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西游记》中的西方极乐世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西游记》中的西方极乐世界

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中,西方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世界。神话中的王母娘娘就居住在西方,而佛教从西方传来后,它勾勒的西方极乐世界更是充满了神奇迷幻的色彩。

同道教的神仙世界一样,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到处都是七宝楼台、金银珠玉、玉液琼浆供人消受。《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到达灵山,只见那雷音古刹:

顶摩霄汉中,根接须弥脉。巧峰排列,怪石参差。悬崖下瑶草琪花,曲径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却似火烧金;白鹤栖松立枝头,浑如烟捧玉。彩凤双双,青鸾对对。彩凤双双,向日一鸣天下瑞;青鸾对对,迎风耀舞世间希又见那黄森森金瓦迭鸳鸯,明幌幌花砖铺玛瑙。东一行,西一行,尽都是蕊宫珠阙;南一带,北一带,看不了宝阁珍楼。天王殿上放霞光,护法堂前喷紫焰。浮屠塔显,优钵花香。正是地胜疑无别,云闲觉昼长。红尘不到诸缘尽,万劫无亏大法堂。

极乐世界既然这般美好,那么居住在那里的众生便应该无欲无求,过着安详宁静的幸福生活了。似乎又并非如此。第七十七回,狮驼国唐僧师徒遭难,悟空请如来降伏大鹏金翅雕。当如来要求他跟自己去极乐世界时,大鹏金翅雕却非常不情愿,并说:“你那里持斋把素,极贫极苦;我这里吃人肉,受用无穷;”直到如来答应满足他的口腹之欲,方才作罢。这倒符合宗教对天界描述的一般规律:越往天的高层,就越没有物质性的东西,居住在那里的生灵就越形如槁木,没有欲望。而对于芸芸众生来说,欲望的消失其实便意味着放弃了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大鹏金翅雕当然不希望丧失这种权利。因而虽然他忝列极乐世界的一员,其实却无时无刻不想逃往下界,享受声色名利。与他志同道合的,还有文殊菩萨的座骑青狮和普贤菩萨的座骑白象。

大鹏金翅雕逃往下界的另一个原因是极乐世界太不自由。这源自于极乐世界具有一整套等级森严的制度体系。它的中心是如来佛祖,下级则有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大金刚、四大菩萨,再下一级则是比丘僧、尼等众。极乐世界每天的功课无非是听如来说经谈禅,确实无聊得紧,而更难以忍受的是没有丝毫的自由。第七回,孙悟空大闹天宫,玉帝请如来救驾,如来临走时对众菩萨说道:“汝等在此稳坐法堂,休得乱了禅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即便如来有事外出,众生也不得擅离职守,极乐世界的不自由从此可见一斑。

极乐世界的最高领导是如来佛祖,但作为善的化身的如来却并不能普渡众生。如来降伏悟空的伎俩可谓狡诈,和他大慈大悲的身份一点都不相称。而当唐僧师徒克服重重困难到达灵山后,如来却改变了他原来所说的传授三藏真经的旨意,以东土之人愚蠢冥顽、毁谤真言为借口,只同意将那三藏经中,三十五部之内,各检几卷给唐僧师徒。三藏经,典本有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阿傩、伽叶两位尊者遵照如来的旨意,只传了五千零四十八卷,仅一藏之数。既认为东土罪孽深重,又不让唐僧悉数获取真经,从而彻底改变东土的面貌,这便证明如来并不是一个至善之人。

如来统治下的极乐世界也并非清静之地。按说众生天天受到如来的道德教育,德行应该很深厚了。但小说中却一再出现灵山修行的精灵逃窜到下界作威作福的事例。比如,黄袍怪便是灵山脚下一只得道的老鼠,因偷玻璃盏的清油而私逃下界;而后来成为地涌夫人的金鼻白毛老鼠精,同样也曾偷食如来的香花宝烛。他们都在灵山得道,学成了一身本事,都犯了偷盗之罪,却几乎没有受到如来的惩罚。在这一点上,如来犯了管教不严的过错。

如来有时对自己的部下还纵容姑息。他为阿傩、迦叶两位尊者的索贿辩护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唐僧师徒历经十四寒暑,千辛万苦来到灵山,只因为没有给阿傩、迦叶两位尊者进贡送礼,便只获得了无字经书。当悟空找如来评理时,如来竟毫不犹豫地站在阿傩、迦叶一边,并振振有词地提出:“天下哪有白取经书的道理。”更为突出的是,他的手下替舍卫国赵长者家做一场法事,索取了三斗三升米粒黄金,他还嫌不足,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难怪连一向温柔敦厚的唐僧都愤愤不平地说:“这个极乐世界,也还有凶魔欺害哩1这里,如来的助纣为虐及贪婪无耻暴露得淋漓尽致。佛教的神圣化在如来的世俗化下消解得一干二净,读者甚至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这极乐世界还不如我们人间哩!哈哈!吴承恩老先生---凡人的大手笔,也还是脱不了污染的凡尘呀!

 
 
 
前五篇文章

净土为何独指西方

没有厌离心是否是修净土的障碍

如何对治念佛散乱与昏沉

论晚明弥陀净土思想的诠释取向及其效应 - 陈永革博士

楚山绍琦与晚明的禅学中兴:以念佛禅为中心 - 陈永革博

 

后五篇文章

问:地藏菩萨是幽冥教主,专救幽冥界众生,虽修念佛,为超

净土因何独指西 _大安法师

净土因何独指西 _大安法师

往生净土论讲要

论净土之要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