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法尊法师译释:现观庄严论略解(五) |
 
法尊法师译释:现观庄严论略解(五)
现观庄严论略释卷四 顶现观品第六之二 壬三见道顶加行之自性分二,癸一正说,癸二断德自在。今初 施等一一中,彼等互摄入,一刹那忍摄,是此中见道。 布施等一一度中,皆能互摄六度,以一刹那苦法智忍所摄之无间道,彼顶加行即此中之见 道故。言‘此中见道’者,表示顶加行品中,由一一度互摄六度而显见道,诸余品中则以余相 而明见道也。 癸二断德自在 次由入狮子奋迅三摩地,观察诸缘起,随顺及回逆。 见道顶加行断障相之后,又说见道顶加行,正习彼加行之瑜伽师,根本定时安住狮子奋迅 三摩地,于后得位,观察缘起顺逆也。十二缘起,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 取,有,生,老死。其中从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是杂染品随顺缘起。后老死由生起,乃 至行由无明起,是杂染品回逆缘起。从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生灭故老死灭,是清净品随顺缘起。 从由心灭故老死灭,乃至由无明灭故行灭,是清净品回逆缘起。如是修习杂染品随顺缘起者, 便能通达集谛自性以了知惑业之主即无明与行故。修彼回逆缘起者,便能通达苦谛自性,以了 知生与老死,是惑业之果究竟成熟性故。修习清净品随顺缘起者,便能通达道谛自性,以知无 明对治,证无我慧能断无明之根本故。修彼回逆缘起者,便能通达灭谛自性,以知永断染污无 明之究竟果,即灭除生与老死故。是故修习顺逆缘起,即是通达四谛之最胜方便也。 庚三修道顶加行分三,辛一修道顶加行,辛二所断分别,辛三断除所断之胜利。今初 灭尽等九定,修往还二相,后以欲界摄,非定心为界, 超越入诸定,超一二三四,及五六七八,至灭定不同。 是对治修所断种子之能治种类大乘随现观,即修道顶加行相。界唯在修道。此说修道菩萨, 由加行与根本二门入超越等持,谓俱灭尽定等次第定,先修往上顺行与下还逆行二相之狮奋迅 三摩地为加行,次乃进修超越等持之根本故。其修根本时,先从初静虑直往灭尽定,全无超越 修一返。次于八定间杂灭尽定而修一返。谓从灭定起入初静虑,从初静虑起仍入灭定,次入二 静虑次入灭定,如是渐上乃至从灭尽定入非非想定,又入灭定,复入非非想定也。其次起欲界 摄不定心为界,入灭尽定,从灭定起不定心,次超(即置而不入也)灭尽一定而入非非想定, 次起不定心,次超灭尽与非非想二定,入无所有定,次起不定心,如是乃至超三四五六七八定 而入初静虑,次从初静虑起不定心。此等何故名超越等持耶,谓从初静虑乃至灭尽定为所间杂, 而杂不同类法欲界不定心而修定故。般若经中广说,论中初二句仅说加行,后六句仅说杂欲界 心而修九定。其中直往一返及以八定杂修灭尽定一返,意为易解故未宣说也。 辛二所断分别分二,壬一所取分别,壬二能取分别。初又分二,癸一转所取分别,癸二还 所取分别。今初 略标及广释,佛所不摄受,无三世功德, 及于三妙道,所取初分别,加行相行境。 大乘修所断转趣所取分别有九,谓为摄受爱乐略说众生,执略说法为实所取,俱生所摄之 分别。又为摄受乐广众生执广说法为实所取之俱生分别。若不如说修行则佛不摄受,执彼对治 修般若波罗蜜多瑜伽为实所取之俱生分别。观待见道由其已灭故加行道功德于胜义无于名言有, 执为实所取之俱生分别,由无四句因生故见道功德于胜义无于名言有,执为实所取之俱生分别。 由未来无实物故大乘修道功德于见道时无于修道时有,执为实所取之俱生分别。由寂静常乐我 净四倒等故执能得湼槃之加行道为实所取之俱生分服。于新证空性之见道执为实所取之俱生分 别。由修习已证之胜义无自性故执大乘修道为实所取之俱生分别。如是九种分别,即所取中初 一类转趣分别,是修道加行相时之所行境也。 癸二还所取分别 次许心心所,转趣时有境,不发菩提心,不作意菩提,作意小乘法, 不思大菩提,有修与无修,及与彼相反,非如义分别,当知属修道。 修道所断第二所取分别,许为大乘修道心及心所无间道转时之有境能缘心法也。彼心就境 界门差别有九,谓二乘资粮道位由离大乘善知识等故不发大菩提心,执彼大乘所遮之法为实所 受。由无为利他而求成佛之殊胜福故,名不作意菩提藏。由是声闻种性故作意彼乘法。由是独 觉种性故现证彼乘法。由不修般若波罗蜜多故不思惟正等菩提。由有所得修般若影像。由不能 缘真实义故不修真实义。由不缘真实义故亦无能修彼者,由无常等不能无得故亦非无修无常等。 由颠倒执真实义故,于不如实义分别执着。于彼等违菩萨道法,执为实所受用。当知此九分别 属于大乘修道所断。 壬二能取分别分二,癸一实执分别,癸二假执分别。令初 施设有情境,施设法不空,贪着简择性,为寂事三乘, 受供不清净,破坏诸正行,经说是第一,能取应当知。 大乘修道加行位就境差别,第一实执有九分别,谓自在补特伽罗非实有生,是依五蕴施设 为有情,执为实能受用者之俱生分别。又缘诸法唯由心现故于五蕴等施设为法之补特伽罗执为 实有等,准上应知。又缘观一切法由名言有故非空之补特伽罗执为实有。又缘未断一切执着, 故于诸法起实贪着之补特伽罗执为实有。又缘能简择诸实性之补特伽罗执为实有。又缘不求三 所为事而求苦寂灭事之补特伽罗执为实有。又缘由色等不可得故三乘出离之补特伽罗执为实有。 又缘由未正知法性故施主等供养未能清净之补特伽罗执为实有。又缘由于布施等执实而修破坏 波罗蜜多正行之补特伽罗执为实有能受用者之俱生分别。此九分别般若经说当知即是修所断第 一能取分别也。 癸二假执分别分二,子一略标,子二广释。今初 设有情及因,由此所摧害,故是修道系,其余九违品。 于五蕴等假设有情,及于彼安立之因唯现诸法假立士夫,执彼为实能受用者之心,由此修 道顶加行之所摧害。故彼与修道是能治所治相系之违品,除前实执此是其余九种假执分别也。 子二广释 如自所缘性,三智障有三,静道真如等,相应不相应, 不等及苦等,诸烦恼自性,及无二愚蒙,为最后分别。 修道顶加行心心所转无间道时,所应断之有境分别心有九,谓如自所缘境之体性而知者即 三智,此三智有三种障。由不了知一切相皆空,障一切相智,缘于断此障愚蒙之假立士夫执为 实受用者之俱生分别,由不了知一切道障道相智,缘于断此障愚蒙之假立夫执为实受用者。由 不了知一切事障一切智,缘于断此障愚蒙之假立士夫执为实受用者。由不了知般若波罗蜜多, 于寂静一切障道愚蒙之假立士夫,缘彼执为实受用者。由不了知色等所知与真如,故于真如等 与色相应为一性不相应为异性而愚蒙之假立士夫,缘彼执为实受用者。由不了知魔性本空,于 大小乘道不等愚蒙假立士夫,缘彼执为实受用者。由于宣说无常等之经义,如言执为究竟真理, 故于苦等四谛法性愚蒙假立士夫,缘彼执为实受用者。由不了知贪等客性与真如性故,于烦恼 性愚蒙假立士夫,缘彼执为实受用者。由不了知二取相空,于无二取愚蒙之假立士夫,缘彼执 为实受用者之俱生分别。此九分别是修所断最后之能取分别也。 辛三断除所断之胜利 如诸病痊愈,常时获安隐,恒修众生乐,一切胜功德, 任运而依附,胜果所庄严,上品位菩萨,如众流归海。 十地菩萨安住大乘上上品修道,由经多无数劫修修道故,能取所取四类分别所知障犹如重 病,悉尽断尽,具足顺缘永离违缘,譬如病者诸病痊愈长得安乐。又一切种为大悲所转善巧成 办众生利乐如是一切胜妙功德,自然依附彼三乘断智德果庄严之菩萨,犹如四河同归大海也。 庚四无间道顶加行分二,辛一正说,辛二除邪执。初又分二,壬一多福喻显,壬二释所缘 行相。今初 安立三干生,声闻麟喻德,及离生菩萨,众善为譬喻, 经以无量福,明佛无间道,无间三摩地,证一切相智。 正生一切相智之菩萨究竟瑜伽,即无间道顶加行相。此与最后心智义同。无间顶加行,经中 以自果多福为喻而宣说,谓若有人将三千大千世界有情,皆安立于声闻地,独觉地,菩萨正性 离生地所获众多福德为喻,说无间道顶加行所亲生之佛果胜出彼福,以此佛果福聚而显此无间 道顶加行,谓由亲果福聚多故表彼亲因亦甚多福也。最后心无间道之三摩地亦名无间三摩地, 以得一切相智为自性之佛果,更无余道间隔,此即是究竟之亲因故。 壬二释所缘行相 无性为所缘,正念为增上,寂静为行相,爱说者常难。 无间道顶加行之所缘缘。谓无实性一切如幻诸法,以此是断除一切增益之处故。此之增上 缘,谓最后心加行道所摄之正念,即大乘发心,以此于生彼道为自在之缘故。此无间道顶加行 之行相,谓寂静一切戏论之智,以此寂静即彼状貌故。颇有不善巧方便爱说二谛相违者。对此 无间道顶加行之所缘行相常发攻难,以此所缘行相甚深难测故。 辛二除邪执 于所缘证成,及明所缘性,一切相智智,胜义世俗谛, 加行与三宝,巧便佛现观,颠倒及道性,能治所治品, 性相并修习,说者邪分别,依一切相智,说为十六种。 此说若执二谛不能同一性摄或种子或现行随类所摄,即此处说所除邪执之相。界限从未入 道乃至七地。此邪执就所缘分十六种,谓由有为无为界皆离实体故无间道顶加行及一切相智之 所缘不应道理,此于所缘证成起邪分别。由一切法毕竟无自性故所明离戏论之所缘自性不应道 理,此于行相起邪分别。由有性无性皆于胜义无所得故一切相智之智不应道理,此于果上起邪 分别。实空为真如性故胜义世俗二谛不应道理,此于二谛起邪分别。布施等波罗蜜多胜义无所 得故止观双运加行不应道理,此于加行自性起邪分别。圆满慧所证一切所知皆于胜义无所得故 佛宝不应道理,一起诸法唯假名故法宝不应道理,所依色等皆于胜义无所得故僧宝不应道理, 此于正行所依之归依及归境三宝起邪分别。布施等胜义无所得故善巧方便不应道理,此于差别 行起邪分别。所证有性及无性之自性皆于胜义无可证故,如来现观不应道理,此于佛现观起邪 分别。无常不净等戏论建立皆于胜义无所得故,缘蕴常等四倒不应道理,此于所治颠倒起邪分 别。修道之果于胜义中无菩提可证故,其道自性不应道理,此于道自性起邪分别。胜义中无所 舍所取故,所治品与能治品之差别不应道理,此于能治所治之差别起邪分别。所相诸法胜义无 故诸法之相不应道理,此于性相起邪分别。所修自共相皆于胜义无所得故,修自共相不应道理, 此于修习起邪分别。其中二谛三宝开为五种,即说二谛互相违者依一切相智及无间道顶加行之 所缘行相,所起之十六种邪分别也。 其以中观师所许胜义为因而破世俗之难,当依所许世俗而答谓犯不定过。对以中观师所许 世俗为因而破胜义之难,当依所许胜义而答谓犯不定过。总之凡说二谛相违之攻难,皆须以二 谛不违而答也。 渐次现观品第七 摄般若第二会六五卷渐次品 戊二坚固因果分二,巳一为得坚固修渐次加行,巳二已得坚固刹那加行。今初 布施至般若,随念于佛等,法无性自性,许为渐次行。 为得三智行相坚固渐次修三智行相慧所摄持之菩萨瑜伽,即渐次加行之相。界从大乘资粮 道乃至最后心之前一刹那。 从布施乃至般若者谓布施等六度之六渐次加行。随念佛等者谓六念之六种渐次加行。通达 一切法于胜义中为无性自性之渐次加行。许此十三种为渐次加行,以是布施等十三法所摄持之 三智一切行相,次第决定而修之菩萨瑜伽故。此十三法通彼诸位及三智行相之加行,以无性自 性为所缘相,六念为意乐圆满,六度为加行圆满故。无性与六度通一切位易了,六念者,在加 行道时名念住等,在见道位名菩提分,在修道位名正道支。由此十三法摄持渐修三智一百七十 三种行相,即渐次加行之义。 刹那证大菩提品笫八 摄般若第二会六五卷无相品至六八卷无杂品 巳二已得坚固刹那加行 施等一一中,摄诸无漏法,当知即能仁,一刹那智德, 犹如诸士夫,动一处水轮,一切顿转动,刹那智亦尔。 若时起异熟,一切白法性,般若波罗蜜,即一刹那智。 由布施等行,诸法如梦住,一刹那能证,诸法无相性。 如梦与能见,不见有二相,一刹那能见,诸法无二性。 若一刹那现证非异熟之无漏一法,与此同类诸法皆能现证,此慧摄持对治所知障之菩萨究 竟瑜伽,即非异熟刹那加行之相。若一刹那现证异熟无漏一法与彼同类诸法皆能现证,此慧摄 持对治所知障菩萨究竟瑜伽,即异熟刹那加行之相。现证空性慧所摄持对治所知障菩萨究竟瑜 伽,即无相刹那加行之相。二取戏论毕竟不动不起空定之菩萨究竟瑜伽,即无二刹那加行之相。 此四加行同是一事。界唯在最后心。 最后无间道菩萨能仁身中之一刹那智,当知即是非异熟刹那加行,以是现证一非异熟无漏 法时,即能现证一切无漏法有学位之究竟智故。如是现证一无漏智,亦能现证余智,以布施等 一一法皆摄一切无漏道法故。譬如士夫摇水车轮,但动一处余一切处皆顿动故。 第二异熟刹那加行者,谓若时生起犹如离障白净月光一切白法之自性般若波罗蜜多无漏异 熟法,最后心菩萨之智时,此最后无间道于一刹那能证菩提,以是菩萨有学道究竟智故。 笫三无相刹那加行者,谓最后心智,即一刹那证菩提之无相刹那加行,以是善修布施等六 度行,知一切法犹如梦事,增上力故,一刹那顷能知染净一切诸法皆胜义无相之有学究竟瑜伽 故。 第四无二刹那加行者,谓最后心智即无二刹那加行,以是一刹那顷能现见能取所取一切诸 法无二实体之有学究竟瑜伽故。譬如梦中所见宅舍等与能见之心无二体故。 法身品第九 摄般若第二会六八卷众德品至七八卷空性品 丁三广释法身分二,戊一身建立,戊二事业。初又分四,巳一自性身,巳二智法身,巳三 受用身,巳四胜应身。今初 能仁自性身,得诸无漏法,一切种清净,彼自性为相。 具二清净之究竟法界,即自性身之相。界限唯在佛地。 佛自性身具三别法,已得念住等二十一聚无漏法故具足差别。二障及习气毕竟清净故离系 差别。无漏智之自性以真空为相故自性差别。此后二差别即离垢清净之自性身与自性清净之自 性身。 巳二智法身分三,庚一正义,庚二差别,庚三断诤。今初 顺菩提分法,无量及解脱,九次第等至,十遍处自体, 最为殊胜处,差别有八种,无诤与愿智,神通无碍解, 四一切清净,十自在十力,四种无所畏,及三种不护, 并三种念住,无忘失法性,永害诸随眠,大悲诸众生, 唯佛不共法,说有十八种,及一切相智,说名为法身。 现证发心等十法之究竟智,即智法身之相。界限唯在佛地。又现见如所有性尽所有性之究 竟智,亦是智法身之相。 此智法身分二十一聚,第一聚谓三十七菩提分法。第二聚谓慈等四无量心。第三聚有色观 色等八解脱。第四聚谓九次第等至。此等如前已说。第五聚谓十遍处,增上缘依止静虑,所缘 缘为地水火风四大种及青黄赤白四大种所造并空识二境,令其如欲遍一切处世间定慧相应之十 种等至也。所余诸处不立为遍处者,以诸根不能向外展,声处不能相续,香味二处色界无故。 遍者谓相续普遍开展义。第六聚八胜处,谓内有色想外观色多胜处及少胜处。内无色想外观色 多胜处及少胜处。此四是形色胜处。青胜处,黄胜处,赤胜处,白胜处,此四是显色胜处。由 此形显诸胜处,发生奢摩他胜知与毗钵舍那胜见之定慧相应也。前四胜处从初二解脱因生,后 四胜处从净解脱因生。第七聚谓无诤,由佛无诤三摩地力能令众生有拔除烦恼之功能也。第八 聚谓愿智,乃至生死未空随愿成办众生义利也,笫九聚谓六神通,第十聚谓四无碍解,如前已 说。第十一聚谓四一切种清净,所依身清净,所缘受用清净,心三摩地清净,智清净,是为究 竟四清净。第十二聚谓十自在,能住寿一却名寿自在,于无数三摩地获得自在名心自在,已得 虚空藏定名资具自在,开示一切工巧艺术等事业名事业自在,能随愿而受生名生自在,能现佛 身充满一切世界名胜解自在,成就无数调伏众生大愿名愿自在,能于一时顿现无量神变调伏众 生名神通自在,获得殊胜四无碍解名智自在,如欲能演十二分教名法自在。第十三聚谓十力, 第十四聚谓四无畏,如前已说。第十五聚谓三不护,如来身语意行究竟清净故,不恐他知三业 邪行而护过失也。第十六聚谓三念住,佛说法时于善听者不起贪心,于不善听者不起嗔心,于 间杂者不起二心,唯念住于舍也。第十七聚谓不忘失法,利益有情不越时也。第十八聚谓永害 随眠,永断烦恼所知二障之习气种子也。第十九聚谓大悲心,昼夜六时以饶益心恒观一切众生 谁已成熟,谁未成熟,谁成增上生器,谁成决定胜器。第二十聚谓佛十八不共法,如前已说。 第二十一聚,谓一切相智,及字亦摄究竟道相智,一切智。如是二十一聚无漏智,即说名智法 身也。 庚二差别 声闻无诤定,离见者烦恼,佛无诤永断,聚落等烦恼。 佛所有愿智,任运无碍着,无障碍常住,普答一切问。 如来无诤三摩地胜出声闻等之无诤三摩地。以声闻之无诤三摩地,唯断自身为众生作生烦 恼之所缘缘。佛之无诤三摩地,谓入聚落等时能尽断除见自众生身中之烦恼故。又如来愿智胜 出声闻等之愿智。佛者无少功用相故任运而转,无执着故不贪着色等,永断二障故于一切所知 智无障碍,乃至生死未空,三摩地作用安住故恒常而住。由得四无碍解故能普答一切问。声闻 等之愿智则不能尔。 庚三断诤分二,辛一于法身常住断诤,辛二于遍常断诤。今初 若善因成熟,于彼彼所化,尔时能饶益,即于彼彼现, 如天虽降雨,种坏不发芽,诸佛虽出世,无根不获善。 若佛现身饶益有情者,须彼有情已集善根,要由值遇善知识等宿植善根,遇佛等之因势力 成孰,于彼彼所化彼时彼处现身说法能有利益,乃于彼彼所化现身说法故。于未集资粮之有情, 则不如是现,由彼众生业障障蔽,不具现佛之因故。诸佛世尊虽出世间,亦有一类众生不获闻 法等善根,以彼等无亲见佛之善根故。譬如天虽降雨,然焦烂之种不发青芽也。 辛二于遍常断诤 如是事广大,故说佛为遍,即此无尽故,亦可说为常。 诸佛世尊可说为遍,如上所说若有众生调伏时至,则一切时处现身说法作广大利他事故。 事业相续亦可说为常,乃至生死未终安住利他时无尽故。 巳三受用身分二,庚一略标行相,庚二广释功德。今初 许三十二相,八十随好性,受用大乘故,名佛受用身。 具足五种决定之究竟色身,是受用身相。界限唯在佛地。五决定者,谓处决定,唯住色究 竟天宫,身决定唯是相好圆明庄严之身。众决定唯圣菩萨之所围绕。法决定唯说大乘之法。时 决定乃至生死未空而住。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为性之能仁色身,许为圆满受用身,圆满受用大 乘法等五种决定所别之身故。 庚二广释功德分二,辛一释相,辛二释随好。今初 手足轮相具,足底如龟腹,手足指网连,柔软极细嫩, 身七处充满,手足指纤长,跟广身洪直,足膝骨不突, 诸毛皆上靡,踹如瑿泥耶,双臂形长妙,阴藏密第一, 皮金色细薄,孔一毛右旋,眉间毫相严,上身如狮子, 髆圆实项丰,非胜现胜味,身量纵横等,譬诺瞿陀树, 项肉髻圆显,舌广长梵昔,两颊如狮王,齿洁白平齐, 诸齿极细密,数量满四十,绀目牛王睫,妙相三十二。 此中此此相,所有能生因,由彼彼圆满,能感此诸相。 迎送师长等,正受坚固住,习近四摄事,布施妙资财, 救放所杀生,增长受善等,是能生因相,如经所宣说。 由昔于有学道时极善迎送师长等故感得能仁手足具足轮相。由昔正受律仪坚固安住故感得 足下平整如龟腹状。由昔修习四摄事故感得手足指间缦网相连犹如鹅王。由昔布施善妙食物等 故感得手足柔软细嫩。由昔布施善妙饮物等故感得佛身手足四背(汉文经谓掌)双肩及颈七处 充满。由昔救脱被杀被缚被打有情故感得手足诸指纤长可爱。由昔饶益他活命故感得足跟宽广。 由昔离杀生故感得佛身洪直。由昔正受布施等善法故感得足踝膝骨皆不突现。由昔自所行善转 增长他故感得诸毛皆悉上靡。由昔将医方明工巧明等传授他故感得双踹渐次细圆如瑿泥耶踹。 由昔不舍诸来求财者故感得双臂长妙。由昔安立一切有情于梵行律仪,及善防护秘密语故,感 得阴相藏密最为第一。由昔施他妙敷具故感得皮如金色清净鲜明。由昔施他胜宫殿故感得身皮 细薄润滑。由昔远离愦闹散乱等故感得一一毛孔唯一毛生皆向右旋。由昔敬承一切众生及师长 等,亦令他敬事故,感得眉间毫相庄严,量如橄榄核许形如银管,洁白软柔,展长三肘,缩即 右旋毫端上靡。由昔来曾轻毁他故感得上身犹如狮子。由昔随顺他善说故感得臂髆圆实。由昔 施他医药等故感得双肩之中项部极善丰满。由昔承事众生作看病人等故感得于非上味中亦得上 味。由昔建造园林等故感得身量与弓相等如诺瞿陀树。由昔施他寺院等故感得顶上乌瑟尼沙高 显周圆。由昔三无数却说和爱语等故感得舌相薄净广长如红莲色。由昔一音为一切世界有情宣 说正法故感得成就五支梵音。由昔远离绮语过故感得两颊如狮子王。由昔承事称赞一切众生故 感得齿洁白相。由昔远离邪命正命清净故感得齿平齐相。由昔修谛实语故感得齿细密相。由昔 远离离间语故感得整四十齿。由昔视一切众生如一子故感得眼如绀青宝相。由昔视一切众生无 贪嗔故感得两眼上下睫毛不相杂乱犹如牛王。此等即是三十二相。能仁圆满报身定能感得此三 十二相,谓由能感此此诸相之彼彼因,皆圆满故。迎送师长等因,随各各相时己广宣说。此等 名为相者,由谁具足此相即能表现彼是大丈夫故。 辛二随好 佛爪赤铜色,润泽高诸指,圆满而纤长,脉不现无结, 踝隐足平隐,行步如狮象,鹅牛王右旋,妙直进坚密, 光洁身相称,洁净软清净,众相皆圆满,身广大微妙, 步庠序双目,清净身细嫩,身无怯充实,其身善策励, 支节善开展,顾视净无翳,身圆而相称,无歪身平整, 脐深脐右旋,为众所乐见,行净身无疣,无诸黑黡点, 手软如木棉,手文明深长,面门不太长,唇红如频婆, 舌柔软徽簿,赤红发雷音,语美妙牙圆,锋利白平齐, 渐细鼻高修,清净最第一,眼广眼睫密,犹如莲花叶, 眉修长细软,润泽毛齐整,手长满耳齐,耳轮无过失, 额部善分展,开广顶周圆,发绀青如蜂,稠密软不乱, 不涩出妙香,能夺众生意,德纹相吉祥,是为佛随好。 佛受用身有八十随好,由于一切诸行离贪爱究竟故感得能仁爪如赤铜色鲜红光明。由于一 切有情增上利益意乐到究竟故爪色润泽。由于上等族姓生故爪甲高起。由行境无罪故诸指圆形。 由集善根究竟故诸指丰满。由渐次修三种智德故指渐细长。由昔善护十不善业道及邪命故筋脉 不现。由已解释烦恼结故筋脉无结。由能了知甚深密义踝骨不现。由从生死等难可行处度诸众 生故足无不平。由善巧映覆人故行步如狮子。由善巧映覆龙故行步如象王。由善巧腾空故行步 如鹅王。由善引有情至安乐处故行步如牛王。由顺绕路而行故回身右旋。由行步善巧端庄故行 步善妙。由心常无曲屈故行步直进。由称赞他功德故身盘紧密。由不染着诸恶法故其身光洁。 由说称机法故身次第相称。由行清净故身最洁净。由心具大悲故身柔妙。由意垢清净故身善清 净。由法毗奈耶圆满故众相圆满。为他说广妙功德圆满故身广大微妙。于一切有情心平等故行 步安庠平等。由说清净法故双目清净无翳。由说易解法故身极细嫩。由于难行处心不退故身容 无怯弱。由修善根胜出一切世间故身最充实。由尽后有故身善策励。由善分别缘起顺逆故支节 善开展。由说清净法义故顾视清净无翳。由弟子戒圆满故其身圆满。由未染着生死过故身部相 称。由摧伏我慢故身无歪倒。由说无尽法故身相平整无诸高下。由通达甚深法故脐底深妙。由 弟子受持顺自之教授故脐纹右旋。由诸徒众行端严故威仪端庄众所乐见。由意净故三业行净。 由于非时不说法毗奈耶故身无疣赘及诸黡点。由说身等安乐法故双手柔软如睹罗棉。由得光明 大沙门故手文光明。由住甚深法故手文甚深。由数数说真净法故手文长直。由为众生宣说众多 学处故面门不太长。由通达一切世间犹如影像故唇红如频婆果。由柔和语调伏众生故舌极柔软。 由说众多功德正理故舌极微薄。由所说法毗奈耶诸着我我所之凡夫难测度故舌赤红色。由无一 切怖畏故语具雷声。由说和爱语故音韵美妙。防护三有结使故四牙圆整。调伏难调故四牙锋利。 降伏烦恼法毗奈耶最洁白故四牙洁白。安住通达生死湼槃平等地故四牙相齐。渐说三乘现观故 四牙渐细。安住方便所持胜慧故鼻相高修。具足众生信仰净行故鼻清净。由说广大法故眼目宽 广。由度众生出生死故眼睫厚密。能令众生欢喜称赞故眼目青白分明圆满如莲花叶。由常时回 顾诸有情故双眉修长。由善巧和缓调伏非以五火炙身等故眉毛细软。意为善故双眉润泽。遍见 贪等过患故眉毛齐整。由遮遣有情损害故手长圆满。由战胜贪等故两耳相齐。令诸有情相续不 坏故耳根不坏。不由边执见等扰动心故额部与发际极善分展。由摧坏一切邪说故额部开展宽大。 由圆满胜愿故顶圆如盖。由于色等断除贪爱故发绀青色如蜂。遍尽见修所断随眠故头发稠密。 由说圣教妙慧遍知故头发柔软。由意不为贪等乱故头发不乱。常时不说粗恶语故发不粗涩。由 于三宝前散布妙花故发出妙香夺众生意。手足拇指有德纹相犹如金刚,手足掌中有四方吉祥纹, 其外无名指等有七纹右旋而善庄严。此八十种名佛随好者,由身外现功德相表内心功德故。 巳四胜应身 若乃至三有,于众生平等,作种种利益,佛化身无断。 不具足五种决定所显之究竟色身,是化身相。此分生化身,巧化身,胜应身之三。例如释 迦世尊,初如为天子时,次如现乾闼婆王时,三如释迦能仁也。又生化身亦现为禽兽河桥树木 等。 若有乃至三有未空,于净不净众生,同时而作增上生决定胜等种种利益之身,即能仁佛世 尊之化身,以是不具五种决定所显之究竟色身故。佛作事业亦常无间断,乃至生死未空于一切 世界事业相续无断故。 戊二事业 如是尽生死,此事业无断,诸趣寂灭业,安立四摄事, 令知诸杂染,及知诸清净,有情如证义,六波罗蜜多, 佛道自性空,尽灭二戏论,假名无所得,成熟诸有情, 及立菩萨道,遣除诸执着,得菩提严净,佛土及决定, 无量有情利,亲近佛等德,菩提分诸业,不失坏见谛, 远离诸颠倒,无彼根本理,清净及资粮,有为与无为, 悉不知有异,安立大湼槃,许法身事业,有二十七种。 如前所说智法身不间断故,由是乃至尽其生死此法身事业亦不间断,以如是不间断之资粮 因已达究竟故。此事业者谓安立众生于意乐圆满,以令发求诸趣安乐及解脱寂静之意乐故。又 安立他于成熟加行,以令了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事故。又安立他令知四谛之正见,以令他 了知杂染因果之苦集二谛为所舍,清净因果灭道。二谛为所取故。此三是安立于资粮道。安立 他自利意乐圆满,以令有情了知如自所证之真实义故。又安立他于自成熟加行,以令圆满六度 行故。又立他于俱利行,以令往趣佛地十善道故。又安立他于清净见,令以世间修所成慧通达 胜义自性空故。此四安立于加行道。又安立他于见道,令诸众生亲证尽灭二取戏论之空性故。 又安立他于修道中第二地第三地者,由令了知彼二地所摄诸法皆唯假名安立于尸罗安忍故。安 立于第四地第五地第六地者,由令第四地了知菩提分慧。第五地了知四圣谛慧,第大地了知缘 起慧中,皆知一切诸法胜义无所得故。安立于第七地者,令以彼地所摄方便善巧波罗蜜多成熟 诸有情故。安立于八地中,初安立于了知三道之道相智者,安立于彼地所摄菩萨道表示之三道 道相智故。第二安立于实执寂静者,安立于遣除现行实执故。第三安立于假名佛宝者,安立令 得名佛宝之菩提故。第四安立严净佛土加行者,安立于严净佛土故。安立于九地中,初安立于 自定成佛者,安立决定成佛,不堕小乘故。第二安立令成熟他者,安立令作地上所摄无量有情 义利故。安立第十地中初安立亲近善知识者,安立令修彼地所摄亲近无数诸佛为善知识等功德 故。第二安立智德增长中,安立令得菩提分者,安立令圆满菩提分善故。安立业不失坏者,安 立令知诸业无失坏不欺诳故。安立令知四谛者,令现见四谛故。安立令远离颠倒者,令永远离 常乐我净等四颠倒故。安立令知无彼所依之根本者,安立于无实执生诸颠倒之根本故。安立圆 满清净者,安立圆满证得平等性之清净故。安立资粮圆满者,令圆满无上菩提之二资粮故。安 立令知生死湼槃平等者,令现知生死有为与湼槃无为于胜义中全无异故。又安立于道果者,安 立于究竟所得无住大湼槃故。如上所说即是所许二十七种法身事业也。
------------------------------------------------------------------------------------------------------- 更多法尊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