望病人总是予以安慰,怎么能当面说“你就要死了”、“难得活了”这种话呢?对重病人讳言死,这一点人之常情古今是相通的。 我们认为,“亡之,命矣夫!”的“亡”,通“无”,在孔子眼里,伯牛德行好,不应该有这种重病,所以孔子当时握着他的手,很悲伤地感叹,“你不应该得这种病啊!”可事实上伯牛得了重病,为什么得了重病呢?难道老天不公吗?伯牛德行那么好,为什么得重病呢?于是孔子接着说“这是命里注定的吧!”一方面安慰了伯牛,您在今世德行好没有错,只是您的命不好;另一方面告诉大家,一切都有命,这个命是因果报应,伯牛这世的善将在下世报,而他现在的病是前世的报。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是进一步加深对这种“命”的解释。即不同的因就有不同果,种什么因得什么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孔子说这样的人才有这样的病。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的意思是:“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好像孔子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好像有点怨天尤人,也好像有点在安慰伯牛。但从另一角度去考虑,实际孔子知道是什么原因。“你这样的人”实际上是说你这人是一个大好人,“得这样病”意思是为什么还有这样的业障呢?因为有其果必有其因,这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 伯牛得病与颜回早逝,道理是一样的。孔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颜回品德那么好,可他为什么短命呢?同样是“命”,颜回的“命”决定他短命,所以“短命死矣”! 因果报应不仅仅是佛教的理论,儒家经典关于善恶报应的话也是比比皆是,如《周易》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尚书》言:“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左丘明言:“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论语禅: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