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介绍念佛三昧的基本原理。请看经文:“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上面的经文,用两个比喻,来诠释众生与佛感应的相状与机理。首先是亲友的比喻,喻示单忆无益,双忆相契。有人,比喻众生与佛二人。一专为忆,比喻佛念众生,专志而常恒;一人专忘,比喻众生业障覆心,了不念佛。这两个人,一个是专忆,一个是专忘,感应道阻,导致若逢不逢,或见非见的悖境。专忆众生的佛常恒见证到众生,与众生隔而不隔(空间维度不同,而佛境圆融无碍),然不念佛的众生却逢遇不到这个专忆的佛。或即使是遇逢,也是对面不相识,失之交臂,是不隔而隔(本来交融一体,而众生的烦惑疏离了佛)。就净土法门而言,阿弥陀佛因地从始发心肇起大愿,到积功累德圆成大愿,由法藏菩萨自致而成阿弥陀佛之十劫以来,倚门翘盼,专一忆念我们这些苦难的众生;垂手深渊,欲令吾人速生净土,速出轮回,速证佛果。这从阿弥陀佛示现立像的姿态便可知端倪。众生在水深火热的生死苦海中,头出头没,阿弥陀佛悲心切切,处于一种随时救拔的准备状态。阿弥陀佛在婆娑世界示现为立像,而在西方极乐世界本土是坐姿。阿弥陀佛因地作法藏菩萨发愿满愿的过程中,尚于我等苦恼众生念念不舍。现已成正觉的阿弥陀佛,悲念众生,殷勤化导,惠以离生死苦得涅盘乐之大利,更是无以复加。而我等阎浮提众生的业力之重,能深巨海,能敌须弥,能障圣道,对念佛法门,殊无信愿行。无明暗冥,缠惑业苦,人天善因小果,尚且不得修持,更何况念佛往生净土成佛之妙法,更难生发信慧。念佛心遂而沈埋隐没,永劫以来,常没常流转,不得信解佛法僧三宝。昔释尊在王舍城住锡讲经二十余年,王舍城9亿人中(十万为亿),有3亿人见佛闻法,有3亿人知道有佛,但没有前去见佛闻法,还有3亿人是不见不闻。又如城东老母,佛有意前往化度。她不信佛,不愿见佛,看到佛来她就往自己的闺房躲藏,而佛光注照之处,墙壁内外透明,城东老母内外四方恒与佛照面。然城东老母干脆用手蒙眼。证知佛光本遍,佛身常现,众生自迷,以烦恼心障智慧眼故,如日光遍照,盲者不见,这是盲者的过咎,不是日光的责任。佛对众生是如何的同体大悲地专念,众生却是业障深重,对佛是如何的专忘。 在这个婆娑世界,阿弥陀佛已有过诸多的示现,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如善导大师、永明延寿大师、丰干禅师、楚琦禅师等,都有证据表明是阿弥陀佛的示现。然而,不是祖师大德道破,我们还是对面不相识。丰干禅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出自寒山之口。丰干禅师游化杭州,遇将赴任的台州知府闾丘胤,回答闾丘胤的咨问,透露天台山国清寺的寒山子是文殊化身,拾得是普贤化身。闾丘胤到任后三日,即备礼进香拜谒寒山、拾得二大士,寒山拾得即奔走山岩而入。闾丘胤追之,寒山回首云:“贼贼贼,丰干饶舌(多话),弥陀不事(不去侍奉),礼我何为?”寒山、拾得遂入岩中,从此不再出来。丰干禅师亦从此不再回国清寺。圣人应化人间,既经泄露,不再留在人间。开佛知见的蕅益大师赞《西斋净土诗》云:“稽首楚石大导师,即是阿弥陀正觉。”微言祖印,豁人心目。非明眼善知识点破,吾辈愚蒙何能知晓。 如时节因缘成熟,那专忘的人一念回光,也忆念那位亲友(那位亲友恒常在专念),二人相忆就立时得以沟通互应。如磁吸针,相忆念深,久久萦怀,虽经年累月,乃至尽形寿不曾忘怀。不但此生常得见佛,乃至他生以至尽未来际,亦常得见佛。就象形体与影子、音声与回响、澄水与波纹、明镜与光亮一样,不相舍离。由意业的相忆,互吸互熏,趋近佛的身口意三业。由是自然牵引到安养莲邦,亲近阿弥陀佛,与阿弥陀佛心同形同。形影不离,不相乖异,圆融一体。这个专忘的凡夫最终亦成为那位慈悲专忆的阿弥陀佛。可见,这个亲友喻所蕴的奥义,微妙深广。 再看第二个比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这是母子喻,比亲友喻更加贴切地揭示出众生与佛的互动关联。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共同一法身,同具大慈悲心。十方如来,从广义上来看,可泛指十方三世微尘数如来。从狭义上来看,十方如来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含藏法界一切如来之身。是故见到阿弥陀佛,就等于见到了十方一切诸佛;念阿弥陀佛一佛名号,就等于念十方一切诸佛的名号;生到阿弥陀佛的净土,就等于生到了十方一切诸佛的刹土。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西方净土是法界藏土。阿弥陀佛怜念众生,这个“怜”就是哀怜、怜悯,是一种大慈悲心里流露出的情态。因为诸佛如来慈视众生等同一子,就像自己的独生子女。他悲心欲令这个独生子女不要遭遇到任何的苦难,也像他一样圆满成佛。我们这些业障深重的众生正是阿弥陀佛的独生子女,却是在六道轮转,不肯回头,造作诸多的恶业,恶性循环。今生侥幸为人,来生或是披毛戴角,甚或一头栽到阿鼻地狱,永劫不能出来。阿弥陀佛在常寂光土观到我们这些众生轮转恶道的痛苦,哀愍切切;见到众生受苦恼时,如箭入心,欲拔其苦。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救度,随形六道,念念不舍。《清凉山志》记载这么一个公案:有一比丘在五台山欲往他处参学,遇到一异僧给他一封信函,嘱托他转交给薄荷,也没有说出投寄的地址。一日那比丘路过卫辉,听到一群儿童口呼薄荷,比丘即询问薄荷在那里?小儿指着墙下所卧的猪回答:“那就是。”比丘取出信函,口呼薄荷名,投掷过去。那头猪人立,以两蹄接书而置口中,当即立化。比丘此时方知此猪乃菩萨所现。原来那家屠夫所杀的猪甚多,若其猪至薄荷前,则便任屠夫宰杀,了不逃走叫呼。所以,屠夫爱惜薄荷,凡是准备宰杀猪,便牵薄荷至其猪边绕之,则群猪直同死猪一般,任其杀之,以故多年存养薄荷而不杀。薄荷身清洁,爱食薄荷,是故以薄荷为名。原初那比丘受异僧信函而去,于途中思维,此信函将投何所,乃私拆其封,信函大意谓:众生若得度脱,即当速返,免致久则迷失。比丘见了,心中诧异,便将信口封好。当这位比丘见到薄荷立化时,方知薄荷是大菩萨应化。绕猪一匝,而群猪即证无生法忍,其威德神力,不可思议。所以我们要知道,“怜念众生,随形六道”,佛就像一个慈悲的母亲,忆念一个悖逆的儿子啊!所以,阿弥陀佛对我们这些众生的慈爱,是超过世间的父母。世间的母亲对子女是最慈爱的,所以一般塑造菩萨形象大多塑成母亲的形象,因为母亲对子女是无私的奉献,子女生了病,她恨不能把病都移到自己的身上来,自己不吃也得给子女吃。然而子女如果刚强不听话,忘恩负义,母亲的慈念或衰或心生悔恨。然佛对众生的慈爱,是永远不会疲厌的。众生越悖逆,佛的慈念尤深,就像母亲面对多个子女,对那些身强力壮,很有能力的子女很放心;唯有对那个身弱多病的孩子,倍加慈爱关注,处处为他的出路着想,甚至自己去世还要考虑为他留下一笔财富,总怕他挨饿受冻,受人欺侮。诸佛如来对待六道轮回中的我等众生,同样的慈念。诚如善导大师所说:诸佛如来大悲于剧苦众生,悲心偏重怜悯护念生死苦海中的常没众生。为拯救众生故,殷勤劝勉求生西方净土。正如溺水之人,亟需急救,而对岸上行走者(喻声闻缘觉),则稍可暂缓。我们这些众生正是生死苦海当中将罹灭顶之灾者,阿弥陀佛拯救的怜念与行为,将是如何的刻不容缓。垂手深渊,已历十劫,倚门相望,不疲不厌。我们要这样领会阿弥陀佛的悲心与哀怜。 然而,我们这些业障深重的逆子却要逃逝。这个逃逝比前面的专忘更为叛逆。忘还只是说我忘记他,我不念他,而逃逝简直就是悖逆。逃离自己的父母,不愿见,而且还讨厌。如同有些众生不仅不信佛,还诽谤佛,业障覆心,迷乱蠢动,逃逝到三恶道里面去,逃逝到阿鼻地狱里面去,身口意三业与佛的清净教法严重的相背,真可谓可怜悯者。若子逃逝,慈母该有多么的哀戚。 阿弥陀佛对逃逝的子女仍是慈悲不舍,即使他五逆十恶,阿弥陀佛仍然慈悲救度,只要他临终忏悔念佛求往生,一样可以蒙阿弥陀佛愿力加持,往生到西方净土。《观经》云:“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中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然不信阿弥陀佛不愿求生净土者,便无能救度了。因为念佛法门,疑为罪本,不信就变成一个绝缘体,阻抑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加持,因而便不能成办往生大事。 阿弥陀佛(母)对众生(子)的忆念是恒常现成的,而众生回光转念阿弥陀佛殊非易事。在三界六道的轮转中,经历无数的挫败之余,这个轮转的儿子,忽然一时幡然醒悟,面向慈母忏悔自己的悖逆,这一刻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逃逝的儿子由于一念信心,那个绝缘体当即变成有缘体了,电源便通过来了,佛的慈悲愿力就会流到他身上去,那么,儿子忆念母亲,就像母亲忆念儿子一样,慈母和儿子就可以多生多劫相聚在一起。与母亲的会合,即是“南无阿弥陀佛”。这个逃逝的儿子,身心“南无”,要归依、要礼敬、要把自己全部的生命交托给慈母。慈母接受了浪子的归命,当即赐予其离苦得乐之大利。“南无阿弥陀佛”即是一曲动天揭地的欢乐颂。母子会合,便会产生不可思议的感应。母子天性相关,世间母子之间也常有奇特的感应。孔子弟子中以孝着称的曾子,天性至孝,善养亲志。曾母是盲人,曾子每日上山砍柴,换点钱来奉养他的母亲。有一天曾子又上山砍柴去了,家里忽然来了几个客人。曾母手足失措,希望自己的儿子快点回来。然古代又没有类似现代的手机等通讯设备,怎么办?如何传达自己的心意呢?曾母就用牙齿咬自己的中指,这一咬,正在山上砍柴的曾子忽然觉得心口疼痛,心知母亲有事,赶紧负薪回家。母子天性相关,感应难思。慈悲的阿弥陀佛以无比的至诚怜念我等,吾人只要有一念的诚心忆念阿弥陀佛,即时便得感应道交。感,就是我们众生的能感之心;应,就是阿弥陀佛大慈悲心的愿力,我们忆念佛,佛也忆念我们,内心的通道畅达,就交合在一起,这就是感应道交。感应道交便会出现不可思议的妙境。世间的母子----曾子与曾母尚能出现难思议的感应,我们与阿弥陀佛的感应就更为不可思议了。阿弥陀佛名号全体的功德,就在吾人身上显现。这就是香光庄严。临终就能见到阿弥陀佛接引的盛况,天乐盈空,异香满室,光明炽盛等,这些都是真实不虚的。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亲炙阿弥陀佛,日日与观音势至把手同行。阿弥陀佛威神愿力加持,令我们疾速证到六种神通,分身他方世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我们想要回到婆娑世界,亦能乘愿回来,回入生死稠林救度有缘众生。无论是否了达宿命,然总不会堕到三恶道里面去。因为有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能让乘愿者于临终时得佛强力加持,回归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多生多劫与阿弥陀佛不相违远,再不会流落到三界六道里面去了。而且距离阿弥陀佛不远,疾速契证佛果。我们念阿弥陀佛,是要最终成为阿弥陀佛的。无量寿经中释尊授记为妙音如来。妙音如来就是借助着持名念佛的音声,往生净土,契证自性圆通常。因婆娑世界众生耳根最利,是故吾人修因证果的全过程都贯穿着音声。念佛法门以音声作佛事,趋向佛果,即是与阿弥陀佛不相违远。 请看下面经文:“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上面的亲友喻与母子喻,诠显阿弥陀佛与我们众生的内在关系,开示我们念佛应具的心态与情怀。证知阿弥陀佛像慈母般的在忆念着我们,我们应孝子般的系念弥陀,如是方可感应道交,成办净业。念佛的起始是从众生心念佛入手,众生心即是生灭心,染污心,分别心。诸多因缘的和合称为众生。众生并无真实的自体,都是各种因缘的组合体。身(色)心(名)有情的生命,总是坚固妄想的产物,当处出生,当处泯灭。众生心念念生灭。每一个念头都经历生、住、异,灭四个阶段。迅疾如急流水。众生都是在妄想杂念堆中过日子,内心浑浊如黄河水。这个生灭心就阻断了吾人对清净佛心的契入。自力修行,断见惑如断四十里的急流水。见惑八十八品,思惑八十一使,要全部断尽,方可长揖生死,出离三界。可见靠自力修戒定慧了生脱死之难,直是难于上青天。认知到自力修行出离生死之难,我们便得感恩阿弥陀佛了。阿弥陀佛正是见证到吾辈怯弱众生自力修行之难,才悲心启愿,肇立净土,以名号拯救吾辈凡夫于生死苦海,速生净土,速成佛果。只要我们信愿念佛,便可蒙弥陀愿力加持,带业往生,横超三界。众生念佛大多以生灭心持念,然而六字洪名是从阿弥陀佛的清净平等心流现出来的。这清净无染的佛号似清水珠,投到众生不清净的心里,能令众生浊染的心渐渐地清净。所以古德常云: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忆是记持不忘,念即系缘在怀。我们二六时中,动静闲忙,行走坐卧,挂念这个名号。就好象很重要的事情系于心内,纵然忙碌,亦深心密忆,前事宛然不失。忆佛之心也是这个样子。念佛的念字,上面是个今,下面是个心,今心就是当下之心。念佛要用当下的心去念,全心去念,不是仅用口去念(不可写成“念”)。佛号从心里流出来,从口里念出声,再从耳朵听进去。心、口、耳的内循环要有心灵力量的贯注。忆佛念佛要有这样的情怀:我,一个孤穷的浪子,要回归慈母的怀抱,本有的故乡。异国他乡的伶仃飘零是怎样的苦难历程,真是不堪回首。喜闻极乐故乡的消息,获悉故土有无尽的庄严,有诸上善人为嘉朋胜友,即以至诚恳切的心念佛,矢志求生彼土。如是持念,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以如子忆母的诚心念佛,必定能见阿弥陀佛。见佛有两类:一是现前见佛,一是当来见佛。现前见佛就是当生执持名号,功夫得力,能所消泯,契入念佛三昧,亲见阿弥陀佛。或在定中或在梦中见到阿弥陀佛。我们常常感叹,自己业障深重,没有生在佛世。释迦牟尼佛灭度了,当来下生的弥勒佛还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才能下来示现八相成道,这似乎是一个无佛的时代。每念于此,怅然黯淡。然如果我们把心量由婆娑世界扩大到整个的法界,就会了达,原来还有一尊与吾人深具法缘且现在住世的佛,那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经十劫,今现在说法,广作度化众生之佛事。所以我们念佛,就能见到这尊正在住世广度九法界众生的至尊第一的佛。 自古迄今,见佛的例子不胜枚举。诸如,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启建莲社。以儒、道、释大通家的身份,专修念佛三昧。居山三十年,迹不入俗,专志净土,澄心系念,曾经三次睹见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而沉厚不言。第三次于般若台的东龛,方从定起,见到阿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有诸化佛,左右侍立。阿弥陀佛告知远公:“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汝后七日,当生我国。”至期,端坐往生。莲社的刘遗民居士居山念佛,见到了阿弥陀佛玉毫光照,垂手慰接。当时,刘遗民怀疑,这是不是幻觉?他就动了个念头:“果真是阿弥陀佛的话,愿佛为我摩顶。”阿弥陀佛即用手摩他的顶。继而又动念头:“果真是阿弥陀佛的话,愿佛覆我以衣。”阿弥陀佛即以袈裟覆盖他的身体。刘遗民居士由是对念佛往生产生了坚固的信心。临终预知时至,对释迦牟尼像焚香,再拜祝曰:“我以释迦遗教,知有阿弥陀佛。此香当先供养释迦如来。次供养阿弥陀佛。”供奉两土世尊后,便面西合掌往生。由于庐山东林寺莲社诸贤大多有定中梦中见佛与临终往生的瑞相,为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实存提供了确切的证明,有力地推动了净土宗在我国的弘传。厥功甚伟,赞莫能穷。 当来见佛是指带业往生到西方净土,莲花开敷见阿弥陀佛。一般来说,三辈九品往生悉属当来见佛的范围。三辈九品往生者见佛的迟速与发心的大小、修行功夫的浅深呈正比例相关。九品往生中,上品上生者一去彼土即花开见佛,乃至下品下生者,要在莲花中滞留十二大劫。证知见佛的时间长短迟速与念佛人的功行相关。然无论是现前还是当来,只要信愿持名,决定能见阿弥陀佛,对这点吾人应具决定的信心。 南无阿弥陀佛!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