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是近代山东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最好的一个善本,我们这一代人有幸能够遇到。净宗在中国这一千七百多年来,可以说是宗派当中最殊胜的一派。过去修学净宗,大多数依据《阿弥陀经》,所以《弥陀经》的注解在中国很多,最著名的有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幽溪大师的《圆中钞》。对于净宗第一大经《无量寿经》,学习的人不多,主要如古人所说没有善本。因为五种原译本,诸位如果看到之后,就发现里面出入很大,不知道依哪一种本子为佳。五种本子统统都要学,有一定程度的困难。五种本子以魏译康僧铠他的本子,在中国流通最殊胜,五种本子里算是最好的译本。但是这个本子里面,确确实实其他四种译本里面有很好的开示,这个本子里没有,这是遗憾。可是日本、韩国在隋唐时代到中国来求学的这些高僧大德,他们多半是善导大师的学生、智者大师的学生,所以日本的天台宗跟净土宗也特别殊胜。他们学回去之后,所依据的就是康僧铠的译本,就这一种译本。日本的注解有三十多种,可见得日本人对这个经典下的功夫很深。 宋朝王龙舒居士认识到大经的承传重要,有必要做会集本,所以第一次做会集是王龙舒居士,他是安徽舒城人,做得非常好。这个本子出来之后,在净宗经典上流通超过了五种原译本。但是他所会集的实际上只有四种,唐朝《大宝积经》里面「无量寿会」,也是这部经同部的本子,他没有看到过。所以,从《宝积经》里面我们能体会到,释迦牟尼佛在世,对于《无量寿经》曾经是多次的宣讲,这个很难得。佛陀当年在世讲经只讲一遍,没有重复的,唯独《无量寿经》讲过很多遍,这是非常稀有的一桩事情。由此可知这部经的重要性。龙舒居士会集影响很大,到清朝乾隆年间,彭绍升居士根据魏译的做了个节校,节得好,读起来非常顺畅,而且取舍也非常恰当,这个本子也算是个好的本子。但是他只用了一种原译本,其他的四种没见到,所以他不算是会集。 到咸丰年间,魏默深居士感到王本的缺陷,彭际清的本子是节校的,所以他发心做第二次会集。这个会集本当然比王龙舒的要完备,比王本好,可是还是有瑕疵,有人批评有瑕疵。那就是会集跟翻译不一样,翻译自己用文字可以斟酌,会集不行,会集每一个字都要是原译本里头的原文,不可以改动,他所犯的毛病也就在这个地方。他本来是想这个本子做出来之后,字字句句都有根据,可惜没做到,也被人批评。所以到民国年间,这才有第三次夏莲居老居士的会本,我们现在用的这个本子。他用了十年的工夫,确确实实字字句句有根据,没有改动原文一个字,而会集之美之善,是过去几个本子都比不上的。所以我们难得,遇到《无量寿经》最好的善本。 佛曾经说过,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依照中国历史上的记载,释迦佛灭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八年,跟外国人一般讲的二千五百多年,相差六百年。这个事情我们不必去追究,因为时间、空间在大乘佛法里面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得念佛三昧,是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重要,其他的都不重要。我们有福,生在这个年代,遇到这个本子。他的学生黄念祖老居士,我们也是老朋友,奉老师之命为这部经做一部注解。他很有智慧,用六年的时间做出来了,这个注解是怎么注法?是集注,以经注经。他采取经论八十三种,采取古大德的注疏一百一十种,总共他用了一百九十三种经论、注疏来解释这部经。这个让大家没有话说,这不是他自己做的;他自己要是做出来,可能意见很多,他是一位在家居士,虽然修行很好。现在人一个大毛病,就是不服人,都以为自己为是,不服人,这是佛法修学最艰难的一个地方。佛法修学一定要谦虚、要恭敬,对于佛陀、菩萨、古大德一定要有恭敬心。如果有批判的心,这就学不到东西,这是不能不知道的。念老用这个方法非常有智慧,不是我自己注的,是佛说的、菩萨说的、祖师大德说的,大家就没话说了。所以注注得好,注得非常之好。这部经早年我做了个科判,这个科判做成之后曾经送给赵朴老,朴老看了非常欢喜。现在我们把经、科判,跟注解会合在一起,《净土大经科注》这就是非常完整的一个本子。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四集) 2011/11/29 澳大利亚图文巴市南昆大 档名:02-037-00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