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邹相美文:慈悲无障碍 |
 
邹相美文:慈悲无障碍
2009年1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评选“1979年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三位获奖者之一,另外两位分别是1964年和平奖得主马丁·路德·金、1921年物理学奖得主爱因斯坦。为什么一位修女会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导人、近代著名的科学家享有同等殊荣呢?正是因为她无量的慈悲心使然。后人这样赞扬她:“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 特蕾莎一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她所做的,是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有能力做到的事:照顾垂死的病人,为他们洗脚、擦拭身上的污垢;为贫困痛苦者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捍卫他人的尊严,给他们以关爱和救助……仅此而已。或许,能做到这些事情的不乏其人,但能够像特蕾莎一样坚持做70余年的,却少之又少。正是在慈悲心的驱动下,特蕾莎才排除万难,将自己的慈善事业坚持下去,将自己的慈悲爱心传递下去。 2009年8月底,在少林寺主办的“少林问禅”活动期间,我得以与几位参赛法师相识。在决赛前的一天晚上,因考虑到辩题为“达摩面壁,背向何处”,大家都想去瞻仰一下达摩祖师面壁之处——达摩洞。达摩洞位于少林寺后山,需要近一个小时的脚程。在行至少林寺初祖庵前的一处拐角时,一位法师突然停下来,蹲在地上。我们连忙走过去问他怎么回事,他一脸悲伤地说,有一只飞蛾落到他的衣袖上,看起来像是受了重伤。正当我们惊讶之际,他轻轻地捻着那只小飞蛾,一边轻轻地把它放到路旁的空地上,一边念叨着:“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当时,我感觉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为那位法师的慈悲之举而叹服。圣严法师曾说:“佛教的生命不仅是指有生命的动植物,也指无生命没有感情色彩的大千世界,一山一水,一石一木,都是众生,皆有佛性。万物即我,我即万物。”故而,佛教讲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即是说慈悲一切众生,怜悯一切众生。 同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的弘一法师,也是一位非常慈悲的仁者。据说,他有个与众不同的坐藤椅习惯。曾在画家丰子恺家里暂住的他,每次坐藤椅之前,总是先要摇动几下藤椅才肯坐下。屡次三番,丰子恺觉得很奇怪,便忍不住问他为何如此,他回答道:“椅子藤条间,或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要把它们压死。先摇一摇,以便走避。”原来,弘一法师怕藤椅的夹缝中有蠕动的小虫子,生怕伤害了小生命,就在坐下之前,以摇动藤椅的方式,给它们打个招呼。还有一次,弘一法师在整理日本古版经书时,发现一只风干了、被夹扁了的苍蝇。他便用一张玻璃纸,套在长方形的纸板上,制成精致的镜框,把苍蝇粘在正中,画上红线框住,题款“瑞穗国古苍蝇”,盖上“弘一”印章,郑重其事地送人。这些虽然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习惯,却反映出了弘一法师爱惜生命的本怀。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当一个人的慈悲心生起时,他就能集中注意力,观照自心,毫无任何畏惧,毫无任何障碍,把心念专注于自己的善言、善行上。特蕾莎如此,弘一法师也如此。一旦你的慈悲心没有真正生起,就会“前怕狼,后怕虎”,不能彻底地践行慈悲之事。如有些人一边想捐资建学校,一边却想着建成之后的学校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有些人一边向乞丐施舍,一边却嫌弃人家脏、身上的气味不好闻,等等。这些都是障碍,都是没有真正生起慈悲心的表现。 慈悲心因众生而起,若不知有众生,则慈悲心是不会生起的。因此,不论是对我们的亲朋还是好友,乃至与我们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小动物及一切生灵,当见到他们的苦痛时,就想去消除他们的痛苦——“拔苦”,或者是使他们得到快乐——“予乐”,这便是“慈悲心”。而这种慈悲心,是没有任何障碍的。所以说,慈悲无障碍。 (邹相,2011-4-11于郑州,刊载于《晋城佛教》2011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