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生无生论白话浅译 清闽鼓山沙门道霈造 法宣法师白话译 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第九 成时述曰:灵峰老人云:‘昔日之人排列净土莲宗有七位祖师,这是太狭隘局限也。只如天台宗的创教祖师智者大师,凡是端坐时皆不背向西方,躺卧时必定合掌。其发扬阐明西方净土之论着,就如同堂堂之军阵,正正之旌旗,无有人敢与其为敌。又如法眼宗的直传子孙永明禅师,昼夜称念阿弥陀佛十万声,以奉行万般善行而庄严回向极乐安养。其发扬阐明净土法门,就如同大将军的军令一出便如高山般坚固,没有人胆敢更动改变者,这些难道不也是净土莲宗的祖师吗?&rsquo 天台宗幽溪的无尽法师,奉行慈云大师的行愿为日课,讲演自己所着述的《净土生无生论》,每一次登座说法,天乐便降临于虚空。临命终时以手指笔画虚空,书写《妙法莲华经》的经题,然后坚定站立而往生,如果其作为净土莲宗的嫡传子孙,又有何愧疚呢? 净土十要当中收集幽溪大师的两种著作,如今会集而成为一要,近代的诸位法师当中,幽溪大师的著作乃是稀有之绝唱也! 净土生无生论 明天台山幽溪沙门传灯和南撰 稽首能仁圆满智 无量寿觉大导师 所说安养大乘经 了义了义至圆顿 妙德普贤观自在 势至清净大海众 马鸣龙树及天亲 此土庐山莲社祖 天台智者并法智 古往今来弘法师 我今皈命礼三宝 求乞冥加发神识 敬采经论秘密旨 阐明净土生无生 普使将来悟此门 断疑生信阶不退 即将造作此论,特别建立为十门:一、一真法界门。二、身土缘起门。三、心土相即门。四、生佛不二门。五、法界为念门。六、境观相吞门。七、三观法尔门。八、感应任运门。九、彼此恒一门。十、现未互在门。 一、一真法界门 一真法性中 具足十法界 依正本融通 生佛非殊致 论曰:所谓的‘一真法界’,即是一切众生本有的心性。此众生本有的心性,本自具足有无量之功德,承受无量不同的名称。为何说其具有无量之功德呢?举其最精要的来说明之,即是所谓的‘性体’、‘性量’、‘性具’。 云何称之为‘性体’呢?这是说众生本有的心性,远离于‘有’、‘无’、‘亦有亦无’和‘非有非无’四句之分别,绝于百种过非,其体性坚固凝然而不动不摇,清净无垢无有染污,不生不灭,常住而不毁坏。 云何称之为‘性量’呢?这是说众生本有的心性,竖穷于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横遍于十方虚空。十方世界有其边际,而虚空无有边际。虚空有其边际,而众生的心性无有边际。现在之世有其边际,而过去和未来世则无有边际。过去和未来世有其边际,而众生的心性无有边际。众生本有的心性是非有边际可尽之无尽,非有数量可度量之无量。 云何称之为‘性具’呢?这是说众生本有之心性,具足有十法界,所谓的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界、修罗法界、人法界、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此乃是‘众生假名世间’。其次还有众生的正报,即所谓佛的五阴、菩萨的五阴,乃至地狱的五阴,此乃是‘五阴实法世间’。其次还有众生的依报,即所谓的佛国土、菩萨国土、乃至地狱的国土。(此乃是‘依报国土世间’。) 为了令人容易理解之故,而作此‘性体’、‘性量’、‘性具’三种分别。如果能够悟得其意旨而言,即‘性具’的当下,便是‘性体’、‘性量’。‘性体’离于过失绝于百非,即是‘性具’的十法界离于过失、绝于百非。‘性体’的体性坚固凝然而不动不摇,清净无垢无有染污,不生不灭,常住而无有毁坏。‘性具’的十法界也一样体性坚固凝然,乃至清净无染,不生不灭等等。 lsquo;性量’竖穷三世、横遍十方,非有边际可尽之无尽,非有数量可度量之无量,‘性具’的十法界也是如此竖穷三世横遍十方,非有边际可尽之无尽,非有数童可度量之无量。正报的五阴实法,亦如同于‘性体’、‘性量’,清净本然、周遍无尽。依报的国土,也是如同‘性体’、‘性量’,清净本然、周遍无尽。 此‘性体’、‘性量’、‘性具’之三法,也称之为三谛,性体即是中谛,性量即是真谛,性具即是俗谛。是故《楞严经》云:‘而如来藏,本来微妙而圆满之心,非是心非是空,非地水火风,非眼耳鼻舌身意,非色声香味触法,非眼界,乃至非意识界,非无明,乃至非老死。非无明尽,乃至非老死尽。非苦集灭道,非智,非得,非檀那,乃至非般刺若。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非三耶三菩,非常乐我净。’此即是‘性量’之无相,是为真谛。 lsquo;而如来藏,元本光明的心性微妙,即是心即是空,即是地水火风,即是六凡,即是二乘,乃至即是如来常乐我净。’此即是‘性具’的十法界,是为俗谛。 lsquo;而如来藏,微妙光明的心性根元,远离于即一切法、亦远离于非一切法,是即一切法、亦非是即一切法’。此即是指‘性体’的统摄一切,此即是为中谛。 又云:‘如来藏,实性之色法真实即空,实性之空即真实之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地水火风空见识,莫不皆是如此。’地水火风空见识,即是‘性具’也。清净本然,即是‘性体’也。周遍法界,即是‘性量’也。此外地水火风空,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即是依报国土的‘性体’、‘性量’也。见和识的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即是正报五阴的‘性体’、‘性量’也。 云何说此一真法界、众生本有之心性,承受了无量的名称呢?举其重要者言之,此众生本有之心性,或者名之为空如来藏,或者名为真如、佛性,或者名为庵摩罗识,或者名为大圆镜智,或者名为菩提、涅盘。性体、性量名为空如来藏,即是性具的十法界,正报五阴,依报国土亦名空如来藏。性体、性量名为真如佛性,即性具的十法界、正报、依报等名为真如佛性。性体、性量名为庵摩罗识,即性具的十法界、正报、依报等名为庵摩罗识。性体、性量名为大圆镜智,即性具的十法界、正报、依报等名为大圆镜智。性体、性量名为菩提涅盘,即性具的十法界、正报、依报等名为菩提涅盘。是故曰:‘一真的法性当中,具足有十法界,依报和正报本自融通,众生与诸佛并无二致。&rsquo 问曰:此一真法界的心性,是指众生的最初之心即是呢?还是诸佛最后究竟之心才是呢?若是众生的最初之心即是,则应当没有空如来藏、真如、佛性,庵摩罗识、大圆镜智、菩提、涅盘等七种名称。若是诸佛最后究竟之心才是,则应当没有包含其余之九法界。不论是初心或是后心都有过失,那么其立义便不能成就。 答曰:此正是显示一切众生的初心即是一真法界。由于有众生的初心是一真法界,才有诸佛究竟的后心之是一真法界。由于有诸佛究竟的后心之是,才能显示众生本有的初心即是一真法界。 为何说众生的初心是一真法界,才有诸佛究竟的后心之是呢?就如同诸佛果地的依报正报互相融通,色法心法无二无差别,垂示形相于九法界之中,以种种的方便度化众生,悉皆是由于证得此因地心所具足的功德之故。是故曰:‘诸佛果地的圆融圆通,只是证得众生本有之理性。’是故可以称合于本性而施设种种的教化,不必谋虑而自然相应。若不是如此者,则何异于小乘和外道之人,以意识分别作意而得到神通。 是故法智大师云:六即之义,并不是专门在指佛,一切的假实诸法,三乘人天,下至于蛄蜣甲虫、地狱众生之色心,皆须以六即辨别其最初与最后。所谓的理即蛄蜣甲虫,名字即蛄蜣甲虫,乃至究竟即蛄蜣甲虫。以其论及十法界皆是理体本性所具足之故,无非皆是一真法界,同一而不可以更改。是故从‘名字即’以去,不唯只是显示佛界,其余九法界也是同样彰显,乃至于到了其果地,十界皆是‘究竟即’。 云何说由于诸佛究竟的后心是,才能够显示众生的初心是一真法界呢?正是由于诸佛究竟后心的果地,全是由于全体证得众生的理体本性,是故果地的菩提涅盘等七种名目,全部都是众生本有性德之美称。只是因为众生是在迷惑之中,其本性之功德不能显现,是故没有此种称号。可是如果就其性德而言,怎么可以说其无有呢?是故初心后心俱是善,其立义才能成就。 二、身土缘起门 一真法界性 不变能随缘 三身及四土 悉由心变造 论曰:‘一真法界性’,即是前文所说明的性体、性量、性具也。教门当中说:‘真如不变而随缘,随缘而不变’者,正是由于性体性量即是性具之故。如儒家说:‘君子不器’,以其行善行恶皆有可能也。是故晋译的《华严经》云:‘能随染净缘,具造十法界。’这是说真如体性当中所具足的九法界,能够随着染缘,而造作事相当中的九法界。真如体性当中所具有的佛法界,能够随着净缘,而造作事相当中的佛法界。其所以能够如此者,正是由于体性本来具足的‘性具’,体性若是不具足者,何以可以称其能够呢?天台家当中说:‘都是由于理性本来具足,才有事相的缘起之用。’就是在说此事啊! 由此可知事相当中的十法界、法报化三身和四种国土,悉皆是由真如法性随缘所变造的。既然曰‘真如不变而随缘,随缘而不变’,则事相当中染净的报身和国土,当体即是真性,没有一丝毫可以减损于其间的。《楞严经》云:‘见(八识见分),与见缘(八识相分,见相二分,皆依他起性。),并所想相(此乃不了依他,而起之遍计。),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是也。 若是如此,则不论是娑婆世界或极乐世界,此世界的众生,当来的九品莲华化生。阿弥陀佛已经成就了吾人心中当来之果报,这一切全部都是由心性之所变化造作。心性本自具足而造成,那么岂可分别能造和所造,是故即心是佛,即佛是心。即心便是国上,即国土便是心。即心是果报,即果报是心。能造之因缘,以及所造之法,当处皆是吾人之心性。是故明了此心宗而求生极乐国土者,乃是生与无生两者皆能契合之究竟至道也。 三、心土相即门 西方安乐土 去此十万亿 与我介尔心 初无彼此异 论曰:《佛说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有百亿的日月,百亿的须弥山,百亿的大海,百亿的铁围山,名为一个佛的国土。十千为万,十万为亿,一尊佛的国土,自己已经是非常广大了,何况是一亿个佛的国土,更何况是十万亿佛的国土呢?如是则极乐国土距离此世界便是非常遥远。 而一般的博地凡夫,念佛求生于极乐国土,弹指之间即可到达极乐国土者,正是由于往生于吾人自心当中所具足之佛土也。所谓的‘介尔心’者,即是凡夫念佛之心也,其刹那短暂之心,至为微细、至为低劣,是故称之为‘介尔’。这里所谓的十万亿遥远之阿弥陀佛国土,居存于凡夫的介尔之心,即众生心是国土,即国土是众生心,是故曰:‘初无彼此异’即是指原本就没有彼国土与我此心之差异也。 问曰:介尔之心,位居于我们心胸的方寸之间,如何能够包容如许遥远广大之佛土呢? 答曰:众生的介尔之心,迷昧的人认为非常微小,通达之人以广大之量观之,真实与虚妄并无二致。这实在是因为此虚妄之心,全体都是由真实的心性而缘起,真性既然是无边,心量也没有边际。真性就如同大海,妄心就同水泡浮沤,全体的大海都波动而为水泡浮沤,全体的水泡浮沤还是周遍穷尽了大海。这是因为真如不变而随缘,随缘而不变,既然称曰‘随缘而不变’,岂可以用真实和虚妄之分别而局限其大小呢? 四、生佛不二门 阿弥与凡夫 迷悟虽有殊 佛心众生心 究竟无有二 论曰:所谓的阿弥陀佛者,是究竟果德之人也,成就了法身、报身、应化身等三身,有大圆镜智等四智,和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等功德。而凡夫者,乃是因地之修行人也,具足有无量恒河沙之烦恼,造作无量恒河沙的业力系缚,当来将蒙受无量恒河沙的生死痛苦。佛与凡夫迷悟差别之相,就譬如彼天上之云和地上的泥土。而其所以称为‘究竟不二’者,这是说若是根据迷悟之相貌而言,则虽然真性不二而相貌差别则有二;若是约体性而论,则相貌虽然有二而真性不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