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一→8.复如岑师代友人问书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一)既有佛堂,彼何须又在寮房供佛。今人多半是粗心浮气,殿堂上尚肆无忌惮。正念诵礼拜时,尚敢出下气,则寮房之放肆,更不堪言。若寮房供佛,当作大雄宝殿想,或可少招罪过。否则其功甚少,其过无量。每见高座法师,尚不以出下气为罪,而於念诵时竟敢行之,况悠悠泛泛之学人乎。座下所说,乃於无可设法中,与彼作一方便,当以在殿礼拜,为免招罪过之第一法。

(二)观想之法,亦非全靠外相。如以外相为事,则报化本是一体,又何有报化相碍之处。譬如人子见盛服之父母,与见常服之父母,并不作此是彼非,彼是此非之想。其人观佛,作此种执相之见,若非自夸工夫,便是固执不通。此种人,久久或致着魔,非真修行之士也。

(三)像之可以供可以存者,供之或存之。其不能供不能存者,焚化之。毁像焚经,罪极深重,此约可供可存者说。若不可供不可存者,亦执此义,则成亵渎。譬如人子於父母生时,必须设法令其安全。於父母亡後,必须设法为之埋藏。若不明理之愚人,见人埋藏父母以为行孝,则将欲以活父母而埋藏之而尽孝。或见人供养父母以为孝,遂对已死之父母,仍依平日供养之仪供养之。二者皆非真孝也。经像之不能读不能供者,固当焚化之。然不可作平常字纸化,必须另设化器,严以防守,不令灰飞余处。以其灰取而装於极密致之布袋中,又加以净沙或净石,俾入水即沈,不致漂於两岸。有过海者,到深处投之海中,或大江深处则可,小沟小河断不可投。如是行者,是为如法。若不加沙石,决定漂至两傍,仍成亵渎,其罪非小。而秽石秽砖,切不可用。

(四)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岂有不救苦厄之事。观音菩萨随机示导,岂有不接引生西之理。念佛人临终亲见佛及圣众亲垂接引,何得此种死执着。果如是,则佛也不足为佛,菩萨也不足为菩萨矣。生西当以信愿为本,若遇危险念观音,有信愿命终决定生西方。或只专一念弥陀,有苦厄亦必解脱。古书所载,难更仆数。今於尘劳中则事事圆通,於修持中则事事死执,不当圆通而妄圆通,不当执着而死执着,此苦海之所以长沸,轮回所以无息也。作此见者,直同小儿,如是之人,何足与议。

 
 
 
前五篇文章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一→12.复应脱大师书三

《印光大师文钞》其他→为在家弟子略说三归五戒十善义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一→13.复应脱大师书四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一→14.复明心师书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一→21.复秉初和尚书

 

后五篇文章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一→11.复应脱大师书二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一→54.复丁福保居士书四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一→47.致关絅之居士书三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一→63.复丁福保居士书十三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第一→53.复丁福保居士书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