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中寺与净土宗 悟证法师 在山西吕梁山的深山幽谷中,有一座在中国佛教史上,特别是净土宗史上占有显赫地位的寺院,便是着名的玄中寺。净土法门初传中土,便是由玄中寺昙鸾、道绰、善导三位祖师集众念佛,弘宣广化,使净土一系发扬光大,蔚为一宗。玄中寺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横流中华大地之滥觞。 玄中寺位于交城县城西北石壁山中,四面石壁陡立,云封雾锁,翠柏环布,修竹盈庭,景色秀丽。寺院座北向南,背靠峭壁嶙峋的石壁山主峰,依地形起伏由南到北、从低向高层层迭起,沿中轴线错落有致,层次分明。 踏入石壁山谷,峰回路转,于天地间蓦然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龙山顶上的秋容塔,为叠涩出檐两层八角亭阁式塔。自明代起,“石壁秋容”即为交城十景之一。绕过白塔孤峰,豁然一片天地,便可直达玄津桥头。桥下,一涧清溪,蜿蜒而去。过桥爬上石砌甬道,迎面是石壁上镌刻的“南无阿弥陀佛”6个大字。沿着石径而上,首先看到的就是古朴的牌楼,正面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题写的“净土古刹”四个大字,背面是交城人华国锋同志题写的“石壁圣境”。过牌楼便是天王殿,单檐歇山,结构精巧,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修建,是寺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殿中端坐着弥勒佛,为明代木雕像。两旁分站四大天王,为明代彩塑。殿后,面北站立的是护法韦驮菩萨。天王殿两侧是巍峨耸立的钟鼓二楼,钟鼓楼为卷棚式建筑,创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是寺内最高建筑,呈方形,一砖到顶,高达10米。上端是砖砌垛口,与古代的戍楼相似。垛口内建楼阁,阁内分别悬挂钟鼓。 大殿建于唐开元年间的前殿旧址,悬山式建筑,为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修建。这里是寺院的中心,也是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中国汉传寺院中,大殿内供奉的通常是释迦牟尼佛,而在玄中寺大殿中供奉的却是阿弥陀佛。这与玄中寺作为天下念佛道场有关,因为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净土宗的主要信仰对象。殿内所供阿弥陀佛为一立像,高丈余,造型古朴,庄严慈祥。大殿的三面墙上,悬挂着16尊者画像,神态各异,为明代绘画珍品。天王殿与大殿间的东房为客堂,西房为念佛堂。 前院中有渤海高氏碑亭和甘露义坛碑亭。西侧的高氏碑是唐开元二十九年所刻的“铁弥勒像颂碑”,因其为当时太原府参军房嶙之妻渤海高氏所书,所以亦称“高氏碑”。此碑对于研究玄中寺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它在书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早在宋代,便为书家所重。东侧的甘露义坛碑是唐元和八年(813年)所立,现存石碑为元至顺三年(1332年)依照旧拓重刻的。 大殿两侧各有一座小院,大殿东院,是鸠鸽二仙殿,创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殿内供有龙潭祖师和鸠鸽二仙像。关于鸠鸽二仙,寺里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龙潭祖师驻锡玄中寺时,有斑鸠、鸽子二鸟,天天来寺听祖师诵经。日久天长,鸟悟人语。一日,二鸟坠地而死。夜里,祖师于定中知二鸟已投胎于村中一荣姓家中。翌日,祖师至荣家,果然孪生二子,正啼哭不止,家人无法可施。祖师抚摸其头,啼哭立止。后二子随祖师修行,皆有成就。后人立此殿来纪念祖师三人。 大殿西院,是祖师殿,供有昙鸾、道绰、善导三祖铜像及日本信众敬送的三祖画像。玄中寺既为昙鸾初祖所创建,又为道绰一生倡导念佛的道场,同时又是被称为弥陀化身的善导归信净土法门的圣地,可以说是真正的净土祖庭。然而,多年来,神圣的殿堂中却没有三祖师的造像,令人抱憾。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根通与玄中寺明达二法师每感于此,寝食难安,遂发心为三祖师造像。谋虑擘划、躬自力行凡十四春秋,赖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十方信众虔心布施,心愿得以圆满。三祖师座像高二尺七寸,铜铸贴金,庄严备极。1994年5月10日,玄中寺张灯结彩,信众云集,为三祖师铜像举行了隆重的开光法会。开光之日,天朗气清,祥云缭绕。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山东,广东、陕西及香港、台湾等地信众,以及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善信共三千余人参加了盛典。这次法会成功的举办,在海内外净土信仰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祖师殿是中日净土信徒友好往来的重要场所,陈列着许多实物资料。 绕过大殿后,登石磴而上便是中院。院两旁东为常乐上人碑亭,西为大谷莹润碑亭。正北阳台上是七佛殿。上悬“西方圣境”的匾额,殿内供奉着七尊金身佛像,即“过去七佛”。两侧是整齐的藏经柜,现存明《南藏》541函,5048卷。这是寺内的珍贵文物。在七佛殿院西面是地藏殿,东面是观音殿。七佛殿两侧为碑廊,存有历代石碑30余幢。最早的石碑为北魏延昌四年(515年)的造像碑。此外还有北齐四面千佛幢、隋开皇造像碑、唐特赐寺庄山林地土四至记碑、元中书省碑、元公主懿旨驸马钧旨碑、八思巴文忽必烈圣旨碑、大龙山石壁寺圆明禅师遗行之碑、重修龙山石壁永宁禅寺立佛殿碑等,这都是十分珍贵的金石资料。特别是那幢八思巴文碑,更是国内少有的珍品。 出七佛殿,过东碑廊登高,就是寺内最高也是最后一处院落——千佛阁。这是一座三楹四柱、重檐木构楼阁,规模不大,小巧精致,悬于石壁山腰。殿内供有千尊小佛像,精雕巧琢,流光溢彩。站立千佛阁前,玄中古刹,尽收眼底。远山环抱,近树簇拥。微风拂来,风铃摇动,远处的秋容白塔,在雾霭云烟中若隐若现。真正是风景这边独好。 在寺院东北角有一小塔院,院中供奉着象离法师塔、周叔迦居士塔和日本友人菅原惠庆长老塔。在寺西北的真武梁山巅有一个小巧玲珑的真武庙,内供木雕全身坐像的真武大帝,高1.4米,为明代原作。目前在寺西院原甘露坛的旧址上,正在兴建万佛殿,歇山式建筑,上下两层各七间。 如今,在幽深的石壁山谷,还留存着玄中寺历代高僧大德圆寂后的塔院墓地。站立在这萋萋芳草之中,徜徉在这层层塔林之间,会感受到1500多个春秋的漫长岁月里,玄中寺兴衰发展的历史。那一幢幢经历了千百年风雨剥蚀的石碑,一座座斑驳陆离的墓塔,在永远向人们诉说着历代祖师辛苦经营的故事。这无言的金石、墓塔就是一部流动的玄中寺净土教史! 玄中寺始创于北魏延兴年间,昙鸾祖师于洛阳遇菩提流支获《观无量寿经》返回后,先住并州大寺,晚年即移住玄中寺,着《往生论注》,研修净土法门,提出二道二力说,从此奠定玄中寺祖庭百世不拔之基业。 隋大业五年(609年)道绰大师至玄中寺,见到记载昙鸾念佛往生种种瑞应的碑文,极为感动,遂皈信净土,修习净业,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他住持石壁玄中寺30余年,传承、弘布并丰富发展了昙鸾所倡导的教理,力倡圣道门和净土门,着述了传世经典《安乐集》,使玄中寺规模渐大,影响日远。在此期间,昙鸾倡导的念佛法门在道绰的大力推广下,迅速在民间信众中传播开来。佛教史籍中记载道绰弘宣净土、劝化众生的场面,十分壮观。讲经之日,十里石壁山谷,人山人海,到处是手持念珠的信徒;散席之时,佛号阵阵,响彻山野。 善导(613—681年),曾慕东晋慧远结社念佛之高风,往庐山寻访遗迹。后周游各地,遍访参学。听说山西有道绰盛弘净业,即于贞观十五年(641年),赴石壁玄中寺相访。其时正是严冬季节,一路备尝艰辛。年届八旬的道绰念其心诚,且远道来投,便授以《观无量寿经》奥义。善导于此见九品道场,赞叹说“此真入佛之津要”。从此,毕生倾心于弘扬净土法门,对净土宗贡献很大,被认为是中国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 在漫长的岁月中,正是由昙鸾、道绰开创,善导集大成的称名念佛法门修持方法的简便易行,使局限于宫廷和上层的佛教,广泛地普及到一般民众之中,为中国佛教史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为报佛恩、报三祖恩、报国土恩、报众生恩,由根通法师倡议,玄中寺定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举行规模盛大的念佛“报恩法会”。 随着净土法门的发扬光大,随着中国佛教的广泛传播,由昙鸾、道绰、善导三祖师所开创的净土念佛道场玄中寺不仅成为中国净土宗的发祥地,也成为日本佛教净土系的祖庭。日本高僧源空(1133—1212),号法然,正是根据中国玄中寺昙鸾、道绰、善导三祖师的“称名念佛”所阐明的教理和仪轨,创立了日本净土宗,对日本朝野影响很大。法然对善导的崇敬真切地体现在“二祖对面”的传说中。据说,法然一日念佛困倦,不觉入梦,见一老人驾云而至,问及方知是唐朝善导大师。因净土当兴于日本,特来造访。法然闻听,当下领悟。醒时梦境宛然,特请着名画师画出,留存寺内,取名为“二祖对面”图,现已成为日本国宝。其弟子亲鸾又创立了日本净土宗的一个新支,即净土真宗。此后的数百年间,与玄中寺一脉相传的净土教义广为流传,日本又有许多净土支派产生。日本净土真宗并将印度龙树、世亲,中国昙鸾、道绰、善导,日本源信、源空,尊奉为净土宗的“三国七祖”。 日本佛教净土宗信众十分感恩于中国玄中寺三祖师的恩德,但长期以来,许多信徒并不知道玄中寺到底在中国的什么地方。1920年日本佛教净土宗僧人常盘大定来中国踏访佛教遗迹时,在山西交城县石壁山中终于找到了玄中寺,引起海内外的关注,特别是在日本掀起了一股瞻仰、朝拜祖庭的热潮。从此,中日两国佛教界又开始了新的友好往来,玄中寺成为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的基地,成为联结两国人民友谊的黄金纽带。 1942年,正是中国人民遭受日本军国主义践踏的岁月,常盘大定率领一个日本佛教代表团来到玄中寺,同中国佛教徒一道,联合举行了盛大的严修昙鸾大师圆寂1400周年及玄中寺奉赞大法会。参加这次法会的菅原惠庆怀着对中国人民的真挚情意、对净土祖庭的崇高敬意,从玄中寺带回一把红枣并种植在自己住持的东京运行寺,还把运行寺改名为“枣寺”。他为了使无尽的法缘,流布于四方,当枣树初长成时,特邀日本着名画家横山大观,把这株枣树画出,并请常盘大定博士述其因缘。博士为题一偈:“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一枝一叶,皆是念佛。”并跋云:“此是一小树,象征日中佛教之友好关系。他年枝叶繁茂之时,日中佛教徒之传统友谊,必当增深垒厚,愿刮目以待之。”这一份良好的祝愿成为日后中日佛教界践履的现实。 新中国成立之初,那个历史上殿宇巍峨、香火兴旺、海会云集、信众弥谷的玄中寺早已灰飞烟灭,中轴线上的四座佛殿,仅存一座断壁残垣的天王殿。整座寺院荒草萋萋,满目苍凉,一片瓦砾。日本佛教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分关注玄中寺的现状,菅原惠庆长老曾专门致信周恩来总理,信中表明,日本净土宗三千多万信徒无限向往祖庭玄中寺,他们反对军国主义,衷心希望日中永远和平友好,热切希望新中国政府领导人支持这一愿望,将祖庭玄中寺加以修复。我国政府为了保障宗教信仰政策和维护中日友好关系,十分重视玄中寺的修复工作,从1954年至1956年,修建工程竣工,中国佛教协会致函全日本佛教会,邀请日方参加玄中寺修复庆典法会。1957年9月,以全日本佛教会会长高阶珑仙为团长,以菅原惠庆、竹村教智和冢本善隆为副团长的日本佛教友好使节访华团一行16人,在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等人的陪同下,同玄中寺僧众一起举行了庆祝净土古刹复兴和为昙鸾、道绰、善导三祖师像开光大法会。这为玄中寺的历史展开了新的一页,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则更具特殊的意义。在这次法会上,菅原惠庆长老带来一根枣木禅杖,送给了当时的玄中寺住持象离法师。这根禅杖正是他从十五年前由玄中寺带回的枣实、后来在运行寺长成的那棵枣树上砍下来做成的。禅杖顶端雕刻着佛像,杖身刻有“日中一心,万善同归”八个字。这根禅杖由粗细两枝长成,十分神奇,至今仍供在玄中寺祖师殿里,体现着“玄中一脉”的精神。他还带来由日本几个大的净土宗寺院绘制的三祖师画像,如今也一直供在祖师殿,见证着中日两国佛教徒的友好往来。 从此,日本净土宗信众多次组团来祖庭玄中寺参访。1982年菅原惠庆长老逝世。次年3月31日,其子菅原钧遵遗嘱将长老的骨灰送回祖庭安奉,玄中寺为此举行了隆重的安放仪式,并建墓塔。2000年5月9日,新任玄中寺方丈的根通法师接待了140多位日本净土宗东本愿寺的参拜团员,他们是来参加大谷莹润显彰碑落成法会的。新中国诞生后,在日本最早从事中日友好活动的就是菅原惠庆、大谷莹润等佛教友人。1953年1月,在日中友好协会的倡议下,主要由日本宗教界人士成立了“中国在日殉难者慰灵执行委员会”,大谷莹润便是委员长,菅原惠庆是事务局长。中国人民不会忘记这些为中日友好作出过贡献的人们,玄中寺也不会忘记为两国净土文化交流付出心血的人们。如今在玄中寺为大谷莹润长老建立显彰碑,就是缅怀为中日友好事业做出过贡献的前辈,教育后人继承他们的遗志,弘扬他们的精神,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做出不懈的努力!尽管中日两国净土宗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风格,但是却有着共同的祖师和共同的祖庭!中日两国的净土信众是同祖同宗的佛门兄弟!过去,净土教业曾把两个民族的信众联系在一起;今天,佛教文化将在新的世纪里,进一步发展中日两国人民早已结成的一衣带水的友谊! 玄中寺将永远成为中日友好的黄金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