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净土论讲要 太虚 ──二十五年八月在庐山大林寺讲── 释题 一经论题 二造译题 解文 甲一偈文 乙一敬法主略明前三门 乙二依经相广明观察门 丙一明依经教 丙二列观功德 丁一世界功德 丁二佛功德 丁三菩萨功德 乙三述偈意总结回向门 甲二论文 乙一总征 乙二广释 丙一通示五门 丙二别详观察 丁一列释三观 戊一国土功德 己一喻彰胜力 己二列门分释 庚一列门 庚二分释 己三结显妙义 戊二观佛功德 己一列门 己二分释 戊三菩萨功德 己一总标 己二征释 丁二结归一法 丙三善巧回向 丙四结明五门 【释题】 一经论题 往生净土论,一名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论有宗经论、释经论之别:宗经论,宗主经意自别立论;释经论,依据经文解释造论。本论依往生净土论之名说,可为宗经论;依无量寿经优波提舍之名说,亦可为释经论。故题中虽是论题,亦兼经题。经名无量寿者,可总指净土三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经。阿弥陀是梵语,此云无量寿;阿弥陀经,即小无量寿经。通常说无量寿经,单指佛说无量寿经。本论依无量寿经之义立论,本论遂名无量寿经论。无量寿,即称佛之名。阿弥陀本有无量寿、无量光诸义,然主要者为无量寿义,故诸经多以阿弥陀翻为无量寿。‘量’义有四:一、空间量。就是有长、广、厚之量,名空间量。算学上之几何学,就讲此长、广、厚之量。二、时量。长、广、厚,即是方量,此就时间上讲,由一刹那、一小时乃至岁月等时,谓之时量。三、重量。若两、铢、斤等。四、数量。由一至二乃至阿僧只数。何谓无量?凡为言说之能说,思想之能想,皆不离上列诸量。若超过诸量,亦必离言说相,离心缘相,成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寂灭’不可思议之情境,是为无量。以百千岁乃至以劫数计算其寿,以有可计故,不名无量。要非言语思想所能推度,名寿无量。如寿无量,光无量等亦复如是。 经者,通常谓佛典有三藏,三藏即经、律、论。凡佛所说或弟子说而为佛所印可者,名之为经。即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之‘契经’是。诸大菩萨依经之宗要而发挥之创作,或依经文注释之述作,名之为论。佛在世时,对弟子日常生活规定之规律,名之为律。 无量寿经即是经题。优波提舍译意为论议,即通常所谓议论。问答、抉择、分析、讨论而发挥其要义者,谓之论。故无量寿经优波提舍,即释无量寿经论。然依经义先为作偈,梵语伽陀,略音曰偈,等于中国古来之诗。偈中立义,在发愿往生,曰愿生偈。本论宗旨所在,即为愿生,可名曰无量寿经愿生偈论。于论题中取主要义,题为‘往生净土论’,亦有简题为‘往生论’者。 未释论以前,先将净土之义说明:土即国土,与国家之国义有别。此中国土,是指世界而言。世界、依佛典说:‘虚空无边,世界无数’。这与中国古来思想,以为国土之范围就是上天下地,舍此上天下地更没有什么国土世界,颇不易相通;但是与现代天文学正可相通。依据天文学者之研究所得,知火星世界中有人民。空中等于太阳之各恒星,皆是世界,亦可有人生,故世界无有限量。于此无量数之世界中,当然有苦乐、净秽、好恶之种种差别,其清净安乐美好庄严之世界,即是净土。由此说来,西方净土,在现代天文学上很容易承认。此娑婆世界,是苦的世界,不是庄严安乐美好的世界。处此众苦胁迫之世界中,欲求摆脱苦恼,往生乐土,非修净业不可!若修净土业因,能得净土乐果。释迦世尊于净秽、好恶、苦乐悬殊之世界中,特选说此清净、胜妙、安乐之世界。弥陀经所谓‘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平常人于此娑婆世界尚有所不见不知,闻于十万亿佛土外更有世界,必以为无稽荒渺之谈。然以诸佛之智慧眼观之,确见有此世界,如吾人现前见有台桌相等。故释迦世尊劝导众生,观此世界灾难困苦之逼迫,发求生极乐世界之心念,勤修净业,往生净土。以上明往生最浅显义,依科学上之天文学,亦可见到。 依佛法中胜义谛说:究竟清净之佛土,是离一切相,离一切分别言说之一真法界。此一真法界,遍一切处,人人本具而不显现者,为烦恼业报之所障故,虽遍一切而不相应,终处于如梦如幻之生死中,流转不息。若能破此烦恼业报幻梦,一念觉悟,一念即与净土相应。是则‘往无所往,生无所生’之往生义也。若据世俗谛说往生:‘往则决定往,生则决定生’。以修净业之因,至临命终时,决定离此娑婆世界,往生西方净土之极乐世界。合胜义世俗谛说往生,又可说:‘往则无所往,生则决定生’。以往生者,究以何为真能往生之报体,若谓躯壳之中另外有一灵魂等为往生报体,则灵魂之说早为佛学所破。佛学上说往生报体,即阿赖耶识,此阿赖耶识遍一切处无有方所。生此国土之中,即由能生之业力成熟,而此国土之报体成就。如是得生净土之净业成熟,即生净土之报体成就,故曰‘往则无所往,生则决定生’。复次、就所成之报身未舍命时,为此世界之报身,若舍命而往生极乐,即成为极乐世界之报身,则‘往有所往’。然无实在之能生所生,究从何而生娑婆,从何而生极乐?若从自生,未生则自体尚无,何能自生?若是他生,望自说他,自既不生,他何能生?若无因生,则等于无生。中论所谓‘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故可说‘往有所往’,而‘生无所生’。以上四句皆不可偏执,果能离执,即可随机方便施设言说。 二造译题 婆薮盘豆菩萨造,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婆薮盘豆是造论菩萨之别名,菩萨是通名。婆薮、即天义、世义,世主天生之义。盘豆、即亲义。故古译有世亲、天亲之别。世亲有弟兄三人,世亲之兄即无著菩萨,世亲之弟即师子觉尊者,皆是出家菩萨。世亲菩萨造论最多,号称千部论师。始学小乘造五百小乘论,后转学大乘更造五百部大乘论。菩即菩提,萨即有情;菩提乃成佛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云‘无上正遍知’,此菩提即从证无上正遍知果得名。诸有情若发得成菩提之心愿,即是菩萨。中国人一向不明白菩萨之意义,错认菩萨为偶像之代名词,凡属泥塑木雕等之偶像,皆称菩萨。不知吾人能了知佛果上之种种功德,发起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心愿者,才是菩萨。菩萨之功行有远近,智慧有浅深。十信位,谓之初发心菩萨;十住、十行、十向、四加行位,谓之三贤菩萨;十地是圣位菩萨。世亲即四加行位之菩萨。在历史上,一千六七百年前,印度有名世亲菩萨者,造立此论,故曰婆薮盘豆菩萨造。 佛生于印度,说法是依印度梵语而说,其后弟子结集,亦用梵文等印度文字。现由印度之梵文译成中国之华文,故须明翻译之历史。元魏即南北朝时北朝之魏,曰元魏以简别于曹魏也。天竺、乾竺,皆是印度。元魏时、印度有通达三藏之法师名菩提流支者,翻译此论,故曰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梵语菩提,此云觉,流支此云爱或希。觉爱、觉希,即以菩提──觉──为其所爱乐希望也。 【解文】 甲一偈文 偈文即规定五字一句者;偈后之散文,曰论文。本论无论偈文、论文,皆以修五门往生净土行为纲领,故此论亦可谓五门往生净土行论。 乙一敬法主略明前三门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世尊我一心归命,即我一心归命世尊,是敬说法之主。经是弟子亲闻佛说,于结集时首加如是我闻。论是依经而造,经由佛说,于造论时首当致敬于佛。一切教法,皆释迦世尊所说,故世亲于未造论前,首致敬于释迦。如吾人于未诵经、未讲经前,须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即皈命义。我、是代名词,常人言我、执有实在之我;菩萨言我、但是以便称呼之假名。成唯识论所谓‘由假说我法’,即言佛及菩萨等言我,皆由假而说也。一心者,收摄散心,而专一其心以归命于世尊。以此身命归敬世尊曰归命,表致敬之至。世尊者,世出世间之最尊最贵者,是诸佛之通号。然此中世尊专指释迦,以释迦是说法主故。而佛佛道同,敬释迦亦即是遍敬十方一切诸佛。 归命有恭敬礼拜义。我一心皈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为礼拜门。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即阿弥陀佛,是赞叹阿弥陀佛之光量无边,为赞叹门。如来者,如、即真如实性,证真如实性成无上正觉,而来度脱一切众生;从真如实性而来,是无来而来,名为如来。愿生安乐国者,发愿希求往生于安乐国土,为作愿门。礼拜属身业,赞叹属口业,愿生属意业,修清净三业也。 乙二依经相广说观察门 丙一明依经教 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 明所说之功德相,非由自所见,亦非自所臆谈,乃依佛经中所说而说。修多罗、有译素怛缆,此云契经,即契理、契机之经常大法。就广义说,修多罗是对律、论而言。就狭义说,即指十二分教中之长行散说分。此中指广义说。 经中所说义广,亦说有诸佛功德。今世亲菩萨唯依佛经中说阿弥陀佛之功德相而说偈。真实功德相者,以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佛既于经中作如此说,则阿弥陀佛之功德当是真实而非虚假。复次、净土庄严等之功德相,是无漏果所成,离一切颠倒染污等相;此无漏之功德,离一切相、即一切相,故名为真实相。将经中散说之功德相,总摄于此偈颂之中;而此偈文与佛所说之教法相一致,不相违背,故曰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 丙二列观功德 丁一世界功德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 观察门,就是观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依正庄严功德之相。此中观世界功德,即首观西方极乐世界之依报庄严功德之相。此观世界功德之偈颂,自观彼世界相至阿弥陀佛国,配下论文,总有十七种功德。此为第一、清净功德成就。谓彼西方极乐世界,是胜过三界道之清净相。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二、量功德成就。谓西方极乐世界所成之量,犹如虚空之广大而无有边际。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三、性功德成就。谓西方极乐世界之因性,是由出世清净无漏功德之所成就,非有漏不善染污业力之所成也。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四、形相功德成就。谓西方极乐世界之形相,非闇昧不光亮之形相,是清净光明犹如镜及日月轮等之相。 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五、种种事功德成就。谓具备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之七宝,乃至百千无量珍宝,成就清净微妙之功德庄严。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 六、妙色功德成就。炽、光盛也,谓西方极乐世界之无垢色相光明,能普照一切世间也。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 七、触功德成就。迦旃邻陀,印度极微细柔软之草名,触此草时,能生乐受,若与西方极乐世界宝性功德柔软之草相接触时,其所生乐,尤胜过与迦旃邻陀触所生乐。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喧吐妙法音!八、庄严功德成就。首一颂,明水中庄严功德成就;中一颂,明陆地上之庄严功德成就;末一颂,明空中庄严功德成就。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 九、雨功德庄严成就。谓空中雨无量华衣以为庄严,有无量香气,普熏一切法界。佛慧明净日,除世痴闇冥! 十、光明功德成就。谓佛之智慧光明清净如日,不仅能破世间之黑闇,且能破一切众生内心上之无明痴闇。梵声语深远,微妙闻十方! 十一、声功德成就。谓佛之声语微妙,普闻十方,求其边际而不可得。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 十二、主功德成就。正觉阿弥陀即阿弥陀正觉,就是阿弥陀佛。谓阿弥陀佛为极乐世界之教主,是法中之王也。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十三、眷属功德成就。有主必有伴,谓与阿弥陀佛相伴之大菩萨及九品往生之众生,皆由阿弥陀佛之正觉华变化而生也。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 十四、受用功德成就。平常所谓法喜充满,即此中爱乐佛法味;禅悦为食,即此中禅、三昧为食。爱乐佛法,得其趣味,而以法味滋养其慧命。梵语禅那简称曰禅,此云静虑。三昧,此云等持,平等安持其心,令离惛忱掉举,通常所谓定也。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 十五、无诸难功德成就。谓身心之所受,无有一切苦难。即弥陀经所云:‘但受诸乐,无有众苦,故名极乐’也。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 十六、大义门功德成就。此中说女人等不生,意说已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众生,无有女人等相。不明此义者,误解女人等不得往生西方。如此则女人等念佛,岂不徒劳无益?须知凡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者,皆具有三十二相之大菩萨相,无有女人、根缺及不具福报之三乘人相;非谓此土或他方之女人根缺及二乘人不得往生极乐也。已生极乐者,虽有凡夫、二乘等别,然皆必进入大乘,毕竟成佛。故西方极乐世界,是由大乘无漏善根之所成就。以是大乘善根界故,不仅无有女人、根缺、二乘之体性,而女人等之名称皆无,只有阿鞞跋致菩萨等之名称。 不但阿弥陀佛有净土,十方诸佛菩萨皆有净土。但是诸佛究以何故安立净土?释迦世尊究应何机而说净土法门?此为修净土者急需解答之问题,兹为述之:世人有因恶报现前,怖畏惊悸而求生净土者;有因饥寒困苦生活之所逼迫而求生净土者;有因老病等苦之所逼恼而求生净土者;皆以避苦趋乐之心理,为往生净土之动机。细考诸佛安立净土,释迦世尊说净土法门,虽附有令众生厌苦欣乐之意,然非佛建立宣说净土之本意,佛之本意在为真正发大乘菩萨心者安立宣说也。凡夫众生避苦趣乐之心,志在快乐,不求永断生死。如厌离三恶道苦而欲保持人生不失,厌离人生之苦欲求生天,厌欲界苦求生色界,厌色界苦求生无色界;只须以佛法中之人天乘法──五戒、十善、八定收摄之。持五戒可保人生不失,修十善、八定得生天道,何须诸佛安立净土?释迦说此净土法门?至于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之二乘人,求出三界,永断生死;只须了知三界是苦,众生不净、无常、无我等义,依四念处起四正勤、八正道等之三十七菩提分法,精进勤修,于一生中虽不即得阿罗汉果,决定能得须陀洹果。由得须陀洹果,即永不退转而再受生死烦恼等苦,亦不须依净土法门以求往生净土。如锡兰、缅甸等小乘佛法,即专求得阿罗汉果,了脱生死。故彼锡兰、缅甸等处,无此净土法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