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方伦: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七课 法相宗 (四)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方伦: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七课 法相宗 (四)

  八、五法

  楞伽经唯识论等,把一切有为无为,有漏无漏诸法,归纳为五法。五法者:第一相,森罗万象的事物,情 ① 与无情 ②,千态万状,其形相各各不同,是为相。第二名,依彼种种相,假设种种名,以表诠之,是为名。第三分别,于万物的相及名,思量之,识别之,于是有所谓:大小、高低、美丑、是非等出现,是为分别。第四正智,指无漏心心所,离虚妄分别,观名相互为其客 ③,离常离断,如理而知,是为正智。第五如如,由正智所证得的境界,心境皆寂,一如真如的体性,是为如如。此中前二是所变境,第三是能变心自缘其所变境,三者皆属有漏法,第四是就法相正观法性,属于无漏法,第五是心境一如,湛然寂灭,列表于下:

  九、三性三无性

  一切有为无为诸法,也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种性质,第一是遍计所执性,这是以妄情周遍计度所有由因缘假合而生起的事物,执著其名相,或有或无,或色或心等,遂妄执为实我实法。如见麻绳,误以为蛇,非有蛇的实体,但由妄情迷执为蛇耳,这是错误的判断。第二是依他起性,言纵使按万法的品类,把它们判断得并没有错误,然而这些皆依因缘假和合而生,本无体性,同于幻化。有如见绳,虽知其为绳,并不把它错认为蛇,但是,绳亦因缘所生法,亦依他而起也 ⑥。第三是圆成实性,言一切法,皆有圆满成就此法的实性,也就是依他起的实性,亦名法性,亦名真如,不生不灭,湛然常住,为一切人物所具的理体。如绳由麻成,而麻的自性,就是圆成实性。一切众生,对于依他起的心色诸法,不知其为虚妄不实,误认为有无、苦乐、善恶、大小等,即属遍计所执性,若能由千差万别的法相,悟入本不灭的法性,即证圆成实性矣。

  了解了这三性之后,就晓得:遍计所执性,只是错误的判断,于情则有,于理为无,相即无相,故为相无性。依他起性,虽非错误的判断,然而万有皆依他而起,非有似有,生即无生,故为生无性。圆成实性,是不可思议的体性,含有真空妙有 ⑦ 的两重意义,属第一义谛,故为胜义无性。表解于下:

  【注释】

  (1)

  情即有情,详初级第十五课注四。

  (2)  草木土石等之无情识者,称为无情,亦称非情。

  (3)

  言若因名取相,则名为主,而相为客,若因相立名,则相为主,而名为客。

  (4)

  对一切法相,观其为空,契合真如,此观成时,名后得智。因其必须变法相而缘真如,只名疏所缘缘,不比根本智缘真如时,直绿真如本体,不须变相,才是亲所缘缘也。

  (5)

  见第十三课注五。

  (6)

  欲造绳,须先种麻,种麻须具备水、土、日光、空气、肥料、农夫等,然后麻乃长成,再经过人工器械等,然后成绳,所以绳为因缘所生法,亦属依他起性也。

  (7)

  非空的空,空而不空,非如小乘偏执的但空,所以名为真空,非有的有,有而不有,非如凡夫妄计的实有,所以名为妙有。真空而能生万法,妙有而一切皆如,是即真空妙有的涵义。

  【习题】

  (一) 五法是什么?「正智」「正如」如何解释?

  (二) 何谓三性?解释「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的意义。

  (三) 譬如见麻绳误以为蛇,这中间,什么是遍计所执性?什么是依他起性?什么是圆成实性?

  (四) 述三性三无性之理。

  (五) 解释:一、无情,二、疏所缘缘,三、亲所缘缘,四、真空妙有。

----------------------------------------------------------------------------------------------------------------

更多方伦居士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方伦: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八课 法相宗 (五)

方伦: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六、十七、十八课 综合指要

方伦: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九课 法相宗 (六)

李云峰:日常的佛心 第六章 佛是承担 与泥对话

李云峰:日常的佛心 第六章 佛是承担 乐善好施的境界

 

后五篇文章

李云峰:日常的佛心 第六章 佛是承担 生活对爱的奖赏

李云峰:日常的佛心 第六章 佛是承担 种花的邮差

方伦: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六课 法相宗 (三)

方伦: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三、十四、十五课 综合指要

李云峰:日常的佛心 第六章 佛是承担 一心归去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