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方伦: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三课 俱舍宗 (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方伦: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三课 俱舍宗 (二)

  四、十二处十八界各摄尽七十五法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合称三科、五蕴摄七十二法、而十二处、十八界、则各摄尽七十五法,如左表:

  五、业感缘起与解脱

  事物之生,必待缘而起,名为缘起。一切有为法,乃至宇宙万有,皆不离缘起,此缘起义,各宗的见解,各有不同,本宗则认为是业感缘起。

  业的意义,就是造作,既有造作,自然有因有果,有感有应,于是乎三世迁流,万法起,如急水漂木,收煞不住。此中法法新陈代谢,随现生、住、异、灭、四相、生、本、死、中、四有 (2),由是三界 (3) 六道 (4),因而建立,这便是诸行无常的宇宙观,能了解诸行无常者,则于三界流转,必能深生厌离,别求解脱之道,因而趣之涅槃寂静的境界,是为本宗教义。

  六、三乘修证的因果

  本宗立声缘菩三乘,及其修行佛道的因位果位,其中声闻乘所修者,自属四圣谛中的道谛,缘觉乘则作十二因缘观,菩萨则修六度。除二乘之修证及时间,已详第十三课外,菩萨修诸波罗蜜,历五十位,时间为三大阿僧祗劫,最后百劫,尚须植相好之因 (5),方能证得佛果。

  七、四谛十六行相

  行者修三贤至四善根的暖位,已彻见四谛真理,更进而达顶位,须观四谛十六行相,每一谛皆有四种行相;要一一观之分明。至忍位,即集中观智,以修习之,至世第一位,观智更为猛利,经此位后,无漏智生,断尽三界见惑,即证预流果。尔后进而渐断三界思惑,次第证得一来果,不还果、及阿罗汉果 (6),达到出三界了生死的地位。兹将四谛十六行相,列表于左:

  【注释】

  (1) 在十二处中,为法处所摄属的色法,名法处所摄色。有五种:一、极略色,即分析五根五尘等有质的实色,令之至极微者。二、极迥色、分析虚空、青、黄等无质的显色,令之至极少者,因至难见;故名极迥。三、受所引色,即无表色,是依受戒仪式,而引发于身中之色,故名受所引色,又因外表上看不见,故亦名无表色。四、遍计所起色,遍计一切法的意识前,所显现之五根五境等影像是也,乃至空花水月等,皆为此所摄。五、定所生自在色,指由禅定力所变起的色声香味等境。

  (2) 欲界色界的众生。在一度生死中,皆具此四有。即一、生有,指于诸趣中投生的一刹那也,二、本有,在一生的过程中,除去生时一刹那,死时一刹那之外,中间的寿命,名为本有。三、死有,指死时的一刹那也,其时间仅限于中有未生之前。四、中有,指在今世已死,后世未生中间的中阴身。

  (3) 欲界、色界、无色界,称为三界。凡有YIN食及食欲之处,皆名欲界,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无间狱皆属之。在欲界上,离YIN食二欲之处,但有色身及色法存在,故名色界,四禅十八天皆属之,色界之上,即无色界,因无色身及色法,惟住心识于深妙禅定之中,故名无色界,四空天属之。

  (4) 见初级第十五课注三。

  (5) 菩萨修完三大阿僧祗劫后,尚须以一百大劫的时,完满三十二相的福业,然后方能成佛。

  (6) 详初级第十八课课文中。

  【习题】

  (一) 法处所摄色,共有几种?情形怎样?

  (二) 十八界如何摄尽七十五法?试表列之。

  (三) 何谓四有?

  (四) 何谓菩萨最后百劫,植相好之因?

  (五) 就四谛的每一谛,各写出其四种行相。

----------------------------------------------------------------------------------------------------------------

更多方伦居士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净界法师:弥勒既闻此经,龙华必说此经!

果宁法师:拈花智慧 头脑、心灵、本能的平衡才能带来和谐

果宁法师:拈花智慧 去满足“需要”吧,而不是“欲望”

果宁法师:拈花智慧 古人的智慧来自心灵

果宁法师:拈花智慧 西方的“十字信仰”和东方的“圆形信

 

后五篇文章

方伦:中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四课 佛经的传译 (三)

方伦:中级佛学教本 第卅七、卅八课 综合指要

方伦: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八课 读经录要 (三) 大般

方伦: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七课 读经录要 (二) 大般

方伦:中级佛学教本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综合指要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