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八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八集) 2012/7/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4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九百二十九页倒数第五行,看「辛六、转相拯济」。经文只有两句:

【人能自度。转相拯济。】

我们看注解,「段中」,这一段里面,『人能自度』,「度自身也。承上文知苦厌离,洗除心垢,表里相应等文而言,是自利行」。人在一生当中最可贵的是自度,这个度是什么意思?一般佛法里常说,了生死出轮回,这叫自度。无量劫来在生死轮回之中,没有一桩事情比这个更大,没有一桩事情比这更重要。我们应该能体会到,我们跟佛有缘,缘不是这一生结的,生生世世。像大乘经上所说,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这句话是真话不是随便说的。过去世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为什么都不能自度?这要深深反省。这个东西就像开保险柜一样,这个号码转动一点都不能差错,差个一毫一厘就打不开,我们要想超越六道轮回亦复如是。经上说得很清楚,我们没有真做到,要认真反省检讨,要真正忏悔,看这一世能不能彻底放下。

从根拔除就是放下身见,这从根拔除,这是刚刚入门,好像开号码锁第一环对准,还有第二、第三。第一环对准也算不错了,小乘初果,不能小看他,天上人间大富大贵、大智大德的长者,也不能跟他比,为什么?天福享尽了还要搞轮回,还会去三恶道。这小小圣,身见破了,也就是《金刚经》前半部所说的四相破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个他做到。所以第一个身见没有了,第二个对立没有了,边见是对立。对立没有了是什么?就一体了,肯定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对这两句话真相信,不会动摇,边见没有了。成见没有了,成见是什么?自以为是,这叫成见。成见有因上的成见、果上的成见这两大类,因上的成见叫戒取见,果上的成见叫见取见,不再有成见,没有成见智慧就现前。

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讲的五常,五常就现前,自然现前,不要学的。第一个,你会爱人,爱人就跟爱自己一样,为别人想的就跟为自己想的一样,决定没有差别。第二个,义生起来,义是什么?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然跟大自然的规律相应,自然不违背自然规律,就是性德,自然规律是性德,义生起来了。礼是礼节,决定是自己谦虚,尊重别人,表现在外面柔和,表现在内,内在真诚,里面真诚,外面柔和。真正可以做到与一切众生相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自然做到,智慧现前不会有烦恼,转烦恼为菩提。言而有信,像如来五语者,真语、实语、如语。这是什么?这自度,里头欠一点点都不行。不会堕三恶道,但是出不了六道轮回。第二个圈圈对准了,六道轮回出去了;第三个圈圈对准,这门也打开了,脱离十法界。脱离十法界才算是真正的成就,脱离六道小成就,所以这个都要自度。我们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就知道自己不够,知道自己的毛病很重,傲慢心没有了,不敢自以为是,标准衡量不及格。

首先知苦,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六道苦,人苦,三恶道更苦。天上虽有乐暂时的,不是究竟的,那是什么?善业所感的果报。这报享完了,我们还有无量无边的不善业会起来,那个果报在三途,这叫六道轮回。知苦厌离,求出的心才生得起来。六道全搞清楚了,修道在哪里修?在心上修。心上修了自自然然表现在外面,诚于中自然形于外,外就是礼貌,礼节,柔和、真诚。从外能看到你里面,因为你的内心自然表现在外面,你无法隐瞒。对于世间有德行的人、有学问的人、有经验的人,他们一看就能看出来;不是圣人,是凡夫有时候会看错。佛菩萨他能看透人心,但是有时候他能够随顺逆缘,能随顺恶缘,这个功夫了不起。为什么要随顺恶缘?他有恶因,恶缘成熟了后头有恶报,必须等它报尽,他才会省悟过来,你教他,他肯听。现在这个因跟缘聚会,这是迷得最深的时候,你叫不醒他。叫不醒他,菩萨就能够随顺,在旁边观察看他的因缘果报。报尽了,有忏悔的意思、有转变的意思,佛菩萨来帮助他,这叫「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慈悲到极处。造作恶业他很痛快,你给他说果报他不相信,不能接受;必须苦报现前,吃尽苦头,他才回心转意。时间长短不定,有人三、五年,有人三、五十年,有人三、五百年。菩萨有耐心,对任何一个众生生生世世照顾不舍,叫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什么时候真想得度,他就真来了。

我们在《虚云老和尚年谱》里头看到,老和尚朝山生病两次,一个乞丐文吉来救他、照顾他,一直把他身体养好,继续再去朝山。一次照顾都是十几天,两次照顾我相信差不多是一个月的时间,菩萨化身。当时虚云老和尚不知道,真的以为是个乞丐。像虚老和尚这些事情,在现实的环境有没有?有,很多,没人知道。我在最近,东北一些同修就像虚老和尚一样,遇到菩萨变化成乞丐,变化成捡破烂,变化成出家人,不可思议,是真的不是假的。为我们现身说法,帮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自度,恩德不可思议。所以经上字字句句都是真实的,只有真心才会有感应,稍稍有一点疑惑,半信半疑、时信时疑,这个不行,这不能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洗除心垢」,垢代表染污。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看惠能大师开悟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没有心垢。开悟头一句话说,没想到自性就是真心,真心是清净的,没染污。我们每个人的真心现在有没有染污?没有,纵然造作恶业,五逆十恶堕到阿鼻地狱也没有染污。染污的是什么?染污是妄心,这个要知道。妄心是阿赖耶,八识五十一心所这个东西它会染污,它会接受染污,它也会染污别的。那不是真心,妄心,假的不是真的,只要你把它放下,全都没有了。你要分别它、执着它,它就起作用,你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它不起作用,它就不存在了。到不起心不动念,根都拔掉了,这叫什么?转烦恼成菩提,转识成智。

根本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晓得,六道众生哪一个不把身体当作我,根本的错误就在此地。身体确确实实不是我,那是什么?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这是我所有的,身体是我所有的,它不是我。所以要好好的利用它,假的,借假修真,这一生当中要把真我找到。真我在哪里?真我跟这个假我没分开,它融合在一起,难就难在此地。如何在假相里面看到真性,问题就解决。假相里面看到真性,再不执着这个假相,那假相不妨碍,这个假相不妨碍真性,真性不妨碍假相,叫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你得认识清楚才行,认识不清楚麻烦就来了。我既然没有,你看我贪、我瞋、我痴、我慢、我疑,不都是假的吗?没一样是真的。

佛法之可贵在放下,甚至于连经教都要放下,《金刚经》上说得清楚,「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上说的法是什么?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法不是真的。但是经里头有真的,你要认识佛讲经说法里头的真实、真东西。文字言语是假的,名词名相也是假的。我们的心里怎么想它,这是什么意思、这是怎么回事情,也是假的。所以马鸣菩萨教导我们,我们听经,我们看经,看经不执着文字相、不执著名词术语,也不执着自己起心动念,你就能够看到佛的真实义,开经偈上所说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你就能看到。听经亦如是,不执着言说相,言语没有关系,多说少说、深说浅说都没关系,你可不能执着,执着就错了。不要去执着、不要去分别,老老实实听,听懂了很好,听不懂没关系,再听。反正佛的千经万论就是说这一桩事情,这一桩就是本性、就是自性、就是真心、就是一如、就是如如。佛对这一桩事情说出几十种名相,佛为什么这么说法?这是佛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告诉我们不要执著名字,名字怎么说都可以,只要说的是一桩事情就对了。不要执著名字相,名字性空,一定要知道它里头的真实义,这个要紧。所以言说、名字你要是执着就变成染污,你要是分别你被它扰乱,你心定不下来,这个东西要洗除。

「表里相应」,表是外表,里是内心,内外都清净。前面所说的这些,经上有一句「言行忠信」,提了四个字,这一句话可以拯救现前的社会。汤恩比博士说过,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孔孟学说我们择取四个字,仁义忠恕,「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大乘佛法里面讲「言行忠信」,好,言是言语,行是行为,以忠信为标准。言要忠,忠就是诚实,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这就是言的忠。行是行为,身的行为不杀、不盗、不YIN,念的行为不贪、不瞋、不痴,这就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真能够救这个世间。不必讲得太深,大家真能够相信,能够相信这句话,言行忠信就是十善业道,就是六和敬,就是菩萨的六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念佛人求生净土这四个字尤其重要,真正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弥陀佛,相信念佛的人舍命的时候,阿弥陀佛决定来迎接,信心坚定决定不动摇,没有一个不往生,万修万人去!

表里相应,里面真诚,外面柔和质直,菩萨自利,然后才能够利他。特别是今天这个世界,教化众生要用身教,自己做不到的不要说,不骗人;做到我再教别人,别人相信。教别人放下,自己没放下,人家肯相信你吗?不但不相信,心里还打问号,这个人是不是来骗我?我听他的会不会上当?这肯定的。自己真正做到了那没话说,他会点头相信,这真的,这不是假的。所以救今天的社会,没有第二个办法,一定要拿出证据出来,人家才相信。修行,我自己修得好,我都能照做了,才能影响别人;我们这个团体修得好,就能影响别的团体。最小的团体家庭,夫妻带着儿女,最好跟父母住一起三代同堂,好处大!现在有很多人,一结婚就要自己搬出去外面住,不跟父母住,这个亏吃大了,大在哪里?儿女学坏了。跟父母在一块住有什么好处?儿女看到父母孝顺他的父母,他学会了,这个小孩将来会孝顺你,他有榜样。你要不照顾父母,将来他一结婚就搬走,他不顾你,到那个时候你才知道你苦。

真正看清楚、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会非常喜欢中国旧社会的大家庭。大家庭虽然不自由,规矩很多,因为团体生活,团体生活没有规矩这家就乱掉了。中国从前老的叫家庭,那叫家,现在家没有了。那个时候家都是五代同堂,自己上面有父母、有祖父母、有曾祖父母,有时候还有高祖父母。如果高祖父母活到九十岁、一百岁,就五代同堂。往下看,你有儿子、孙子、重孙子。这个家庭不分家,你说人有多少?最少的人数也有二百多人,平常一般的都三百人左右,人丁兴旺的五、六百人。五、六百人这一个大家庭,没有规矩怎么行?所以《弟子规》是基本的规矩,就是每个家庭里头共同要遵守的,一共一百一十三桩事情,人人要遵守,这家才像个家。所以家庭负责育幼养老这两桩大事,怎样把家里这些小朋友教好?目标是什么?目标教他成圣人、成贤人,不是教他做大官、发大财,不是这个,做圣贤。圣贤人生活是幸福的、快乐的,圣贤人他的物质生活会缺乏吗?不会。为什么?他有智慧,他知道怎么经营,如法如理的经营他多快乐,他不欺骗别人。

养老更是人生第一桩大事,我们走遍全世界看到老人可怜,外国的老人特别可怜,退休之后没有工作,年岁大了找不到工作,没人要你,每个月领取政府的养老金,物质生活还能过得去,精神生活完全没有。儿女要想回家来看看老人,一年有一次他就高兴得不得了,根本就不来看你,所以说孤苦伶仃一直到死,死都没人知道。这个时候我们就想到中国旧式家庭的好处,旧式家庭人到年老了,退休的年龄不能工作,这个时候落叶归根。归根是什么意思?回老家去养老。老家养老就真快乐,这个家族,老人年岁大了都在一起,还有什么?跟小朋友在一起,老人跟孩子在一起。老人都会教孩子,他一生的经验、一生的经历这些故事,讲不完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亲人他都学会了。所以老人养老,老人聚会的地点是什么?茶馆,家庭茶馆,有这个大堂,就像我们现在活动中心,家庭有活动中心,老人在那里去聊天,在那个地方去玩的地方。这个活动中心还有就是表演的,有什么杂耍,请外面这些表演的,活得真快乐!

小朋友,一般家庭多半用祠堂,祠堂很大,因为祠堂只有春秋祭祀,大概一年使用不过五、六天的样子,平时都空着,所以办学,私塾在祠堂里面,活动中心也在祠堂里面,祠堂就是活动中心。距离家不会很远,走路不会超过五分钟就到,所以他老人真快乐。人一生当中最快乐的是什么?是老年,不要工作。这是中国人跟外国人的想法不一样,外国人儿童让他快乐,天真烂漫,活活泼泼,不要去管他;中年人的战场,拼命;老年人的坟墓,入了老年就进入坟墓,苦不堪言。中国的教育是颠倒的,小孩的时候严加管教,一点自由都没有,要知书达理,你看《弟子规》上条条都要做到,规规矩矩。中年奉献给社会,贡献给社会,他是幼年的时候培养他的道德、培养他的学问、培养他的能力才干。这个东西要从小培养,根深蒂固,到中年的时候奉献给家庭、奉献给社会。

所以中国,大家一定要晓得,中国从前旧社会的家庭是共产主义,私人不能有钱的,我赚再多的钱归公,这是我家的,不是我的,是我家庭的。所以家创业要明白这个道理,没有私财,不管你赚多少都归公。家庭多半是置产业,自己有家庭的事业,它这个钱是聚集在一起用的,所以它不容易出问题。无论从事哪个行业,它都有很坚实的基础。我自己的财力不够,我兄弟姐妹有钱,统统都集中在一起,所以它是不分家的。衣食住行公家负责,有管家的他负责,过年新衣服每个人都有,所以衣食住行统统由家的总管来照顾。你们看《红楼梦》,那不就是一个家庭吗?大管家就是凤姐,这得要管总务,所以它是有组织的。共产是一家人所共的、所有的,你是家庭一分子你就有一分,不是这一家的人他不管的。所以他那个共产是他一家所共,家有多少人,人人都有分,所以他生活有保障。无论从事什么样行业,他有后盾,有人支持他,家就是支持他的,最安全、最保险的,不会出问题的。如果家很富有他会照顾亲戚朋友,会照顾这个地方邻里乡党。

学佛的人肯定是富有的,为什么?学佛的人知道是怎样做才会发财,他懂得,所以他就真发财。一般人不懂,财从哪里来?这要跟佛学,佛告诉我们,财是从财布施来的。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报,愈施愈多!你不要以为我施了之后,就没有了,不会,你布施出去,进来的时候一定还有利息,愈施愈多,永远布施不尽。这桩事情知道的人不多。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把佛门有求必应的理跟事教给我,理是道理,事是事实真相。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报;法布施是因,得聪明智慧是果报;无畏布施是因,得健康长寿是果报。所以你要想得三种果报,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那你怎么修?修财布施、修法布施、修无畏布施,修这三种布施决定得三种果报。我刚刚学佛的时候二十六岁很苦、很可怜,很多人给我算命,我这命很苦,什么命?叫花子讨饭的命,第一个没有财富,财库空空。第二个没有官印,纵然做官你不能做主官,主官有印信,你只能帮别人忙,给别人做幕僚不能做主官。换句话说,小小村长都没分,村长还有个橡皮图章,这样的命!我自己也知道。

可是老师很厉害,章嘉大师,我跟他的时候二十六岁,他老人家那年六十五岁祖父辈的,对我们非常爱护。讲什么?补出来,过去生中没有修,现在修行,教我修财布施。我跟他老人家说,我每个月收入很微薄,仅仅够生活哪有钱布施?老师说一毛钱有没有?一毛钱行,可以。一块钱有没有?一块钱勉强还可以。你就从一毛、一块开始布施,心里头常常想着布施,养成一个布施的念头,随分随力功德圆满。真不可思议,从接受老师教诲之后,半年就有感应,收入就多一点了。三年之后,就有很好的效果,信心就坚定,有多少布施多少,一文都不留,真的愈施愈多。命里头是短命,我没有求长寿。章嘉大师教我,劝我出家,劝我学释迦牟尼佛,第一本教我看的书《释迦谱》跟《释迦方志》。这两种书书店都买不到,《大藏经》里头有,所以我就开始逛寺庙。在寺庙里头借《大藏经》,《大藏经》不能借出寺庙门,在寺庙里面抄经,我前后抄了十几部。

这样才认识释迦牟尼佛,才认识佛教,知道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开悟,十九岁离开家庭去参学,参学十二年。就跟善财五十三参一样,跟阿弥陀佛去参访一切诸佛刹土一样。我们中国古人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是参学。释迦牟尼佛参学十二年,当时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学派他都去学过,广学多闻。最后再没有地方学了,就放弃参学,在恒河边上毕钵罗树下入定,这一年他三十岁,夜睹明星大彻大悟,他成佛了。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到鹿野苑度五比丘,三宝在这个世间出现。从这个之后一生教学,没有一天间断,七十九岁圆寂,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我们才认识释迦牟尼佛。

照着经典这个事实真相,佛教不应该是宗教是教育,释迦牟尼佛的教育,佛教应该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他是个非常负责的老师,而且教学的时候他是有次第的、有原则的,就像办学校一样,四十九年前面十二年象是小学,办小学培养大家的基础,讲《阿含经》,这是小乘。十二年之后再提升像办中学,方等讲八年,方等前面接小乘,后面开大乘,方等跟阿含合起来是二十年。有二十年的基础,好,办大学讲般若,这是释迦牟尼佛主要要传授的,也就是他教学的中心课题。二十二年占的时间最长,四十九年几乎占一半,二十二年,般若,这是大乘,好比办大学;最后的八年法华,好比是研究所。你看它有次第,由浅而深,它不是躐等的。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五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五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六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五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五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五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七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