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阿康图库仁波切: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 大悲金光(四)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阿康图库仁波切: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 大悲金光(四)

 

  我们用此实修法培养一种态度,那就是对他人敞开自己,以及学习如何为他人服务。你要完全敞开地面对自己的思想、情绪和感受,了知自己的常态经验,即是向上发展的原料。这不仅是指良好的经验,即使是不良的思想和情绪,也能成为悲心的基础。例如,嗔心重的人,总是讨厌易怒的人,直到看出自己也是一样地暴躁。一旦有此认知,晓得嗔之为害自心,他自然会对其他为嗔所苦者生起悲心,因为他知道怒火中烧是多么可怕的处境——可见嗔也能成为悲心之源。

  因此,本实修法让我们在修行时有机会体认自身的经验,再将自身的经验转化为对他人有益和有价值。

  首先,你必须跟你所有的经验接触(无论是身体、精绪、心智或任何方面的经验),你要让你自己去发觉你的心情和情绪为何,然后注意自心有何思想出入。不要阻挡什么,而要自信无论何种境界现前,都能顺应。当思想和情绪生起时,你要让它们流出去利益一切众生,你要培养这种心情:“从现在起,我要致力于利益一切众生。”此实修法也有益于松弛,因为你无须制止任何思想或情绪,不管它们是多么有害或令人不安,一切都同等地、立即地对发展悲心有其价值。故说此法是释放被压抑之情绪的妙方。

  实修

  至少用五分钟“建立情况”——竖起脊梁舒适地坐着,或安逸地躺下。体会自身周遭的虚空和所在之处,以及安住地面之身的感受。注意出息入息——如有必要,则先修呼吸松弛法,然后再开始修行本法。

  下定决心,无论何种境界现前,不管是好是坏,或是不好不坏,你都将其视为有益于发展悲心的原料,再予以接受。观察自己内在的一切活动,包括所有三种经验——身体的、情绪的和心智的经验。观想完全敞开的虚空,在虚空中央,你看见一道向外敞开之门。这时你要专注出息,无论何种思想、情绪、感受出现,你都把它们从那道门呼出去,深信它们化成无量大悲,而以金光的姿态通过那道门,射向一切众生。体会此大悲金光普照各地众生,满足其所有的需要和愿望。

  你要逐步体会此金光遍满虚空,无一众生不在无量大悲的影响之下,最后大悲金光又回归于你。体会你自己也在大悲境内,也像其他众生一样,需要什么就得到什么。

  此法每天应修二十分钟,连续修二周。不过,若于修行其后诸法当中,在任何阶段感到紧张时,可以重修此法一天或数天,然后再继续往下修。

  问:从门呼出气后,门是依然开着,还是每次吸气时又关起来?

  仁波切:门还是开着。不过,你若看到它在出息时打开,在入息时关闭,也没关系。

  问:如果你懂专注于出息,那么在入息时,思想和情绪还继续从门流出去吗?

  仁波切:是的,还是流出去(不管你注意它们与否)。

  问:不观想门在我面前或在虚空中,而观想自己即是门,可以吗?

  仁波切:应该不会有什么害处。

  问:如果把注意力延伸到光去之处,观想苦难众生实际获得所需,这也可以吗?

  仁波切:没有理由不可以。你可以把光送给一切苦难众生,也可以送给某一或某些特定的人。

  问:此一修法可用来处理困难的人际关系吗?例如,某人若老是看我不顺眼,好像错全在我,我若观想自己心中所有忿怒与怨恨通过那扇门而变成大悲金光,让看我不顺眼的人觉得好些而不再责备我,这有用吗?

  仁波切:是的,可能有益。

  问:如果我在修此法时不想利他,那又怎样?我是应该修别的法,还是只观想金光,而不想像金光射出去利益他人?

  仁波切:我不认为你会不想利益任何人。即使你不想利益每一个人,至少也有一两个人是你愿其快乐的。因此,你可以先观想金光射到某一位你想利益之人,然后再试图对每一个人都产生同样的感觉。

  问:在情绪到达门以前,我们是否把它们观想为具有某种形色,如心之电影或如烟一般?抑或这纯是感觉问题。

  仁波切:我不认为你会真看到烟——那的确只是感觉问题。

 
 
 
前五篇文章

阿康图库仁波切: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 彩虹(五)

阿康图库仁波切: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 明镜(六)

阿康图库仁波切: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 朋友(七)

阿康图库仁波切: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 唤起我们的潜能(

阿康图库仁波切: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 截至目前之所修

 

后五篇文章

昆丘嘉真堪布:追寻无暇甘露 死亡、法性、来生等中阴之直

昆丘嘉真堪布:追寻无暇甘露 基本教法

昆丘嘉真堪布:追寻无暇甘露 追寻无瑕甘露

昆丘嘉真堪布:追寻无暇甘露 吉福之流——令世间依佛法而

昆丘嘉真堪布:追寻无暇甘露 止贡噶举传承之简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