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南北传《长阿含经》对照:17、大善见王经 (北)般泥洹经 |
 
南北传《长阿含经》对照:17、大善见王经 (北)般泥洹经
般泥洹经卷上 不载译人附东晋录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王舍鹞山。从大众比丘。 比丘千二百五十。时摩竭王阿阇世。与越只 不相得。众臣议言。越只自恃国富民众。地 沃野丰多出珍宝。不首伏我。当往攻伐。国 贤大臣名曰雨舍。梵志种也。王命使行。稽 首佛足。敬问消息。兴居轻强气力游步。德 化日升。言阿阇世。与越只有憾。众臣之议。 欲往攻伐。愿闻众祐。有以教之。大臣受命。 即严车五百乘。骑二千步人二千。行诣鹞山。 到小道口。下车步进。见佛欢喜。貌色恭辞。 气重揖让毕长跪言。摩竭王阿阇世。稽首佛 足。敬问消息。兴居轻强气力游步。德化日 升。佛言甚善。王与国人及汝皆安不。雨舍 白言。王与越只有憾。众臣之议。以彼自恃 国富民众。地沃野丰多出珍宝。不首伏我。 欲往伐之。愿闻佛教。佛报大臣。昔吾一时 曾游越只正躁神舍。见其国人。皆多谨敕。 我时为说治国七法不危之道。其能行者。日 当兴盛未之衰也。即叉手言。愿闻七法。盖 何施行。佛言谛听。对曰受教。时贤者阿难。 住后扇佛。佛言阿难。汝宁不闻越只国人数 相聚会。讲论政事。修备自守。对曰。闻其数 相聚会。讲论政事。修备自守。佛言如是。 彼为不衰。汝闻越只君臣常和。所任忠良。 转相承用。对曰。闻其君臣常和。所任忠良。转 --------------------------------------------------------------------------------176.2 相承用。汝闻越只奉法相率。无取无愿。不 敢有过。对曰。闻其奉法相率。无取无愿。不敢 有过。汝闻越只礼化谨敬。男女有别。长幼 相事。对曰。闻其礼化谨敬。男女有别。长幼 相事。汝闻越只孝于父母。逊悌师长。受识 教诲。对曰。闻其孝于父母。逊悌师长。受识 教诲。汝闻越只承天则地。敬畏鬼神。敬顺 四时。对曰。闻其承天则地。敬畏鬼神。敬顺 四时。汝闻越只尊奉道德。国有沙门应真 及四方来者。供养衣食卧床疾药。对曰。闻其 尊奉道德。国有沙门应真及四方来者。供养 衣食卧床疾药。佛言。夫有国者。行此七法。 难可得危。雨舍对曰。使越只人持一者。尚 不可攻。何况有七。国事多故当还。请辞。佛 言。可置知是时。即从座起。礼佛而去。是 时佛敕贤者阿难。请鹞山中诸倚行比丘。令 会讲堂。即请悉会。稽首毕一面坐。佛告。诸 比丘。听我所言。善念行之。皆曰受教。佛言。 比丘有七教。则法不衰。何等七教。一当数 会讲诵经道。无有懈怠。二当和顺。忠正相 教。转相承用。三当无取无愿于他。唯乐山 泽。四当绝望长幼先后。相事以礼。五当慈 孝承事师长。受识教诲。六当奉法。敬畏经 戒。以修梵行。七当遵道供养圣众。开解童 蒙。来学者受给施衣食卧床疾药。如是七法。 可得久住。又比丘有七守。则法不衰。当善 念行。一守清净。不乐有为。二守无欲。不贪 利养。三守忍辱。无所诤讼。四守空行。不 入众聚。五守法意。不起众想。六守一心。坐 --------------------------------------------------------------------------------176.3 禅定意。七守约损。衣食粗疏。草蓐为床。如 是七法。可得久住。又比丘有七敬。则法不 衰。当善念行。一为敬佛。善心礼事。无他倚 行。二为敬法。志在道意。无他倚行。三为敬 众。依受教令。无他倚行。四为敬学。事持戒 者。无他倚行。五为敬闻。事讲授者。无他倚 行。六为敬净无欲。无他倚行。七为敬定。事 坐禅寂。无他倚行。如是七法。可得久住。又 比丘有七财。则法不衰。当善念行。一当有 信见正喜乐。二当有戒慎护不犯。三当有惭 改过自悔。四当有愧顺所言行。五当多闻讽 诵无厌。六当智慧深行微妙。七当法施勿望 礼贶。如是七法。可得久住。又比丘有七觉 意。则法不衰。当善念行。一志念觉倚净无 YIN。寂分散意。二法解觉倚净无YIN。舍分 散意。三精进觉倚净无YIN。舍分散意。四 爱喜觉倚净无YIN。舍分散意。五一向觉 倚净无YIN。舍分散意。六惟定觉倚净无 YIN。舍分散意。七行护觉倚净无YIN。舍分 散意。如是七法。可得久住。又比丘有七知。 则法不衰。当善念行。一当知法。佛十二部 经。谛受诵论。二当知议。求诸法慧。博解 其要。三当知时。可诵可步可禅可卧。无失 时宜。四当自知。所入法行。多少深浅。熟与 初始。志当曰胜。五当知节。勿贪美妙。适 身节食。无以自病。六当知众。入比丘众。梵 志圣人。君子及士民众分别知可敬可住可 坐可默可语。七当知人。观其所好。察其志 能。随意劝导。令知圣化。如是七法。可得久 --------------------------------------------------------------------------------177.1 住。又比丘有七惟。则法不衰。当善念行。 一惟经道。当如人念父母。父母生子。思极 一世。惟法活人。无数世。度人生死。二惟人 生。无不有苦。忧念妻之家属所有。死各离 散不知所堕。若身有罪。亲不能解。知此非常。 当念行道。三惟精进。端身口意。取道不难。 四惟谦虚。无自憍大。承事明哲。矜诲未闻。 愍伤教之。五惟降意。不驰六情。抑YIN怒 痴态。无有邪行。六惟躯中。但盛臭秽。风 寒热血。无可贪者。七惟自观。形如粪土。日 当念死。天地开辟。生民以来。无不死者。世 间如梦。所见欢爱。不知为化。悟乃觉空。当 知是幻。勿以目欺。如是七法。可得久住。又 比丘复有六重法。当善念行。可得久住。一 为修身。以起慈心。依圣旬通。诸清净者。行 此重任。和一爱敬。施于同学。无取无诤。 勉共守行行。二为修口。善行以起慈心。三 为修意。善行以起慈心。四为所见法际。若 得衣食。应器余物。终不爱藏。五为持戒不 犯。不以摸质。能用劝人。六为若从正见得 出正要受道苦尽度知见了。行此重任。皆以 圣旬通清净用和爱敬。施于同道。无取无 诤。转相建立。共守道行。又复比丘。当为愍 伤。一切蠕动。至于虮虱。必加慈心。人之死 亡。当为悲哀。彼得为人。如不闻道。家室啼 哭。亦不知死。魂神所趣。唯得道者。能知 之耳。佛为是故敷陈经法。经不可不学。道 不可不行。天下多道。王道为大。佛道如是。 最为其上。譬数十人。俱共射准。有前中者。 --------------------------------------------------------------------------------177.2 有后中者。要射不止。必复中准。又如天下 众流不息皆归于海。比丘如此。行道不止。 会得解脱。如佛法教。转相承用。讽咏佛语。 常用时诲。四辈弟子。展转相教。如是佛经。 可得久住。彼时佛。请贤者阿难。俱之巴连 弗邑。即受教行。佛摄衣钵。历王舍城。去行 半道所。顿止王园。佛告诸比丘。皆听。其为 道者。当知四谛。凡人不知。故走长涂。宛转 生死。无休止时。吾是以启汝意。何等四。一 曰知苦苦。是谓真谛。二曰苦由习生。是 谓真谛。三曰苦习尽灭。是谓真谛。四曰苦 习尽受道。是谓真谛。于苦不慧不知。故走 长涂。生死不休。当以知此苦谛。苦者谓生 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爱别离苦。所 求不得苦。以要言之。五盛阴苦。已觉斯苦。 能断爱习。是谓得眼。为极是生。后不复有 苦。犹习者从爱。苦习都尽。受道之谛。得 眼见证。为尽是生。后不复有。已见真谛。得 道眼者。无复生死。长涂永绝。如是比丘。又 当复知道得八行。何等八。一以专心。受佛 经法。二弃爱欲。与世无诤。三终不为杀盗 YIN行。四不欺谗佞饰恶骂。五不嫉妒贪餮不 信。六念非常苦空非身。七观形中臭秽不净。 八不贪身知当归土。诸往古佛。皆见此四谛。 诸当来佛。亦见此四谛。其有贪慕家居恩爱 及乐世间荣名之寿者。终不得是度世之道。 道从心生。心净者乃得道。其次心端。不犯 五戒。可得上天。其次信道。好学经法。后可 得作人。若都欲断绝地狱畜生饿鬼道者。当 --------------------------------------------------------------------------------177.3 以一心。奉行经戒。今佛为天下。解脱生死。 开现正道。其欲学者。当谛思惟。佛与贤者 阿难。前到巴连弗。止城外神树下。诸梵志居 士。闻佛从诸弟子来。皆出城外。欲觐见供 养佛。有持席荐。有持毾[毯-炎+登]。有持水浆。及锭 灯者。行诣佛所。稽首毕一面坐。佛告诸梵 志居士。人在世间。好贪欲恣意者。有五消 耗。一自放恣。财产日减。二自放恣。危身失 道。三自放恣。众人不敬。死时有悔。四自放 恣。丑名恶声。周闻天下。五自放恣。身死魂 神堕三恶道。人能降心。不放恣者。有五丰 德。一自捡摄。财产日增。二自捡摄。得近道 意。三自捡摄。众人所敬。至死无悔。四自捡 摄。好名善誉。周闻天下。五自捡摄。身死神 生天上福地。人不自恣。有此五善。宜思念 之。佛为众人。说法正化。若干要语。无不欢 喜。皆前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于是佛起。 到阿卫[阿-可+聚]。坐一树下。持神心道眼。见上诸 天。使贤神守护此地。贤者阿难。从燕坐起。 稽首毕一面住。佛问阿难。谁图此巴连弗 起城郭者。对曰。是摩竭大臣雨舍所建。所 其欲以遏绝越只。佛言。善哉善哉。雨舍之 贤。乃知图此。吾见忉利诸神妙天。共持此 地。其有土地为天神所护。必安且贵。又此 地者。近天之中。主此地神。名曰人意。人意 所护。其国久而益胜。必多圣贤仁智豪俊。 余国弗及。亦莫能坏。此城久久。如欲坏时。 当以三事。一者大火。二者大水。三者中人 与外人谋。乃坏此城。雨舍闻佛与众弟子俱 --------------------------------------------------------------------------------178.1 游到此。即乘王威严车五百乘。出城欲觐见 供养佛。到即下车。步入园门。见佛欢喜。貌 色恭辞。气重揖让毕一面坐。佛为说法。正 化若干要语。雨舍欢喜。乃避坐言。欲设微 食。愿与圣众俱屈威神。佛以默如可之。即 起稽首。绕佛三匝而归。大臣归乃通夜。具 作好食严室。内施床座。早行白佛。食具已 办。唯圣知时。佛即摄衣持钵。与众弟子俱 到其舍。就高座于众前坐。雨舍手自斟酌。 [酉*典]美奉钵致浆。行澡水毕。住白佛言。已所 施福。愿佛咒愿。此国土民。一切天人。使长 得安。佛咒愿言。佛助尔喜。为天人供养。土 民作导。饭佛比丘僧。称誉正法。受道慧语。 奉行经戒。都咒愿此。可敬知敬。可事知事。 博施兼爱。有慈哀心。使汝一切常获福利。 得见正道。大臣欢喜。佛复言。汝于今世。虽 有官事。缘由此福。后必解脱。若人得饭佛 及真贤持戒者。沙门咒愿。终不徒弃。又当 以知。若欲在官及居位者。不可有贪心。不 可侈心。不可憍心。不可虐心。不可快心。去 此五者。后无咎悔。死得上天。除恶道罪。 佛说已从坐起。出东城门。雨舍追侍曰。当 名此门为瞿昙门。佛度津渚。又追名之。为 瞿昙津。是时人民。有乘舫舟渡者。有乘小 船。或乘竹箄及木桴渡。渡者甚众。佛坐定 意自思。往昔未作佛时。身所更来。乘此桴 舡。不可复数。今以解脱。不复乘此。亦使我 诸弟子得离是。佛从定觉。自说颂曰 佛为海船师 法桥渡河津 --------------------------------------------------------------------------------178.2 大乘道之典 一切渡天人 亦为自解脱 度岸得升仙 都使诸弟子 缚解致泥洹 彼时佛请贤者阿难。俱之拘利邑。受教皆 行。到坐树下。佛告诸比丘。皆听当持净戒。 当思定意。当解慧行。此三者。禅誉既丰。又 得离于YIN怒痴垢。是谓正度欲疾。望此当力 自解。用尽是生。入清净行。务如应作。而知 一心。以善其性。与世无净。已知世事。宜自 忧身。静居内思。意志即明。三垢已除。便自 得道。心不复走。亦无所著。譬如国王为万 姓主。比丘自思惟能。万端皆心为主。佛与 阿难俱。到喜豫邑。止河水边揵祇树下。诸 弟子且入城。乞食已澡洗毕还礼佛。住 白佛言。是国多疫到有死者。朝所共闻。有 清信士。玄黮时仙。初动或震。叔良。快贤。 伯宗。兼笃。德称。净高。十人皆死。是辈丧 身。当趣何道。佛告诸比丘。此十人者。已断 自然魂神。上生十八天上。到不还地。不复 来下受世间法。又是国死。非但此也。佛天 眼见。五百清信士。悉如难提。等离三垢。五 道断死。皆上生不还之地。止取泥洹。又有三 百清信士。已断三结。无YIN怒痴。升频来地。 后来下生。当见苦际。复有五百清信女。皆 得四喜。三结尽。得沟港。离三恶道。生天人 中。不过七世。当得应真。于是佛谓诸比丘。 汝说彼死者。为挠扰佛也。然吾为佛。不复 受此。亦当何惧。微哉妙矣。生死有时。夫诸 佛兴。虽曰生于世。不佛法情矣。何则如来 --------------------------------------------------------------------------------178.3 法情已止。无所不觉。已了是生。现说分明。 所谓妙者。从有是令得是。无有是不得是。 从是起令是生。是灭者乃都灭。所以者何。 用有欲求故为不明。缘不明行。缘行识。缘 识名色。缘名色六入。缘六入更乐。缘更乐 痛。缘痛爱。缘爱受。缘受有。缘有生。缘生 老死忧悲苦懑恼。致是具足苦性习。有生 死之本。转如车轮。行无休息。从痴不明故 有生死。假令不明无余无欲以灭则行灭。行 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 六入灭则更乐灭。更乐灭则痛灭。痛灭则爱 灭。爱灭则受灭。受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 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懑恼。致是具足苦性习 有为都灭矣。故先为若说。痴者有生死。慧 者持道。不复生死。当思念此。挫其心乃不 持复更生死之道。又欲近道。当有四喜。宜 善念行。一曰念佛意喜不离。二曰念法意喜 不离。三曰念众意喜不离。四曰念戒意喜不 离。念此四喜。必令具足。而自了见。当望正 度求解身。要可以除断地狱畜生鬼神之道。 以致沟港。不堕恶地。虽往来走天上人中。 不过七生。自得苦际。彼时佛请贤者阿难。 俱之维耶离国。即受教行。佛乐拘利历城中 去。到止城外故望女奈氏园。奈女闻佛从 诸弟子自越只来。即严车衣服。从五百女弟 子。俱出城诣奈园。欲跪拜侍觐。佛遥见其 五百女来。敕诸比丘见是。皆当低头内观。 自端汝心。彼好庄衣。譬如画瓶。虽表彩色。 中但屎尿。当知好女。皆尽画瓶辈也。夫为 --------------------------------------------------------------------------------179.1 道者。不当惑彼。故当健制。志惟分别。是奈 女来。亦从我教。何谓健制。已生恶法。能即 断却。治性精进。自摄意端。未生恶法。能令 不起。治性精进。自摄意端。未生善法。意能 发生。治性精进。自摄意端。已生善法。志立 弗忘。能使增广。治性精进。自摄意端。是以 当为。宁破筋骨。自碎身体。不随心而为恶。 是为健制。何谓志惟。惟内身循身观。惟外 身循身观。以内外观思念分别断不使意。 惟内痛循痛观。惟外痛循痛观。以内外观 思念分别断不使意。惟内意循意观。惟外意 循意观。以内外观思念分别断不使意。惟 内法循法观。惟外法循法观。以内外观思 念分别断不使意。是为志惟。何谓分别知可 行不可行。从其正能别行。是为分别。夫 能健制志惟分别。乃为有力。非谓壮士多 力而为健也。能去恶就善。是谓最健。自吾 求佛与心诤以来其劫无数。用不听邪心故 今得为若世间作佛亦可休止。汝意久在不 净之中。可自拔擢免斯众苦。见是女来。当 如我教。于是奈女到。稽首毕一面坐。佛问 言。今汝诸女意何如。对曰。受佛大恩。得闻 法教。愚痴醒悟。夙夜自敕。不敢邪心。佛 告奈女。好邪YIN者。有五自妨。一者多声不 好。二者王法所疾。三者怀异多疑。四 者死入地狱。五者地狱罪竟受畜生形。皆 所致。能自灭心。不邪YIN者。有五增福。一者 多人称誉。二者不畏县官。三者身得安隐。 四者死上天生。五者从立清净泥洹道。是以 --------------------------------------------------------------------------------179.2 当自患厌。母人生病。月期不净。拘绊捶杖。 不得自在。受行经戒。可得如佛清净之道。佛 为奈女。说法正化若干要语。奈女欢喜。避 坐长跪白言。欲设微食。愿佛圣众。俱屈威 神。佛以默然可之。即作礼而去。去未久。维 耶离豪姓。有诸离车。闻佛从诸弟子来。去 城七里。即乘王威严四色车。出欲见佛。诸 离车中。有乘青马青车。青衣青盖青幢青幡。 官属皆青。有乘黄马黄车。黄衣黄盖黄幢 黄幡。官属皆黄。有乘赤马赤车。衣盖幢幡 官属皆赤。有乘白马白车。衣盖幢幡官属皆 白。佛见车骑数十万众填路而来。即告诸比 丘。汝欲见忉利天上天帝苑中侍从出入者。 如此无异耶。诸离车到。皆下车步。入奈园 作礼毕一面坐。佛为大众。说法正化。有 人字并[既/食]。避坐起整衣服。向佛自陈言。 每闻佛功德。巍巍甚大。天上天下。无不倾 动。常从在所。夙夜敬仰。服重清化。不敢有 恼。佛语并[既/食]。天下睿哲。乃知敬佛。夫敬 佛者。自得其福。死皆上天。不堕恶道。于是 并[既/食]。说颂赞曰 敬谒法王来 心正道力安 最胜号为佛 名显若雪山 譬华净无疑 得喜如近香 方身观无厌 光若露耀明 唯佛智高妙 明盛无瑕尘 愿奉清信戒 自归于三尊 是时坐中五百豪姓。各解身上衣。以授并 [既/食]。并[既/食]持衣。前白佛言。是诸尊者。闻善 --------------------------------------------------------------------------------179.3 言喜。共以五百上衣。奉献世尊。愿哀受之。 佛受已告言。传士当知。佛为如来至真等 正觉明行成已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 人师号佛众祐。出兴于世。有五难有自然之 法。何等五。佛出教化天下。释梵沙门梵志。 龙神帝王。以自然慧。为世现证。开说真道。 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至要义具。 清净究畅。一切敷演。是一难有自然法也。 佛说经于天下。闻者皆乐。信学讽诵。端身 口意。去邪入正。是二难有自然之法也。天 下人民。闻佛经道。意去开解。深之思惟。 皆得明慧。是三难有自然之法也。天下人民。 闻佛教诫。多以爱敬。出三恶道。生天人中 获大利。是四难有自然之法也。天下人民。 闻佛道奥深妙法言。解本生死缘之事。断情 绝欲。皆得出要。第一精进得应真道。第二 精进得不还道。第三精进得频来道。第四精 进得沟港道。是五难有自然之法也。凡人于 佛。而有反复之心。以施少善者。皆得大福。 不唐弃也。是故并[既/食]。当自勖勉。以学此 得。佛说已。诸离车。从坐起整衣服叉手言。 本欲请佛。而奈女以夺我先。愿须后日。我 等多务。欲还请辞。佛言。可当知时。时即皆 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奈女通夜。作浓美 食。严饰室内。晨施床座。行白佛言。食具足 辨。唯圣知时。佛与众弟子。俱到其舍。就 高座于众前坐。奈女手自斟酌。奉钵致浆。 行澡水毕。取小床坐佛前。欲问法。佛言。我 代若喜好布施者。后无怨畏。多得称誉。善 --------------------------------------------------------------------------------180.1 名日增。众人爱敬。人能无悭。仁慧为智。如 是无垢安隐。生天上诸天相娱乐。佛为奈女。 说法正化若干要说。已皆欢喜。佛请贤者 阿难。俱至竹芳邑。止城北林树下。是岁竹 芳邑。饥馑谷籴腾贵。佛告诸比丘。是间饥 馑。乞求难得。汝等宜分部行。别到维耶及越 只诸[阿-可+聚]邑。可以无乏。受教当行。佛言。比 丘。当知自损。得善无喜。得恶勿忧。食取支 身。勿贪求美。但坐嗜味。爱求之故。生死不 绝。夫知节身。能自损者。可得定意。佛为说 法。正化若干要语。皆欢喜礼佛去。各分部 行。到诸国邑。佛独与阿难俱。到卫沙聚。是 时佛身疾。举躯皆痛。佛念痛甚。而弟子皆 不在。当须众来。乃取泥洹。宜为是疾自力 精进。以受不念众想之定。即如其像正受三 昧思惟。不念众想之定。以是忍意。而自得 闻。贤者阿难。从一树下起。诣佛稽首毕一 面住。问佛消息。疾宁瘳损。闻圣体疾。实用 忧惧。世尊得无欲取泥洹。愿有教令。于众 弟子。佛报阿难。佛岂与众相违远乎。吾亦 恒在比丘众中。所当施为教诫。以具前后所 说。皆在众所。但当精进案经行之。向吾疾 生。举躯痛甚。即思不念众想之定。意不着 疾故。忍中正要者。阿难我所说法。中外备 悉。佛为法师。无所遗忘。所当施行。自足可 知。我亦已老。年且八十。形如故车。无牢无 强。吾本说。生死有时。无生不终极。上有 天名不想入。其寿八十四千万劫。彼亦有死。 是以佛起经于天下。咸示泥洹大道。以断 --------------------------------------------------------------------------------180.2 生死之本。我今都为有身作锭令身归。为 法教锭令法自归。彼何谓锭。何谓自归。谓 是专心在四志惟。一惟观身。二惟观痛。三 惟观意。四惟观法。健制思念。断不使想。 是为一切作法教锭。当以自归。吾为此已重 说。如欲解者。当精进行中外戒法。必使如 常。其有自归。觉佛经道。皆佛子孙。今我 委弃转轮王位。为天下作佛。忧度三界。汝 等亦宜自忧其身。以断众苦。彼避雨时。补 缮衣毕。佛请贤者阿难。俱至维耶离。受教 即行。既到止猿猴馆。行乞食毕。涤钵澡洗。 又与阿难俱。到急疾神地。佛言。阿难。维耶 离乐。越施亦乐。今此天下。十六大国。其 诸郡邑皆乐。熙连然河。多出黄金。阎浮提 地。五色画。人生于世。以寿为乐。若比丘 比丘尼。知四神足。是为拔苦。多修习行。当 念不忘。在意所欲。可得不死。一劫不啻。如 是阿难。佛四神足。已多习行。专念不忘。在 意所欲。如来可止一劫有余。佛重说是至再 三。时阿难意没在边想。为魔所蔽。曚曚不 悟。默而不对。佛言。阿难。汝去到一树下。静 意自思。即受教一处坐。时魔波旬来曰。佛 意无欲可般泥洹。教诲已周已讫。可灭度 矣。昔者佛游伛留河上。解说诸老曰。吾为 佛。虽得自在。不贪久住。非谓今也。所度亦 毕。可般泥洹。佛报波旬。吾所以至于是未 灭度者。须我众比丘及比丘尼。令皆智慧承 用经戒。劝请未入。使学者成。亦以须我 请清信士及清信女。令得智慧承用经戒。未 --------------------------------------------------------------------------------180.3 入者入。受法者成。如是波旬。吾以待此四 辈弟子。皆得法意。展转相教。解诸童蒙。使 学成就。是以至今。未灭度耳。魔曰。可足时 已毕矣。佛言汝默。如来不久。是后三月当 取泥洹。魔心乃悦。欢喜而去。佛即正坐。定 意自思。于三味中。不住性命。弃余寿行。当 此之时。地为大动。空中清净。佛之光明。彻 照无穷。诸天神来侧满虚空。佛从定觉。自 说偈曰 无量众德行 有为吾今舍 近远应度者 已度应度者 贤者阿难。心惊毛竖。疾行诣佛。稽首毕一 面住。白佛言。甚哉世尊。地动乃尔。是何因 缘。佛语阿难。凡世地动。有八因缘。何等八。 天下地在水上。水止于风。风止于空。空中 大风。有时自起则大水扰。大水扰则普地动。 是为一也。有时得道沙门。及神妙天。戒德 隆盛。欲自试力。手按少地。则普地动。是 为二也。若始菩萨。从第四天。下入母胎。明 哲慈意。欲见道化。开发愚曚。乃放神光。 震动天地。令梵释魔沙门梵志一切见明。是 为三也。若菩萨生出母胎时。德感诸天。净 无云曀。神光远照。则普地动。是为四也。至 于菩萨得无上道。正真佛时。普地大动。天 神四布。称扬佛名。是为五也。及已作佛。初 大会时。法轮三转。天人则解。此彼菩萨。升 成大道。光明远照。时普地动。是为六也。 佛教将毕。欲弃寿行。不住性命。乃大放光。 劝发天人。则普地动。是为七也。如佛众祐。 --------------------------------------------------------------------------------181.1 临当弃身般泥洹时。明无不照。天神参至 则地普动。是为八也。阿难言。今佛已为舍 性命耶。佛言已舍。阿难曰。昔闻佛说。若有 弟子。知四神足。多修习行。专念不忘。在意 所欲。可止不死一劫有余。而佛道德。过殊 于此。亦不可久止乎。佛报阿难。今汝言之。 岂不过耶。吾与汝言。四神足者。乃至再三。 而若径默。没在暗昧。不发明想。为魔所蔽。 而复何云。具佛所说。言一出口。宁自违乎。 对曰不也。如是阿难。夫不智者既自发言。 而追违之。我无是也。阿难垂涕曰。亦何驶 哉。佛取泥洹。一何疾哉。世间眼灭。彼时佛 敕贤者阿难。请维耶离国猗行比丘。受教 即请。悉曾讲堂。稽首毕一面住。佛告诸比 丘。世间无常。无有牢固。皆当离散。无常在 者。心识所行。但为自欺。恩爱合会。其谁得 久。天地须弥。尚有崩坏。况于人物。而欲长 存。生死忧苦。可厌已矣。佛后三月。当般泥 洹。勿怪勿忧。且夫一切去来现佛。皆从法 得。经法且存。但当自勉勤学力行。持清净 心。趣得度脱。心识情休。则不死不复生。亦 不复走。于五道舍一身。受一身也。五阴已 断。乃无饥渴寒热忧悲苦恼之患。人知正心。 天上诸天。皆代人喜。当以降心柔弱自损。 勿随心行心之行。无不为得道者亦心也。心 作天。心作人。心作鬼神畜生地狱。皆心所 为也。从心行得起诸法。心作识。识作意。意 转入心。心也者取为长。心志为行。行作 为命。贤愚在行。寿夭在命。夫志行命三者。 --------------------------------------------------------------------------------181.2 相须所作好恶。身自当之。父作不善。子不 代受。子作不善。父亦不受。善自获福。恶自 受殃。今佛为天上天下。所尊敬者。皆志所 为。是故当以正心行法。唯行法者。能现世 得休。现世得安。宜善取持谛受讽诵。静意 思惟。然则我清净法。可得久住。可以愍度 世间众苦。道利绥宁诸天人民。比丘当知。 何等为法。谓是四志惟。四意端。四神足。四 禅行。五根。五力。七觉。八道谛。如受行可 得解脱。令法不衰。彼何谓四志惟。惟内身 循身观。惟外身循身观。以内外观。分别思 念。断痴惑意。惟痛之观。及意与法。皆如初 说。何谓为四意端。已生恶法。能即断却。治 性精进。自摄意端。未生恶法。制使不起。治 性精进。自摄意端。未生善法。即能发生。治 性精进。自摄意端。已生善法。志立不忘。能 使增踰。精进意端。何谓为四神足。思惟欲 定。以灭众行。具念神足。其欲不邪。不取无 舍。常守清行。惟精进定。惟意志定。惟戒 习定。皆同文如初说。何谓四禅。弃欲恶法。 但念但行。志乐无为成一禅行。念行已灭。 内守一心。志在恬静。成二禅行。惟观无YIN。 心安体正。分别见真。成三禅行。已断苦乐。 无忧喜想。意已清净。成四禅行。何谓五根。 一为信根。意向四喜。二为精进根。治四意 端。三为念根。念四志惟。四为定根。思四禅 行。五为智根。见四真谛。何谓五力。一为信 力。喜意不坏。二为精进力。常能健制。三为 念力。得志惟观。四为定力。禅意不乱。五为 --------------------------------------------------------------------------------181.3 智力。以道自证。何谓七觉志。念觉意。法解 觉意。精进觉意。爱喜觉意。一向觉意。惟定 觉意。行护觉意。何谓八道。正见正思正言 正行正命正治正志正定。是为度世清净之 法。彼时佛请贤者阿难。俱至拘利邑。即受 教行。佛乐维耶。过国中出城门。回身右转 视门而笑。贤者阿难即整衣服。右膝着地。长 跪问曰。自我得侍二十余年。未曾见佛行以 无缘。如回身视门而笑。是何因缘。佛言。如 是如是。阿难。佛之仪法不妄回身虚而笑 也。是我最后见维耶离故视笑耳。于是佛自 颂曰 是吾之最后 游观维耶离 将游彼泥洹 不复受有身 有异比丘。亦赞颂曰 佛称此末后 身行极于斯 若遂沦清虚 于何睹圣来 佛与阿难俱到拘利止城北林树下。告诸比 丘。当护净戒。当思定意。当解智慧。夫以守 戒。有定慧者。成大德致丰誉。永离贪YIN嗔 恚愚痴。可得应真。欲以现世望正度者。当 加自解令尽是生入清净道。已如应行乃自 知身。后不复受。佛复请贤者阿难。俱之健 持邑。止城北树下坐。告诸比丘。当守净戒。 思惟定意。求解智慧。守净戒者不随三态。 惟定意者心不放散。已解慧者去离受欲。 行无挂碍有戒定慧德大丰誉。又离三垢终 得应真。欲以是身望得正度。当勤求解。令 尽是生入清净道。作如应行乃自知灭后不 --------------------------------------------------------------------------------182.1 复受。佛又与阿难俱。过掩满邑。及出金邑。 授手邑。华氏邑。至善净邑。处处为弟子说 此三要。曰当护戒。当思定。当解慧。守此三 者。德丰誉大。消YIN怒痴。是谓正度。已有戒 心则定心成。定心已成则智心明。如染净 洁受色明好。有此三心则道易得。但当一意 勤身求解。令尽是生已入清净。行如应者自 知极此。不复受生。若不能具戒定慧行。欲 度世难。有此三者意自开解。坐而思惟便见 五道。天上人中地狱畜生鬼神。分明悉知众 生意志所念。譬如溪水清。其中沙砾。青黄白 黑所有皆见。得道之人但心清故。所视悉见。 欲得道者当净其中心。如水浑浊。则无所见。 持心不净不得度世。师所见说。弟子当行。师 同不入弟子心中。就正其念。念意端者道自 得矣。佛已乐善净。又请贤者阿难。俱之夫 延邑。止城北树下坐。脯时阿难从燕坐起。 到佛所稽首毕。叉手问曰。仓卒欲知地动几 事。佛语阿难。有三因缘。一为地倚水上。水 倚于风。风倚于空。大风起则水扰。水扰则 地动。二为得道沙门及神妙天。欲现感应故 以地动。三为佛力。自我作佛前后已动。三 千日月万二千天地无不感发。天人鬼神多 得闻解。阿难叹曰。妙哉佛为无伦。以自然 法无不感动。至德至道巍巍乃尔。佛言。如 是如是。阿难。佛德不小。乃从无数劫积累 功德。奉行诸善自致作佛。有是神妙自然法 化。一切知一切见。无不入无不化。忆念我 昔以慈悲心。若干百千人。天下诸王君子 --------------------------------------------------------------------------------182.2 众。化住相见。随其像貌为安慰说经道。周 流教化使得善意。如是现化。遍于八方。随 其国俗服饰语言。相其人行何法知何经。而 为演说授以正道。乐义言者为设典教。解道 理者为说上要。坚立其志已而舍没。设王 君子莫知我谁。后皆耽味敬承法化。是为佛 之清妙自然法也。又我阿难。得佛力遍入现 化以佛仪法。入沙门众为之师导。已后化入 梵志之众。又居士儒林异学。随其被服声 音语言。授与经道一切成就。为错横法。已 而舍殁。子曹皆受我教而莫我知。是佛之难 有自然法也。佛亦上入第一四天王。遍上第 二忉利天。第三焰天。第四兜术天。第五不 憍乐天。第六化应声天。周印魔又上第七 梵天。第八梵众天。第九梵辅天。第十大梵 天。第十一水行天。第十二水微天。第十三 水无量天。第十四水音天。第十五约净天。 第十六遍净天。第十七清明天。第十八守妙 天。第十九玄妙天。第二十福德天。第二十 一悫淳天。第二十二近天。第二十三快见 天。第二十四无结爱天。我皆周遍若干百千 人。是诸天随形貌与相见。乐清净者为说清 净。达道意者劝使布化。在清人者立以大 其解法情即授以要。诱劝导利化使得道讫 辄舍殁。彼诸天辈莫知我谁。是佛之难有自 然法也。上余四天皆无形声故佛不往。第二 十五空慧入天。第二十六识慧入天。第二十 七不用慧入天。第二十八不想入天。如是阿 难。佛恩广大无不成惨。然而难值。佛出世 --------------------------------------------------------------------------------182.3 间如沤波罗华时时有耳。佛所说法亦难闻 闻。已闻经法当受护持。护持云何。我灭度 后若有比丘言。我见佛。口受是法是律是教。 然其言说不近不经而亏损法。当持法句经 所言律所见。为解说之。若经不入与法意比 则当谏曰。贤者且听。佛不说是。吾子妄受 与法意违。非法非律不如佛教当知弃是。若 有比丘言。我所止得。依圣众有法戒者。面 受是法是律是教。然其言说。不近不经亏损 正法。当持法句经义律语。为解说之。若经 不入与法意诤则当谏谓。贤者且听。比丘众 者知法晓律此非法律。吾子妄受不应于经 与法意违。不如佛教当知弃是。若有比丘言。 我面从耆旧长老者。口受是法是律是教。然 其言教不近不经亏损正法。当持法句经义 语。为解说之。若经不入与法意违则当谏 谓。贤者且听。耆旧长老知法晓律此非法律。 吾子妄受不应于经与法意违。不如律教当 知弃是。若有比丘言。我得近贤才高明智达 福慧众。所宗事面从受是经法律教。然其言 说不近不经亏损正法。当持法句义解说之。 若经不入与法意诤则当谏谓。正贤者且听。 贤哲高明晓法律。此非法律。吾子妄受不应 于经与法意违。不如教佛。知弃是。又复阿 难。若有者。我得从佛受是法语。而其言谬 不合经法。若有言。我从依圣众奉法者受。 而其言谬。不合经法。若复言。我口从耆旧 长老受是。其言错谬不合经法。若言。我从 贤才高明智大福慧。面受是语。而其言非不 --------------------------------------------------------------------------------183.1 合经法。当举佛语以解晓之。趣使其人入经 承律。以为详说佛经法教。圣众所承。长老 所明。贤才所识。贤者谛受。如律教无得诤。 当知持是四。若彼阿难。有是四暗。亏损正 法。当为分别令弃邪媚受四正意。是为受持 护法者也。其不承经戒者。众比丘当黜之。 稊稗不去害善谷苗。弟子不善坏我道法。当 相检校。无得以佛去故不承用教。世有沙 门。奉行经戒。则天下得福。天神皆喜。若闻 在所有明经比丘。长老比丘。新人学者。当 从咨受。如是则清信之士。清信之女。乐供 衣食床卧疾药。比丘同道。不可不和。其堕 地狱三恶道者。皆不和故耳。比丘不可转相 形笑言。我知经多汝知经少知多知少。各自 行之。言说应经者用。不合者弃。是佛所说。 比丘所受。必善持之。若令如后。凡讲论经。 当言闻如是。一时佛在某国某处。与某比 丘俱说是经。若其经是不得苟言。非佛所说。 相承用如是者比丘法。可得久住。彼时佛请 贤者阿难。俱之波旬国弟子皆行。佛以乐夫 延历城中。去到止城外禅头园中。波旬豪姓 有诸华氏。闻佛来到皆出作礼。稽首毕一面 坐。佛告诸华氏。智者居家。恭俭节用。所奉 有四。用得欢喜。一为供养父母妻子。二为 瞻视人客奴婢。三为给施亲属知友。四为 奉事君天正神沙门道士。是谓知生全身安 家。得力得色。富足名闻。死得上天。佛为诸 华氏。说法正化。若干要语。皆欢喜去。有华 氏子淳。独留起整衣服。长跪白佛。欲设微 --------------------------------------------------------------------------------183.2 食。愿与圣众。俱屈威神。佛以慈哀默而可 之。淳喜为礼而归。调作浓美。严饰室内。 晨敷床座毕。行白佛。食具已办。唯圣知时。 佛与弟子。俱到其舍。就高座于众前坐。淳 手自斟酌。奉钵致浆。有恶比丘。已欲取器。 佛知之。淳念圣思。善意供养。行澡水毕。取 小床坐佛前。说颂问曰 请贤圣慈智 已度到彼岸 法御为折疑 将几沙门辈 佛告淳。沙门有四。当识别之。一曰行道殊 胜。二曰达道能言。三曰依道生活。四曰为 道作秽。何谓殊胜。佛所说法。不可称量。能 行无比。降心能度。忧畏为法。御导世间。是 辈沙门为最殊胜。何谓能言。佛所称贵微妙 之法。体解其情行之不疑。亦能为人演说 道迹。是辈沙门。为愍能言。何谓依道。念 在自守。勤综学业。一向不回。孜孜无倦。以 法自养。是辈沙门。为知生活。何谓作秽。恣 意所乐。依恃种姓。专为秽行。为众致议。 不敬佛语。亦不畏罪。是辈沙门为道作秽。 凡人见闻。将谓在道。学净智者。如此而已。 当知是中。有真有伪。有善有恶。不可齐同 以为一也。彼不善者。为贤致谤。是故佛律。 黜夫恶者。譬如苗中生草。不去害禾。世多 此辈。内怀秽浊。外如清净。若知福者。信心 奉道。终不为彼起恨想也。识善之人。修己 远恶除欲怒痴。故得道疾。佛说已。淳欢喜 般泥洹经卷上 般泥洹经卷下 不载译人附东晋录 彼时佛请贤者阿难。俱之拘夷邑。已乐波 旬历城中。度行半道所。佛疾生身背痛。止 树下坐。饬贤者阿难。持钵到拘遗河取水。 则受教行。是时五百乘车。厉渡上流。水浊 未清。阿难行取水。还往白佛言。向群车过 水浊未清。适可澡洗。有凞连河。去此不远。 请取可饮。佛取钵水。澡面洗足。于是以忍 疾。又得间时。诸华大臣。字福罽。行遥见佛。 诸根寂默。得上调意之灭净具颜色明好。 心欢喜前礼佛。揖让毕一面住。佛问福罽。 汝于何得法喜。对曰。由于比丘力蓝。昔我 行道。见力蓝坐树下。是时道上。五百乘车 过。有人后到。下车问比丘。见前群车不。 答言。不见。又曰。宁闻车声不。答言。不闻。 曰时卧耶。言我不卧。自思道耳。其人叹言。 车声讻讻。觉而不闻。用心何专。难有乃尔。 五百车声。尚且不闻岂他闻哉。即施之以一 染布衣。我时闻此。甚加其志。遂得法喜。 至于今日。佛问福罽。汝知雷电霹雳孰与五 百车声。对曰。正使千车疾驰同响。犹不能 暨。佛言。曩昔一时。吾游阿沈。其日晡时。 天暴雷雨。震电霹雳杀四特牛耕者兄弟二 人。世尊独不闻乎。吾言。我定意觉。彷徉经 行。一人来稽首作礼。随我而步。吾问。是何 匆匆。其人言。向者霹雳。杀四特牛耕者兄 弟二人。世尊独不闻乎。吾言。不闻。曰时卧 --------------------------------------------------------------------------------184.1 耶。答言。不卧。自三昧耳。其人亦叹言。希 闻得定如佛者也。夫名霹雳声聒天地。而 得寂定不闻者哉。其人心悦。亦得法喜。福 罽赞曰 遇哉睹佛者 何人不得喜 福愿与时会 令我获法利 佛答颂言 爱法者卧安 得喜志念清 真人所说法 贤者常乐行 法护行法者 如雨之润生 于是大臣敕其仆。归取新织成黄金[叠*毛]。手 奉献曰。知佛不用愿哀纳之。佛受其[叠*毛]。为 说法之正化。若干要语。福罽避坐言。从今 日始。身自归佛。自归道法。自归圣众。受清 信戒。身不杀。不妄取。不YIN劮。不欺伪。不 饮酒。不啖肉。不敢有犯。国事多故。当还请 辞。即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佛敕贤者阿 难。取福罽黄金织成[叠*毛]来。受教奉进。佛取 被身。阿难见佛。光颜从容。舒怿明好。殊紫 金色。长跪白言。自我得侍。二十余年。不识 有如今日佛面光润颜色发明。愿闻其意。佛 言。阿难。有二因缘佛色发明。何等二。谓初 夜得佛无上正真之道妙正觉时。及至终夜 弃所受余无为之情取灭度时。吾今夜半。当 般泥洹。故色发明。阿难啼言。何其驶哉。 佛取泥洹。何其疾哉。世间眼灭。于是佛请 贤者阿难。至熙连河。佛到河边。着衣入水。 两手举衣。自澡浴身已。乃渡河于彼岸 住。整衣服告阿难。朝从弟子淳饭。夜当灭 --------------------------------------------------------------------------------184.2 度。汝解淳意。佛从汝饭。即夜灭度。天下有 二难得值。若得遭值。面供养者。既解疑畏。 且有正报。何等二。一为若施饭食。令彼得 以食之气力。成无上正真。为至圣佛。二为 若施饭食。令彼得以食之气力。弃所受余无 为之情而灭度者。今淳饭佛。当得长寿。得 无欲。得大富。得极贵。得官属。终生天上。 获此五福。语淳勿忧。宜用欢喜。汝一饭佛 而获多报。当知佛者不可不敬。经法不可不 学。圣众不可不事。阿难白佛。如[怡-台+延]比丘。性 弊悷急。好骂数说。佛泥曰后当如之何。 佛语阿难。我泥曰后为[怡-台+延]比丘。作梵檀罚。 令众默屏。莫复与语。彼当为惭而自改悔。 彼时佛饬贤者阿难。施床枕。我背疾。即施 床枕。佛倚右胁。屈膝累脚卧。思至真正智 之道。于是佛请贤者阿难。令说七觉意。阿 难言唯。昔从佛闻。一志念之觉。佛用自觉成 无比圣猗无为止不YIN舍分散意。二法解之 觉。佛用自觉成无比圣猗无为止不YIN舍分 散意。三精进之觉。佛用自觉成无比圣猗无 为止不YIN舍分散意。四爱喜之觉。佛用自 觉成无比圣猗无为止不YIN舍分散意。五一 向之觉。佛用自觉成无比圣猗无为止不YIN 舍分散意。六惟定之觉。佛用自觉成无比圣 猗无为止不YIN舍分散意。七行护之觉。佛用 自觉成无比圣猗无为止不YIN舍分散意。佛 言。阿难已能言之。宜必精进。对曰唯。能言 者当精进。如是阿难。仂行者得道疾。佛起 基坐。思惟法意。有比丘说颂曰 --------------------------------------------------------------------------------184.3 甘露化从佛出 疾如听弟子陈 教以此劝后学 七觉妙宜咨贤 由佛兴使我得 清白行无玷缺 学当知正志念 爱喜法精进入 一白专护定意 如法解为净智 有疾者宜闻斯 觉微想除邪思 是疾者为法王 道宝出自此源 彼犹尚请聆法 况凡夫而替闻 胜上首明弟子 来问疾务听真 在圣哲犹不厌 何况余欲废闻 若过时闻道备 起他想心乖异 如彼为非爱喜 佛之教无杂思 爱喜者一向法 为无为心行寂 已正止无闻想 是名为法解觉 众行灭智已淳 自归此三世尊 愿一切人天神 共学慈大道真 今圣师灭度后 众贤必绍教明 尊时讲诵法言 愿神骨助化行 彼时佛饬贤者阿难。汝于苏连双树间。施蝇 床令北首。我夜半当灭度。受教即施。还白 已具。佛到双树。就绳床侧右胁而卧。阿难 在床后。垂头啼[怡-台+亢]忾言。一何驶哉佛取泥 洹。一何疾哉世间眼灭。我诸同志。从四方 来。欲见佛者。望绝已矣。佛难复睹。难复得 侍。来而不见。皆当悲慕。子何心哉。佛问 比丘。阿难胡为。对曰。在后悲泣。佛谓阿难。 汝莫啼也。何则自汝侍佛已来。身行常慈。 口行亦慈。心行亦慈。恕以施安。念虑详审。 有心于佛。虽彼往昔过佛侍者。为最供养不 --------------------------------------------------------------------------------185.1 得踰汝。亦彼当来。及现在佛之有侍者。尽 心供养不得踰汝。何者汝达于佛。而知宜适。 若众比丘。每诣佛时。可通见者常得时宜。若 比丘尼。及清信士。清信女辈。每诣佛时。可 通见者常得时宜。每众异学及诸梵志居士 之辈。来诣请现。可通见者常得时宜。佛告 诸比丘。天下极贵。转轮圣王。有四难及自 然之德。何等四。若其属国诸刹利王来亲 诣朝觐者。圣王欢喜。现为说法。皆乐听受。 遵承奉行。是一德也。若诸奉道梵志之辈。 来亲诣朝觐者。欢喜引现。为之说法。皆乐 听受。遵承奉行。是二德也。若诸理家居士 之辈。来亲诣朝觐者。欢喜引现。为之说法。 皆乐听受。遵承奉行。是三德也。若彼儒林 异学之徒。来亲诣朝觐者。圣王辄现。为之 说法。皆乐听受。遵承奉行。是四德也 又此比丘。贤者阿难。亦有四美难及之德。 何等四。若诸比丘诣阿难所。即欢喜与相见。 为说经法。无不开解乐受奉行。诸比丘尼。 诸清信士。诸清信女。诣阿难所。即欢喜与 相见。为说经法。无不开解乐受奉行。是其 第一四德。复有四。贤者阿难。为诸比丘比 丘尼。诸清信士。诸清信女。说经法时。心端 言正。无有二意。闻者恭肃。寂然听受。以寂 静故。阿难博识。无所忘忽。是其第二四德。 复有四。若诸比丘。诸比丘尼。诸清信士。诸 清信女。有不解经及法律义。以问阿难。阿难 即分别说。皆得解释。出后无不誉阿难者。 是其第三四德。复有四。佛所说十二部经。 --------------------------------------------------------------------------------185.2 贤者阿难。皆讽诵念识。传为四辈弟子说。 如所闻无所增减。亦未曾倦。是为阿难第四 四德。为难可及。世间无此。是时有化比丘。 当佛前住。佛言。比丘。避莫当吾前。贤者阿 难白佛言。我得奉侍二十五载。不自识有 如此比丘。无所关启。而直前者。佛言。阿难 是化比丘。又若干劫。为大遵天致神妙有 威德。忧畏已除。知佛期在夜半。所以来者。 自今已后。永不见佛故。阿难言。独是天知 佛当灭度耶。佛言。从拘夷城东西南北纵广 四百八十里。诸天侧塞无空缺处。皆忧叹 骚扰不安。其心念言佛灭度疾。 贤者阿难。问佛言。近此左右。有闻物大国。 王舍大国。满罗大国。维耶大国。佛不于彼 般泥洹。何正于此褊陋小城。佛言。阿难。无 谓此城为褊陋也。所以者何。古者是国。名 拘那越。大王之都。城长四百八十里。广二百 八十里。严好如画。城垣七重。下基四层。起 高八寻。上广三寻。皆作黄金白银水精琉璃 四宝瓦[((惠-心)*殳)/土]。其壁牒尉雕文克镂。地集[番*瓦][古*瓦]。 及民室屋。皆四宝成。侠道自生长多邻树。 树亦四宝。其金树者。银叶华实。其银树者。 金叶华实。水精琉璃树。亦如是。微风动树。 常出五音。其声濡悲。如五弦琴。树间浴池。 池边集[((惠-心)*殳)/土]。步渚相承。中四宝台。台陛栏楯。 屋壁床机。一切四宝。池中常有杂种莲华。 青莲沤钵。紫莲拘恬。黄莲文那。红莲芙蓉。 四顾成行。其边道上。又有七种奇华。香气 馥芬。冬夏常生。五色光明。其国常闻十二 --------------------------------------------------------------------------------185.3 种声。象声马声。牛声车声。螺声钟声铃声 鼓声。舞声歌声。诸弦乐声。诵仁义声。叹诸 佛尊行声。时有转轮圣王。名大快见。主四 天下。以正法治。自然七宝。一金轮宝。二白 象宝。三绀马宝。四神珠宝。五玉女宝。六理 家宝。七圣导宝。王有四神德。为童儒时。 八万四千岁。为太子时。八万四千岁。为转 轮王。八万四千岁。退服法衣。八万四千岁。 凡寿三十三万六千岁。是其一神德也。王能 飞行。游四天下。七宝导从。所至臣属。是其 二神德也。端正美色。强健少疾。身中和适。 不寒不热。是其三神德也。威神殊胜。心常 和悦。明见正道。以法化民。是其四神德也。 王每出游。布施兴福。恣人所欲。求浆与浆。 求食与食。衣被车马。华香钱宝。不逆人意。 慈于民物如父爱子。士民慕王如子仰父。王 每出游。饬御徐行。使国士民。久得视见。体 性淳仁。四方太平。又是其至德也。所部诸 国。凡八万四千。小王每朝觐。时王大快见。 皆请上殿。欢喜安慰。为说正法。问国所乏。 诸王答。让受天重赐。自足为乐。王又饬使。 各严所治。令如我殿。以正法化。勿枉天民。 辄赐诸王。衣冠履靺。车舆宝物。受诏辞出。 莫不欢喜。是时大王所治法殿。长四十里。 层陛四重。悉黄金白银水精琉璃。屋壁栏 楯柱梁楣栌。枌橑栋宇。其上覆及下地。床 座机筵。皆是四宝。又法殿上。有八万四 千交露。舆枰悉施斗帐金交露枰。前施银 蹬。银枰金蹬。水精琉璃。枰蹬亦然。其交 --------------------------------------------------------------------------------186.1 露间。垂华悬果。四宝杂厕。所覆帐上。金银 织成赤罽文绣绫绮杂色。四角珊瑚。交露 中施四宝。独座其殿。四面浴池。各纵广一 由延。侠池生多邻树。八万四千株。长一由延。 诸交露枰。大王出者。即以驾象。彼时快见。 以其所有。施福甚众。日旦当请沙门梵志 上殿饭食。王自思念。日月流逝。而吾将老。 当用是五所欲宝馆作等。欲自约损。修 清净行。即但与一侍士。俱升法殿。入金交 露。坐银御床。思惟天下。贪YIN无奇。生者要 死。形骸归土。所有万物。一切无常。王起入 银交露。坐金御床。念合会者。皆当别离。恋 慕无益。当弃恩爱。净修梵行已。又起之水 精交露。坐琉璃床。自念。当与老病死竞。改 心易行。除YIN怒痴。思无为道。已又起入琉 璃交露。坐水精床。专精自思。当弃世间贪 欲恶法。思无为道。守惟清净。成一禅行。如 是至久。周遍诸枰。于是八万四千玉女共白 第一玉女宝言。天后所知。我等闻者。未复 亲侍。守情执敬。愿欲朝见。答言。诸弟还 自严饰。当俱朝见。即告圣导。我等妇女。久 未亲侍。敬仰之心。皆欲朝见。导臣即驾八 万四千象。犀甲金饰。络用宝珠。白象王。朱 鬣尾为第一。八万四千马。犀甲金饰。络 用宝珠。力马王。绀青身朱鬣尾为第一。 八万四千车。犀革之甲。饰用四宝。圣导 臣为第一。八万四千女。女载一车。玉女宝 为第一。诸王导从。诣法殿下。侍士白言。 诸象马车。夫人小王。皆来欲见。王敕侍士。 --------------------------------------------------------------------------------186.2 施床殿下。王下法殿。见八万四千女。服饰 靡丽。时民叹曰。是难言也。王者严女。乃至 于此。玉女对曰。我等久违。不得亲侍。故严 服来。愿得朝见 于是王坐。诸女皆前。稽首毕一面坐。玉女宝 前白言。今是一切诸象马车。玉女小王。自天 所有。愿小王顾意留心娱志。又八万四千国。 天王都为第一。八万四千枰。大正枰为第 一。愿天留意。以养性命。王答曰弟。吾所以 宿夜约己自损。正心行慈者。但欲远离此贪 欲耳。何则女人嫉妒之态。殃及吾身。是以舍 欲。愿离斯咎。玉女宝[乖/土]泣言。天王何为。独 割爱欲。谓我为弟。离弃恩情。绝群女望。愿 闻天王。所以戒之正心行慈。为之奈何。我等 亦愿。相率修之。王曰。慈心正行。不堕诸漏。 弃损贪欲。修德守净。念生日少而命逝疾。 人物辈非常。唯道为真。吾是以于诸象马舆 秤郡国小王妇女爱欲。一切远离。不复系意。 欲自忧身。观天地间。无生不终。诸弟各宜 正心行慈。无以放恣堕诸漏也。玉女宝乃抆 泪言。今天王约己自损。不欲堕漏。念生日少 而命逝疾。潜居忧身。守修清净。计诸人物。无 生不终。违远所有。不以污意。愿奉明戒。不敢 有忘。王以慈心。答谢诸女。皆遣去还。升法殿 入金交露枰。坐念慈心。都忘怨恨。无所嫉 恶。进思大道。无量德行。普慈世间。而自约省 己。复起入银交露枰。坐念悲心。都忘怨恨。 无所嫉恶。进思大道。无量德行。普悲世间。而 自约省己。复起入水精交露枰。坐念喜心。 --------------------------------------------------------------------------------186.3 都忘怨恨。无所嫉恶。进思大道。无量德行。普 和世间。而自约省己。复起入琉璃交露枰。 坐念护心。都忘怨恨。无所嫉恶。进思大道。无 量德行。一切欲护。而自约省。以惟行此四大 梵行。却爱欲意。多修清净。王行如是。便得自 在。死时安隐。身无痛痒。譬如力士美饭一 餐之顷。魂神逝生第七梵天。时转轮王大快 见者。则故世我身也。如是阿难。谁能知此。昔 我宿命。作转轮王自然七宝。行正法有四德。 常能不贪。彼时拘夷城傍。行四百八十里。皆 在天王城中。吾前是时。又为刹利王。已六投 骨于此地中。并彼为七。今得作佛。已断生死。 从是已后。不复造身。我亦一切皆已周竟。现 于东方南方西方北方。随方教化。三月辄移。 终措骨此 贤者阿难白佛言。佛灭度后。当作何葬。佛言。 汝默。梵志居士。自乐为之。又问。梵志居士。 为葬法当云何。佛言。当如转轮王法。用新劫 波锦。缠身体已以五百张[叠*毛]。次如缠之。内 身金棺。灌以麻油泽膏毕。举金棺。置于第二 大铁椁中。众香[廿/积]上。而阇维之讫收舍利。 于四衢道。立塔起庙。表刹悬缯。奉施华香。拜 谒礼事。是为转轮王之葬法也。佛敕阿难。汝 行入城。告诸华氏。佛中夜当灭度。所欲施作。 当曼时为。无从后悔。欲面从佛得开解者。 宜及是时。即受教行。入拘夷城。见五百诸华 氏。慕会议语。阿难报诸尊者。佛夜半当灭度。 所欲施作。当曼时为。无从后悔。欲面从佛 得开解者。宜及时行。众人皆惊。而悲叹言。何 --------------------------------------------------------------------------------187.1 其大驶。佛取泥洹。何其大疾。世间眼 灭。哀恸之声闻于宫中。王遣太子并诸华氏。 各将家属。俱诣双树。到白阿难。欲前礼问。阿 难入启。太子阿晨。与诸豪姓家属。俱来受三 自归。不远是夜佛请入。即皆前稽首毕一面 坐。太子言。佛身灭度。何其太疾。佛报言。 吾本已说。世间非真。无可乐者。凡人贪寿。 思恋五欲。惑而无利。但增生死。更苦无量。 今我为佛。以得自然无欲。于此又宜自勉。 天下智者。常愿见佛。乐闻经法。已有是意。 当务立信。立戒布施多闻广学智慧。建此五 志以离垢悭。然则世世当受富贵。名誉远 闻。生天安乐。可得泥洹。佛说已。太子及诸 华氏。皆作礼去。于是王与国中男女大小十 四万众。以人定时。出诣双树。到白阿难。请 见受诲。前启佛请入。王将国中贤善者。进稽 首毕一面坐。前无灯火。佛放顶光照二千里。 佛言。劳苦。大王与群臣来。王曰。佛当灭度。 有何敕诫。佛报王。自我得佛。四十九岁。所 说经戒一切具悉。王国贤才。皆已采取。王 与群臣。惨然皆悲。佛告王。自古已来。天神 人物。无生不死死而不灭。唯泥洹快。王胡 为啼。但当念善。改往修来。以政治国。无加 卒暴。厚待贤良。赦宥小过。务行四恩。以绥 众心。何等四。一当布施给护不足。二当仁爱 视民如子。三当利人化以善正。四当同利 与下共欢。王如是者常得其福。我宿命时。行 此四恩。积无数世。故得作佛。初佛已见。泥 洹喜。自说颂曰 --------------------------------------------------------------------------------187.2 今觉佛极尊 舍YIN净无漏 智为天人导 从者得喜豫 夫福报至快 妙愿志皆成 勇疾得上脱 吾将逝泥洹 王与来者。皆起礼佛。绕三匝而去 是时城中。有老异学。年百二十。名曰须跋。 闻佛夜半当取灭度。自念。吾有法望之疑。常 愿瞿昙一解。我意当及。是时即起。自力行 到双树。白阿难言。吾闻瞿昙。斯在夜半。请 见决疑。阿难言。止止须跋。无扰佛也。须跋 固请至再三曰。吾闻。佛为如来至真正谛觉 明行成已善逝世间解无上士导法御天人 师号佛众祐。甚难遭值。如沤昙华。百千万 世时时一有。愿一见折所疑。阿难以为劳 扰如来。故不欲通。佛神心彻听。清净过人。 从里知之。即敕阿难。勿禁止听使入。是为 最后。当度异学须跋者也。须跋得入。忻然 悦豫。善心生焉。见佛欢喜。礼问恭辞。气重 揖让毕一面住。白佛言。欲有所问。岂有闲 暇。一决其疑。佛言。便问。恣汝所欲。闻可得 解。须跋问曰。今世学者。各自称师。有古龟 氏。有无失氏。有志行氏。有白鹭子氏。有延 寿氏。有计金樊氏。有多积愿氏。有尼犍子。 彼八子者。有所述乎。自知之也。佛告须跋。 彼与佛异。子曹自作贪生猗想。以邪之道。 一曰邪见。不知今世后世。所作自得。好以 卜占享祀求福。二曰邪思。念在爱欲。有诤 怒心。三曰邪言。虚伪谄谀。佞谗绮语。四曰 邪行。杀生贪取。有YIN劮意。五曰邪命。求 --------------------------------------------------------------------------------187.3 利衣食。不以正道。六曰邪治。恶不能止。善 不能行。七曰邪志。志贪常乐。痛身谓净。八 曰邪定。专意所望。不见出要。如是须跋。昔 我出家。十有二年。道成得佛。开说经法。 但五十载。自从舍家。有戒有定有慧有解。 得度知见。说正道者。唯佛沙门。非凡异也。 吾本所履。有八真道。第一沙门。亦从是得。 二三至四。皆从是成。若不见此八真道者。 彼为不得沙门四道。所谓八真道者。一为 正见。见今世后世。作善有福。为恶得殃。知 苦知习。灭行得道。二为正思。思乐出家。 去诤怒心。三为正言。言谛至诚。柔软忠信。 四为正行。不杀不邪。无有YIN心。五为正命。 求利衣食。以道不邪。六为正治。抑制恶行。 发起善意。七为正志。志惟四观身痛意法。 解非常苦非身非净。八为正定。一向无为。 成四禅行。沙门梵志。履此八正。乃成四道。 能师子吼。我贤弟子。行无放逸世间意灭。 故得罗汉。于是须跋。谓阿难言。快哉贤者。是 利弘美。寔未曾有。盖上弟子。得值此者。不 亦妙乎。今受圣恩。乃闻是法。愿得舍家。受 成就戒。阿难白佛。异学须跋。愿受众祐自 然法律。舍家就戒沙门之行。佛以可其就戒 之志曰。是吾未后得证见净者。异学须跋 也。即授戒为比丘。一心受不放逸。以健制 以志惟以断却。如所欲下须发被袈裟。以家 之信离家。为道得法。意具净行。自知作证。 成解究畅。为行如应。已意通知。贤者须跋 已度世得应真。坐自念。吾不能待佛般泥洹。 --------------------------------------------------------------------------------188.1 便先灭度。而佛后焉 彼时佛告诸比丘。我灭度后。傥有如此外学 他术在异生辈。欲弃束发来践法渚。沐浴 清化。舍家就戒。当听可彼以为沙门。何则 用彼有大意故。当先诫之三月。知能自损 用心与不。若言行相应者。为能舍罪。先授 十戒。三年无失。乃与二百五十戒。其十戒 为本。二百四十戒为礼节威仪。能行此者。诸 天代喜。又凡悕望。受律就戒作沙门者。有 四因绿。皆有慕乐近道之意。我灭度后。或 离县官。求作沙门。或年老耆。求作沙门。或 贫困劣。求作沙门。或习正行。求作沙门。若 夫贤才习正。耆老贫困。及离县官。来为道 者。其于衣食。趣得而已。受诵法言。如有梵 行。可得久住。犹为从是令多人安多人得度。 世间得依。利诸天人。是故曰从法者。现世 得安。现世得解。当善谛受。彼为何法令现 世安得解度者。谓佛所说。十二部经。一文。 二歌。三记。四颂。五譬喻。六本记。七事解。 八生传。九广博。十自然。十一道行。十二两 现。是名为法。若以奉持。护如法者。即现世 安。可得解度。但当谛受。护持讽诵。正心思 惟。令清净道。得以久住。汝诸弟子。当自勖 勉。无以懈慢。谓佛已去。莫可归也。必承法 教。常用半月。望晦讲戒。六斋之日。高座诵 经。归心于经。令如佛在。又族姓子族姓女。 所当追念。为有四事。一曰。佛为菩萨初下 生时。二曰。佛始得道妙正觉时。三曰。上头 说经转法轮时。四曰。弃所受余无为之情般 --------------------------------------------------------------------------------188.2 泥洹时。当论思此。念佛生时。福德如是。佛 得道时。神力如是。转法轮时。度人如是。将 灭度时。遗法如是。次中末时。有思念此。 起意行者。皆生天上。若以受此。而有疑望 非意在佛及法圣众。苦习尽道。汝诸比丘。 当解所问令如我在。为以是语面所问佛亦 真弟子。自所问告及从我解说之。贤者阿 难。在后扇佛。应曰。唯诺。皆已愿乐。无一 比丘有疑非意于佛法众四谛者也。佛语阿 难。其已愿乐如来正化。于佛法众苦习尽 道。无所疑者。当弃贪欲慢悷之心。遵承 佛教。以精进受。默惟道行。是为最后佛之 遗令。必共顺之。汝诸比丘。观佛仪容。难 复得睹。却后一亿四千余岁。乃当复有弥勒 佛耳。难常遇也。天下有沤昙钵。不华而实。 若其生华。则世有佛。佛为世间日。恒忧除 众冥。自我为圣师。年至七十九。所应作者。 亦已究畅。汝其勉之。夜已半矣 于是佛作一禅之思惟。通第一禅。又起二 禅之思惟。通第二禅。又起三禅之思惟。 通第三禅。又起四禅之思惟。通第四禅。又 起空无际之思惟。通空无际。又起识无量 之思惟。通识无量。又起无所用之思惟。 通无所用。又起不想入之思惟。通不想入。 又起想知灭之思惟。通想知灭。是时阿难。 问阿那律。佛已灭度耶。答言。末也。佛方思 念想知灭之思惟。阿难言。昔闻佛说。从 四禅思惟。至于无知弃所受余无为之情。乃 般泥曰。时佛舍想知灭还思不想入。舍不 --------------------------------------------------------------------------------188.3 想入思无所用。舍无所用思识无量。舍识无 量思空无际。舍空无际思第四禅。舍于四禅 思第三禅。舍于三禅思第二禅。舍于二禅思 第一禅。从一禅思复至三禅。便从四禅反于 无知弃所受余泥洹之情。便般泥洹。当此之 时。地大震动。诸天龙神。侧塞空中。散华 如雨。莫不叹慕。而来供养。时第二天帝释。 下说颂曰 阴行无有常 但为兴衰法 生者无不死 佛灭之为乐 第七梵天下说颂曰 妙哉佛已弃 一切世间猗 广遗清净教 三界中无比 神真力无畏 光明灭于兹 贤者阿那律说颂曰 佛已无为住 不用出入息 本由自然来 灵耀于是没 意净无所著 为人受斯疾 施惠教已遍 乃退归寂灭 惟兹遇佛者 莫不蒙恩泽 今已沦清虚 求了时复出 是时诸比丘。皆骚扰徘徊呼言。駃哉。佛般 泥曰。一何疾哉。世间眼灭。中有忧叹。自 悲念世间苦。不得是道。中有尸视惟心猗有 从因缘起。以作复作。受非常苦。生辄有死。 死则复生。生死往来。精神不灭。莫致是处。 贤者阿那律言。止止阿难。晓众比丘。上天见 此以为荒迷。安有舍家入自然律而不能用 法利自解。阿难拭泪而问。上有几天。答曰。从 --------------------------------------------------------------------------------189.1 威耶越。至沤荼庙。及熙连河四百八十里。诸 天充满。无有空缺。徘徊骚扰皆言。駃哉。佛 般泥曰。亦大疾哉。世间眼灭。中有忧叹自 悲念世间苦贪欲所蔽不见斯道。或相晓言。 佛说生死本从缘起。意作复作。受非常苦。生 辄有死。死则复生。识随行走。莫知泥洹。佛 已度世。宜各精进。夜至过半。阿那律令阿 难入告城中。佛已灭度。所欲施作。宜及时 为。阿难入告城中。诸华闻之。莫不惊愕。踊 [跳-兆+辟]悲言。何其駃乎。佛般泥曰。何其疾乎。 世间眼灭。举城中相会聚。奉持华香。诣佛 舍利。稽首作礼。承事供养。共问阿难。葬法云 何。答如教说。转轮王法。佛当复胜。诸豪姓 言。宁可僻期七日。欲奉伎乐华香灯烛。展我 曹心。阿难答言。恣听所欲。诸华即共作。 黄金罂。黄金舆床。黄金棺。为铁椁。具新劫 波锦五百张[叠*毛]。是时四面人众。周满四百 八十里中。皆赍伎乐华香。来诣双树。共举佛 身。置黄金床上。而以伎乐。礼事供养 于是诸华选众童男。使扶持舆床。欲至沤 荼神地。如阇维之。而诸童子不能得前近佛 舁床。又复更进。至于再三。了不得持。贤 者阿那律语阿难言。所以不得舁佛床者。是 诸天意。欲使诸华童子。倚床左面。诸天右 面。国人随后。共举床入东城门。遍住城中。 施天乐供养讫。出西城门。置沤荼地。累积 众香乃阇维之。阿难言诺。敬如天愿。以告 诸华。皆曰敬从。即使诸僮左面属若干种 缯。系床左角。天于右面属诸天缯系床右角 --------------------------------------------------------------------------------189.2 而綍之。余无数天。于虚空中。散天杂华。而 雨泽香。是时婆贤大臣。与拘夷大臣议。欲以 人乐赞。绍天乐俱送舍利。即如所议。徐行 入东城门。周遍城中。四衢道里巷处 处住。施华香伎乐。出西城门。到沤荼地。持 劫波锦缠佛身体。五百张[叠*毛]。次缠千过。麻 油泽膏。灌满金棺。已内佛身。举黄金棺。置 铁椁中。库藏既殡。积众香毕。沤苏大臣。执 火而欲燃佛。积火至辄灭。三进不然。贤者 阿那律语阿难言。火所以不然者。是诸天意。 见大迦叶。将五百众。从波旬来。已在半道。欲 面礼佛故。使火不燃耳。阿难言诺。敬如天 愿。是时有异道士。名阿夷维。见佛灭度。得 天曼那罗华。去至半道。迦叶见之就车问。子 知我所事圣师佛乎。即答言。我举知之。般 泥曰已七日。天人普会供养其身。吾从彼 来。得此天华。于是迦叶怅然不乐。五百比 丘中。有徘徊骚扰仰天呼怨。佛般泥曰。一 何巨疾。世间眼灭。中有忧叹悲伤。念世间 苦。为恩爱缚。不见斯道。迦叶晓言。诸贤者 释忧。当知有身皆从缘起。心作复作。致非常 苦。生者辄死。死则有生。五道无安。唯泥洹 乐。未得道者。当求法利。舍有为无所会则 得矣。摄衣疾行可见佛身。其众中有名檀 头者。亦释家子与佛同出。止诸比丘言。何 为复忧。我曹从今已得自在。彼老常言当应 行是。不应行是。今彼长逝不甚往耶。迦叶 不悦。行到双树至睹佛积。谓阿难言。及未 阇维。请见佛身。阿难对曰。佛身已缠。淹用 --------------------------------------------------------------------------------189.3 麻油。藏在金棺。外积众香。匝灌泽膏。虽未 阇维。固已难见。迦叶请至三。阿难答如初。 以为佛身难复得见。于是佛尸从重棺里双 出两足。一切见者莫不欢喜。迦叶稽首作礼 见佛足上。而有异色。仰问阿难。佛身金色。 是何故异。阿难答言。有羸老母。稽首佛足。 堕泪其上。故异色耳。大迦叶。又不悦。乃喟 然赞颂曰 彼为灭不生 不复受老死 亦为不复会 无有相逢憎 本已舍恩爱 不为别离忧 当为求方便 令致得是处 佛为五阴净 已断不复有 亦又不为为 有受是五阴 苦为已毕尽 有本亦已除 当仂求方便 令得如是安 佛已断世间 爱欲一切解 亦为悉能忍 得离诸患难 为已自安隐 亦致天下安 当为稽首是 永得度三界 佛所说经戒 为世间最明 已广现正道 审谛无所疑 亦遍活天下 令得度老死 诸得值佛者 谁不受弘恩 譬月照于夜 为除阴冥闇 如日照于昼 能使天下明 亦如电光现 为暂照厚云 佛明一时出 都已明三界 一切所名河 无过昆仑河 --------------------------------------------------------------------------------190.1 一切名大水 亦为无过海 一切星宿中 月为第一明 佛为世间导 天上天下尊 佛所以度世 福施已周匝 所说教戒行 在在悉分明 亦以法流布 弟子乐受行 令天人鬼神 龙敬承行礼 迦叶说已。稽首佛足。绕积三匝。却住一面 诸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天龙鬼神王 天乐神。质谅神。金翅鸟神。爱欲神。蛇躯神。 各前稽首佛足。绕积三匝。一面住毕。于是 佛积不烧自燃。贤者阿难。时说颂曰 佛以中外净 为梵世之身 本乘精神下 而今措于是 锦缠[叠*毛]千过 不用衣着躯 亦不以浣濯 如一净鲜明 至终其夜。佛积烧尽。自然生四树。苏禅尼 树。迦维屠树。阿世鞮树。尼拘类树。国诸豪 姓。共捡佛骨。盛满黄金罂。置于舆床。舁 入城中着大殿上。共作伎乐。散华烧香礼事 供养。时波旬国。诸华氏。可乐国。诸拘邻。 有衡国。诸满离。神州国。诸梵志。维耶国。诸 离揵。闻佛止双树般泥曰。各严四种兵。象 兵马兵车兵步兵。到拘夷止城外。遣使者言。 闻佛众祐止此灭度。彼亦我师。敬慕之心。并 来从君。请佛骨分。欲还本土。立起塔庙。拘 夷王言。佛自来此。我当供养。远苦诸君。舍 利分不可得。赤泽国诸释氏。亦严四兵。来 到报言。闻佛众祐止此灭度。是释圣雄。出 --------------------------------------------------------------------------------190.2 自我亲。实我诸父。敬慕之心。来请骨分。还 立塔庙。王答如初。不肯与分。摩竭王阿阇 世。又严四兵。度河津来。使梵志毛蹶入问 消息。致殷勤言。吾本宿夜。信心友汝。无 取无诤。今佛众祐止此灭度。是三界尊实我 所天。敬慕之心。来请骨分。汝其与我。则我 与汝所有重宝。愿终共之。王答曰。佛自来 此。我当供养。谢汝大王。舍利分不可得也。 于是毛蹶。聚众人作颂告言 今各撰躬 远来拜首 谦逊求分 如我不与 举止动众 四兵在此 义言不用 必命相底 拘夷国人。亦答颂曰 远劳诸君 辱屈拜手 佛来遗形 不敢相许 如欲举众 吾斯亦有 俱命相底 则未为恐 梵志毛蹶。晓众人言。诸君皆宿夜承佛严教。 日诵法言。心服仁化。一切众生。尚念欲安。 且佛大慈故。烧形遗骨。欲广祐天下。何宜当 为毁本惠意。舍利现在但当分耳。众咸称善。 皆诣舍利。稽首毕一面住。乃共使毛蹶分之。 于是毛蹶持一罂受石许。蜜涂其里。分为八 分已白众言。吾既敬佛。亦嘉众意。愿得着 罂舍利。归起塔庙。皆言智哉。是为知时。即共 听与。又有梵志。名温违。白众人言。窃慕善 意。乞地燋炭。归起塔庙。皆言与之。后有衡 国异道士。求得地灰。于时八国得佛八分舍 --------------------------------------------------------------------------------190.3 利。各还起塔。皆甚严好。梵志毛蹶。种邑道 人大温违。还俾贲邑。衡国道士得地灰。归 皆起塔庙。舍利八分有八塔。第九罂塔。第十 炭塔。第十一灰塔。佛从四月八日生。四月 八日舍家出。四月八日得佛道。四月八日般 泥洹。皆以佛星出时。此时百草华英。树木 繁盛。佛已般泥洹。天下光明灭。十方诸天 神。莫不自归佛 既分舍利。又为远方诸四辈弟子。未悉闻故。 留九十日。乃起塔庙。诸来国王。豪姓人民。 家属仆从。皆斋戒九十日。在所远方。四辈 弟子众。普会拘夷。共问阿难。于何起塔。阿 难答言。当出去城四十里。于卫致乡四衢道 中作塔庙。拘夷豪姓。共作[番*瓦][古*瓦]石墼。纵广三 尺。集用作塔。高及纵广。皆丈五尺。藏黄金 罂。舍利于其中置。立长表法轮。枰盖悬缯。 那灯华香伎乐。礼事供养。举国人民。得共兴 福。大迦叶。阿那律。众比丘。会共议。一日 三十万众。及诸国豪姓群臣。得值佛时。敬 意行福。终皆当生第四天上。与弥勒会而得 解脱。拘夷国王。当生第十二水音天上。至 弥勒作佛时。当下为佛造立精舍。胜今给孤 独园。阿难问大迦叶。拘夷王何以不于弥勒 佛求应真道。答言。是王未厌生死苦故。未 厌生苦者不得应真。阿难言。我已患厌身苦。 不得离世间。奚不得道。迦叶答言。汝但持 戒。不行身观。坐猗生死。饭食想。而生死 行未休故也。至九十日。大迦叶。阿那律。众 比丘。会共议。佛十二部经。有四阿含。独阿 --------------------------------------------------------------------------------191.1 难侍佛久。佛之所说。阿难志讽。当从书 受。恐其未得道。尚有贪心。欲持旧事诘责 阿难。与设高座。三上三下。如是者。可得诚 实。皆言大善。众会坐定。直事比丘。逐阿难 出。须臾又请。阿难入礼众僧。未得道者。皆 为之起。直事比丘。处着中央高座。于是让 言。此非阿难座。众比丘言。用佛经故。处汝 高座。欲有所问。阿难就座。众僧问曰。汝有 大过。宁自知不。昔者佛言。阎浮提乐。汝奚 不对。直事比丘。敕阿难下。即下对言。佛为 不得自在。当须我言耶。众僧默然。直事比 丘。又令阿难上。众复问曰。佛为汝说。得四 禅足者。可止一劫有余。汝何以嘿。阿难下 言。佛说弥勒。当下作佛。始入法者。应从彼 成。设自留者如弥勒何。僧又嘿然。阿难心 怖。众比丘言。贤者当如法意具说佛经。对 曰。唯然。如是三上。阿难最后上言。闻如是 一时。座中未得道者。皆垂泣言。佛适说经。 今何以疾。大迦叶。即选众中四十应真。从 阿难受得四阿含。一中阿含。二长阿含。 三增一阿含。四杂阿含。此四文者。一为 贪YIN作。二为喜怒作。三为愚痴作。四为不 孝不师作。四阿含文。各六十疋素。众比丘 言。用写四文。当兴行于天下。故佛阇维处。 自生四树。遂相捡敛。分别书佛十二部经。 戒律法具。其在千岁中。持佛经戒者。后皆 会生弥勒佛所。当从彼解度生死履 般泥洹经卷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