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方伦: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九课 法相宗 (六)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方伦: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九课 法相宗 (六)

  十三、伏断二障

  上述小乘作生空观,断烦恼障证涅槃,大乘作法空观,断所知障证菩提,不过粗言其梗概。其实,此二障尚有分别起与俱生起之分,由邪师、邪教、邪思惟等,后天环境所养成的障惑,谓之分别起。与前六识或七识俱起,而为先天所本有的障惑,谓之俱生起。又此二障,发为情状,现于外表者,名为现行,其根本蕴藏于内者,名为种子,由修道的结果,种子虽断,而气分犹存,艰于除灭,如久贮卤之瓮,虽经洗涤,而余味难尽者,名为习气。对治此现、种、习三者,又有伏、断、舍的不同:种子未拔,但压制不使起现行者,名为伏,并种子而拔之,名为断,种子断后,即习气亦不留存,名为舍,今将本宗断惑次第,表列于下。

  十四、转八识成四智

  有漏的识,虽是轮回根本,然当修道时,须利用无漏的识,以作种种法事。这中间,由有漏变而为无漏,名为转,亦如恶人转变为善人,其情形系各依其性质,而加以相各的转变。八个识可以分作四类而转,前五识为一类,第六、第七、第八,各为一类,六七是因中转,五八是果上圆 (2),至于转节作用,不外仗第六识作二空观,断我法二执,其结果能使前五识,成就其所作普利有情之事,名成所作智。能使第六识观察诸法之相,及众生根器,应病予药,转凡成圣,名妙观察智。能使第七识,离四烦恼,自他平等,拔济含灵 (3),名平等性智。能使第八识,无明净尽异熟皆空,寂照无边,有如圆镜,名大圆镜智。

  十五、五重唯识观

  此宗所修的观行,从粗至细,总有五重,名五重唯识观。第一重是遣虚存实,即遣除遍计所执的虚妄计度,而存依他起性及圆成实性的实体,名遣虚存实。第二重是舍滥留纯,即舍除杂滥的外境,而存留纯粹的内识,名舍滥留纯。第三重是摄末归本,即从见橇二分的枝末作用上,摄归自证分的本体,名摄末归本。第四重是隐劣显胜,即隐心所的劣,而显心王的胜,名隐劣显胜。第五重是遣相证性,即遣差别的事相,而证无差的理性,也可以说:遣去一切法相,证入一切法性,名遣相证性。

  又此五重唯识观,即为五种相对:第一重遣虚存实,为空有相对,要遣空而存有。第二重舍滥留纯,为心境相对,要舍境而留心。第三重摄末归本,为体用相对,要摄用而归体。第四重隐劣显胜,为王所相对,要隐所而显而王,第五重遣相证性,为事理相对,要遣事而证理,前四属唯识相,后一属唯识性,列表于下:

  【注释】

  (1)

  三贤四善根,参看中级第十三课,修道位阶表。

  (2)

  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第七识成平等性智,皆在因位上。惟前五识须于第八识成大圆智时,同时转成成所作智,而成佛果,故有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之语。

  (3)

  含有灵性的众生,简称含灵,与含识同。

  【习题】

  (一) 在二障中。何者是分别起?何者是俱生起?

  (二) 伏、断、舍、有何不同?

  (三) 八个识各转成什么智?

  (四) 何谓遣虚存 ?舍滥留纯?摄末归本?隐劣显胜?遣相证性?

  (五) 列出五重唯识观表,包括唯识相与唯识性。

----------------------------------------------------------------------------------------------------------------

更多方伦居士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李云峰:日常的佛心 第六章 佛是承担 与泥对话

李云峰:日常的佛心 第六章 佛是承担 乐善好施的境界

李云峰:日常的佛心 第六章 佛是承担 秤的秘密

李云峰:日常的佛心 第六章 佛是承担 高僧

方伦:高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课 读经录要 (一)

 

后五篇文章

方伦: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六、十七、十八课 综合指要

方伦: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八课 法相宗 (五)

方伦: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七课 法相宗 (四)

李云峰:日常的佛心 第六章 佛是承担 生活对爱的奖赏

李云峰:日常的佛心 第六章 佛是承担 种花的邮差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