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苏济瓦尊者:毗婆舍那实修法要 9 五根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苏济瓦尊者:毗婆舍那实修法要 9 五根

 

  在修习毗婆舍那禅法,五根的平衡技巧是很重要的。当你去长期禅修,这会是很实在的。因为心力变得更强,心理机能也激发的更有好。它就像当一部车变的更有力,能跑的更快,你必需把车控制的好些,否则你可能要离开行驶区间,因为操作过于複杂。

  ▓ 五根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定义。当我们说「控制机能(controlling faculties)」,我们指的是五种控制根能:

  1 信

  2 精进

  3 正念

  4 定

  5 智慧

  「控制根能」指的是对心运用控制力,或者是心力。如同开车的譬喻,因应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的控制要操做,方向盘控制你要去的方向,油门控制你要跑多快,诸如此类。

  在这五根中,主要的控制根是正念。提供一个观念,这怎麽运作的,我先讲一个线型、或循序渐进式的关係。当你入门时,你必需对修行法门有信心。否则的话,你没办法起修的。信心是来自清淨心,以及修行的法益。当你有足够的信心来禅修,你会勇勐精进。努力在修行中可以被考量为精进根。当你练习充裕的时,正念会生起。当正念现起,它会持续、会专注。当注意力集中,我们说它是集中觉知 (concentrated awareness) 在目标上。这个就是我们所称的定力。当集中觉知专注在真实法,当经验起作用,它就好像是强光打在目标上,你可以如实见到它。当它能领悟真实法的理解或智慧,那就是内观智慧或者是慧力 。

  当有理解力、获得智慧,信心会更增强,因此我们能够投入更多精力修行。精进力更强,更多正念会生起,就更能专注在目标,诸如此类,直到你获更多内观智慧。它就像绕圆圈打转,来增加速度。

  在开始时,它攸关着信心以及精进力。不太需要平衡,较多奋发心。修一段时间后,禅修就变得多在精进根及定根的平衡上。当我们说「平衡诸根」,我们讲的通常是(第一组)平衡信根及慧根,(第二组) 精进根及定根。平衡信心及智慧较常发生在初学阶段,因为真正的智慧还没生起。它算是比较基础、较浅的阶段。现起的智慧是较理论性、较世俗性的。信心也并非来自智慧以及修行经验,它只是从思考或信仰而来。

  在佛教国家,信心来自文化背景及(家庭)父母亲的影响力。人可能盲从出家人的劝告。这是有危险性,我们并不建议这麽做。教法可能不全然正确,有受欺骗的可能性。因此,应该三思而行。相反的,没有基本的信仰及信心,如同那些非佛教国家的人,那裡的人较具知性,因为缺乏信心,会起疑。

  许多心灵信仰的现象是无法用思考来揣测。每个人应该尝试在一段长时间内,体证一种方法,来寻找自己。如果这个方法适合你,那就会有进步。如果你只是想啊想,寻找要百分之百确定、保证,那你不会真的坐下来认真修行,也不会有什麽结果。

  ▓ 定根及精进根

  当你开始禅修,心的控制机能会变强。当这种状况出现,在禅修时的主要关切点,将会是在平衡精进根与定根。

  说「平衡」是什麽意思?当我说,「心是平衡的」,它指的是心是在有正念状态;那时心所在处,是正念最理想的功能。当心不能恰当地平衡时,有一根机能过强,另一根的机能则过弱。这是以「机能」比例调和来描绘五根。当你说定根过强,这也意味着精进根不够,反之亦然。

  儘管如此,在实修时,它并不是能够来计量估算。它是依个人经验心意识状态(来做判断的)成份较大。

  在此提供一个较好的观念。当我们谈到精进根,我们指的是正念的主动性。精进根过动,反之定根就偏静。当禅修者的心最理想的状态,这个意思是,他很容易就能跟着禅修目标,譬如上、下。在那个当下,心也能主动地观正在进行的现象。

  当精进根过强,定根过弱,心就会过动。它就像当你很兴奋时,你努力地去跟腹部上、下,但是你就是跟的不太好,因为心有跳开的倾向,这指的是起念头或散乱。它不能紧跟着目标,因能定根太弱。

  如果是定根过强,那禅修者(心)停留在同一个目标上过久。心不生波动,但是你观不到什麽。它只是定定的、维持在那裡,不主动去观照,不跟着週遭现象移转。最后它会变得很安静、安稳,然后心就空掉,你就睡着了。我们并不建议偏定或者偏进。当偏向一方,心就不会稳定。

  如果这个进程持续下去,偏定的结局是昏沉、睡眠;反之,精进根过强会导致散乱、躁动。明智的做法是,当你注意到正念的功能运作不太理想,就要努力去平衡它。

  在禅修刚开始的时候,平衡问题不大,因为定力不太好,慧力也不太强,那时会有的只是精力。那要努力有正念。精进像推动力,非常努力地保持正念。那问题是,要多去努力推呢?

  要用多少精力?

  这个问题去控制精力的投入量。当你太用力,你的正念会脱轨,你会变过于绷紧。相反的,如果你不够努力,你会掉进昏沉、睡眠。因此,会有一个最理想的临界点,靠着足够的努力,你就能达到正念最理想的状态。再说一次,这是要从经验去学习。有些人逼的太紧,变的紧绷,虚弱多病。有些人则是太懒散,只是期望它自己运转得好好的。那当然不会有进步。

  以正确的方法来禅修,长时间推动自己,心的机能、心力终究会变强。定力最后会生起,那就是正念和平衡变成最紧要的时候。换句话说,心变得更有力,定力及其他根能变得更强烈。

  那会怎麽样呢?

  有些现象会发生。当精力过强,心力过于旺盛,心理能量引起激烈反应。没有正念的话,它会变得不平衡,你会发现睡不着。你的心生气勃勃的。你或许能跟腹部上、下,可是没办法沉进去。这种状况出现时,譬如当你正在观痛。观一段时间,心变得很激烈,很活跃,因为你需要很多能量才能面对痛。痛过之后,身体可能很累,可是心可精神的很。一点也没昏沉睡眠在。

  儘管如此,当你想回去观腹部上、下,你或许能跟,但没办法渗透、沉不下去。心是飘浮在上头。它不想进去,生气勃勃的。此外,当你想上床睡觉,却睡不着,翻来又覆去。偏定的现象很多是发生在学过止禅的人,或者是那些禅修时,放太多力在专注上。会发生的是,心反反覆覆走进很静、很安稳的状态!在那个当下,会有某些程度的沉溺在,它只是定定的在那裡。你可以坐很久,但是没办法渗透进去。心不太能跟上所有身心过程的细节。也不会有任何痛出现。有时,甚至影像生起,并且持续一段长时间。这个状况是停塞住了。因此,当这种现象发生,要把心平衡过来。

  这种平衡并不是像表面看起来那麽容易。有时要花点时间,来平衡心力,因为在这个时期,定力的心理觉知,它的运作深受(惰性)动能的影响。许多天的禅修才能奠定这种动量,直到它飘流向某一方。当这个发生之前,你可能无法控制作用的整个力道。因此,你要花点时间使它改变方向、平衡它。

  ▓ 如何平衡五根?

  1. 用对型态的正念

  有两种方式可以平衡五根。其一是,增进某一根,那另一个就减少它。比较安全的做法是把它减低,放轻鬆点,慢下来,因为你并不知道它的走向。首先,你必须先确定,哪一边是过多?哪一边是过少?没有经验的话,这个不太容易的。你只知道你的心卡住了,它变紧了。当这种现象出现,你又不太确定,那只要放鬆,放鬆诸根,把控制的事放下。当然,如果你可以辨认状况,你可以增强过少的那个机能,当你调高它,那个根的机能会继续增强。

  让我们细想一些方法来平衡五根。首先,你所运用的正念是哪一类型?你是如何运用它的呢?增加精力是种较强烈的观照。让你的心清明、敏锐并积极地观照。譬如,如果你觉得有点睏,那就是缺乏精力,那你必需要调高精力。你或许会默唸「睏、睏、睏」,但可能不管用。如果你慢慢默唸「ㄎ-ㄨ-ㄣヽ、ㄎ-ㄨ-ㄣヽ」那更惨。这时你要唸很快。就好像机关枪扫射一样。另一个状况,当痛生起,你需很多能量。缺乏精力,你就无法面对它。那你该怎麽办呢?你默唸「痛、痛、痛」,但有时就是不灵光。你要唸很快。就好像机关枪扫射一样。那精力就会主动生起,正念得比平衡,你就可以放开它了。

  当然,反之当精力过盛,你必需加些定根机能。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要用太勐的观照,你要温温吞吞地观照。譬如,你的心过动。你精力过于充沛,但是沉不下去。有某种骚动因素在心裡。当你唸「上、下,上、下,…」,你的心好像飘浮在顶端。因此,你不要太用力。只要放鬆,让现象自己来出现,只要轻轻地观「上、下」。你想都不要去想怎麽去调高定力,或者「结果会怎样」…之类事。

  有些人非常目标导向,把自己逼的紧紧的。他们耗了太多精力。他们只需要休息、放鬆并等着看出现了什麽现象。如果没有发生什麽,那你可以告诉自己,至少你心裡头有点平稳、宁静。因此,你只要坐着并放鬆。然后,当你发现它令人满意地恰恰好,你就只要跟着它,当所有的现象都很舒适、平和、宜人,你也没期望太多,那心自然会沉入并紧跟目标。

  要记得,定力跟精进力的平衡会到来,那时你只要持续那种(已达成的)程度。譬如,如果你昏沉睡眠太多,你就要推进精进力来获进展。但是,你不要老是推着不放。你只要推到最理想状态的临界点。如果你推过了头,它就会变成精力过盛。

  同样的,当你发现自己精进力过高,你就要放鬆,达到那个临界点,就是你可以安住于目标。一旦平衡了,你只要维持那个水平。就不要再放鬆了。再放鬆下去,你会睡着。

  因此,事情不单只是放鬆或调高精力,重点在知道要调多高?要放多少?会有一个平衡点,当它安置在那个水平,你就只需平静地来持续这个状态。

  2. 主导式的觉知和无抉择性觉知

  有另一种方式来看待平衡五根。我们说过有两种型态的正念。一种是主导式的觉知,另一种是无抉择性的觉知。主导式的觉知是当我们寻求目标,主动动手找上它,紧追着目标,主动地观它。在学习初期,这种方式,当定根及念根都还弱的时候是需要的。当你推着它紧跟目标,进展就快些。

  当你坐禅时,你必需以正念紧跟着上、下。上、下没了,你必需推它去观坐、触的感受。这种叫主导式的觉知-主导正念。

  另一种类型是无抉择性觉知。这意味着,你并不需特别地去选择目标来观。你只静静地坐,维持镇静安稳,看着现象来来去去。这种方式相当好用,特别是对那些老是抓持不放、推的紧、又想在短期间得好的结果的人。那你会发现心偏执攫取。当这种现象出现,你就告诉心要放下,因为当精力过盛,它会变得很强烈,开展成为贪爱。你只需要放鬆,不要忧心任何事。甚至不要管你或许会失去正念,你真的需要放鬆精力。当你这麽做,正念自然会调适下来,但是或许要花点时间。

  为什麽需要时间?第一,如果你放鬆,用无抉择性觉知,你会恐惧没有进展,失去禅修,不再有正念。因为你执着观照,执着精进要有正念,结果一直绷紧紧的。但是如果你能放下、不管它,只要放鬆;之后偶而检查一下,确定觉照、正念还在,虽然你已任由它去,正念会更容易、更平稳地调适下来。过一段时间,心会更开放、放鬆。当正念调适到一个平稳状态,要是你想推的话,你就可以推了,也不会生起紧绷。这个是我们所谓的「无抉择性觉知」。

  这种无抉择性觉知,经常发生在较高的层次。这是因为当修行变得更进步,禅修目标有时会变得更不规则。当上、下变得非常微细,你努力去观它,许多目标如情绪、痛、觉受等可能会生起,很难钉在一个特定目标观照(也就是说,使用无抉择性觉知时,禅修者同时观照许多目标。当然,标号也用不上了)。也可能很多目标生灭快速,你观不到特定的一个目标,就可以用它来做替代性观法。你是可以尝试(去找特定目标),但是你那种意图性的观法太慢了。

  因此,你只要维持这种「一点式(观整体)」的觉知,去观照来来去去的现象。通常,在这个阶段,它只是种纯然觉知心意识。如果你能够持续,正念会变得很稳。再说一次,这是另一型的无抉择性觉知。无抉择性觉知定力的奠定不太快,但是很稳固。

  3. 其他平衡方式

  可以用其他方式来平衡诸根。第一种是用姿势(威仪)。某些姿势跟特定的目标及根能有关连。譬如说,行禅跟增强精力有关,当禅修者走动时,他是主动的。再者,要跟上移动的脚步,心要充满活力。因此,行禅较容易克服昏沉睡眠。

  相反的,坐禅较能引导专注力,因为全身如如不动,而且腹部上、下是种自然的过程。我们不需要控制呼吸,因为我们要专心致志的。因此,只要观上、下,它较能使心静下来。由此,调整坐禅与行禅的时间分配,是可以平衡诸根的。这就是为什麽我们建议坐禅跟行禅的时间一样长。如果你坐了段长时间,就有调高定根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你经行太多,那精进根就有过高的倾向。儘管如此,更重要的是要记得一个观念:这裡时间指的是心力分配,而不是实质的时间。如果你说你要调高精进力,你从而走超过一个小时或许两个小时,精力的确会增加,但是它也会增加身体的负担。你会变的很累。这裡主要讲的,事实上是心的机能本身。

  你并不一定要变换姿势来调整根能。如我所说,主导式觉知等也可以调高精进力。因此,改变坐姿或者时间分配,是种较粗糙的作法。

  有些目标能够引发而产生精进根或定根。让我们来做个比较,譬如,观腹部上、下及观坐、触。在这两组,坐、触有助于精进根的生起,而非定根。这是因为坐、触并不是移动的活动,你真得生起精根,推动心去观坐及各个触点的觉受。

  相反的,上、下有助于增强观照的动能及持续,因此坐一会儿,心就会建立动能,更加绵密,你不需要费劲去跟它。这就是为什麽当你很睏时,观坐及许多触点会较恰当,会提生精根而非定根。这也是为什麽我们用上、下来作主要的禅修目标,它们比坐、触较适于提生定根。用坐、触有助于获许多其他觉受,因此它算是较散漫的。当你观上、下,就好像跟着一个会移动的点。你能够专注这个移动点够久,定力就能奠定。

  另一方面,痛能生起更多精力。如果你能以纯意识观它,它是有助于生起定根,因为纯意识从所有其他的感官目标引退,只运转到心裡去。

  如果禅修者无法用观禅目标来平衡诸根,那也可以诉诸其他禅观,譬如用止禅。如果你沉溺于昏沉、睡眠,你可以感受光、或者用背诵来激励心。止禅有其他的业处,如十遍(观想)或者甚至是安般观呼吸。后述这些是较能引导、使心平静下来。

  ▓ 五根的平衡是动态的

  平衡五根不是静态的。事实上,它是十足动态性的。就好像我们踩脚踏车上坡。你需要平衡,你必需投入更多努力。你要握着把手不放,那你才不会摔下来。运用这个原则,在我们禅修时平衡五根。为什麽?因为当我们进步,心力必须均衡地增加。禅修进步,老实说,是所有心理根能的增强。因此,你禅修要进步,你将必需要好好努力。爬的愈高,要更努力。并不是吓人的,届时那也要有个相当程度的正念。此外,精力经常可以自动出现。不过,当你进步时你仍需增强精进力,因为不同类型的禅修目标生起,会变更微细,更难观照。就苦而言,它们也可能更恐怖。

  所以,你将必需要不断维持精进力的提升,否则你无法处理那些目标。有时它们是那麽的微细、愉悦,很容易起执着。因此,你真得要运用很多精力来面对它们,直到你达到一个境界,那时精力充沛,你就可以超越过所有的念头及目标。可是,如果只是精进力或者是心力增加,定力仍不够保持平静,心会变得很不平衡,会过动或者精力太高。因此,你还是要把定力一起调高。在进阶禅修,心要在更平静、宁静的状态。这就是我们所谓「进阶毗婆舍那禅心意识」。

  ▓ 当我们禅修进步

  毗婆舍那心意识是如实知见种种现象法;接受它、放下它。也意味着要能观它、理解它,超越我们对它的执着,要超脱于它们。当我们禅修进步时,目标会变得更细、更深奥。因此,你必须要能够逮到它们并观照它们。如果心并不在当下,那你就无法获得智慧,证达最后的解脱。当我们可以做到时,心会有相当的动能。我们因此能引导它走更远,远到一个地方,在那裡心非常安稳、平和。在那同时,它就毫无困难,能观照所有的目标,它们是如何生起消失。带着深厚定力,及对无常本质的深度理解,心变得很平和。如果我们对观禅所培育出的东西有任何看法的话,那应该就是这个。

  观禅意识心的状态,就是五根高度开展并平衡处。当这种状况出现,精进根是如此地强,当你禅坐,你能这样坐上几个小时也没问题。精进力及正念充分的开展。心自己能观所有分毫微细物。定力呈现,正念得以维繫在一个专注的状态。同时,定力会让心深入禅修目标,一段长时间。观照好像它自己在运作,并且持续加深、加厚,全然自动,直到它达到那一处,在那裡它贯穿所有的身心过程,见到智慧。

  可是有时,在那种状况出现前,心就脱离,也就是说要不是偏定,就是精进力过盛。这是因为不同的因缘条件,也因为正念不够强、不够稳。这种状况,我们就必需採取适当措施,来平衡五根。

  这个解释,能给你对平衡五根有一个简单明瞭的理解。平衡五根可以看待为心念处,你可以藉以观察所有的微细的起心动念。

 

 
 
 
前五篇文章

杨大省:科学时代的轮回录 第一章 第十节 神童的天才是

苏济瓦尊者:毗婆舍那实修法要 10 平衡五根

星云法师: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28.禅者的生活

杨大省:科学时代的轮回录 第一章 第十一节 二战英兵,

星云法师: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29.悟道后的生活

 

后五篇文章

苏济瓦尊者:毗婆舍那实修法要 8 目标的优先考量

杨大省:科学时代的轮回录 第一章 第九节 再谈前生世界

苏济瓦尊者:毗婆舍那实修法要 7 五盖

星云法师: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27.禅门的生活

法增比丘:南传法句经 第三品 心品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