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 广大如法界, 究竟如虚空。一切法门, 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 无不还归此法界。天姿聪明者, 每以事简易而理庸常, 遂致不加详审。不但自不修习, 且复发为议论, 阻止破斥他人之修持, 以显己之高明。此正所谓遍观六和[合]而不见睒毛, 尽知诸法而不识自己之世智辩聪, 自视为宗教皆通, 佛称为可怜悯者。不思华严归宗, 在于求生净土。文殊, 普贤, 通皆发愿往生。此其人为何如人, 此其事为何如事。吾侪纵稍明教义, 而烦惑未断, 生死未了, 一经再生之变, 能不迷失乎哉。坯器未烧, 经雨则化, 此如来特开净土法门, 俾上圣下凡, 同于现生直出生死之所以也。况彼二大士, 久已成佛, 示居等觉, 以身率物, 发愿求生。我何人斯, 敢与彼抗。如是详审, 定必幡然改图, 遵如来普度圣凡之教, 随文殊, 普贤, 马鸣, 龙树, 远公, 智者, 善导, 永明等, 诸大菩萨, 祖师之班, 一致进行, 以十大愿王, 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以期圆满佛果, 作究竟大丈夫。谁肯以此大利益, 甘让他人, 而自己安住三界火宅, 常受焦灼也哉。自大法东来, 亲证三昧, 现生得道而往生者, 与具足烦惑, 仗佛慈力, 得以带业往生者, 何可胜数。清乾隆间, 彭际清居士, 饬其侄希涑, 辑录往生净土诸传。首弥陀, 以示立此法门之教主。次观音, 势至, 文殊, 普贤等, 以示阐此法门之圣众。次往生比丘僧, 尼, 王臣, 士庶, 女人, 物类, 以示往生净土之四众。共五百余人, 名曰净土圣贤录, 是为初编。其间若圣若凡, 若智若愚, 同入如来大誓愿海, 以渐证夫常寂光乐。观此, 知净土法门, 犹如大海, 普纳众流, 亦如太虚, 遍含万象。尽法界众生, 无一人不摄其中, 尽法界诸法, 皆由此得其实际。以其为如来一代时教之特别法门, 三世诸佛之总持要道故也。至道光末, 莲归居士胡珽, 辑乾隆后之往生者, 得百数十人, 名为净土圣贤录续编。咸同之际, 兵劫弥漫, 提倡者少, 稍形寂寥。近来世道人心, 愈趋愈下。凡具通方眼, 存救世心者, 莫不提倡因果报应, 信愿念佛之法。具正知见者, 无不靡然风从。故数十年来, 又辑二百余人, 名为净土圣贤录三编。此稿乃德森师所辑, 今已排竣, 故为叙其缘起。在昔无轮船, 火车, 邮局, 报馆, 虽地邻疆址, 每各不相知。故古之法道大兴, 而所记往生者, 千数百年, 只数百人耳。一以记录缺乏, 一以古书散佚。若如今之各事便利, 虽数十万, 亦不为多。阅者切不可以古论今, 谓为未必皆实。亦不得以今论古, 谓为法未大兴。试思善导在长安, 少康在新定, 念佛之声, 盈于道路, 其往生者, 当不止百千万亿。今则千里之遥, 朝发夕至, 加以邮电报纸, 故虽数千里外, 悉可即知。然犹多有未记者, 使一一记之, 真不胜其多也。愿举世之人, 各以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为基址。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信愿念佛, 求生西方为修持。则生为圣贤徒侣, 没入如来封疆。其为利益, 非佛莫知。普愿见闻, 各各勉旃。(续编·卷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