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萨迦派上师开示录:远离四种执着修心法集解 “远离四种执着”修心法精要开示 |
 
萨迦派上师开示录:远离四种执着修心法集解 “远离四种执着”修心法精要开示
“远离四种执着”修心法精要开示 杰森·达巴·嘉晨 愿我衷心皈依的慈悲上师们和本尊们赐予加持! 对于成就佛法的方式而言,不依宗教而行是不可能的,我请求您们聆听此“远离四种执着”之开示!(以上是作者对解释此教法所做的祈请。) 若执着此生,则非修行者; 若执着世间,则无出离心; 执着己目的,不具菩提心; 当执着生起,正见已丧失。 第一,欲对此生无执着,先要放下一般非修行人为求此生利益而行善,而闻、而思、而修的态度。 首先说善业, 是生上界本, 是得解脱梯, 是离痛苦药。 虽然欲得解脱,舍行善别无他途,然而执着此生的善业却是成就世间八法(注一)--嫉妒正直和矫饰伪善之根本,亦是往生下界之种子。抛弃这种错误的善行! 修学闻思者, 拥有知识(是照亮无明之灯)财。 能引众向道, 是法身种子。 虽然欲得解脱,舍闻、思别无他途,然而执着此生的闻思却是成就对不具闻、思者的傲慢,对具闻、思者的嫉妒和广集徒众,财富的资粮,亦是往生下界的根本。抛弃这种世间八法的闻、思! 实行禅修者, 拥有离苦法, 具解脱道根, 及成佛种子。 虽然欲得解脱,舍禅修别无他途,然而为此生而修行的禅修者,纵使隐居也忙碌,盲目地念诵经文,讥笑闻、思者,嫉妒其他禅修者,自修之时亦散乱,抛弃这种世间八法的禅修。 “上面的开示与俱舍论所说相应,论中说:“在道德行为的基础上已得闻、思后,行者应全力彻底地投入修行。”由此直接指出了究竟目标和相对目标的差别,间接也显示了修行的态度应思维十八种必备条件的难得,以及生命的无常。” 若欲求得涅盘果, 必先放下三界执; 欲得放下三界执, 谨记世间之过患! 首先思维“苦苦”。“苦苦”是下三道之苦: 细心思维此苦, 令人心惊肉颤, 如果堕入其中, 确实无法忍受。 不具“放下”之德者, 就是三涂修行人, 不论居住于何处, 皆是可怜可悯人。其次思维“坏苦’: 天人往生下界时, 帝释转为凡人时, 日月终有黑暗时, 帝王生为奴仆时。虽然这些都是基于对佛陀言教的信心,一般人无法见到,那么以您个人之见,人的变化如何?富人变穷,强者变弱,骨肉分离、师友离散,最后只剩下独自一人等种种变化,都超越一般人的想像。 再思维一切事物的条件——性质之苦(“行苦”): “行”永无终止! 不论多或少, 不论贫和富, 苦皆藏于中。 整个人生耗于“准备”中, 每个人皆死于“准备”时, 直至死时“准备”犹未尽, 何不早为来世做“准备”! 执着于痛苦世间的众生是可怜悯的! (至此,直接道出了世间的过患,间接指出了应遵循因果律来决定何事应为,何事不应为。) 执着尽时得涅盘, 涅盘获已得安乐, “远离四种执着”者, 即此经验之歌也! 徒自解脱无义利, 三界众生皆父母, 置父母于苦难中, 惟求自安不足取。 三界众苦熟(注二)于我, 我之功德施予众, 愿此功德加持力, 普令一切皆成佛。 (至此,间接指出了慈悲心禅修法,它是产生菩提心的因,同时直接显示了菩提心的果——自他交换。)只要还执着于事物的性质,不论处于何种境地,皆不得解脱,进一步说: 执有不能得解脱, 执无不能得天界。 执于两边皆无明, 喜悦安住无二中。 (至此,远离了断常二见,将主客、有无等溶合于一,心安住于不二境界。) 一切现象乃心之领域, 莫于四大找寻造物者, 巧合、上帝亦非造物主, 喜悦安住心之本性中。(上面说的是唯识派的道次第,下面将解说大乘中观派的不共道。) 现象本性如幻化, 由相依赖而生起, 不知如何来描述, 安住不可思议中。 (至此,间接指出修止,直接指示了观慧的修法:有系统地将外在客体境界皆视为心造,心是幻化的,此幻化不具任何本性,而此无本质之幻化是相互依赖而起的,不可名状,行者应将心和其空性相溶合,于究竟中全无一切意识之“边”(Conceptual extremes)。) 愿以解说此, “远离四种执着”之功德, 普令七道众, 皆共成佛道。 (作者回向功德于究竟佛果) 这篇“远离四种执着”注释是由瑜伽行者达巴·嘉晨着于吉祥萨迦寺。 附 注 1、世间八法是:得、失、毁、誉、称、讥、苦、乐。 2、“成熟于我”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