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无相念佛诀要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无相念佛诀要

纵观今时之净土行人,念佛多少年下来,却是见功甚微,妄想习气依旧,功夫一点都不得力,心不归一,念难清净。究竟原因何在呢?仔细究来:原来只是因为念佛行人对佛陀没有感情,亦无感恩之心。纵有些许感情及感恩之心,却其心甚微,远远不够。故念佛之时,心不存诚,情不内发,纵是口里干巴巴的念着那一句佛号,象流水般地不令间断,但心中妄想却是照打不误,甚至于有时自己在念佛不在念佛都不知道,此即所谓“心不在焉”也。又哪里是念兹在兹一心专念呢?象这样的“口诵弥陀心散乱”,又岂有不“喊破喉咙也徒然”之理哉!

象世间之凡人,他们对自己的父母、子女、师长、挚友之间,都很有感情。只要跟人谈及或自己独自念及父母或爱子之时,则心中情感之流会不自觉地溢于言表,绝不假于丝毫造作之功也。正凭么时,更无其他杂念,故自然不需去排除拂拭其他妄想,心自专一,一心专忆。。。。。。何以能如此呢?只为感情深厚,情诚内发故也!由此故知,若要念佛得力,须对佛陀有浓厚之感情,并要有感恩之心!如果对佛之感情淡薄,则需要你去慢慢培养。譬如父母跟爱子之感情疏了,则需要花些时间去培养,令其增长。那么,我们要怎样去跟佛陀培养感情呢?吾以为:当思娑婆苦恼,须念三途苦痛,茫茫人海,无可依怙,唯佛一人,乃可救渡。亦当思维值佛出世难,得闻正法难,人身难得,却无常迅速,须知唯佛一人,是我亲中之最亲,而其他之眷属,则虽亲却又不亲。何以哉?只因唯有诸佛令我离苦得乐,而其他之眷属皆拖累我流转生死,受大苦恼。故唯有念佛忆佛,一向专忆不忘,才能报答佛之大恩大德,方不愧于作为世尊弟子之身份,也才有希望出离生死苦海之可能。是故,当我在内心深处每称喊一声佛号,(不一定要出声。因出声心易驰散,则不必出声;若长时不出声,心有沉没感,或幻现境界时,则需出声,乃至大声。但只需称念四字洪名即可,因是心念,字少易念得分明清晰故。又因发自至诚故,南无皈命之意自在其中。故“南无”二字自可略去不念。)无不感恩渴慕致极!就这样,当心里喊念一声佛名:阿弥陀佛!即不禁思念佛一阵子;当再喊念一声佛号,不觉又忆念佛一回;当心中更喊念一声佛名,复不觉又怀念佛一遭……行住坐卧及拜佛时,二六时中悉可进行。就这样,一向专念专忆,久久功深致极,而入三摩地(正定也)。故经云:想佛忆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明心见性也)。但行者若刚开始修此忆想念佛法门,则心中喊念佛号为多,而忆想为少;若功夫以较成熟,则心中喊念佛号自然转少,而忆念时间自增长矣。再到后来,则唯有忆想之念而无佛号,乃至无念现前。此是行处,须循序增进,急也无用。每念及净土行人之所以能往生净土,生生世世常不离佛,只是因为行人对佛之感情及感佛恩之心超过其他诸业,依此之念力胜故,而能感“常不离佛”之报也。

以上所谈的想佛忆佛思佛念佛之法门,名为“无相念佛法门”,唯全凭修学人对佛之至诚情感,发自深心,但却不同于观想佛之相好。若观佛之白毫相好,而入正定者,则是观相念佛,属有相法门也。虽说归元无二,但却下手处不同。况且吾人从未见佛,又岂能测知佛之相好乎?即如是,又岂能观佛之相好而使之逼真无讹哉?故知假观难成也,不太适合一般根基修之。若是无相念佛之法,则只凭吾人存诚内发,故下手为易。试问:又有谁个不会想念忆念思念人哉?这正是凡人之最熟处尔!只需把人之对象改为佛而已。象如此简单之法,岂非易之又易哉?就好比慈父丢失了唯一的爱子已多年了,故对爱子之印象也已感模糊,但对爱子之思念忆念之情却愈发深切了。我们对佛亦然,许久未见到佛了,很想见佛,甚是想念,怀念不已,好象心里在喊:阿弥陀佛!您在哪里,我想见您!(这只是一种意境)但不必观佛相貌,只要有想念的心即可。这就是所谓的无相忆想法门了!为免行人对有相观相念佛法门与无相忆想念佛法门混为一谈,过于笼统,故而作此辩析也。

若是修学此无相念佛法门,想佛忆佛,则只需一门深入,更莫听信“禅净双修”之说也。若论宗门之禅,则诃相劝离,故诃佛骂祖,时有为之,不为份外,如此则又岂能对佛而生至诚之情感乎?由此故知,“禅净双修”一语,其惑由来久矣。吾人且看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及其他各证圆通者,皆是一门深入。(譬如有人,若入殿堂,堂有四门,身则仅一,试问又岂有同时一身而入二门之理哉?但如果未决定行门者,则可试修而选之,此门难入,则选彼门也。当然,若是过量大人,则一时普入,无门为门,自不必论也。)未尝夹杂而修,悉是证齐无异,无有浅深。故不必贵此而贱彼,毁诸同仁。唯观机而逗教,普利人无也。其实,吾这般话也只是为劝诸行人一门深入,以期证入圆通为念而故作此说。因为一旦证入圆通,则彻其源头,一法圆融,则法法圆融,互即互摄,故法法平等,无有高下,所证无二也。亦是劝勉初学之人不要三心二意而好高骛远,徒以多学多修法门为尚,却不老实行持,视诸法门而悉无可意者故而言之也。唯望诸人不可因吾作上说之故。而即执定此语而生实解,就去讥谤三乘次第,呵斥进修广修及多闻者。须知心行差别无量,习气不同,故以种种方便加行而作对治令其调伏,又人之根性不等,欲愿参差,故我佛有无量法门、无量方便令其随喜得入而获利益。故愿诸行人,切莫互相抵诽而作墙外之诤也。

古德云: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已多时。诸同修,既已得闻如此殊胜之法门,又岂不怀难遭之想而努力精进乎?务使生处(道念)转熟,熟处(情念)转生,才算功夫进步矣。智者心行,愚人口说,说食不饱,临终无益,时不待人,珍重善为!

 
 
 
前五篇文章

念佛培福

人往生后的身体处理原则

东林寺大安法师(魏磊教授)的念佛体验

持名念佛的九种方便法

净宗自修课诵仪程浅解

 

后五篇文章

大安法师的念佛经验

一心念佛 必生西方

一心念佛 必生西方

印光大师开示少病强健之法

持名念佛 实验方法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