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邹相美文:参悟净慧老和尚禅语 |
 
邹相美文:参悟净慧老和尚禅语
自今年3月份以来,我每天都能收到湖北黄梅四祖寺发来的“净慧禅语”。因为自己从事佛学研究,对净慧长老并不陌生,在《禅》、《正觉》等佛刊上,经常看他的开示及法语录,受益匪浅。纵观当今佛教界,他老人家应该是受之无愧的高僧大德了。从此之后,每天阅读与抄写“净慧禅语”,成了我乐此不疲的事情。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统计了近百条禅语。现就其中的十条,进行参悟,谓之“参学师语”,与各位同修分享。 一、在生活中,如何保持一种修行的心态,这个很重要。只有在生活中也能保持修行的心态,功夫才能真正打成一片。 参学师语:修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的生活,行住坐卧,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你时时有这种心态,时时照顾自己的心念,就能把修行的心态保持下去,就能把功夫用上去,也就能更加精进了。 二、不管世间的事情多么复杂,科技多么发达,技术多么精尖,都离不开我们当下这一念心,都是我们当下这一念心的作用和变化。 参学师语:心是一切的根源,修行在修心。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与高科技产品为伴,通过网络、通讯工具一样能弘扬佛法,但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一念心。你有这么好的辅助手段,却不把弘法看作是一项事业,或是不用心、懈怠,就达不到弘法和修行的目的。你看,这一念心是多么重要啊! 三、有智慧的人没有烦恼,有慈悲的人没有敌人。信仰不退休,修行不放假。 参学师语:“信仰不退休,修行不放假”,这句话真是精辟之至。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仰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修行呢,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时时处处都能用功,都能修行。等我们有智慧了,修好自己的慈悲心了,心里只有善念,只会做善行,就不会为烦恼所扰,就不会有敌人。 四、生活中的人我是非,就是用功中的最大障碍。“我”是一切烦恼的祸根,是生死的祸根,是世间一切问题的祸根。 参学师语:什么是“我”?“我”就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因为执着于我见、我慢、我疑,才使得我们为人我是非所困顿,影响了我们用功修行。所以,佛教里面提出“无我”、“放下我执”,其目的就是消除这个“我”,了知万事万物不过是四大假合的产物,而不受“我”的束缚。 五、学佛的人一定要深切地相信因果,才能认识生命的永恒性。只有如此,我们修行,做一切功德才真正有积极性。 参学师语:学佛的前提就是深明因果,知道“种甚因,结甚果”的不可思议。我们都知道“野狐禅”,因为说“不落因果”而五百年成为狐狸身,百丈禅师的“不昧因果”让它茅塞顿开,最终摆脱狐狸身。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就是在告诫我们,要深信因果。如此,方能时时规制我们的修行,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做功德,培植自己的福报。 六、随缘做事,随缘放下,不留恋,就是准备在大限到来的时候也能够随顺因缘而去,不留恋这个世间,不留恋任何东西,那才会没有遗憾地结束此生。 参学师语:世间许多事都是这样,你越是强求,越是办不成。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如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保持一颗平常心,自得其乐。我们做人也好,做事也罢,要学会随缘,顺应机缘,任其自然,方能心无挂碍。 七、妄想并不是心之外的某种实在的东西,它如同觉照一样,同是心的一种作用,只不过觉照是清净的,妄想是染浊的而已。 参学师语:世尊在证悟成佛时说:“大地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因为我们的妄想、妄念太多,使我们的心上蒙尘,照见不了自心,故而需要我们去修行,去找到我们的真如本性。我们修行的根本是修心,也就是修去我们心里的染浊与妄想。 八、时时刻刻让你的心安住在当下,就能把心孤立起来;心孤立起来了,妄想就减少了。这是一种入门的方法。 参学师语:世界闻名的越南高僧一行禅师在他著作的书《一步一莲花》中写道:“生命的意义只能从当下去寻找。逝者已矣,来者不可追,如果我们不反求当下,就永远探触不到生命的脉动。来吧,还等什么,当下这个片刻,对于生活,你品味到什么。”只有让我们的心安于当下,我们才能彻底把自己的心孤立起来,不让心天马行空,妄念自然减少,能助力于我们的修行。 九、我们每个人的功德宝山是由每一个具体善法组成,我们每一个人的功德大海,是由无数滴善法的水珠汇集而成的。 参学师语:所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高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我们的功德和福报,同样是靠善行积累而来的。日行一善就是成就功德宝山的殊胜法门,只要我们能坚持下去,必将能广济资粮,为自己培植功德、增长福报。 十、修行要落实在当下,做一切事业,做一切善法都要落实在当下。一个人能够把握住每一个当下,他的修行就到家了。 参学师语: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说白了,就是在告诫后世弟子,要活在当下。我们学佛修行、行善积福,同样要落实在每一个当下。如果我们能把握好每一个当下,把我们的功课、修行的功夫都用好,就能在修行之路上取得长足进步了。 以上是我的一些浅显见解。“净慧禅语”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有对佛学知识的释义,也有对后世弟子的建言,且用语朴实简洁、主题鲜明,可谓是应机说法、接引后学的方便法门。顶礼净慧老和尚!感恩净慧老和尚! (邹相,2011-6-17于郑州,刊载于《河北佛教》2011年夏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