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0七集) 2012/7/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0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六十八页,倒数第四行,最后一句「十波罗蜜」。 「十波罗蜜,能摧十种烦恼,成十种真如。便证十地」。我们学到第四,现在看第五。「五、禅那波罗蜜:梵语禅那,华言静虑」,翻成中国是静虑的意思,「可度散乱。谓念虑皆忘,安心理境。又名智生,谓依定生智也」。这就是大乘教常说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禅定能开智慧。什么叫做定?这个地方有标准,说念虑皆忘,念是起心动念,虑是分别执着;换句话说,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定的境界就现前,那就是定的境界。念虑皆忘,这是自性本定,也就是明心见性了。这个心安在自性上,以自性为境界,自性就是涅槃、就是真如、就是如如,也就是圆寂。又名智生,智慧现前。底下这一句说,谓依定生智,这就有次第的,小定生小智慧,大定生大智慧,大彻大悟那是性定,那是此地讲的念虑皆忘,才能达到这个境界。 「经云:菩萨于五欲境」,五欲是色声香味触,这个地方的五欲它是这样写法的,「无所贪着,诸次第定,悉能成就,是名禅那波罗蜜」。五欲也说财色名食睡,这是经上常讲的。两个说法没有妨碍,都是贪瞋痴的对象,它能够生贪瞋痴慢。对于五欲境,把贪瞋痴慢断掉了,这就叫得到定;如果在这个境界里头还有贪瞋痴的念头生起来,这定就没有了。眼对的是色,这个地方讲的是五尘,意对的是法,那就叫六尘,五欲六尘。香是鼻根对的,味是舌根对的,触是身根对的,眼耳鼻舌身这前五根,这是五种境界。对这五种境界它就生五识,眼识、耳识,这称为识。我们前面学过转识成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成是成就,作就是菩萨行、菩萨业,这个智慧就生起来了。在凡夫,他就生欲望,生贪瞋痴慢疑,他生这个东西,叫生烦恼;换句话说,禅定波罗蜜帮助我们转烦恼成菩提。所以它能够度散乱,凡夫的心是散乱的,散乱的反面就是禅定,也就是讲制心一处。 我们修禅定,我们学净宗,修念佛三昧。一般禅定是心安理境,安心于理境;我们的禅定是安心弥陀,把心安在弥陀上,比这个容易修,容易修,成就比这个高。这个在世间一般说,在现前社会已经相当困难了,从它的等级,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色界天。实际上,欲界六层天,前面两层天修十善业道,上品十善生忉利天。再往上去,单单善不够,还要加禅定功夫,也就是欲望逐渐要降低。对于五欲六尘淡薄了,才能够提升到夜摩天,还是欲界,夜摩上去兜率,再上去化乐天。欲界最高的,第六天他化自在天,天王就是波旬,我们佛门里面也称他为魔王波旬,他的地位高,神通广大。为什么称他魔?他不喜欢人出家,他不喜欢人脱离六道轮回,一个人要真正修行脱离六道轮回,他总是会障碍。什么原因?他情执很重,六道众生都是他的眷属,他希望他的眷属兴旺,不希望他离开。这个天王福报也非常之大,在欲界里头福报是最大的,没有人能跟他相比的。 可是,如果真正发心修行,他也很佩服,你真有这个决心,真有这种坚固的愿力。所以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他也曾经做过护法。原先世尊示现的八相成道,他也来扰乱,结果被世尊定力降伏了,降伏之后他护持。现在佛法衰了,其他的宗教大概他不会理会,为什么?其他宗教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他对佛法做障碍我们理解他。我们真正真修,在极乐世界成就之后,再倒驾慈航回到娑婆世界来教化众生,波旬也会很欢喜。毕竟真正有出世这种愿望的人不多,贪恋这个世间人间、天上之乐的人占大多数。魔王波旬也是有大智慧、大福德的人,所以我们跟他往来的话,要把我们的心愿讲清楚、讲明白。 六道,一般诸佛刹土都有,诸佛的凡圣同居土就是六道,诸佛的方便有余土就是四圣法界。我们在《华严经》「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里面看到,世尊为我们介绍十方诸佛刹土,有完全清净的,没有秽土。这种情形我们就明白了,每个人修行证果愿力不相同。有人发愿,我要度造罪业的众生,像释迦牟尼佛这样的人,悲心特别重。有些人成佛了,他不要六道轮回,像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里头有六道,但是它只有人天,它没有修罗,没有三恶道,有人天两道。甚至于看到其他佛世界里有没有六道的,它有四圣法界,没有六道。也有一些连四圣法界都没有的,换句话说,它只有实报庄严土,那叫真净土。那个地方不能带业,纯净土,往生到那边的人都是法身大士,他们将见思、尘沙、无明烦恼统统断尽了。所以诸佛刹土并不完全相同。哪些人愿意去往生?这些人过去生中所谓是有缘人,跟佛有缘,跟那里头的菩萨有缘。有缘人还是会到一起,在一起修行、证果,回归常寂光。这是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 有六道的地方成佛都特别慈悲,为什么?众生难度。我们现前这个环境,可以说是难度里头最难度的。你怎么样诚心诚意待他,他不相信你;骗他,他相信。真实利益他不知道,他听不懂,他想不通。只看到眼前,不知道前后,前是过去世,后是未来世,他不知道,这是最难度的。难度而来度,这叫难能可贵。在这个地方示现,在这个地方修行,修成功的,十方世界的诸菩萨都佩服、都赞叹,太难、太不容易了!这是尘。真正讲欲是财色名食睡,这是五欲,所谓七情五欲。 禅定也有三类,第一个「安住静虑,谓乱想不起,深入禅定」。修禅定是什么意思?怎么个修法?这些常识要知道。禅定,总而言之就是把妄念伏住,它没有断掉,断掉那就证果了,伏住,不起作用。四禅八定都是把妄念伏住,为什么?即使生到最高的四空定,非想非非想处天,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们的寿命八万大劫,这寿命,世间寿命最长的。那个寿命是什么?就是定功。八万大劫不可思议,诸位要知道,一个大劫是这个世界成住坏空一次,这叫一个大劫。八万大劫,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这是多长的时间!这些天人,四空天人,这个世界成住坏空他到哪里去了?他到他方世界去了,将来这个世界又成就了,他又回来。那寿命到了?寿命到了定功就失掉了,定功失掉,他上头没有了,他就往下堕落,这叫轮回。掉到哪里去?一般掉下来不是掉一层、二层,从上头一直掉到最下,掉到无间地狱。为什么会掉到无间地狱?谤佛、谤法。他自己以为修行在那个境界证得大般涅槃,证得大般涅槃就不生不灭了。寿命到的时候,生死现象一现前,他就说这是诸佛妄语,我证得了,为什么现在还要受轮回、还要堕落?这个念头生了,这就是谤佛、谤法,谤佛、谤法的罪是无间地狱。这就说明,四禅八定是伏烦恼,不是灭烦恼,所以他不如小乘,小乘真的是灭见思烦恼,不是伏烦恼。所以四禅八定叫世间禅定,这个我们总搞清楚。 可是世间禅定不简单,世间禅定我们要是得到了,往生决定有把握。为什么?他能控制妄念,他妄念不生,让我们的心里头只生阿弥陀佛这个念头,除阿弥陀佛这个念头,其他的念头都没有,这是念佛三昧。念佛的人只要有这样的定功就够了,就决定得生。品位向上提升,我们就知道蕅益大师在《要解》里所说的是什么意思,品位高下全在念佛功夫的浅深。功夫浅深不是念多少,不是这个,也就是说你伏断烦恼的功夫。定力深的人,伏断烦恼力量很强。伏烦恼就能往生,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若是灭烦恼,那就不是同居土,他生方便土,方便有余土。只要你能够把身五种见惑断掉了,这不是伏,是断,到极乐世界就是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的下三品。如果再将思惑,八十一品思惑断掉,他在方便有余土就得中辈往生。如果统统断掉,见思烦恼断尽了,这个人证阿罗汉果。阿罗汉跟辟支佛这种人去往生是方便有余土上辈往生,就是上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他在那里面。由此可知,禅定能够帮助我们往生提升品位。 应该说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都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所说的念佛功夫的浅深。六度,一切大乘菩萨统统都修的,十波罗蜜是《华严经》上,华严海会佛菩萨他们学习的。六度跟十度其实是一样的。十度后面四度从哪里来的?从般若波罗蜜开出来的;换句话说,讲十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是体,后面四种是般若波罗蜜的作用,起用。说两种智来说,般若波罗蜜是根本智,后面这四种是后得智,是权智,就是他把般若波罗蜜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在这个地方,它是一不是二。所以说六不少,说十不多。智慧是从定中得来的,我们对它要认识。这是第一种安住静虑,乱想不起。我们今天用的是安住弥陀,安住在圣号,阿弥陀佛名号上,乱想不起,这也有功夫浅深。真正定住了,刚才说的往生品位升了,到方便有余土去了。 第二种,「引发静虑,谓智慧现前,生诸功德」。定跟慧常常是互为体用,禅定是体,生智慧,智慧之体能生禅定。禅定是什么?禅定是放下,智慧是看破,看破能帮助你放下,放下能帮助你看破,这就是禅定跟智慧它两个互相相辅相成的。实在讲,整个佛法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就是定跟慧,也就是章嘉大师所说的看破、放下;也就是教下常讲的止观,止就是定,观就是慧,智慧观,止就放下。我们今天为什么放不下?不了解事实真相,误以为这个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真的,所以放不下。如果你真知道了,摆在面前什么都是假的,连自己身体是假的,自己念虑也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你就容易修定,不想了。连袁了凡居士,命被人算定,居然二十年当中,每一年的流年都被他算得那么准确,一点都不差。所以你看看这也是智,世间智,相信算命先生,算得真不错,把念头放下,什么也不想,每天静坐。他那个静坐只有定没有慧,不是禅定。禅定是静虑,静里头有虑,有境界;了凡那个定没有境界,那个定叫什么?无想定,什么念头都没有。无想定真修成了,第四禅有个无想天,他们到那里去了。什么念头都没有,一点智慧也没有,它是无明,被无明所覆盖。这在佛法里不是正定,那是邪定。 佛法里定中是有境界的,依照《华严》修定的,定中有华严境界;依照《法华经》修定的,定中就有法华境界;依照净土修行的,有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定中能见佛,定中能到极乐世界去,它不是什么都没有。但是定中境界不能执着,一定要守住一个最高指导原则,《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执着就错了,无论什么境界现前都不能执着。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种种境界现前,一定要知道,全是假相,不要被境界欺骗,我们的心才清净。心里面怎么样?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妄想。再说得粗一点、明显一点,我们对这个境界非常清楚,这是智慧;心如如不动,不起贪瞋痴慢,这就是定功。不起妄念,妄念是什么?占有、控制、支配,支配就是权力,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生起这个东西,你造业。无所得的,他起了个要占有的念头,得不到,这个念头要放弃、放下,不能控制。 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个真相好,被科学家证明了,我们对它一点怀疑都没有,那就是不断之无。我们想想,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里头有什么东西?那个境界是什么?那个境界是整个宇宙,就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从什么地方生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里头生的,遍法界虚空界,就在那么短的时间。法界虚空界真的吗?不是真的,它的生跟灭,用佛经上说,生住异灭四个阶段,都在那一念里头。你说这一念是有还是无?这一念里头有生住异灭、有成住坏空,你看那么短的时间,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再把它分成四个阶段,那就乘四,确确实实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整个宇宙就这个现象,能大师看到了,「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我们今天看到是什么?是这些许许多多现象密集纠缠在一起,让我们五根里头产生了个幻相,以为它有。一秒钟很短,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每一个生灭的现象是独立的,它不是相续。相续是完全相同的,这才相续,它不是,不是完全相同,每一个都是独立的,那根本就没有。《般若经》上佛说得好,「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说无所有、毕竟空是事实真相,不可得是劝我们不要在这里头有得失的念头,没有得也没有失。有得就有失,没有得哪来的失?到我们自己修行证得八地菩萨的时候,这个事实真相全看出来了,这清清楚楚,一丝毫不迷惑。能大师证得的境界,我们无法想象,能生万法是他亲证的。这桩事情,理我们晓得,一念之间,就是那个微细的一念,他能捕捉到那一念。那一念怎么?那一念放下了,真相大白。我们是这一念没放下,妄念一个一个的冒出来。 这桩事情,我们看量子力学家的报告,这个现象他看出来了。念头,念头起来立刻就灭掉,他们说没有原因,念头一起立刻就灭掉。物质现象知道了,是从念头来的,念头怎么来的?念头不知道,怎么冒起来马上就灭掉、就没有了?他看到这个现象,佛在《楞严经》上讲了,叫「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念头。这一个念头,我们现在很清楚,就是大乘经上讲的五蕴,这一个念头里头具足了色受想行识,阿赖耶在其中。迷了就是五蕴,悟了怎么样?悟了不可得,悟了就没有了,念头不生了。这一念断掉就悟了,这个悟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悟是体,见性是它的作用,明心见性,它作用。见性,我们教下称它为成佛,见性成佛。这是大乘教讲到究竟圆满了,圆满成佛,圆成佛道。所以智能帮助放下,这样讲法大家更清楚,引发静虑就是帮助放下。谓智慧现前,生诸功德,放下是功德,放不下是福德,福德在轮回里头受报,功德是超越六道轮回,了生死、出三界,功德跟福德不一样。 第三「办事静虑」,放下能办事,「谓功行圆成,利益众生」。这什么意思?《妄尽还源观》上贤首国师给我们讲四德,第一句话说随缘妙用,这个就是随缘妙用。随缘是办事,妙用是什么?妙用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就是禅定,是办事的静虑,那就是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示现的时间长,释迦牟尼佛的示现八十年,应身,也来投胎,示的有生有死,八十年。随缘妙用,这禅定的妙用。文殊菩萨照顾虚云老和尚朝山,路上生病了,现一个乞丐的身来帮助他,这是化身。乞丐从哪里来他也不晓得,走了之后到哪里去也不知道,需要他的时候他来了,不需要的时候他走了,这化身。你看化身能够照顾他十几天,不可思议。什么人能做到?真正明心见性的人统统能做到。 这就说出学佛的好处,念佛人念到事一心不乱就有这个功夫。这个功夫是什么?六通里头讲神足通。神足是变化,能分身,能变种种不一样的身。现身变什么样的身分,不是自己意思,自己如果有意思的话,那是凡夫,他做不到。这个身是怎么变出来的?众生的感应,楞严会上说得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希望什么心,他就现身。你看虚老和尚病倒在路上,四周围都没有人家,这个时候一定想,这时候要有个人来帮助我多好,就有个乞丐出现了,随着他的心。为什么?乞丐出现,他一点怀疑都没有;其他的身分,怎么好要求他来照顾他几天,不好要求。乞丐反正到处讨饭的,居无定处,这一点怀疑都没有。这个乞丐心很好,他来帮助我。这种感应就跟水实验一样的,一个道理,水没有起心动念,我们有个念头去感它,它马上就有反应,我们没有心去求他,自然的。 所以诸佛菩萨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真到有需要的时候,他怎么会不现身?现什么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活活泼泼,自在无碍,没障碍。每一个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有这个能力,那能力从哪里来的?不是修来的,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给你的。经上不是说得很好吗?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文殊是阿惟越致菩萨,普贤也是阿惟越致菩萨。发心朝五台,文殊照顾你;发心朝峨嵋,普贤照顾你;发心朝九华,地藏菩萨照顾你,感应。这些大菩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根本就没有离开过我们,只是没有现身。我们起心动念、一切做为,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身体状况他也很清楚,每一个细胞这个频率他都收到,我们身体遇到病痛困难,他一定会来照顾。 所以,这属于智慧,都从经教上得来的,长期经教的薰修,真的相信,不再怀疑,感应道交就形成。有怀疑是最大的障碍,感应断掉了。我们发射出去的波,佛菩萨接收到了;但是他那个波到我这里来,我这里有障碍。他知道我,我不知道他,换句话说,他帮我就有困难。我发出去的没有问题,他们能收到;他发给我的时候,我收不到。其实是收到,收到怎么?好像我们的机器故障了,不灵,没有感触。如果我们这个机器,这个身体、这身心没有故障,他发射到我这里来,我这里很清楚。什么没有故障?清净,没有故障;平等,没有故障;觉,没有故障。我们有染污、有不平、有迷惑,这故障,故障产生障碍,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障碍不在外面,在自己,在念头。 念头为什么产生这么大的力量?为什么产生?因为我们信心不够,始终都有怀疑。这信心真难!一点怀疑没有,真信太难了!什么人一点怀疑没有?一个是有智慧的,上上根人,他对于这些事理一清二楚,他没有怀疑。第二种愚夫愚妇,他没有怀疑,我们常说的阿公阿婆。他老实、听话、真干,没有一点怀疑心,所以他的感应不可思议,他没有障碍。上智下愚最容易得度,上智的人成就很多,下愚成就也不少。我们这个阶层,今天叫知识分子,我们的麻烦就是知识,知识在佛法里叫所知障。障是两种,一个是烦恼障,烦恼是障,贪瞋痴慢疑这是障;另外就是所知,知识,知识里面的障,重点就是怀疑。信心不具足,你不能说他不信,也不能说他真信,信里头有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