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禅林衲子心:报师长恩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禅林衲子心:报师长恩

 

  文/见僧法师

  知恩、感恩、报恩,是做人的根本,尤其是修行学佛者更应时刻心怀饮水思源之情;当知我们尚在母亲腹中时,便无时无刻不在接受他人的惠施,即至呱呱坠地出生到人世间之后,从食、衣、住、行的无虞匮乏,乃至能够安居乐业等,那一样不是他人流血流汗、劳心劳力的成果?因此除要报父母恩之外,更要将“感恩心”的触角延伸,进而扩展到三宝恩、师长恩、国家恩乃至无量无边的众生;也就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熟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从幼儿时期的知识启蒙阶段开始,乃至在漫漫成长学习的过程中,师长就一直扮演着导航的角色,带领我们于浩翰的知识领域中探讨追寻,并指引出正确的方向。藉由知识的扩展,丰富了我们的阅历,也为人生增添瑰丽的色彩。

  然而随着年龄、历练的增加,发现在这汲汲营营追求名利财色的滚滚红尘中,处处充斥着贪瞋痴等烦恼,心境也因此感到苦闷、空虚……,此时才体悟到:当面临这些烦恼时,并非用世间的知识所可解决,所以只好宿命地认为,人生的过程本就是如此发展。直到听闻了佛法,才廓然明白,原来人并不一定必须循着世俗的轨道而行,我们也可另辟一条崭新的康庄大道;而当我们不懂佛法的真正精神时,只是天天在心外求法,想要寻求外在的依靠,难怪当心无所依靠时,就会有种种的烦恼苦闷产生,让人倍感痛苦。

  出家后又让自己更深一层体会到“苦”皆由心念所生,因不明白因缘果报及当体即空的道理而念念迁流造业,最后就必须承担果报。当自己屡次遇境起心动念后,才慢慢了解,原来佛性就在烦恼心当中,原来能知起贪瞋痴的这念心就是自己的佛性,我们必须从中藉由不断地觉察、觉照;修定、修慧,才能逐渐去除种种习气烦恼,而练就一颗能作主的心,如此,就能转烦恼成菩提,逐渐将什么都放下,只有这念清楚明白的心存在,进而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

  梁皇宝忏中有段“奉为师长礼佛”文,忏文中云:“父母虽复生育我等,不能令我速离恶趣。师长于我恩德无量,大慈奖谕,恒使修善,愿出生死,到于彼岸,每事利益,令得见佛,除烦恼结,永处无为,如此至德,谁能上报?若能终身行道,止可自利,非报师恩。所以佛言:天下善知识者莫过师长,既能自度,亦复度人……。”感恩师长的教导,才能让自己于人生的旅程中,没有偏颇、没有走错路;更要感恩三宝及 大和尚的慈悲,救了见僧的法身慧命,在茫茫苦海内,让见僧能够有光明灯塔的指引,不致于迷失方向,进而更能出离生死的轮回,趣向菩提。《法华经》云:“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所以唯有精进,依教奉行,方能真正报答师长恩,及一切众生的恩德。

 
 
 
前五篇文章

禅林衲子心:歇下狂心 就是菩提

禅林衲子心:法门无量誓愿学

禅林衲子心:刮垢磨光见真性

禅林衲子心:每个因缘的当下 就是三环一体

禅林衲子心:进退

 

后五篇文章

禅林衲子心:一念不住,无可受乐

禅林衲子心:众生欢喜,诸佛欢喜

禅林衲子心:绵绵密密定慧处 一道灵光照波心

禅林衲子心:随喜的利益

禅林衲子心:在安身立命处 直下承担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