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白话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十八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白话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十八

 

  卷第十八

  第五十二章 色阴区宇十种幻相

  内容提要:

  色阴区宇十种幻相:一、眼前精明流溢,二、体内精明流溢,三、精魄递相离合,四、心魂灵悟心光发明,五、过度刻意用心过分,六、细心密澄洞察幽微,七、五尘并消纯定忘觉,八、喜爱厌受凝想交感,九、思念逼切神往远方,十、邪心现魑魅天魔扰人心。阿难,这十种禅定中所见到的如幻境界,都是自己心中色阴作用的表现。众生愚痴迷乱,不能善自思量。遇到这些景象,不识其真相,却说大妄语,自称已登圣境。因此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原文

  阿难当知,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提。

  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1。

  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黯,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注】

  1 色阴区宇 区,指时间区间;宇,指包含的范围。色阴区宇,包括在色阴起作用的时间内所发生的种种现象。

  白话解

  佛接着说:“阿难,应当知道,当你坐禅染杂之念都消除净尽了,就算是离一切念了。心中一切精明,动静不能移,忆忘无分别。应以这种心态入三摩提。

  犹如处于幽暗处的明目人,精性妙静。还有色质留碍,心未发光,未见明彻,这便是处于色阴区宇的状态。

  若眼前一片明朗,十方洞开,不再幽暗,便说色阴已尽。色阴尽的修行者能超越劫浊。引起色阴作用的因由,根源在于计着坚固妄想。

  一 眼前精明流溢

  原文

  阿难,当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织,少选之间,身能出碍。此名精明流溢前境。斯但功用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孤山曰:凡诸境发,虽是善相,取着成邪。任是恶相,若不取着,邪亦成正,一境随心转故。)

  白话解

  阿难,在色阴区宇中,精心内照,心目妙明,忽然觉得四大寂静,色身无碍,似乎躯壳已不存在。这是精明流溢,显现前尘影事,不过是短暂功用,不是圣证。未得圣心,只是一种善境界,若当作圣解,即受群邪。

  二 体内精明流溢

  原文

  阿难,复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内彻。是人忽然于其身内,拾出蛲蛔。身相宛然,亦无伤毁。此名精明流溢形体。斯但精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白话解

  阿难,再以此心精心向内观照,心目妙明,能彻见身内现象。这人忽然从身内拾出蛲虫蛔虫,而身相无损。这是体内精明流溢,能见平时见不到的体内形象,这只不过是短暂发生的精行,不是圣证。未得圣心,只是一种善境界。如果当作圣解,即受群邪。

  三 精魄递相离合

  原文

  又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意志精神,除执受身,余皆涉入,互为宾主2。忽于空中闻说法声,或闻十方同敷密义。此名精魄递相离合,成就善种。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注】

  1 互为宾主 魂、魄、意、志、精、神,六位分工不分家,互融归一。深心寂静之时,六根互通,六位互用,在一位主事之时,其余五位为宾。

  白话解

  又以此心精心内外观照,这时,除色身外,魂、魄、意、志、精、神,六位互融,互为宾主,忽然听到空中法音,或闻十方如来同时敷演密义。这是精魄递相离合,忽而内精主事,忽而外魄主事,只不过是短暂随希望心所生的善种,不是圣证。未得圣心,只是一种善境界。如果当作圣解,即受群邪。

  四 心魂灵悟 心光发明

  原文

  又以此心澄露皎彻,内光发明。十方遍作阎浮檀色。一切种类化为如来。于时,忽见毗卢遮那,踞天光台,千佛围绕,百亿国土及与莲华,俱时出现。此名心魂灵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诸世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温陵曰:净秽之境,常随心感,故澄彻之极则心魂染于灵悟,副境界现于心光。资中曰:若修念佛三昧,斯境界现前,与修多罗合者,名为正相。若修余观,设见佛形,亦不为正,以心境界不相应故。况观真如,不取诸相,而有所着者,岂非魔邪?)

  白话解

  又以此心在精心净虑中,心光发辉,一片光明,眼前景象,十分澄彻,十方遍满金光,一切景象都入如来之境。这时,忽然在金光中见毗卢遮那佛,高踞天光台,有千佛围绕。各种颜色的莲花,百亿国土,一时俱现眼前。这是心魂灵悟,心光发明,照见种种佛国世界,只不过是短暂的感悟景象,不是圣证。未得圣心,只是一种善境界。如果当作圣解,即受群邪。

  五 过度刻意 用心过分

  原文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观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于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留碍。青黄赤白,各各纯现。此名抑按功力逾分。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白话解

  又以此心精心静观,微妙圆明,抑按烦恼,降伏邪魔,制止外道,超越世间。这时,忽然见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留碍。或纯黄、纯青、纯赤、纯白,遍满空际。这是过度刻意、用心过分,只不过是短暂出现的景象,不是圣证。未得圣心,只是一种善境界。如果当作圣解,即受群邪。

  六 细心密澄 洞察幽微

  原文

  又以此心研究澄彻,精光不乱。忽于夜半,在暗室内,见种种物,不殊白昼。而暗室物,亦不除灭。此名心细,密澄其见,所视洞幽。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白话解

  又以此心精心静观,澄彻光明,精光不乱。这人半夜在暗室之中,忽然见种种事物,宛如白昼所见。暗室中的物件,亦清清楚楚显现在眼前。这是细心密澄,洞察幽微,只不过是短暂出现的功用。不是圣证。未得圣心,只是一种善境界。如果当作圣解,即受群邪。

  七 五尘并消 纯定忘觉

  原文

  又以此心圆入虚融,四体忽然同于草木,火烧刀斫,曾无所觉。又则火光不能烧爇。纵割其肉,犹如削木。此名尘并,排四大性,一向入纯。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白话解

  又以此心深心静定,融入虚空。忽然觉得四肢如同草木,不论火烧刀砍,都毫无感觉。而且当火烧之时不觉得爇,割肉之时好像削木一样。这是五尘并消,四大亦不起作用,深深入定,到了忘觉境界,只不过是短暂的作用。不是圣证。未得圣心,只是一种善境界。如果当作圣解,即受群邪。

  八 喜爱厌受 凝想交感

  原文

  又以此心成就清净,净心功极,忽见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国,具足七宝,光明遍满。又见恒沙诸佛如来遍满空界,楼殿华丽。下见地狱,上观天宫,得无障碍。此名欣厌凝想日深,想久化成。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白话解

  又以此心成就清净、净极之时,这人忽然见到大地十方山河,都变成了佛国胜境,具足七种珍宝,光明遍满十方。又见有恒沙数诸佛如来,华丽的琼楼玉阁,遍满虚空界。俯察地狱,仰观天宫,全无障碍,都见得历历分明。这是喜爱、厌受之心长时凝想化成的景象,不是圣证。未得圣心,只是一种善境界。如果当作圣解,即受群邪。

  九 思念逼切 神往远方

  原文

  又以此心研究深远。忽于中夜,遥见远方市井街巷,亲族眷属,或闻其语。此名迫心逼极飞出,故多隔见。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白话解

  又以此心深心静定,凝神致远,这人忽然半夜见到远方市井街巷,见亲族眷属之形象,并闻其说话之声。这是思念逼切,心神飞往远方,远隔能见的现象,不是圣证。未得圣心,只是一种善境界。如果当作圣解,即受群邪。

  十 邪心现魑魅 天魔扰人心

  原文

  又以此心研究精极。见善知识,形体变移,少选无端种种迁改。此名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无端说法,通达妙义。非为圣证。不作圣心,魔事销歇。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资中曰:此人曾有邪心种子,合于魔境,相因而来,此则非善境界,纯是魔扰,不同前九皆称善境此乃起心作证,方成魔者。温陵曰:所见知识,那魔变现也。前九但明定力,独此乃明魔事者,定离未成,不能动魔。研究精极,那渐发魔事也。故下文魔事愈甚。)

  白话解

  又以此心深心静定之时,这人忽然见善知识,其形体变幻无端,看起来似神似怪,如仙如佛。这是邪心所现的魑魅,或是天魔入这人心腹。他们不明所以,却能为人说法,通达妙义,说得头头是道。如此种种景象,不是圣证。只要不作圣心,这等魔事自然销歇。如果当作圣解,即受群邪。

  原文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色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汝等当依如来灭后,于末法中宣示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白话解

  阿难,这十种禅定中所见到的如幻境界,都是自己心中色阴作用的表现。众生愚痴迷乱,不能善自思量。遇到这些景象,不识其真相,却说大妄语,自称已登圣境。因此成大妄语,堕无间狱。

  你们应当将如来所说正法,在我灭后的末法中,为众生宣示真实义,无令天魔得便。要保护修行人得成无上道。

  白云按

  凡诸境发,虽是善相,取着成邪。任是恶相,若非不取着,邪亦成正,一境随心转故。

  非参禅里手,难识其中奥妙。

  第五十三章 受阴区宇十种魔心

  内容提要:

  受阴区宇十种魔心:一、引悲魔入心,二、引狂魔入心,三、引忆魔入心,四、引下劣易知足魔入心,五、引常忧愁魔入心,六、引好喜乐魔入心,七、引一分大我慢魔入心,八、引轻清魔入心,九、引空魔入心,十、引欲魔入心。

  原文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

  (温陵曰:受,以领纳前境为义。已破色阴,内外虚融,故见诸佛心,如镜现像。诸佛心即我妙觉明心也。如镜现像,谓清净虚凝,了非形碍也。虽具妙体而未能运用,盖为受所覆故,如魇寐人,肢体完具,六根明了,而不能运动,此受阴之相也。)

  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

  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温陵曰:因违顺之幻境,生损益之妄受,则受阴无体,虚有所明,故名虚明妄想。)

  白话解

  佛接着说:“阿难,在坐禅入静中的善男子,色阴已尽的,显现种种佛心,眼前如明镜中见种种形象,似心有所得,但未能运用,譬如梦魇中人,清楚见到自己的手脚,见闻不惑,但是心触客邪,身不能动。这便是处于受阴区宇的状态。

  若受魇消歇,心意好像离了自身,可以反观见到自己身面。心意来去自由,无所留碍,便说受阴已尽。

  这人便能超越见浊。引起受阴作用的因由,根源在于计着虚明妄想。

  一 引悲魔入心

  原文

  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过分,忽于其处发无穷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虫,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此名功用抑摧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则悲,啼泣无限。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白话解

  阿难,那在定中的善男子,定中心光十分明亮。这人心想压住邪受,当内抑过分时,忽然发生无穷悲心,乃至把蚊牤看作赤子,,生怜悯心,不觉流出眼泪。这是抑摧过度的作用,若能觉悟,便不会出问题。这不是圣证,觉悟不迷,自会消歇。若当作圣解,便会引悲魔入心腑,逢人便涕泣啼哭,悲哀无限。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二 引狂魔入心

  原文

  阿难,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胜相现前,感激过分。忽于其中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诸佛。谓三僧祇,一念能越。此名功用陵率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若作圣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则夸,我慢无比。其心乃至上不见佛,下不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白话解

  阿难,那在定中的善男子,色阴已消,受阴分明。见现前胜相,欢喜激动,激动过分,忽然在其中生大勇猛,自以为一下子就有了佛的大志,一念便能超越三僧祗。这是凌率过度的功用,若能觉悟,便不会出问题。这不是圣证,觉悟不迷,自会消歇。若当作圣解,便会引狂魔入心腑,逢人便自夸功德,我慢自大。这人的心态,上不见佛,下不见人,连佛也不放在眼里了,目中看不起所有的人。这等人那里还有正受,必然沦溺下坠。

  三 引忆魔入心

  原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前无新证,归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回无所见。心中忽然生大枯渴,于一切时沈忆不散。将此以为勤精进相。此名修心无慧自失。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忆魔入其心腑。旦夕撮心,悬在一处。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白话解

  那在定中的善男子,色阴已消,受阴分明。但没有新的进展,茫然若失;智力衰微,前所成功德已弃,而新证未成,前后无着,全无所见。心中忽然生大枯渴,时时刻刻深沉追忆,还误认这是精进之相。这是修心无慧自失。若能觉悟,便不会出问题。若当作圣解,便会引忆魔入心腑,日夜揪心,把心吊在半天,不得落着。这等人那里还有正受,必然沦溺下坠。

  四 引下劣易知足魔入心

  原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慧力过定,失于猛利。以诸胜性怀于心中,自心已疑是卢舍那1,得少为足。此名用心亡失恒审,溺于知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见人自言我得无上第一义谛。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注】

  1 卢舍那佛梵文losana的音译。《梵网经》说卢舍那佛是释迦牟尼的报身佛。

  白话解

  那在定中的善男子,色阴已消,受阴分明。定中生慧,但聪慧太过,慧胜于定,自心摄受一些胜性,便以为已见卢舍那佛,得少功德便自满自足。这是未能用心详细审察,溺于众生知见。若能觉悟,便不会出问题。这不是圣证,若作圣解,便引下劣易知足魔入心腑,逢人便说:我已得无上第一义谛。这等人那里还有正受,必然沦溺下坠。

  五 引常忧愁魔入心

  原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新证未获,故心已亡,历览二际,自生艰险。于心忽然生无尽忧,如坐铁床,如饮毒药,心不欲活。常求于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脱。此名修行失于方便。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常忧愁魔,入其心腑。手执刀剑,自割其肉,欣其舍寿。或常忧愁,走入山林,不耐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白话解

  那在定中的善男子,色阴已消,受阴分明。未得新证,先前所得功德已经忘失,瞻前顾后,觉得前途艰险。在心中忽然生无尽忧虑,如坐在热铁床上,如饮了要命的毒药,心不想活。常求别人帮其死亡,以求早日解脱。这是因为在修行中失于方便。若能觉悟,便不会出问题。这不是圣证,如果当作圣解,便会引常忧愁魔入心腑,自己执刀割肉,以舍寿自慰。或愁眉苦脸,躲进森林,不愿见人。这等人那里还有正受,必然沦溺下坠。

  六 引好喜乐魔入心

  原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处清净中,心安隐后,忽然自有无限喜生。心中欢悦,不能自止。此名轻安无慧自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见人则笑,于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谓已得无碍解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白话解

  那在定中的善男子,色阴已消,受阴分明。处在心清净状态中,心得安稳。这人忽然生出无限喜乐之心,心中欢喜,不能自已。这是轻安无慧,不能自禁,若能觉悟,便不会出问题。这不是圣证,若当作圣解,便会引好喜乐魔入心腑,逢人便笑,在通衢大路边,自歌自舞,自认为已获得无碍解脱。这等人那里还有正受,必然沦溺下坠。

  七 引一分大我慢魔入心

  原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自谓已足,忽有无端大我慢起。如是乃至慢与过慢,及慢过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1,一时俱发。心中尚轻十方如来。何况下位声闻缘觉。此名见胜无慧自救。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礼塔庙,摧毁经像。谓檀越言,此是金铜,或是土木。经是树叶,或是(叠毛)华。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实为颠倒。其深信者,从其毁碎,埋弃地中。疑误众生入无间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注】

  1无端起大我慢,乃至慢、过慢、增上慢、卑劣慢梵文mana,意译慢。《俱舍论》说有七慢:一、慢,对不如自己的人说,我比你胜;对跟自己差不多的人说,你我彼此彼此,心想,我还是比你胜一筹;这一类就是慢。二、过慢,跟与自己差不多的人比,说自己胜;跟胜于自己的比,说和自己差不多;这一类就是过慢。三、慢过慢,跟胜于自己的人比,说自己比他更胜,这一类就是慢过慢。四、我慢,于五取蕴,固执有我、有我所,令心高举,这一类就是我慢。五、增上慢,于自己未证得殊胜功德中,说自己已经证得,这一类就是增上慢。六、卑劣慢,跟与自己胜得多的人比,说自己只不过比他差一点点儿,这一类就是卑慢。七、邪慢,自己无德,反自称自己有德,这一类就是邪慢。

  白话解

  那在定中的善男子,色阴已消,受阴分明。自己认为已经满足,忽然无端起大我慢之心。如是乃至慢、过慢、及慢过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时众慢齐发。心中尚且看不起十方如来,更不把下位声闻、缘觉放在眼里。这是见胜无慧,不能自救。若能觉悟,便不会出问题。这不是圣证,若当作圣解,便会引一分大我慢魔入心腑。见佛塔庙,不行礼拜。烧经书,毁佛像;对施主说:佛像是金、铜、土、木,经书是树叶、花瓣。肉身才是真常,你不恭敬自身而崇拜土木,实为颠倒。对他深信的人,跟他进行破坏,毁佛像,烧经书,贻误众生,入无间狱。这等人那里还有正受,必然沦溺下坠。

  八 引轻清魔入心

  原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于精明中,圆悟精理,得大随顺。其心忽生无量轻安。已言成圣得大自在。此名因慧获诸轻清。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轻清魔,入其心腑。自谓满足,更不求进。此等多作无闻比丘。疑误众生堕阿鼻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白话解

  那在定中的善男子,色阴已消,受阴分明。心精灵明,以为精明就是圆悟,以为已的大随顺。心中忽然生无限轻安,自以为已登圣位,得大自在了。这是因慧而获轻清之感。若能觉悟,便不会有问题。这不是圣证,若当作圣解,便会引一分轻清魔入心腑,自认为功德圆满,不求精进。这些人大多成为无闻比丘,贻误众生堕阿鼻地狱。这等人那里还有正受,必然沦溺下坠。

  九 引空魔入心

  原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于明悟中得虚明性。其中忽然归向永灭。拨无因果,一向入空。空心现前,乃至心生长断灭解。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谛持戒,名为小乘。菩萨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于信心檀越,饮酒啖肉,广行YIN秽。因魔力故,摄其前人不生疑谛。鬼心久入,或食屎尿与酒肉等。一种俱空,破佛律仪,误入人罪。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白话解

  那在定中的善男子,色阴已消,受阴分明。因执着虚明而产生断见、空见,定中忽然觉得一切都归永灭,一切都是虚空,否定因果业报。出现顽空恶见,乃至起永远断灭的谬论。若能觉悟,便不会出问题。这不是圣证,若当作圣解,便会引空魔入心腑。诽谤持戒是小乘之行。说菩萨已悟空理,任行无妨。常在施主面前行酒肉YIN欲之事。因这人有魔力,能使施主信其言,从其行。便致鬼迷心窍,觉得食屎喝尿与饮酒食肉无异。一切皆空,如此破佛律仪,误造人间罪孽。这等人那里还有正受,必然沦溺下坠。

  十 引欲魔入心

  原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味其虚明深入心骨。其心忽有无限爱生。爱极发狂,便为贪欲。此名定境安顺入心,无慧自持,误入诸欲1。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欲魔入其心腑。一向说欲为菩提道。化诸白衣平等行欲。其行YIN者,名持法子。神鬼力故,于末世中摄其凡愚,其数至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满千万。魔心生厌,离其身体。威德既无,陷于王难2。疑误众生入无间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注】

  1 无慧自持误入诸欲 这是精气旺盛引起的邪欲。

  2 王难 受王法制裁。

  白话解

  那在定中的善男子,色阴已消,受阴分明。陶醉虚明之乐,深入心骨。这人心中忽然生出无限爱乐,爱极发狂,发为贪欲。这是在定境中心中安顺、无慧自持而发的爱欲。若能觉悟,便不会出问题。这不是圣证,如果当作圣解,便会引欲魔入心腑。经常说YIN欲是修行菩提的法门。把与其行YIN的白衣,称为持法子。这等欲魔入心之人,因有神鬼之力,在末世中,摄引成百凡愚,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及千万。当魔心厌足而离其体之后,此等人自无威德,且犯王法,陷于王难。还贻误众生入无间狱。这等人那里还有正受,必然沦溺下坠。

  原文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受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汝等亦当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白话解

  阿难,这十种在修习禅定中所出现的现象,都是自己心中受阴作用的表现。众生愚痴迷乱,自己想不明白,遇到这些现象,不识其真相,却说大妄语,自称已登圣境,因此堕无间狱。

  你们应当将如来所说正法,在我灭后,将如来法音传示末法众生,使所有众生开悟这些真实义,无令天魔得便。要保护修行人,得成无上道。

  白云按

  阿难,这十种在修习禅定中所出现的现象,都是自己心中受阴作用的表现。众生愚痴迷乱,自己想不明白,遇到这些现象,不识其真相,却说大妄语,自称已登圣境,因此堕无间狱。

  未到定境界,不会有魔事。定境越深,魔事越重。所以印顺法师说这是一道险关,修禅者不可不知。

  第五十四章 想阴区宇十种天魔

  内容提要:

  想阴区宇十种天魔:一、怪鬼年老成魔附体害人,二、魃鬼年老成魔附体害人,三、魅鬼年老成魔附体害人,四、蛊毒鬼年老成魔附体害人,五、疬鬼年老成魔附体害人,六、 大力鬼年老成魔附体害人,七、鬼神年老成魔附体害人,八、精魅年老成魔附体害人,九、精灵年老成魔附体害人,十、自在天魔附体害人。这十种禅定所显现的境界,都是自己心中想阴作用的表现。众生愚痴迷乱,遇到这些景象,不识其真相,却说大妄语,自称已登圣境,因此堕无间地狱。

  原文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1。得意生身2,随往无碍。

  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

  (孤山曰:始三渐次,终乎妙觉其间有贤有圣,皆是三世诸佛所历之位,故通称圣位。今受阴既破,即入相似圣位,故云意生身也。长水曰:未破想阴,故如熟寐寱言也。有成圣位分,故言音韵伦次也。令不寐者,咸悟其语,如证圣人,则知彼有圣位之分。故般若云:如来悉知悉见,是人皆的成就阿耨菩提。)

  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

  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孤山曰:觉明如镜,浮想如尘想尽心明,犹居相似首尾,犹始终也。若悟真常,无始终生死之异,故云圆照。温陵曰:想能融变,使心随境,使境随心,如想酢梅。能同质碍,故名融通妄想。)

  【注】

  1 上历菩萨六十圣位 《大日经疏》把菩萨十地的每地又按十心分为十位,历六十位,则入第七地远行地。

  2 意生身 《楞伽经·卷二》载,佛告大慧:“意生身者,譬如意去,迅疾无碍,故名意生。譬如意去,石壁无碍,于彼异方无量由延,因先所见,忆念不忘,自心流注不绝,于身无障碍生。大慧,如是意生身,得一时俱。菩萨摩诃萨意生身,如幻三昧力,自在神通,妙相庄严,圣种类身,一时俱生。”同经卷三载,佛告大慧:“有三种意生身,云何为三?所谓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觉法自性性意生身、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这三种意生身,分别对应菩萨七地、八地、九地以上的境界。

  白话解

  佛说:“阿难,修三摩地的善男子,在禅定中,受阴已尽,虽未漏尽,已心神离形,如鸟出笼,有一定成就。从凡夫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

  有点像睡着的人在梦中说呓语,这人虽然自己不知道,而所说的话,却很清楚,醒着的人都听得真切。这就是处于想阴区宇的状态。

  若不动心念,不再浮想,以本觉明心,不沾尘垢,圆照生灭不息的虚妄境界,便说想阴已尽。

  这人便能超烦恼浊。引起想阴作用的因由,根源在于计着融通妄想。

  一 怪鬼年老成魔 附体害人

  原文

  阿难,彼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提中,心爱圆明,锐其精思贪求善巧。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1,口说经法。其人不觉是其魔著,自言谓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斯须,或作比丘,令彼人见。或为帝释。或为妇女。或比丘尼。或寝暗室身有光明。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信其教化。摇荡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灾祥变异。或言如来某处出世。或言劫火。或说刀兵。恐怖于人。令其家资,无故耗散。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注】

  1 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 被天魔附身的人,即是修行着魔且有五种神通之人,当今世界各国,多有邪教害人,邪教大小头目,可以说都是被天魔附身的人,如果没有邪心邪念,天魔不得其便。究其根底,天魔亦是心魔。

  白话解

  阿难,那已得受阴虚妙的善男子,不会再生邪念,自心圆明安定。于三摩提中,若心爱圆明,刻意追求善巧变化,这时则有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被天魔附身之人,他自己不觉得着魔,还自称已得无上涅槃,来到追求善巧变化的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这人的形貌随时变化,或是比丘,或是帝释,或是妇女,或是比丘尼。或在暗室中,可见其身发光。凡愚受其迷惑,以为遇到菩萨,拜其为师。他令随他修习的人心神摇荡,破佛律仪,潜行贪欲。他喜欢说灾祥变异,或说某处有如来出世,或预言世界劫火刀兵灾难,蛊惑人心,骗人散财避灾。这是怪鬼年老成魔,附体害人。厌足之后,离去人体。着其魔邪的师徒,都陷于王难。你应事先觉悟,免入轮回。若迷惑不知,便堕无间地狱。

  二 魃鬼年老成魔 附体害人

  原文

  阿难,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提中,心爱,游荡,飞其精思,贪求经历。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亦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游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自形无变。其听法者,忽自见身坐宝莲华,全体化成紫金光聚。一众听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为菩萨。YIN逸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诸佛应世。某处某人,当是某佛化身。来此某人即是某菩萨等来化人间。其人见故,心生倾渴,邪见密兴,种智销灭。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白话解

  阿难,已得受阴虚妙的善男子,不会再生邪念,自心圆明安定。于三摩提中,若心爱游荡,刻意追求禅定中种种虚幻经历。这时,则有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被天魔附身之人,他自己不觉得着魔,还自称已得无上涅槃。来到追求游历的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这人身形不动,便能使来听法的众人忽然见到各自身坐莲花宝座,全体化成紫金光聚,人人惊叹神奇。凡愚受其迷惑,以为遇到菩萨,拜其为师。他令随他修习的人心生YIN逸,破佛律仪,潜行贪欲。他还喜欢说诸佛应世,说某处某人是某佛化身,来此某人是某菩萨来化度人间。受其迷惑之人,倾心渴慕,邪见兴盛,种智消灭。这是魃鬼年老成魔,附体害人。厌足之后,离去人体。着其魔邪的师徒,都陷于王难。你应事先觉悟,免入轮回。如果迷惑不知,便堕无间地狱。

  三 魅鬼年老成魔 附体害人

  原文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提中,心爱绵合,澄其精思,贪求契合。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实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合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及彼听法之人,外无迁变。令其听者,未闻法前,心自开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见地狱。或知人间好恶诸事。或口说偈。或自诵经。各各欢娱,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为菩萨。绵爱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后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萨亦然。其人见故,洗涤本心,易入邪悟。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白话解

  受阴虚妙的善男子,不会再生邪念,自心圆明安定。于三摩提中,若心爱绵密,刻意追求一一契合,则有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这被天魔附身之人,他自己不觉得着魔,还自称已得无上涅槃。来到追求契合的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他身形不改,使听法之人,未闻说法,心已被感染。随着他的诱导,意念跟着他转。或得宿命通,或得他心通,或见地狱形状,或能知种种人间好恶之事,或口中说偈,或自己诵经。人人心开喜悦,赞叹这是前所未见的事。凡愚受其迷惑,以为遇到菩萨。听众与其密契,破佛律仪,潜行贪欲。他喜欢说佛有大小先后,妄言真佛假佛、男佛女佛、真假菩萨、男女菩萨。受其迷惑之人,自以为洗涤本心,其实是悟得邪法。这是魅鬼年老成魔,附体害人。厌足之后,离去人体。着其魔邪的师徒,都陷于王难。你应事先觉悟,免入轮回。如果迷惑不知,便堕无间狱。

  四 蛊毒鬼年老成魔 附体害人

  原文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提中,心爱根本,穷览物化性之终始,精爽其心,贪求辨析。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先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元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其座下,虽未闻法,自然心伏。是诸人等,将佛涅槃菩提法身,即是现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递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绝。都指现在即为佛国。无别净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亡失先心。身命归依,得未曾有。是等愚迷,惑为菩萨。推究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为净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彼无知者,信是秽言。此名蛊毒魇胜恶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白话解

  已得受阴虚妙的善男子,不会再生邪念,已得圆明安定。于三摩提中,若心爱穷根究底,刻意追求明辨细析,则有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被天魔附身之人,他自己不觉得着魔,还自称已得无上涅槃。来到追求穷根究底的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他身有威神,座下听众被其威神所慑,还未闻法,先已心伏。听他说法的人,都认为眼前自己的肉身即是涅槃佛的菩提法身,父子递代相生,法身不绝;认为眼前的国土即是佛国,别无金色净土。听法的人,迷失本心,深信邪说,生起了前所未有的虔诚之心,愿跟随这人上刀山,下火海。凡愚受其迷惑,以为遇到菩萨,拜其为师,从其推究,破佛律仪,潜行贪欲。他喜欢说眼耳鼻舌都是净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实处所。无知之人听到这些污言秽语,信以为真,迷失本心。这是蛊毒恶鬼年老成魔,附体害人。厌足之后,离去人体。着其魔邪的师徒,都陷于王难。你应事先觉悟,免入轮回。如果迷惑不知,便堕无间狱。

  五 疬鬼年老成魔 附体害人

  原文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提中,心爱悬应,周流精研,贪求冥感。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元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应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能令听众,暂见其身如百千岁。心生爱染,不能舍离。身为奴仆,四事供养,不觉疲劳。各各令其座下人心,知是先师本善知识,别生法爱,黏如胶漆,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亲近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我于前世于某生中,先度某人。当时是我妻妾兄弟,今来相度。与汝相随归某世界,供养某佛。或言别有大光明天,佛于中住,一切如来所休居地。彼无知者,信是虚诳,遗失本心。此名疠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白话解

  受阴虚妙的善男子,不会再生邪念,自心圆明安定。于三摩提中,若心爱玄妙感应,刻意追求冥感应验,则有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被天魔附身之人,他自己不觉得着魔,还自称已得无上涅槃,来到追求灵感应验的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听众见其身面犹如年壽百千岁的异人,心生爱慕,难舍难离,愿做奴僕,奉事其起居饮食,不嫌劳累。座下听众确信此人是先师,知识渊博,深爱其法。追随左右,如胶似漆,涌起前所未有的亲爱之心。这些人愚蠢痴迷,以为遇到菩萨,拜其为师。与其亲近,破佛律仪,潜行贪欲。他喜欢说前生曾度某人,这某人是他的妻妾兄弟,今生再来相度,与你同归某个世界,供养某佛。或说别有大光明天,诸佛菩萨住在其中,是一切如来所居住处。无知之人,听到这些虚妄狂言,信以为真,迷失本心。这是疬鬼年老成魔,附体害人。厌足之后,离去人体。着其魔邪的师徒,都陷于王难。你应事先觉悟,免入轮回。若迷惑不知,便堕无间地狱。

  六 大力鬼年老成魔 附体害人

  原文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提中,心爱深入。克己辛勤,乐处阴寂,贪求静谧。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本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阴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令其听人,各知本业。或于其处语一人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敕使一人于后蹋尾顿令其人起不能得。于是一众倾心敛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仪外,重加精苦。诽谛比丘,骂詈徒众。讦露人事,不避讥嫌。口中好言未然祸福。及至其时,毫发无失。此大力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白话解

  受阴虚妙的善男子,不会再生邪念,自心圆明安定。于三摩提中,若心爱深研,克己辛勤,乐处阴寂,追求静谧之境,这时,则有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被天魔附身之人,他自己不觉得着魔,还自称已得无上涅槃,来到追求阴寂的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他说可使听众各知自己本业,当众指某人未死已成畜生。令一人到其后,踏其尾,被指是畜生之人起身不得。于是大众倾心钦伏。如果有人起心动念,他能在其动念之初便知其心。他对人苛刻,除佛律仪之外,另加苦行。诽谤比丘,骂詈徒众,揭人私隐,不避讥嫌。他喜欢说未来祸福,到时一一应验。这是大力鬼年老成魔,附体害人。厌足之后,离去人体。着其魔邪的师徒,都陷于王难。你应事先觉悟,免入轮回。如果迷惑不知,便堕无间狱。

  七 鬼神年老成魔 附体害人

  原文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提中,心爱知见,勤苦研寻,贪求宿命。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殊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知善男子处,敷座说法。是人无端于说法处,得大宝珠,其魔或时化为畜生,口衔其珠,及杂珍宝简册符牍诸奇异物,先授彼人,后著其体。或诱听人藏于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处。是诸听者,得未曾有。多食药草,不餐嘉馔。或时日餐一麻一麦,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诽谛比丘,骂詈徒众,不避讥嫌。口中好言他方宝藏,十方圣贤潜匿之处。随其后者,往往见有奇异之人。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岳鬼神,年老成魔。或有宣YIN破佛戒律,与承事者潜行五欲1。或有精进,纯食草木。无定行事,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注】

  1 五欲 有两种说法:一、指对声、色、香、味、触的欲望和追求;二、指财、色(性欲)、饮食、名望、睡眠五种欲望。

  白话解

  受阴虚妙的善男子,不会再生邪念,自心圆明安定。于三摩地中,若心爱知见,刻意追寻宿命所归,则有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被天魔附身之人,他自己不觉得着魔,还自称已得无上涅槃,来到追求知宿命的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听众见这人在说法处无端得到大宝珠,有时他会变出畜生,听众见这畜生口含宝珠,并有奇珍异宝、简册符牍等异物,授与此人,再附其体。他或说地下藏有明月珠,这珠能照耀发光。听众所见所闻,都惊叹前所未有。他多服食药草,不吃嘉肴美馔;偶尔一日食一麻一麦。因有魔力,形体肥壮。他无端诽谤比丘,恶口骂詈徒众,不避讥嫌。口中好说别处有宝藏,是十方圣贤隐居之处。跟随他去,往往能见到奇异之人。这是山林、土地、城隍、川岳等鬼神年老成魔,附体害人。或宣扬YIN欲,破佛律仪,与奉事他的人潜行五欲。有时貌似精进,只食草木。行事无定则,惑乱人心。此魔厌足之后,离去人体。着其魔邪的师徒,都陷于王难。你应事先觉悟,免入轮回。如果迷惑不知,便堕无间地狱。

  八 精魅年老成魔 附体害人

  原文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提中,心爱神通种种变化,研究化元,贪取神力。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诚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通善男子处,敷座说法。是人或复手执火光,手撮其光,分于所听四众头上,是诸听人顶上火光,皆长数尺,亦无热性,曾不焚烧。或水上行,如履平地。或于空中安坐不动。或入瓶内。或处囊中。越牖透垣,曾无障碍。唯于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礼。诽谛禅律,骂詈徒众。讦露人事,不避讥嫌。口中常说神通自在。或复令人傍见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实。赞叹行YIN,不毁粗行。将诸猥媟,以为传法。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风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积劫精魅。或复龙魅。或寿终仙,再活为魅,或仙期终,计年应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多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白话解

  受阴虚妙的善男子,不会再生邪念,自心圆明安定。于三摩地中,若心爱神通种种变化,刻意追求,贪求神通力,这时,则有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这被天魔附身之人,他自己不觉得着魔,还自称已得无上涅槃,来到追求神通变化的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他或手执火光,将一团一团的光分置与来听法的四众头上,可见各人头顶上的火光,都有数尺长。光而不热,并不焚烧。他或在水上行走,如履平地。或在半空中,安坐不动。或钻入瓶内,或捆在囊中,或穿墙过壁,都无障碍。只有刀兵相临,不得自在。他自称是佛,身穿白衣,享受比丘的礼敬。他诽谤禅律,骂詈徒众,揭人私隐,不避讥嫌。口中常说神通自在,或带人去魂游佛土。都是以鬼力迷惑人,并非真有其事。此人赞叹行YIN,不守禁戒,以猥亵言行传授其法。这是天地间的大力山精、海精、风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精魅、或是龙魅,或是神仙寿终成魅等等精魅,或神仙死期已到,形体不化,为别的怪物所附,年老成魔,附体害人。厌足之后,离去人体。着其魔邪的师徒,都陷于王难。你应事先觉悟,免入轮回。如果迷惑不知,便堕无间地狱。”

  九 精灵年老成魔附体害人

  原文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提中,心爱入灭,研究化性,贪求深空。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终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空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于大众内,其形忽空,众无所见。还从虚空突然而出,存没自在。或现其身洞如琉璃。或垂手足作旃檀气。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诽毁戒律,轻贱出家。口中常说无因无果。一死永灭,无复后身,及诸凡圣。虽得空寂,潜行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拨无因果。此名日月薄蚀精气,金玉芝草,麟凤龟鹤,经千万年不死为灵,出生国土。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多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白话解

  受阴虚妙的善男子,不会再生邪念,自心圆明安定。于三摩提中,若心爱入灭,刻意追求变化,化有入空,这时,则有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被天魔附身之人,他自己不觉得着魔,还自称已得无上涅槃,来到追求化有入空的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在众目睽睽之下,忽然隐形不见,突然又从空中出现,隐显自在。或变其身如琉璃般透明,或手足出旃檀香气,或排出便溺如同石蜜。他诽谤戒律,轻视出家人。口中经常说无因无果,无分凡圣,死后永灭,不再有后身。虽然能修行入虚寂之境,却潜行贪欲。受其欲染之人,亦随之起恶见空,拨无因果。这是金、玉、芝、草、麟、凤、龟、鹤等经千万年吸收日月精气,不死成灵,在国土出现。这是精灵年老成魔,附体害人。厌足之后,离去人体。着其魔邪的师徒,都陷于王难。你应事先觉悟,免入轮回。如果迷惑不知,便堕无间狱。

  十 自在天魔 附体害人

  原文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提中,心爱长寿,辛苦研几,贪求永岁,弃分段生,顿希变易,细相常住1。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竟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生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好言他方往还无滞。或经万里,瞬息再来。皆于彼方取得其物。或于一处,在一宅中,数步之间,令其从东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因此心信,疑佛现前。

  【注】

  1 弃分段生,顿希变易,细相常住 弃分段生,指已断分段生死。顿希变易,错认不思议变易生死为圣境界。细相即不离无明引起的微细惑。细相常住,这相当于声闻须陀洹、斯陀含的境界。

  白话解

  受阴虚妙的善男子,不会再生邪念,自心圆明安定。于三摩提中,若心爱长寿,刻意追求长生不死,弃分段生,顿希变易,细相常住,这时,则有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被天魔附身之人,他自己不觉得着魔,还自称已得无上涅槃,来到追求长生的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他喜欢说往返无滞,能于瞬息间到万里之外,并在那里取得东西而返。或在某一处,或在住宅中,从东壁到西壁,不过几步距离,叫人从东壁急步行走,走上一年也到不了西壁。因此取信于众,众人以为他是活佛现身。

  原文

  口中常说,十方众生皆是吾子。我生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世自然,不因修得。此名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属,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发心者,利其虚明,食彼精气。或不因师,其修行人亲自观见,称执金刚与汝长命,现美女身,盛行贪欲。未逾年岁,肝脑枯竭。口兼独言,听若妖魅。前人未详,多陷王难。未及遇刑,先已干死。恼乱彼人,以至殂殒。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白话解

  他还常说十方众生皆是我的儿子,我生诸佛,我造世界。我是最初的佛,我是自然而有,我的功德不是修行所得。这是住世自在天魔附于人身,并派遣其眷属,如遮文茶、未发护法心的四天王天属下的毗舍遮鬼食人精气。无须魔师作法,修行人自会见到,他口说有金刚之法让你长命,变现美女鬼,与你YIN欲。被迷惑之人,因YIN欲无度,不待经年,肝脑枯竭,独言独语,说的全是妖魅之言。受魔师迷惑之人,不知底细,多陷于王难,未及王刑,自身早已干死。你应事先觉悟,免入轮回。如果迷惑不知,便堕无间地狱。

  原文

  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赞叹YIN欲,破佛律仪。

  先恶魔师与魔弟子,YINYIN相传。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踰百世。令真修行,总为魔眷。命终之后,必为魔民。失正遍知,堕无间狱。

  白话解

  阿难,应当知道,这十种魔,在末法时,亦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都说已修成正遍知觉。赞叹YIN欲,破佛律仪。

  首恶魔师与其魔徒,YIN荡相传,邪精魅心,深入赃腑。少则九生,多则过百世,令真发心修行之人成其魔王眷属,始终成为魔民,修不成正遍知,反而堕无间地狱。

  经文

  汝今未须先取寂灭。纵得无学,留愿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救对积心深信众生,令不著魔,得正知见。我今度汝已出生死。汝遵佛语,名报佛恩。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想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注】

  你今未须取寂灭 佛劝阿难不取小乘的涅槃,回心无上菩提,自度度他,救度世间众生。

  我今度你已出生死 佛印证阿难已离二种生死,已超菩萨八地境界。

  白话解

  你今未须取寂灭,即使已得无学,还要发愿心在末法中救度众生,起大慈悲,救度发心深信的众生,使他们不着魔道,得正知见。我今度你已离二种生死,你当遵从佛的教导,以报佛恩。

  阿难,这十种禅定所显现的境界,都是自己心中想阴作用的表现。众生愚痴迷乱,遇到这些景象,不识其真相,却说大妄语,自称已登圣境,因此堕无间地狱。

  你们应当将如来所说正法,在我灭后,将如来法音传示末法众生,使所有众生开悟这些真实义,无令天魔得便。要保护修行人,得成无上道。”

-----------------------------------------------------------------------------------------------------

更多白话佛经大全

-----------------------------------------------------------------------------------------------------

 
 
 
前五篇文章

白话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十九

白话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二十

白话文:大佛顶首楞严经 劝持叙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一划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二划之一

 

后五篇文章

白话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十七

白话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十六

白话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十五

白话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十四

白话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十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