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宗初祖之争:慧远和昙鸾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宗初祖之争:慧远和昙鸾

游云

摘要:在净土宗发展史上,初祖之争并非开始就有,而是后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评定的,争论的实质就是谁对净土宗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更大些。事实上,净土宗的发展壮大和这些先贤们的努力分不开的,因此初祖之争并没有实际意义,但从促进净土思想的流传方面来说,昙鸾无疑做的更好些。

关键词:慧远;昙鸾;初祖

慧远(334年——416年)者,东晋雁门楼烦人也,本姓贾,出身仕宦之家。慧远是继其师道安之后在中土的佛教领袖。

据《高僧传》记载,慧远幼酷爱读书,“少为诸生,博综六经,尤善《老》、《庄》,性度弘伟,风鉴郎拔,虽宿儒英达,莫不服其深致” ,曾随其舅父令狐氏游学于许、洛一带,当时一些名儒贤达之士莫不叹服其学识渊博。

晋穆帝永和十年(公元 354年),二十一岁的慧远仍志在儒学,但是东晋王朝内外部并不太平,战火纷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儒学之士进取精神的压制,萎靡避世之音的兴起都促进了佛学的发展,慧远由儒入佛,产生避世思想。

此时的慧远仍然孜孜追求着儒学的理想,把当时雅好经术而拒绝做官隐居豫章而名重大江南北的范宣子当做自己的道德境界目标。但石赵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内讧迭起,加上东晋连年北伐,中原陷入兵荒马乱之中,南路阻塞,慧远囿于其间而不能如愿南下。因缘际会,才使慧远遇到了当时在太行恒山宣讲佛法的佛图澄的高徒道安,在听道安讲《般若经》后,“豁然而悟”,叹息曰:“儒道九流,皆糠秕耳!”。对道安极其叹服:“以为真吾师也” 他的成就从今天的角度来考察,定位于承前启后的大师毫不为过。但是在净土宗的初祖之论上,把慧远尊为净土宗初祖就显得勉为其难,由此造成了后人在谁为初祖上产生分歧。

净土宗,甚至包括佛教的其他一些宗派,对于祖师的排名不是严格的按照法脉传承关系的,而是由后人按照先贤高僧之佛学修养、功绩排定的,所以不免带有个人的偏好倾向,涉及的主观因素较多,所以净土宗初祖有关的争议至今还没有定论,有的尊崇慧远为净土宗的始祖,有些人认为昙鸾才是净土宗的初祖,如陈扬炯先生说:“从历史真相来说,净土宗的真正奠基者、创始者是昙鸾而不是慧远。昙鸾不仅是中国净土宗的初祖,也是国际净土教的初祖。并说将慧远定位净土宗初祖,实在是夸大了慧远在净土宗史上的作用。汤用彤先生对昙鸾也是赞赏有加:“北方大弘净土之业者,实为北魏之昙鸾,其影响颇大,故常推为净土教初祖。”

净土思想的流传可以追溯到后汉,据《开元释教录》所载,在东汉灵帝光和二年(公元179年),支娄迦谶译出了《般舟三昧经》,此为净土思想流传中国之先声,随着译经事业的不断推进,古印度净土思想在中国生根发芽、广泛传播开来。

慧远思想中的净土成分是很明显的,在修行上,慧远召集僧俗组成一个团体,他们有着统一的修行方向,那就是共期西方弥陀净土,断除贪、嗔、痴、慢、疑等杂念,摆脱生死轮回,人世之疾苦。慧远的净土思想和道安的是有差异的,道安笃信弥勒净土,虽然慧远深受其师影响也信西方净土,但是他却转变了方向,改信弥陀净土。

慧远在信仰弥陀净土思想,是和自己的理论有很大的关系的,他深信因果报应,承认有个实体的法性,虽然在和鸠摩罗什的辩论中慧远接受了罗什中观空的思想,但是在实践上,慧远依然摆脱不了自己小乘佛法的思维,也就是说如果承认罗什的空观,那慧远的理论体系就要推倒重建,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所以慧远虽然明白罗什观点,但是总摆脱不了自己的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思维定势。

在净土宗修行方法上,念佛分为四种,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以及持名念佛。弥陀经典中以观想和称名为主要修行方式。慧远的修行方式是观想念佛,但是这种修行方式和后来的净土宗的观想念佛时有差别的,它实际是以观想来进入禅定,来达到无我两忘、空灵寂静的境界,这种观想是实现禅定的方式。

昙鸾(公元476-542年) ,山西雁门人,他一生弘扬净土思想,由此奠定了净土宗立宗的理论基础,成为杰出的净土宗大师。

在昙鸾那里,他把念佛分为两种,一是心念,另一个是口念,并且把两者提高同等的地位,实际效果是一样的,心念的是阿弥陀佛的名字,口念的是阿弥陀佛的名号,即是持名念佛。观想念佛是想象佛的功德、神力、各种庄严之相,忆念佛的总相智慧属于实相念佛。昙鸾的功绩是把称名念佛提高到四种念佛方式的前列,以持名念佛为主要修行方法,在心念和口念之间推崇口念。由此,中国弥陀净土修行方式就由观想念佛到持名念佛再到注重口念之法。在这个过程中昙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昙鸾指出:“一心专念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土。此如来名号及彼国土名号,能止一切恶。”众生在念佛时,阿弥陀佛之声口诵心念,没有断绝,除了佛号没有其他杂念入侵,别的贪、嗔、痴、慢、疑也随着佛号之声得以消除,心由染转净,善业时时增加,定力逐渐精进,惑业消退,往生时佛以愿力摄引,自然摆脱轮回,西归净土。昙鸾把净土的修行法门由繁就简,只用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往生的方式,所谓:“念念之中,罪灭心净,即得往生。”开称名念佛之先河,促进了净土思想的发展和在民间的传播。

在《往生论注》中,昙鸾指出:

“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义意: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如斯等事,触目皆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

这是昙鸾大师从判教名相上来论述的,在昙鸾的净土思想里,他认为要想取得阿毗跋致,即是不退转法,在此也可以理解为涅盘,有两种方式,一是靠自力,一是靠他力。自力为难,他力为易。这就是昙鸾大师的二道二力说。因为众生根性不同,上根者少,中下者多,所以靠他力(佛力)的接引,获得往生西方净土是较易的。所谓:“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路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昙鸾的二道二力说承袭于龙树菩萨,但是有所创新。龙树认为不管难行道还是易行道,都是可以在此土达到不退转地,难易之别,主要体现在自力和他力上。昙鸾认为,此地得不退转法难,往西方净土易。其次,在念佛方式上,龙树的易行道是心念十方诸佛名号达证得不退转地,但是昙鸾把龙树的方式简化为口念阿弥陀佛即可往生净土。昙鸾倡导易行道,依据是他力本原,这为众多中下根者修行净土开启了方便之门,增强了修行的动力。所以昙鸾说:“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慧远和昙鸾的初祖之争是后人根据自己的评价做出的,从整体上看,道安、慧远都是信仰西方净土的先行者,慧远通过自己的修行活动带动了净土思想的传播发展,但是他在净土法门和理论上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昙鸾比慧远更进一步的是他简化了念佛法门,独尊称名念佛,教相解释,并在理论上解决了信众在面临西方净土时产生的困惑。这些都从理论上奠定了净土宗的立宗基础,为弥陀净土在民众间的广泛传播、从教理到实践都为净土宗立下了汗马功劳。

参考文献

[1]陈扬炯.中国净土宗通史[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 汤用彤全集[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3]大正藏.

出自: 《南腔北调 》 2010年8期  会

 
 
 
前五篇文章

拉萨净土17站

深信因果诸恶莫作 读行太上宝筏为念佛助功

台中莲社总务主任魏柏勋居士安祥往生

让提婆达多告诉您,念佛威力有多强

从人间性看弥勒净土之意趣

 

后五篇文章

古今圣贤往生摘录

念佛三大利益

佛号中的长河——湄公河

百日念佛自知录

行策大师净土警语精华讲记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