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张澄江译: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第十三篇 密勒日巴对法师释迦古那的开示 |
 
张澄江译: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第十三篇 密勒日巴对法师释迦古那的开示
敬礼上师。 尊者密勒日巴由蒙境的快乐村返回雅龙,昔日的施主们都高兴万分; 在极端雀跃兴奋的心情中,对密勒日巴说道:「请尊者以后长期住在雅龙吧。」在一个乾净的大树中央,有一块腹状的巨石,巨石之下有一个洞,尊者就安住在洞内。法师释迦古那和雅龙的施主们都来拜望尊者。释迦古那问道:「尊者啊!您这一向在远方的山洞中修行时,有什么心得啊?产生了怎样的定解桝,能开示我们一下吗?」 尊者答道: 「敬礼译师马尔巴,我于他乡修行时,于无生法得定解。 今生来生二执著,皆已断除得清净,于六道境得解脱。 切断生死绳缚故,彻证诸法平等性,苦乐二执得清净,虚假识受得解脱。 斩断取舍二执故,我契诸法无别境,轮涅二执皆清净,道地幻行得解脱。 已离希冀与怖畏,永断诸疑心安乐。」 其他的施主们又问道:「舍此之外,其他的悟境,请一并开示一下。」 尊者道:「为适应你们施主的心意,我现在唱一首歌来帮助你们增长善根吧!」随即唱道: 「父母助我作外因,自赖耶识为内缘,中间得清净人身,得此三缘离恶趣。 生死境界于外显,信心出离于内生,中间常思正法教,此心乃能离亲仇。 如父上师作外因,本来智慧内开显,中间得决定善解,乃能于法断疑惑。 六道有情显于外,无偏大悲显于内,中间常思修行事,能断贪欲起慈悲。 三界于外自解脱,本来智慧心内生,中间具确定证悟,如是乃能离恶危。 五欲爱乐显于外,无执智慧显于内,中间能行平等行,苦乐二执自解脱。 无为无事显于外,心离冀畏显于内,中离勤勇与作为,善恶二执皆超脱。」 法师释迦古那说道:「尊者的定慧早已达到究竟圆满的地步了。我虽然过去已经参谒尊颜多次,但迄今能未得到使我能信赖和依止的口诀。现在务必请尊者慈悲赐我灌顶,传授口诀,予以摄受。」 尊者随即传给他灌顶和口诀,并命他立即依之修持。不久,释迦古那 产生了觉受和疑问,来到尊者前问道:「上师啊!如果外境和轮回是根本没有的,那么我们根本也用不着修什么行了。如果心也是空无的,我们亦不要上师了。如果上师也是空的,那么谁也不知道怎样去修持了。请尊者把这些疑问为我解释一下,同时恳请您传授我『指示心性』桞的口诀。」 为酬其请,尊者歌曰: 「显有之性本无生,虽现生相无可执,轮回体空无实相,心体法尔本双融, 若有方所起爱执。 如量上师具传承,自创『上师』是愚行。 心性犹如大虚空,偶被妄念乌云遮;如量上师之口诀,恰如狂飙卷残云, 妄念自灭光明显;此时心中之觉受,一似日月朗晴空, 十方三世皆寂灭桟! 无可执取离言诠,决定证悟如星现,于一切境乐融融;法身之体离戏论, 六识境显空幻中,自然离勤住胜义,超越自他一切境,无执智慧常相续, 三身不离甚奇哉!」 尊者继续对他说道:「法师啊!不要贪着此生的荣誉和安乐,莫要被名相所缚,而让名相牵着自己的鼻子到处跑。应当尽此一生,矢志修行。你若这样去做,其他许多人也为仿效你去努力修行的。我说的这些话,请劳记于心。」随即歌道: 「具足善根诸施主,人生宁非枉劳耶?资财宁非幻化耶?轮回宁非性空耶? 欲乐岂非如梦耶?毁誉岂非谷响耶?显境岂非心性耶?自心岂非佛陀耶? 佛陀岂非法身耶?法身岂非法性耶?开悟之时何感受?亲见一切惟心现! 故应昼夜观此心!观心转深无所见,即于无见而安住。 自己即是大手印,心中亦无有我相,不执识见坦然住; 根本后得无别故,我已超越道次第桪,凡所显现体性空, 念时即持无不持。 我已亲尝无生法,由观心故得证悟,其他密乘方便道, 气脉明点及业印桬,念诵真言观本尊,四种净住桭等修观, 大乘权巧方便耳。 虽然亲勤修斯法,不能尽断贪瞋根! 一切显境由心起,应观心性毕境空;若能常契无生境,供养持戒诸善行, 一切法尔得圆满。 」 释迦古那依尊者嘱,从此专心修行,获得了殊胜之觉受及证解。以后他就成为尊者最亲近的「出家弟子」之一。 以上是尊者在雅龙腹崖度化释迦古那法师的故事。 ┈┈┈┈┈┈┈┈┈┈┈┈┈┈┈┈┈┈┈┈┈┈┈┈┈┈┈┈┈┈┈┈┈ 本 篇 注 解 桝定解--决定的悟解,由现量所证之悟境,不可动摇,故名定解。 桞指示心性--此即大手印传法时,上师用特殊方便使弟子立刻见到自己之心性的方法,其法不拘一定之形式。颇似禅宗之活泼的种种接引法,如棒、喝乃至默言等皆是。 桟此句本来应该作「洞然明见十方三世齐寂灭」,除十方三世皆同时寂灭外,且有极重之「洞然明明显显的看见」的意味。此处因拘于文体不易译出,故特别提出。 桪超越道次第--已经超过五道、十地、四瑜伽等境界而至究竟地也。 桬业印--或事业手印,即密乘修空乐双运之法。亦可简译为事印。 桭四种净住--或即四梵住修慈、悲、喜、舍定之法。但译者不敢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