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莲宗十一祖省庵大师净土思想略探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莲宗十一祖省庵大师净土思想略探

江苏尼众佛学院    顾珏

中国莲宗又称净土宗,“莲宗”一词是中国自庐山慧远大师创立莲社,而演变出来的名称;“净土宗”一词则是近代由日本传到中国。中国莲宗的历代祖师乃由后人所追尊,至民国廿九年(1940年)共确立出十三位,其法号及顺位为:初祖庐山慧远(334—416)、二祖光明善导(6137—681)、三祖般舟承远(712—802)、四祖竹林法照(生卒年不详)、五祖乌龙少康

(?一805)、六祖永明延寿(904—975)、七祖昭庆省常(959—1020)、八祖云栖株宏(1532一1612)、九祖灵峰智旭(1599—1655)、十祖普仁行策(1626—1682)、十一祖梵天省庵(1686—1734)、十二祖资福彻悟(1740—1810)、十三祖灵岩印光(1861—1940)  ,此十三祖说自1940年以来,通行于中国佛教界。

佛教莲宗十三代祖师,  自五祖以来八位祖师都与杭州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其中六祖、七祖、八祖、十一祖的根本道场即在杭州。这说明,杭州从唐中后期以来的干余年,曾是弘传佛教净土法门的一大中心,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与影响。本文对十一祖省庵大师的生平和思想作一浅略的叙述。

一、省庵大师生平

省庵大师(公元1686年一1734年)为清朝时着名高僧,被后世尊为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大师讳实贤,字思齐,江苏常熟人。大师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八月初八日,俗姓时。大师生而不沾荤食,少年时即显现出其聪慧的本性,与生俱来便有脱俗离尘的志向。大师七岁时,其母张氏领其往清凉庵礼容选和尚为师。从和尚受学佛典教规,兼习世典儒书,到了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师十五岁时,正式剃度进受具戒,而此时大师已博通佛儒,能诗善赋,且精于书法了。

有一日,省庵人师入于善仁寺,忽然一僧扑地而死,大师顿然感悟生命之无常,因而警策自身应精勤修行。白此,大师更加严持戒律,不离衣钵,日中一食,胁不着席。

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师二十五岁时,依止渠成法师与绍昙法师学习教理,专志研究大乘性相,小乘方等经典等。历三年,终于三观十乘之旨,性相二宗之学,无不融会贯通。因省庵大师学有所得,绍昙法师传法给省庵,授其为天台正宗灵峰四世。

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师二十九岁,前往崇福寺求学于灵鹫和尚座下,参“念佛是谁”的话头,禅修精进,操持严密,历时一百二十天。一日,大师豁然开悟,作言:“我梦醒矣”。自此之后,应机自在,辩才无碍,灵鹫和尚知省庵为佛门法器,欲传法嗣,大师婉辞拒之,作礼而去。

次年,在真寂寺闭关修行,日间阅读三藏经典,夜晚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如是夜以继日地精进用功了三年之久,于此期间得念佛三昧,并抽时注解了莲池大师的“西方发愿文”。期满出关后,真寂寺的僧众恭请省庵大师讲《法华经》,大师升座讲经,以无碍之辨才与精辟的理论,博得在场僧俗大众由衷的赞许。后又曾应绍昙法师之命,于杭州隆兴寺代为宣讲经律,与会人等无不称善。从此之后省庵大师盛名更响。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大师往诣四明阿育王塔瞻礼佛陀舍利。师于塔前先后五次燃指供佛,因一心想往生丙方净十,是以发四十八大愿,感得佛陀舍利大放瑞光。而作诗云:“迦文灭度二千年,舍利于今尚灿然。  自庆宿生何善利,得瞻光相塔门前。一颗如珠缀小钟,青黄赤白现何穷。  自心还见自心相,不是如来色不同。殿含宝塔塔含空,尘尘刹刹本自融。八万非多一非少,毫端应现宝王宫。医王虽去药还留,惭愧痴儿病未疗。读罢涅簏遗教品,伤心不觉泪长流。”

清朝世宗雍正二年(公元1724)已近不惑之年的省庵大师,移锡杭州梵天寺。由于省庵大师的身教言传,名声远扬,影响四方,江苏浙江一带乃至邻近省份的四众弟子,仰慕大师盛名,投其门下求学从教者日渐增长。其后大师虽曾转居几所丛林,然跟随左右者仍不在少数。如是盛景历时几近十年,其后大师又应永福寺、普庆寺、海业寺、仙林寺等禅宇之邀,主持寺务,以清规戒律规范道场。宣讲天台禅净诸宗经教以利群机。四方僧俗,参方求学者云集。每每能使道场兴旺,海众安和。

省庵大师后来退隐于杭州仙林寺,净心念佛,足不出户,摒绝诸缘,专修净业。同时也领众熏修,策励同修深信心,发坚固愿,专志念佛,以期得往生西方净土。是时人皆称谓师乃“永明延寿禅师”乘愿再来。

晚年的省庵大师又受信众之请回到了杭州凤山的梵天寺居住,为了更能广泛地弘传净土法门,普济群萌,利乐有情。大师于清朝世宗雍正七年(公元1729)创立了一个专弘专修弥陀净土的团体——莲社,集有志净土,信愿念佛者,为文立誓,以尽其形寿为期限,将每日的功课定为二十分,十分持名念佛,九分作观想,一分礼拜忏悔,如是夜以继日地精进不己。

在人师的影响—卜,与会众等,同修共行,得益匪浅,得度者凡数百众。到了清朝世宗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腊八佛成道日,大师普告众弟子言:“吾于明年四月十四日将长往矣。”白此以后,掩关静修,规定昼夜持念佛号十万声,恒常不变,乃至次年四月二日出关,越十日,遍告大众说:“吾十日前见西方三圣降临虚空,今再见矣,吾其生净土乎。”遂后嘱咐寺院事务,再往城中遍辞诸护法居士等。侍者请大师留下遗训,大师以偈书云:“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书讫又告现前大众说:“吾十四日决定往生了。尔等为我集众念佛。”十三日停饮食,闭目静坐,十四日五更时沐浴更衣,于室中面丙跌坐。到了已时,远近缁素围聚,悲涕作礼恳切请愿大师住世度人。是时省庵大师复又睁眼环视大众说:“吾去即来,生死事大,各自净心念佛可矣。”言毕合掌称佛名号安然而寂。是年腊月八日,众弟子奉师灵骨于常热琴川拂水岩之西。

到了清朝乾隆七年二月十五日,杭州一带大师的弟子等又奉迎遗骨重建塔于阿育王寺之右。其旧塔则改为衣钵塔。师生于清朝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八月初八日,圆寂于清朝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四月十四日,住世四十九年,僧腊二十五载。大师住世间不算长久,但其于净土宗所作的贡献却是深广无比的。

二、省庵大师行持

(一)建涅盘会,念报佛恩

省庵大师于阿育王山礼拜佛舍利塔,并于塔前燃指供佛。师看到末法出家众,在佛涅盘日既不悲哀,也不知献供,甚至连佛灭度的日期都不知道,心中有无限的感慨,发心要在佛涅盘日举行供佛的法会,以答谢佛陀对自己和一切众生的无尽深恩。随后大师于阿育王山连续十年启建“涅盘法会”,并亲自撰写《舍利忏》仪文及《舍利忏叙》,作《涅盘会发愿文》,立四十八大愿,并作《回向偈》等。从法会的准备以及法会的举办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师念报佛恩的心之切,行之诚。

大师自幼“性笃孝,母亡,于佛前跪讽《报恩经》七七日。岁时伏腊,必设像修供。”于此,我们就不难看出省庵大师于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在阿育王山启建涅盘法会的初衷了。

(二)广学多闻,专修净土

省庵大师的佛学思想可以说是集中了佛学之大成。自受戒以来,深研戒法,严持律范,尝言:“行在梵网,志在西方。”早年于渠成、绍昙法师座—卜对于天台、法相以及法华、止观诸部都有深入研究。参谒灵鹫和尚而参禅开悟,闭关阅藏静心念佛而得念佛三昧。如是阅历,足以说明省庵大师佛学造诣之高深,但是大师一生修持却全在净土。

自大师于普仁寺见僧倒地而亡后,大师即悟世事无常,精进修持。大师于康熙五十三年参禅开悟后,拒绝了灵鹫和尚的传法,开始了在真寂寺的三年闭关,大师白天阅藏,深入佛法,晚上则专持弥陀名号,期念往生极乐。在此期间大师作有《念佛偈》,可以见其悟后对禅、净二门的基本态度:“念佛一声,.漱口三日;一句弥陀,众罪消灭。两家公案,是同是别?拟议思量,八万亿劫。”又有《念佛述怀》:“六字中间无剩法,等闲觑破祖师关。赵州不喜吾偏喜,公案从今要再翻。”所言“六字”,即“南无阿弥陀佛”。

后,大师又于梵天寺闭关三年,专修净业。大师自修精进,如救头然。闭关梵天寺西院,其室名曰寸香斋。尊客相见,略叙道话数语,寸香之外念佛而己。大师预知时至,临终一心不乱、专持佛号,种种往生瑞相,足以证明大师净业行持之专。

三、省庵大师:争土思想

大师佛学思想则主要体现于净土的理念,大师作有三十多首净土诗,后增订完成为《劝修净土诗》。《劝修净十诗》是省庵大师净土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其后如启建涅盘会期间所作《劝发菩提心文》、《涅盘会发愿文》、《回向偈》等,均以西方净七为指归。而《西方发愿文注》、《东海若解》等净土专着中,关于禅与净、自力与他力、持名与观想等的重要阐释,均已见于诗中。如“念弥陀佛贵在精,念到功深念自纯。念念圆明真性体,声声唤醒本来人。婴儿堕水频呼母,荡子还家始见亲。却话从前离别事,翻令呜咽泪沾巾。”“尽说厌欣为障道,谁知净业资粮成,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等等。大师之诗文完全是修行中有感而自发的,并非故为造作。是以为了避免其弟子平时迷于诗文而耽误修行,曾教导说:“人命在呼吸间,哪有闲工夫学世谛文字,稍一错此良机,便成他世,再想回头,则难矣!”为普劝来求学之修行者,珍惜殊胜因缘,归心净土,念佛求生。而作警世愒曰:“茫茫大梦中,长夜谁能寤。反恋梦中欢,将醒还重做。做得不如前,一错是百错。劝君早回头,直走西方路。万缘都放下,勤修净业课。  日夜望还乡,一心求觉悟,豁然心地空,即是真净土。弥陀忽现前,原来是这个。”如上所列诗偈等可以粗略了知省庵大师的净土思想。

另外,最能突出显现大师佛学思想的就是大师首次启建“涅盘会”时所写的《劝发菩提心文》。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所列因十种因缘发起菩提心,其中第九因缘说道:“云何求生净土?谓在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往生,其成道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过于此。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莫若发广大心。暂持名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万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言辞简明扼要,深为摄受人心,细品读之,菩提心油然而生,净土愿行自然发起。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之末尾说道:“大众诚能不弃我语,则菩提眷属,从此联姻。莲杜宗盟,  自今缔好。所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大师有见于发菩提心的重要性,故而苦口婆心劝勉净业行人同发菩提心,未发者令发,已发者增长,己增长者念念相续。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大师的见解与恳劝,深契念佛修持之心要。

省庵大师事从禅观而入于净土的,以其早年在禅修上所得的成就综合净土法门的修持经验,曾经作了这样一首偈颂,可以说是在普劝修禅者也象自己一样转归净土,偈曰:“一句弥陀,头则公案,无别商量,直下使判,如大火聚,触之则烧,如太阿剑,樱之则烂,八万四千法藏,六字全收,千七百只葛藤,一刀齐断,任他佛不喜闻,我自心心忆念,请君不必多言,只要一心不乱。”大师圆融神净,指归净土,以自身修行体验为末法众生指明了一条了脱生死的捷径,足可见大师度人的悲心愿切。

大师以偈颂、净土诗等形式来显扬净土思想,不谈玄说妙,以平实的语言劝大众广发菩提心,对娑婆世界生厌离之心,专修净土,执持名号,欣往西方极乐世界。大师的这些佛学思想影响了许多修行者的观念。

 
 
 
前五篇文章

莲池大师的净土判教思想

“南无阿弥陀佛”及其他

小议“阿弥陀佛”中“阿”字的读音

般舟道场 净土祖庭——千年古刹南岳祝圣寺掠影

般舟道场 净土祖庭——千年古刹南岳祝圣寺掠影

 

后五篇文章

净土的大乘品格与人间性

念佛三昧的殊胜利益和修证之道

净土法门实似论_陈兵

净土法门实似论_陈兵

智顗念佛思想研究——以《摩诃止观》为中心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