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李师政:法门名义集 身心品法门名义第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李师政:法门名义集 身心品法门名义第一

 

  东宫学士李师政奉阳城公教撰

  若夫法体冲寂。真性平等。名相本无。言语斯绝。然而证等之智力。了不同之缘体寂之缘人。乃成无碍之辩。若杜口废言。圣人何以垂化。昏心舍教。凡惑无由生解。故无说不妨于乐说。以知无名不坏于假名。因名以通寂。然则标法之名释名之义理之津道。可不务乎。但布在众典。难得而究。集而释之。则易观矣。

  今缘其所见。阙所未详。以类分之。总为七品。身心第一。过患第二。功德第三。理教第四。贤圣第五。因果第六。世果第七。但法门无量。鄙识有崖。其犹以管窥天。以[虫*豕]酌海。得浅遗深。千不知一。请俟达者补其阙焉。

  诸法门名数分位要略

  身心品法门名义第一

  四大 地水火风是也。和合成身。地者骨肉形体也。水者血髓润也。火者温暖也。风者出入气息也。

  六大 地水火风空识也。四大前说。此空大虚通分也识大了别心也。

  五阴 色受想行识。此五阴共成众生也。何以色阴。形碍为色。领纳为受。假名为想。起作名行。了别为识。何谓为阴者。阴盖积聚。以成众生。

  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是为六根。发生六识中间缘。染是识六尘。眼受何尘。色乱其想。耳取何尘。声荡其志。鼻染何尘。香熏其欲。舌受何尘。味长其嗜。身取何尘。着于细滑。意染何尘。流于分别。何以谓之尘。六根所缘合生染着污心智有等尘埃之坋物也。六识随尘障无尘智。行者观空。得无尘解。故能不染声色。不贪舌味。不着细滑。不起分别。达无想之理。得圣人之名。

  九识 从眼至意为六。前已具言。第七阿陀那识。第八阿黎耶识。第九阿磨罗识。通前是为九。何名为阿陀那者。此西域语。以义言之。我见之识。凡夫我见依此识起。障无我智令不得生。圣人修灭心定者。乃能除此惑也。除有我之惑。得无我之智。阿黎耶识者。亦西域音也。以义言之。其能有二。一持有色诸根。令其不坏。二持清净种子。使之不亡。阿摩罗者。西域音也。此语翻之名曰净识。又名佛性。亦名法身。体修众德。本来清净。在圣体而不增。处凡身而不减。但有隐显之殊。而无高下之别。烦恼覆之则隐。智惠了之方现。非生因之所生。从了因而得了。

  十二入 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眼等六根。为内六入。色等六尘。相对通生识道。为外六入。内外二六。是为十二入。何谓为入。根尘相对通生识道。受入爱憎。故名为入。

  十八界 六根六尘六识。总此三六为十八界。何以名界界。性别为义。

 
 
 
前五篇文章

李师政:法门名义集 过患品法门名义第二

李师政:法门名义集 功德品法门名义第三

李师政:法门名义集 理教品法门名义第四

李师政:法门名义集 贤圣品法门名义第五

李师政:法门名义集 因果品法门名义第六

 

后五篇文章

贾曾:阿毗达磨俱舍论略释记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三十

贾曾:阿毗达磨俱舍论略释记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九

贾曾:阿毗达磨俱舍论略释记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八

贾曾:阿毗达磨俱舍论略释记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七

贾曾:阿毗达磨俱舍论略释记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六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