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0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0集) 2012/6/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7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八百零七页第一行,「叹彼佛刹」:

【观彼殊胜刹。微妙难思议。功德普庄严。诸佛国难比。】

这首偈是赞叹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看念老的注解,「赞佛国土。极乐世界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这是经文上说的。「其形色」,形是形状,色是颜色,光是光明,相貌,「名数」,名字、数量,「皆不能称说」,都说不尽,「亦无能清辩」,没有人有能力很清楚的将它辨别,这就是所谓的不可思议的境界。「盖彼土殊胜微妙,非言思所能及」。故曰:『观彼殊胜刹,微妙难思议』。我们无法想象的,实在因为它不是我们境界,我们从来没见到过,也没有听说过。宇宙之间两种报土,一种是心现识变,我们现前这个世界属于这一类的,心现识变,《华严经》上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诸佛如来实报土跟西方极乐世界,它只有心现,没有识变,所以我们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它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真是我们现在的标准,我们感觉得我们现前这个世界是真的,极乐世界也是像这一样的真实。

极乐国土四土三辈九品,全是心现,没有识变。换句话说,凡圣土、方便土跟实报土没有差别。一切诸佛如来的实报土都是心现,没有识变。同居土就是六道轮回,方便土就是四圣法界,我们常讲的十法界。十法界有识变,这个里头有阿赖耶在里头。有阿赖耶在里面,它就是属于一种波动现象,非常不稳定,刹那刹那都在起变化。这是极乐不同于十方诸佛国土的地方,他们那边没有识变,也就是像相宗所说的「转识成智」。十方诸佛刹土,转识成智要靠自己修行功夫,靠自力,自力要转识成智真不容易。西方极乐世界不靠自力,靠他力,他力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帮助我们转识成智。他用什么方法?用他无量劫修行的功德,用他五劫成就的四十八愿,这两种力量合在一起,就能帮助我们转识成智。我们自己并没有感觉,但确实是转了。虽然转了,自己还是要修,才能够彻底转过来。

我们在那边精修,这又依靠什么?依靠阿弥陀佛每天讲经教学。所以到那里确实去做学生、去学习,我们的功课不会间断、不会退转,每天都有进步。所以那个地方叫极乐世界,天天有进步才快乐无比。没有进步就忧虑了,要退转那就起烦恼了,所以那边永远不会退转。进步有快慢不同,但是都在进步,没有一个是退转的,这个也是十方诸佛世界所没有的。极乐世界很多地方我们都应该向它学习,十方诸佛真的学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是十方诸佛的一个代表,你看他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成道,成佛了,三十岁。什么叫成佛?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这就成佛。

大乘教给我们说的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放下见思烦恼,《华严经》上说的执着,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着,统统放下了,就证阿罗汉果。所以佛法这个门,不一定要学得很多、念得很多,认识字不认识字没关系。就像《坛经》上面六祖所说的,与这个没有关系。与什么有关系?能不能放下,与这个有关系。放下执着,证阿罗汉果;放下分别,你就是菩萨;放下起心动念,那就是无明,或者叫妄想,起心动念这个东西放下就成佛了。在我们的经题上,阿罗汉证得清净心,菩萨证得平等心,佛所证得的是大觉、无量觉,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把大乘修学这三个目标统统显示出来。所以我们修行要修的是什么自己一定要知道。我们修清净心,按部就班,因为三种同时放下,我们办不到。办不到,一个一个来,先不执着,清净心现前,清净心就生智慧,不生烦恼。再进一步,放下分别,分别是尘沙烦恼,尘沙是形容我们的分别无量无边,不分别,放下了,这就成菩萨。最后,把妄想放下,妄想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就成佛了。在这个境界,身与土都是法性,那就是心现,没有识变。

心现的境界它没有变化,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是化生,他不是胎生。不像我们这边生下来很小,慢慢长大,他不是的,他是化生。到那边,生到极乐世界,他的身相就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一样高大,一样是真金色身,一样具足无量相好,寿命很长,永远不变。也就是极乐世界的人没有衰相、没有老相,没有。换句话说,生老病死在极乐世界你都见不到,那个地方统统没有,不但没有这个现象,连这个名词都没有,这极乐世界殊胜。人是法性身,那居住的环境?法性土。法性土是什么?也是自性变现的,心现的,没有识变。所以环境里面你也看不出生住异灭,看到这个树苗长起来,极乐世界没有,你看就是大树,没有看到树苗慢慢长大的,它没有变化。山河大地决定没有成住坏空。成住坏空就是我们讲的灾难,极乐世界没有,这就是它的刹土殊胜。

「微妙难思议」,微是精微,妙是奥妙,只能用这个来形容它,难思是不可思议,我们无法想象。在我们这个世界一定要修行到一定的程度,中国大乘,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教下所讲的大开圆解,净土里面所讲的理一心不乱,这个境界就现前了,法性身、法性土就现前。虽现前,我们的相不能跟极乐世界比,为什么?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我们这个世界没有。虽然也是法性身、也是法性土,跟极乐世界的法性身土相比,还要逊色一些,没有那么圆满。所以底下两句说得好,『功德普庄严』,普是普遍、平等,身相是一样的,好像跟阿弥陀佛一个模子造出来的。我们到极乐世界,怎么能认识哪个是阿弥陀佛,哪个是十方世界去往生的?真的,我们凡夫没有办法辨别,但是他们很清楚,他们个个有智慧、有神通,完全明了,绝对不会把人认错。

西方极乐世界成就到现在,已经有十劫了,十劫是很长的时间。我们在过去十劫当中,都在六道轮回,不知道轮回多少遍了,不仅在娑婆世界,也可能流到他方世界去了。他方世界也不出六道轮回,到他方世界的六道轮回去了。如果他方世界消失了,世界有成住坏空,又会回来,总是离不开六道。那十劫当中,跟我们有关系的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家亲眷属,不知道有多少人。这些人里头肯定有与佛有缘的人,念佛往生净土了,他们在净土能看到我们,我们不知道他们存在。如果一往生到极乐世界,那就都碰到了,都认识,都知道过去生中我们的关系。这关系里头有善缘、有恶缘,但是到极乐世界去,善缘恶缘都一笔勾消,总是有缘人,有佛缘。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不会寂寞,那个世界里头的熟人比地球上多,多得太多了,那才真正叫落叶归根,回到老家了。所以我们了解这些事实真相,就巴不得赶快回去,太殊胜、太难得了。

注解里头说,「种种庄严,入一法句」,这是《往生论》上天亲菩萨所说的。种种庄严从哪里来的?全都融入一法句,这一法句叫「清净句」,所以清净这两个字重要。说得粗一点,就是全从清净心里面流出来的。清净心里头没有善恶,有善有恶就不清净。清净心是自性,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第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一句话比什么都重要。我们修行就从这个地方入门,首先得清净心,清净心再提升是平等心,平等心再提升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里用一个觉字来代表。清净句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叫真正清净。真实智慧不是学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无为法身都是本有的,只要你见性,全都恢复了。世尊在《华严经》上说过,「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跟如来完全相同、完全平等。如来的智慧德相(德能相好),统统是自性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只要你明心见性、回归自性,全都得到了,不是学的。所以开悟之后,确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极乐依正」,依报是国土、环境,正报就是身体。狭义的说法是自己的身体,正报只是指自己。别人?别人是我的依报,人事环境,花草树木、山河大地是物质环境,这是狭义的说法。广义的说法?有情众生叫正报,无情叫依报。树木花草、山河大地,依报,所有一切人都可以算正报,这广义的说法。无论是依报正报,「悉是实相功德之所庄严,平等普现」。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这统统说尽了,都是实相功德。实相是真相,真相就是自性,释迦牟尼佛也常用法性两个字来代表,自性就是法性,法性就是实相,实相就是法性。换句话说,这是自性功德之所庄严,自性功德变现出来的境界。平等普现,极乐世界真平等,连往生的这些人身相都跟阿弥陀佛一样,这平等,没有两样。

四十八愿里面我们读过了,佛为什么要发这个愿?这是他出家的时候名号叫法藏比丘,参访诸佛刹土,考察、调查研究,用了五劫的时间,看到许多佛刹里面,人的身相不一样引起烦恼,身相好的人起傲慢,傲慢是烦恼;身相差一点的人起自卑感,觉得不如别人,也生烦恼。法藏比丘慈悲,一心一意念着,想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就是苦,那怎么办?最好相貌大家都一样,这个烦恼就没有了。所以他就这样子发这个愿,将来他建的世界,往生到这个世界的人,相貌完全相同,体质也一样,个个人都是紫磨真金色身。世尊在《观经》里面告诉我们,阿弥陀佛的身相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每一个好都放光明(八万四千光明),普照法界,利益众生。那我们就知道,每一个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有这样的相好。极乐世界成为一个相好平等的世界,原因是这么来的,这真正是弥陀无尽的慈悲,能想出这么个好方法。

佛佛道同,成了佛,智慧、德相、神通、道力完全相同。只是诸佛如来在因地没想到,阿弥陀佛想到了。诸佛要不要跟阿弥陀佛跟进,你有我也有,可不可以?可以,但是他不做。为什么?他已经不动心,不起心、不动念了,阿弥陀佛已经做了,很好了。那难度的众生,烦恼重的、业障深的,怎么办?统统送到极乐世界去,都交给阿弥陀佛去度去,佛佛道同,不要说到佛的境界,法身菩萨就没有嫉妒心了,都能够修随喜功德。所以弥陀既然做了,好。八万四千法门不容易修,净土容易。八万四千法门,你不能修,你不能成就,佛就劝你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这就全都度了。所以诸佛不用再麻烦了。

极乐世界多大?一切诸佛刹土都是有量的,只有极乐世界是无量的。为什么?法性,法性无量。中国古人有两句话形容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它在哪里?它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时一切处,它统统都在。都在,我们为什么见不到?用现在科学家的话来说,它是高维次的空间,我们是三维次的空间,我们见不到,他能见到我们,我们见不到他。这就是平等普现,「功德普庄严」。

「如是妙土,如经云:超逾十方一切世界」,十方一切诸佛世界,都不能跟阿弥陀佛相比,显出他无比的殊胜庄严。这种殊胜庄严的道理一定要懂、要清楚。他是参观考察一切诸佛刹土,诸佛刹土里面的优点、好的地方,他全部采取,诸佛刹土里面一些不善的,即使丝毫不善,他都不要。所以极乐世界是集一切诸佛刹土真善美好之大成,这个我们要学。它的好不是凭空想象的,不是,实地上去考察,这是非常合乎科学逻辑的。我们想做一个好人,我们留意观察一切人,这个人他有好处,想一想,我有没有?没有,赶快学他;有,好好的保持。这个人有很多缺点,反省,我有没有?要有,赶快改正;没有,很好,不要有这个不好的行为。这样我们变成人中最好的人。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论语》里面说,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个比喻。三人行,有自己一个,另外有两个,一个善人、一个不善人。善人,学他的善处;不善人,我用他来做一个标准,我有这种不善,赶快把它改过来,所以善不善都是我的老师。夫子这一句话的意思,跟阿弥陀佛在做比丘的时候修行,完全相同。他的愿大,不但我做,我自己要成为佛中最好的一个榜样,我将来的道场也要给十方诸佛道场做最好榜样。他做到了,五劫这么长的时间,精进不懈,勇猛修持,功德成就了,极乐世界是这么来的。

所以如是妙土,如经云,超逾十方一切世界。经文里头『诸佛国难比』,比不上。我们要把这些原因搞清楚、搞明白,向阿弥陀佛学习真正成佛之道,所以这一部经,宝典,我们自己做人向他学习,人中之好人;我们家庭向他学习,我们家庭的美满、家庭的幸福快乐,是全世界所有家庭最好的家庭。我们这一生所经营的事业,向阿弥陀佛学习,你就变成事业当中第一家。你居住的地方、城市,居住的国家、居住的世界向阿弥陀佛学习,都变成第一。这些明白了,就晓得这一部书的价值。这一部书是宝,得到了好好学习,能带给我们无比殊胜的功德利益。再看下面一段:

【因发无上心。愿速成菩提。】

见到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太好了,我要发心到那里去,去学习,终极的目标去成佛。愿速成菩提就是成佛,很快就能成就,这个不可思议。请看念老的注解,「赞」,是前面的赞叹,赞叹佛的名号,赞叹阿弥陀佛教学的环境,这样感动人发心。『因发无上心,愿速成菩提』。十方菩萨见到西方极乐世界庄严清净,「超逾十方,佛号功德」,这个修行的方法非常简单,只要真信、真正想去、肯念这一句佛号就成功了,所以看到这些事实真相都发心,发大心,这个大心就是求生极乐世界,希望速成菩提。「愿己成佛,亦成就如是刹土」。我到西方极乐世界,将来成佛,我成的佛像阿弥陀佛,我成佛度化众生的这个道场像极乐世界,换句话说,完全向极乐世界学习。

「如《维摩经》云:以诸净国严饰之事,成己佛土」。这一句话,实际上是维摩居士赞叹阿弥陀佛的,因为只有阿弥陀佛干这桩事情。以,在此地当用讲,就是他运用十方一切诸佛的净国(清净国土)庄严的事,成就自己的佛土。十方一切刹土里头美好的、众生都喜欢的,他全都要,不好的全都不要。我们这个世界,人都是执着身是自己,从这里开始就生起自私自利,就生起贪瞋痴慢疑,就生起竞争、斗争这种恶念,损人利己。这些不好的,极乐世界全没有,不但没有这些事实,连这些名字都没有。我们这里讲贪瞋痴,大家都懂,极乐世界讲贪瞋痴没人懂,他们心里头没有这种念头,极乐世界看不到贪瞋痴慢的事情。所以《维摩经》上有这么两句话。「亦能如是济度,尽未来际」,这是说菩萨,这些闻名、见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是听阿弥陀佛说法,读到这部经典,从经典当中看到极乐世界。我们对释迦牟尼佛有信心,一点不怀疑,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决定是真实的,他不会用妄语欺骗我们。所以这些菩萨,闻名、见到净土就发心,这一发心就求往生,希望将来成就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他太殊胜,我们说心细,想得周到、做得周到,成就不可思议功德,就是极乐世界。

我们看底下一段经文,「佛光益众」,这放光,光利益大众。这有两段,第一段,「弥陀放光」。

【应时无量尊。微笑现金容。光明从口出。遍照十方国。回光还绕佛。三匝从顶入。】

这是这些菩萨们,赞佛就有感应,赞佛,见刹,见到佛刹,见到佛。『应时』,「应」是感应,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我们看注解,「上文显感应道交,如来放光加持」。《宋译》本里面曰:「尔时彼佛无量寿,化导他方菩萨心。密用神通化大光,其光从彼面门出。故知无量尊即无量寿佛」。《宋译》本的原文是尔时,这个地方讲应时,是一个意思,感应的时候,前面菩萨有感,佛立刻就有应。无量寿佛化导他方菩萨心,化是教化,导是引导,他方菩萨。用什么方法?密用,他没有说法,他用放光,用神通化大光,神通显他的光明,这个光从面门出的,这个经上是从口出的,这两种译本说法不相同。所以这个本子讲,『无量尊』就是《宋译》本里面的无量寿佛,阿弥陀佛。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八七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五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