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论语禅:“菩萨”与“罗汉” |
 
论语禅:“菩萨”与“罗汉”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孔子提倡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朱熹说:“儒,学者之称。”学者即是读书人,后来一般泛称读书人为“儒”。 孔子所说的“君子儒”、“小人儒”是什么意思?自古就有争论。 孔安国注:“君子为儒将以明道,小人为儒则矜其名。”此“矜”字是崇尚之意,“矜其名”即崇尚自己的名声,与以“明道”为己任的“君子儒”相反。 《朱熹集注》引程子“君子儒为己,小人儒为人”。这是说君子研究学问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小人则只是为了讲给别人听的。 清人刘逢禄的《论语述问》云:“‘君子儒’所谓‘贤者识其大’者,‘小人儒’所谓‘不贤识其小’者。识大者方能明道,识小者易于矜名。”(“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见于《论语.子张》) 程树德在《论语集释》加按语说小人儒“褊浅卑狭,成就者小。夫子教之为君子儒,盖勉其进于广大高明之域也。此‘君子’、‘小人’以度量规模之大小言。小人,如‘蚊蚊然小人哉’、‘小人哉,樊须也’之类,非指矜名、徇利者言也。孔程二注盖均失之。”(“蚊蚊然小人哉”,“小人哉,樊须也”均见《论语.子路》)。 以上说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到底什么是君子儒,什么是小人儒?我们认为,君子儒是大乘佛教的菩萨,小人儒则是小乘佛教的罗汉。大乘菩萨以利益众生为宗旨,其身入世,其心出世,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小乘的罗汉,则是自了汉,虽然是自了汉,但是已经是小乘佛教最高的果位。他虽然还没有发大乘心去利益众生,但因其心不沾染尘土,所以已经不再入六道轮回,在小乘佛教里面已经是解脱的圣人。只要他回心变大,普度众生,一样可以成为大乘的菩萨。 有一位修得神通的罗汉和尚,身后跟随一个小沙弥,背着衣钵袋子。沙弥心中想道:“我应当勤求佛果。”罗汉知道他的想法,就取走衣钵袋子背到自己身上,让他走在前面。过了一会儿,沙弥又想:“佛道遥远渺茫,不如先求声闻道果,自己早得解脱。”罗汉就把衣钵袋子又放到他的肩上,叫他走在后面。这样反复多次。沙弥说:“和尚您老糊涂了,为什么让我忽然走在前面,忽然走在后面?”罗汉说:“我没有老糊涂啊!你开头发心求佛果,是菩萨中人,位在我上,自然应当让我背袋子,让你走在前面。但你又忽然羡慕声闻,没有度人的念头了,位在我下,自然就应当让你背袋子,走在我后面。”沙弥大惊,就下定决心寻求佛果。 寻求佛果就要做大乘菩萨,《优婆塞戒经》说:“如果有人发菩提心,诸天皆大欢喜,以为我们今天已经获得了天人之师。”这里只说发心做菩萨,并非已经修证。但是,他已经胜过罗汉了,因为有愿必成。 澫益禅师《论语禅解》曰:“从性天生文章,便是‘君子儒’;从文章着脚,便是‘小人儒’。即下学而上达,便是‘君子儒’;滞于下学,便是‘小人儒’。若离下学而空谈上达,不是‘君子儒’,亦不是‘小人儒’,便是今时狂学者。” 澫益禅师的意思是,其文章有出世的精神,是君子儒;其文章仅仅是为了个人立身,便是小人儒。入世而又出世,是君子儒,脱离众生,只管自了,则是小人儒。如果不实修,空谈出世,不仅不是君子儒,也不是小人儒,而是狂学,即所谓狂禅。 论语禅: 做大乘菩萨,不做小乘罗汉。
|
前五篇文章 |
后五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