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邹相美文:心是快乐之源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邹相美文:心是快乐之源

 

  不久前,我在《龙泉佛学》杂志上看到台湾星云法师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三里路的欢喜》,有一段这样写道:“对于生活、对于生命的种种,若是奋斗力不够,纵是举手之劳也觉得辛苦不堪。想要‘不辛苦’的生存于世,不一定要别人一句话来安慰自己,也不必一定有一张奖状鼓励自己;一件事、一句话的本身并非快乐的来源,而是自己的心。因为‘讲时似悟,对境生迷’,常人多为一个境界迷惑住,忘失自心无穷的力量。”读完这段话,不禁心生感慨。

  诚然,快乐源于自己的心,我们的心,才是快乐之源。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被一些琐事所烦恼,为之痛哭流涕,为之怒气冲冲,为之欣喜若狂,为之痛彻心扉,等等。看到别人有房有车,我们很容易生起自卑心,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不如别人;看到别人升迁加薪,我们很容易生起嫉妒心,觉得别人能干的事情自己也能干,却不被领导重视;看到别人妻儿相伴、其乐融融,我们很容易生起羡慕心,觉得自己的命怎么不如别人,陷入痛苦之中……同样,我们也可以这样想:当看到别人有房有车时,我们生起欢喜心,觉得这社会比以前高度发展了,真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啊!当看到别人升迁加薪时,我们生起同喜心,觉得自己经过努力,完全也能获此殊荣,这真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啊!看到别人妻儿相伴时,我们生起祝福心,觉得只要相互尊重、关爱,就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这是一件多么让人欣喜的事情啊!

  佛教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一位酷爱兰花的高僧在寺庙里种了许多兰花,每天他都会抽时间去照料那些花。一天,他要外出云游,就嘱咐弟子要精心照顾兰花。高僧走后,弟子们按照高僧的吩咐,每天按时去给兰花浇水。有一天,一位弟子在浇水时,不小心把放置兰花的架子弄倒了,所有兰花都被砸坏了,弟子们非常恐慌,担心师父回来责罚。高僧回来后,得知此事时,不但没有责怪弟子们,反而安慰他们说:“为师种兰花,一是为了供佛,二是用来美化寺里的环境,可不是为了生气而来种兰花的,你们也不必自责了。看完这则故事,我们会为高僧的释然与放下而敬佩不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并不明白这个道理,遇事不能释怀,看不开,放不下,情绪起伏,也就得不到快乐。其实,只要我们想开了,只要我们把快乐的种子播撒在心里,就能像那位高僧一样,只看到快乐的事情,而无视那些束缚我们的烦恼与忧愁。

  《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可以认真地想一想,是否拥有过内心真实的感受?大喜大悲之后,我们是否得到或失去什么呢?贫富对我们而言,真的就是衡量幸福的标准吗?现代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1883年~1969年)说:“人的心就是一条路,心开,路就开,心死,路就死。”那么,我们就想开一些,把心放开,别让自己活得太累。学着想开、看淡,学着不强求,学着释然,适时放松自己,寻找宣泄,给疲惫的心灵解解压,就不会在得与失之间团团转了。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且放团栾一笑休。”面对世间百态,若能常怀“去留无意,宠辱不惊”的心境,保持一颗平常心,在平和的意境中得到释然,快乐也就随之而来了。

  心是快乐之源,我们要观照自心,用心光向心中看,向心中照;照顾好我们的心,培养宽容、平等、柔和、豁达、感恩的心性,祛除贪婪、自私、猜忌、嗔恨、愚痴、功高我慢的心性,方能收放自如,不为外境所扰,不为世事所俘。如是,则烦扰一扫而光,快乐无处不在。

  (邹相,2011-6-14于郑州,刊载于《一音》2011年第3期)

 
 
 
前五篇文章

邹相美文:幸福就在当下

邹相美文:惜福·惜缘

邹相美文:学佛前后

邹相美文:有感于“四事不长久”

邹相美文:参悟永信大和尚禅话

 

后五篇文章

邹相美文:参悟净慧老和尚禅语

邹相美文:一代律学大师——慧光律师

邹相美文:请“主动”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 结束语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 第九章 佛教各宗概况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