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将平时疑义,开列十四条於左,伏乞诲正。 (一)修行人止恶行善,是分内事,允当加勉。惟功课及二六时中,过现未三心憧憧往来,总不能除。心业未净,於往生有无妨碍。 答,功课宜专不宜繁。专易摄心。繁难归一。往生在信愿真切。倘无真信切愿,纵心能清净,亦难往生。不可不知。 (二)古德云,爱不重不生娑婆,爱之宜除,固是理所必然。乃儿孙之间,利害之际,总不能漠然忘情,将何道以御之。 答,爱儿孙,要爱之以道。令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信愿念佛。则爱便为净业助行矣。此又御害获利之大根据。 (三)紫柏老人云,梦中作得主,则临终作得主,是梦境甚关紧要。乃上床欲睡,亦曾默念,至梦时,仍是纷乱与念佛无关,甚且有吃荤之时,或即觉,或不即觉,诚为可恨可愧。将何法以挽回之。 答,欲梦境相应,当於日间力求相应。若醒时常相应,梦中自可相应矣。 (四)修行有得好境界者,或梦到西方,或面见弥陀,或闻异香,或见莲花。湘省王季果居士常有见到。乃念佛十年,并无瑞相发现,设临终亦如此,岂非难到极乐。究竟可否听其自然,不生希望。 答,但求心与佛合。不须致力於见境界。心与佛相应,有真信愿,决定往生。心若希求境界,或未相应,有境界现,或致着魔。 (五)年龄衰老,不能夜分即起,可否一日之长,尽心竭力以用功。至须诚敬之处,心不可见,多拜以表之,十大愿王礼敬为第一,其利益何如。 答,年老体健,多拜固好。否则但一切时一切处,常存敬畏。亦即意业礼敬。 (六)念佛时跏趺对像坐,念耳听,手数珠,心想无量光佛,以冀三密相应,乃昏散仍不能免。将从容以待其纯熟,抑有何法以资都摄。 答,跏趺坐念,不宜掐珠。掐珠则心难静息,或致受病。宜按钟计数,一刻钟念若干佛,即与掐珠同。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最妙之制心法。 (七)好善似出性成。祗以力不从心,不能财施,亦无可法施,惟遇人劝导念佛吃素,兼前五年上午功课,下午出门,拾遗弃字纸。近来精力较弱,功课亦增,不及专诚出外去拾,惟於行路时注意检取,究於念佛有无妨碍。 答,念佛人宜修一切善行,然须分出主伴正助。倘主伴倒置,则其利甚少。若能令伴助主,如一人垂拱,百辟布政,何妨碍之可云。 (八)观经三福三心,素所谨守,惟稍纵即逝,未免有不实践处,每自怨自艾,所以常念忏悔文,究竟其罪愆可否消除。 答,罪愆消除,不可笼侗说。若罪愆净尽,非圆成佛道不可。吾人之消除多少,惟其诚之浅深上见之。 (九)年老人即健亦不足恃,身後办法,宜先预备,拟不开吊,殓时完全用布,只穿海青一件,其五衣卧具,安在傍边,按佛制此不随殓,今皆随殓,可不拘,戴僧帽,穿僧鞋,一切均用素,做七请僧念经。 答,当将光文钞临终种种诫饬,预与儿孙谈说,必须照此而行。庶不致儿孙破坏正念。 (十)念佛自知不得力,欲加课非但无力,且无时间,如长此以往,恐生西少把握,而此志又决计欲生,究用何法,能万分可靠。 答,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何得妄说闲谈,不以古人所说者为指南。 (十一)此间龙华先天两教盛行,劝阻之则牢不可破,说此教亦可生西,究竟可作助因否,如果可行,将从而学之,以为又径之径。 答,汝归依佛法,修持净业,尚听外道魔话,而欲学之。何不知好歹,一至於此。 (十二)念佛时心多散乱,或说是年龄关系,如年老心散,不能收束,则老年人决不能往生矣,究竟是否由於年龄,抑功夫未到家之故。答,汝之不一心,由於心无正见。无正见,故无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未能一心,亦可往生。无真信切愿,纵能一心,亦难往生。以往生由仗佛力故也。 (十三)此间道友中,有一人甚肯用功,受戒长斋,惟家为巨富,於功德事不肯舍财,於念佛生西,有无窒碍。 答,此种看财虏,其心地污浊卑鄙,尚欲令子孙长富贵。恐贪财之心,转而得饿鬼之报。而念佛之善根,乃在未来劫中,方可受用耳。 (十四)一人终日念佛,与公同半日念佛,利益孰优。(此地佛会、至礼拜三、集众念佛半日、) 答,公同念佛,是提倡边事。随分随力修持,固不关与众及独行。然欲真修,宜少张罗,庶有实益。 以上十四条,多是大锡切己弊病,故不惮冒昧,远道请示,切求分条指导,即於原纸加批,不啻烹链之炉?矣,弟子俞大锡再叩。祈熟阅文钞,群疑自释。沪地人事繁,故不详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