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的──弘扬净土密护诸宗 蔡惠明 一、 弘法利生的一生 印光大师一生致力於弘扬净土法门。他自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念佛蒙佛感应,目疾痊癒後对净土法门便萌生了信心,从此发愿弘扬净土,身体力行,直至民国二十九年(一九四○)往生。通过印祖的积极努力,净土宗呈现复兴,使当时出现了「善导高风,复见今日」的昌盛现象。他的弘法活动主要事迹有:一、解人疑惑,示以正道。据《印光大师行业记》载:「大师出家三十余年,终清之世,始终韬晦,不喜与人往来,亦不愿人知其名,以期昼夜弥陀,早证念佛三昧。」民国元年,高鹤年居士在普陀山得印祖文稿数篇,交《上海佛学丛报》发表,引起社会注目,一时求文者涌至,争相传诵,洛阳纸贵。「由是仰慕道德学问,渴望列於门墙的善男信女,日益众多,或航海梯山,请求摄受;或鸿雁来往,乞赐法名。」(《行业记》)这是印祖结束闭关自修,进入弘法时期的开始。从此,印祖驻锡之处,车水马龙,宾客盈门。有的谒见请教人生处世之道。有的来信请教佛法。印祖都一一作答,解人疑惑,广布法雨,示以正道。由於所讲妙契时机,不拘一格,启迪凡心,各得大益。与此同时,他老人家还广为信众撰序作疏,大行文字般若,归依弟子激增到十多万,遍布国内各行各业。二、创办弘化社,流通法宝。他命先师李圆净居士协助明道上人在苏州创设弘化社,翻印经书和出版刊物。累计印数达五百万册以上。以後还再设立分社,影响深广。他认为流通法宝,直接关系到续佛慧命、推转法轮,「为弘法利生的当务之急」,如在《高州佛学研究会缘起》一文中写道:「近来世道人心,陷溺已至极点。欲为挽救,普劝悉皆研究佛学。」为使更多的人能研究佛学,广沾法味,印行经书工作必须先行。三、保护庙产,致力慈善事业。《行业记》载:「大师一生,以法为重,以道为尊,名闻利养,不介於怀。」为了护教,即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辛亥革命後,一些地方官吏藉口「庙产兴学」纷纷强占寺庙,剥夺庙产。民国四年和六年两次公布《管理寺庙条例》三十一条,「庙产兴学」造成混乱。民十一年江苏省义务教育会成立,有人呈请省府以寺庙作校舍,後经印祖设法挽救,才未实行。民廿二年,安徽阜阳资福寺被占,印祖函诉斡旋,幸兔遭劫。民廿四年,全国教育会议提议全国寺产移充教育基金,全国寺庙改为学校,一时掀起侵占寺庙的狂风骤雨。当时印祖在苏州报国寺闭关,由圆瑛大师同「大悲和尚、明道法师、关絅之、黄涵之居士等同至报国寺谒印祖商议对策。乃承以卫教相勉,於是请撰整理僧伽制度文一篇。」(《印光大师永思集》),中国佛教才幸免覆灭之祸。至於慈善事业,印祖非常重视。早在民十二年,就於南京与人合办放生念佛道场,开办佛教慈幼院。民十五年,长安解围後,他急拨印文钞的款项三千银元托人汇作赈济。民廿五年,陕西大旱成灾,他又将印书仅存的一千元急汇救灾。民廿六年,他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说法时,当众捐出全部供养金四千多元倡议救灾。(以上均见《行业记》),救人为上,是他一生始终坚持的观点。 二、弘扬净土、密护诸宗 净土法门渊源於印度,形成於唐代。宋明以後,成为佛教的「共宗」。印祖在苏州灵岩山创建净土道场,着书立说,大弘净土,密护诸宗,并没有自扬抑他的行径。他在与《佛学报馆书》中写道:「佛法平等之怀,所有言论,唯理是尚,毫无偏私。」又说:「法不一律,正好事理并进,顿渐齐驱,庶得三根普被,利钝均益。」这种法法圆融、应机施教的思想在《印光大师文钞》各编中表现得很突出,值得引起我们注意。为了适应对机说法的需要,他有时亦信手拈来禅宗的「机锋」,促人「明心见性」;有时强调研习教理的重要性,劝导人们好好学教,达到「理明信深」;尤其是提倡「儒释不二」说,借用儒学思想说教,引导信众遵守伦理道德,「敦伦尽分,自净其意」。在《与友人论校经纲要书》中,他指出:「善会者,则一切法,法法圆通。」又说:「佛理圆通,法法归真,头头合道。」他常举「四海之水,同一咸味」的比喻,说明真理的同一性,「药无贵贱,癒病者良;法无高下,重在契机。」这对「法执」甚深,扬此抑彼的人可说是「当头棒喝」。释尊曾抓一把泥土,对诸比丘说:「我说的法如手中土,未说的如大地土。」凡符合善法的就是佛法。印祖就是这样在融合诸法的情况下弘扬净土的。他在大弘净土法门的同时,始终维护着各种宗派的正常发展。 印祖认为净土法门殊胜无比,普被三根,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净土法门适应一切根性,《大集经》说「末法亿万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能获往生。」因此它是「万修万人去」的殊胜方便,堪称「教内别传」。印祖在《与大兴和尚书》中写道:「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三根,高超律教禅宗。……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在《与佛学报馆书》中又指出:「但具真信切愿,纵五逆十恶,亦可永出轮回,高预海会。」他认为,其他法门都不能做到「三根普摄」,有的只适应声闻、缘觉二乘根机,有的则适合大乘或利根人所修,唯有净土法门例外,因为一般修行,专靠自力。而念佛法门以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为内因;以弥陀愿力,接引往生为外缘。内外相应,自他结合,得生极乐国土,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在《与陈锡周书》中说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则观音、势至…不能出其外,下之则五逆十恶、阿鼻种性,亦可预入其中。」 二、净土法门既含摄一切法门,而又超过一切法门,是佛教中至圆至顿的法门,这是从内容实质上说的。《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载:「净土者,乃究竟畅本怀之法也。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虽三藏十二部之玄言,五宗诸师之妙义,亦不诠尽。」又载:「诸大乘经,咸皆带说净土。」阐明它是通达佛道的究竟法门,所以历代各宗各派祖师极力弘扬,千经万论,处处指归,不但净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专谈净土,其他大乘经典亦述及净土,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 三、净土法门是佛教中一切宗派的最终归宿。佛教的修持方法很多,有参禅、修密、观心等,最终都得归结到净土法门上来。印祖指出:《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都是大乘重要经典,也都劝人修习净土法门。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普贤菩萨为善财说十大愿王,「普令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华严经》号称「三藏之王」,亦以导归极乐为圆满佛果。所以印祖认为,如来一代时教,括举大纲可分为律、教、禅、密、净五宗,其中「律者佛身,教者佛语,禅者佛心」,成佛、度生都得依此三法实现。众生依此三法,可转「众生三业」为「佛三业」:而如来为令众生宿业顿消,又示密宗一门;为使行人皆得「即生成办」,又特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一门」,令圣凡「同於现生,往生西方」。由此可见,「净为律、教、禅、密之归宿,如百川万流,悉归大海」。(见《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四、净土法门「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印祖在《栖真常住长年念佛序》中说 :「一切法门,皆仗自力,所惑证真,方得了生脱死。」而修持净土法门,只凭一句六字洪名,具足信愿,一心净念,就可仗佛力、自力,横超三界,带业往生,便是「莲花化生,无有生苦,纯童男相,寿等虚空,身无灾变,老病死等」;时时刻刻「追随圣众,亲侍弥陀」;到处「水鸟树林,皆演法音」;在极乐世界里「楼阁堂舍,皆是七宝而成」;万事万物,「唯是化作」。极乐国土人民,个个有「大神通、大智慧、大威力、大辩才」(以上见《与陈锡周书》)净土法门修行容易而果位极高,这实在是达到超脱烦恼,进入涅盘的最殊胜、方便的修行方法啊! 印祖虽然往生净土已五十二年了,但他的遗教仍然指导我们趋向菩提大道前进。「净土法门是诸佛本怀之法,教内别传,对於当今之人来说,欲於现生了生死者,舍此一法,绝无希望矣。」(《无锡净业社年刊序》),特录以与广大同愿共勉。 佛历二五三六年岁次壬申立冬於上海佛教居士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