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前行实修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前行实修

 

  全知无垢光尊者 著

  索达吉堪布传讲

  丁二(思维行菩提心学处)分六:一、布施度;

  二、持戒度;三、安忍度;四、精进度;五、静虑度;

  六、智慧度。

  戊一、布施度: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对于布施的对境——一切众生,我应尽己所能以财、法、无畏作真实布施,以自己的身体、受用、善根作意幻布施。(以前学《修心七要》时讲过,训练布施时,如果自己的悭吝心太重,实在舍不得将东西施给别人,那么,可先将左手的东西送给右手,再把右手的东西送给左手……如此反复练习,直至舍心生起为止。然后慢慢修持自己的舍心,到了最后,就算布施身体,也会跟布施蔬菜没什么差别。)

  总之,应当真实或意幻进行普通布施、大布施、极大布施,尽力真实或以等持力意幻供养三宝。同时,还应以食子、净水、烧烟等,布施魔鬼、非人与饿鬼。

  一方面要这样观想,一方面有条件的话,也要实地去做。比如,当我们遇到众生时,讲一句佛法,也是法布施;路上看到一个小虫生命垂危,把它放在安全的地方,也是无畏布施;见到一些乞丐,在没有吝啬心的情况下,哪怕拿出一分钱、一毛钱、一块钱,也是财布施。乃至这么微小的布施以上,平时也要尽量行持以积累资粮。

  后行:于无缘中回向善根。

  第七十七修法终

  戊二(持戒度)分二:一、本体;二、差别。

  己一、本体: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所谓的持戒,即是以断除罪行之善心护持自相续。

  如果是出家菩萨,则应严格守护曾受的沙弥戒、沙弥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等声闻乘戒律,并且在忏前戒后、依对治力的基础上,护持愿菩提心、行菩提心,反复以仪轨受菩萨戒。

  即使是在家菩萨,至少也要受一分居士戒,并在此基础上,同样每天受持菩萨戒。

  总之,无论出家还是在家,皆应护持自相续(摄集善法戒),不要造恶业(严禁恶行戒),尽量利益他众(饶益有情戒),并反复以仪轨受菩萨戒。

  按菩萨戒的一些仪轨所讲,一般需要白天三次、晚上三次。但对于比较忙的人而言,即使做不到这一点,至少也要一天受一次菩萨戒,边念诵边观想,对以前所犯的罪业尽量忏悔,以令将来的功德不断增上。

  后行:于无缘中回向善根。

  第七十八修法终

  己二(差别):一、清净行境;二、观修大士八大发心。

  庚一、清净行境: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华严经》云:“菩萨进入房屋时,当发心愿一切众生到达解脱城;睡眠时,发心愿众生获得佛陀法身;做梦时,观想愿证悟诸法如梦;系腰带时,发心愿一切众生皆结善缘;坐于垫上时,发心愿获得金刚座;点火时,发心愿焚毁烦恼薪;火燃起时,发心愿燃亮智慧火;饭熟时,发心愿众生获得智慧甘露;进餐时,发心愿众生获得禅定食;外出时,发心愿众生从轮回城中解脱;下梯阶时,发心愿趋入轮回利益有情;开门时,发心愿开启解脱门;关门时,发心愿阻塞恶趣门;上路时,发心愿趋入圣道;上行时,发心愿一切众生享受善趣安乐;下行时,发心愿断绝三恶趣;遇到众生时,发心愿亲睹佛陀;落脚时,发心愿饶益众生;抬足时,发心愿拔除轮回;看到佩装饰品者时,发心愿获得相好之饰;见无装饰品者时,发心愿具足清净功德;见满器时,发心愿功德圆满;见空器时,发心愿过患空无;见喜爱之众生时,发心愿喜爱正法;见不喜爱之众生时,发心愿不喜有为法;见安乐之众生时,发心愿获得佛之安乐;见苦难众生时,发心愿遣除有情之一切痛苦;见到患者时,发心愿摆脱疾病;见报恩者时,发心愿报答诸佛菩萨之恩;见不报恩者时,发心愿不报邪见者之恩;见反对者时,发心愿能消灭一切外道;见到赞叹之情景时,发心愿赞叹诸佛菩萨;见他人说法时,发心愿获得佛之辩才;见到佛像时,发心愿无碍面见诸佛;见到佛塔时,发心愿见众生之应供处;见人经商时,发心愿获得圣者七财;见人顶礼时,发心愿获得人天导师佛之无见顶相。”

  按照《华严经》的观点,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都应当为众生或解脱而发愿。修行比较好的人,往往会这样观想;修行不好的人,听了以后,可能只是刚开始一天两天想想而已。

  后行:回向善根。

  第七十九修法终

  庚二、观修大士八大发心:

  (这个发心非常大!我们平时应专门抄在笔记本上,或者写在自己能看得见的墙上。有些现在可能难以做到,但慢慢地,哪怕经常发里面的一个愿,也有无量的功德。)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但愿我有朝一日,能遣除一切众生的痛苦;但愿我有朝一日,能令苦难众生具有大财富,不管是精神财富、还是物质财富,只要有苦难众生,我都能赐予他们这些;但愿我有朝一日,能像佛陀在因地时那样,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利益众生;但愿我有朝一日,能饶益长久堕于地狱中的众生;但愿我有朝一日,能以世间、出世间的广大财富,满足众生希求;但愿我有朝一日成佛后,定能去除众生身心的一切痛苦;但愿我生生世世中,断除一切损害众生之行,不唯住胜义之一味寂灭,不言令众生不悦之语,不行不利他众之事,不转成有害于众生的身体、智者、富翁,不喜损害他众;但愿我有朝一日,能令一切众生罪业果报成熟于自身,自之善果成熟于众生令彼等享乐。

  后行:回向善根。

  第八十修法终

  戊三(安忍度)分二:一、有缘之安忍;二、无

  缘之安忍。

  己一、有缘之安忍: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修持正法过程中,虽有苦行之安忍、承受他苦之安忍、不畏广大正法之安忍、忍受自心痛苦之安忍。然而,此处主要修的是,对于他人加害自己,不生嗔心,修持安忍。

  即当遭受眷属的邪行,或有义、无义的一切损恼时,皆不生计较之心,而以智慧作如是观察:众生的本性即是损害者,就像火的本性是热性一样,所以他们这样加害我,也是情有可原的,我不应报仇,当修安忍。

  众生害我,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往昔我也一定造过如此恶业。若忍辱负重,则可获得殊胜福德,由此也当安忍。

  如果不是我自己的业力,那么,他人不管怎么损害我,也不能使我变得高贵或低劣,所以理应忍辱。

  若能令对方改正错误,则想方设法去做;如果实在无法改变,那么生起无法堪忍的计较之心,也只会令自己苦恼而已,无有实义,并且他人会更进一步损害自己。因此,我应当断除一切计较嗔恨之心,心态平静,悠然放松。

  【提示语】:

  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各种人时,经常会需要修持安忍。《入菩萨行论》的“安忍品”中,对此讲得比较广,通过对敌人、自己、嗔心一一观察,当下可以止息嗔心,或者通过空性来修安忍也可以。而此处,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对很多方面加以分析,提供了修安忍的殊胜窍诀。

  后行:以三轮体空作回向。

  第八十一修法终

  己二、无缘之安忍: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加害者与自己的身体皆可分析为微尘,最后成为无分空性;分析语言之颜色与可识别性,结果自然消失无迹;观心可识别之本体,结果无有实体,它没有颜色、形状,没有本体、来源、去处等等。也就是说,作害之敌、损害之不悦耳语以及损恼、不快等心情,从对境和自身上一一观察时,都无余变成了空性,于无生空性中放松安住。

  【提示语】:

  平时你没遇到什么大的痛苦时,不一定修得很好;而一旦遇到了别人的不理解、陷害、冤枉,自己特别失望时,这样一观想,还是有比较深的感受,觉得一切确实是空性的,自己对自己有一种安慰,心也有重新复活的机会。其实,只不过我们没有修而已,要不然,仅仅这一个修法,也能真正解决生活中的很多痛苦和困难。

  后行:回向善根。

  第八十二修法终

  戊四、精进度: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我若这般懒惰、懈怠,自利尚不能成办,何况说是利他了?

  因此,我为利一切有情,必须精进修法,尽力勤修十法行:抄写佛经、供养佛菩萨、布施可怜众生、听闻正法、受持法理、看书学习、传讲佛法、讽诵经文、思维法义、实地修行,以及修持十度、顶礼、转绕等正法。尤其应当修七支供,及念诵《三聚经》(即《三十五佛忏悔文》。)总之,作为修行人,在善法方面要比较精进,在恶法方面要尽量远离。

  【提示语】:

  有些道友特别爱学,这从很多方面也看得出来。当然,每个人前世和今生的缘分不同,有些人一看书、一学习,就开始头痛,或者心脏不舒服,这可能也是前世的业障,值得好好忏悔。

  对我们来说,最关键的是,不要把学习始终当作一种压力,而应当成一种享受。不管你学得怎么样,还是应该经常看书、经常学习。否则,一说看书,心里就特别难受,表情也郁郁寡欢,而一说去看电视,马上就精神抖擞、兴致勃勃,那么从这个小小的行为中,也能发现你到底是什么样的“转世活佛”。

  要知道,每天若能学习、听法,对内心也是一种充电,每天可以增加一点点动力。以前听法王如意宝和其他法师讲法时,对我来说,哪怕只听了一堂课,这种加持好长时间也不会消失。比如上师当时讲《释尊广传》,每一次讲到释迦牟尼佛的悲心,我好长时间对佛陀的信心都不会退;上师讲戒律的时候,我好长时间对自己的行为也非常注意;一讲因明的时候,自己每天都练习辩论,晚上也睡不着在思维:“万一他说什么什么,我应该要用这种理论来辩驳他……”自己一个人就开始练。所以,一堂课有很大的作用。但现在因为没有上师传法,我的思想似乎一直停滞,有时候看了一点书,也好像没有那么大力量了。

  所以,希望法师们讲课时,最好不要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应该给大家内心一种触动。包括我们这里讲考时,有些人只是稍微看一下,然后拿着书读一遍,这个力量不是很大;有些人虽然很想发挥,但有时候却发挥偏了,明明讲的是“精进”,他却在“懈怠”上发挥很多,这样也不行。

  讲考,其实是一种培训、一种训练。你们看看别人是怎么讲的,自己也应该学一学。别人讲得特别好,自己不如他,就应该见贤思齐,向他学习;别人讲得不太好,自己则应避免他的问题,尽量有各方面的准备。

  后行:于三轮无缘中回向善根。

  第八十三修法终

  戊五(静虑度)分六:一、思维变化无常之自性;

  二、思维贪欲之过患;三、思维与凡夫交往之过患;四、思维愦闹之过患;五、思维静处功德;六、真实修持静虑。

  己一、思维变化无常之自性: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生际必死、聚际必散、积际必尽、高际必堕,一切兴盛终将衰亡,那些贪执漂动无常、无有实质的今生事物之人多么悲惨!我也必将迅速死亡,明早或今晚不死的把握也没有,此生迷现的一切有何用呢?死亡时必定有利的,是甚深窍诀。日夜、刹那、瞬间、须臾都是变化的,我们正在一步步迈向死亡。

  因此,我必须修持禅定。

  【提示语】:

  为什么要修禅定?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的,来不及了,要赶快修。明日死也不知,明年死也不知,我们没有时间拖很长时间。很多人常说:“等我头发白了、牙齿掉了,我就怎么怎么……”还有很多人抱怨:“我没有儿子、女儿,等我老了,80 岁以后怎么办哪?”想得倒是比较多,但实际上,我们的寿命不一定有那么长。

  后行:回向善根。

  第八十四修法终

  己二、思维贪欲之过患: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思维贪欲有许多过患,诸如为积累、守护、增长财产而忙碌,增长不善业,与众人争论,有财仍不知足,增上慢心、悭吝,又担忧财产用尽、被人拿去、被人掠夺、与盗贼等共同分享。虽然积累,可到死时必须放下、远离一切,有多少财富就会有多少痛苦,痛苦总是多于安乐,并且与闻思修行、持戒等解脱法相违,受到诸圣者呵责。之后于无生空性中安住。

  【提示语】:

  财富积累得再多,到了死的那一天,也只能全部留在人间,就像酥油里拔出一根毛一样,自己一点都带不走。我常会想到乔布斯,他那么多财富、那样的智慧,最后这些都用不上。虽然到过印度,喜欢禅修,但有没有以菩提心或空性摄持,也不知道。没有摄持的话,什么都不观想,也没有断除轮回根本的智慧,那也只是坐坐而已。

  所以,我们在财富上、住处上,最好不要特别计较。不然,这方面越执著,自己离修行越远。作为真正的修行人,基本的住处、饮食、穿着,没有确实不行。但有了以后,也不要太贪了,今年修一个房子,明年又修一个,看到更好的再修一个……这样一直下去,最后修行不知会变成什么样。我原来说过,有个道友每年都修一个房子,十年修了十个,修完后就离开了学院。

  所以,大家应当懂得知足少欲。

  后行:回向善根。

  第八十五修法终

  己三、思维与凡夫交往之过患: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无论与出家还是在家的凡夫眷属、亲朋好友、怨敌、不亲不怨者相交往,都是无法忍受的。因为他们秉性恶劣、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贪欲强烈、不知满足、粗暴嗔恨、恶语伤人、唯求私欲、自然害他、薄情寡义,自己衰落时他们便会弃之不理,不知羞耻,对于正法誓言及因果报应毫不在乎,琐事繁多,难以满意,经常以争执、危害及嫉妒等非法手段欺惑他众,虚度人生。

  只要与这些凡夫交往,就会减少善法,增长不善,诸圣者也是远离彼等。因此,为了断除修持解脱正法之违缘,我也不应交往任何凡夫,而应独自修持寂静等持。

  后行:回向善根。

  第八十六修法终

  己四、思维愦闹之过患: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总的世间事物,尤其是今生的一切琐事,无有完结终止之时,恒常徒劳无义地忙忙碌碌,散乱度日。

  (现在世间人,天天都忙忙碌碌,念一遍《普贤行愿品》的时间也没有,不知道在忙什么。我认识的个别居士,也说天天忙得很,但也没有做出什么。如此一辈子忙碌,当你死的时候,才算是终于忙完了,现在开始闲了,只有到中阴法王那里去休息了。)

  无论如何精勤也无有实质,伏怨护亲永无休止,无论从事农、工、商、文化中哪一种行业,都只是为了温饱而已,实际上丝毫没有趋向正法之道,夜以继日这样漫无约束地虚度时光有什么意义呢?因此,现在我必须舍弃今生,修持禅定。

  【提示语】:

  有些居士一听到这些,马上就要出家,什么都不管了。结果过一段时间,生了很多烦恼,又开始还俗了。这样变来变去不太庄严,也没有必要。你们在城市里,给自己创造条件好好修行,这还是很重要的。

  后行:回向善根。

  第八十七修法终

  己五、思维静处功德: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昔日诸佛菩萨都是通过在寂静林中修持,获得了甘露法义,所以,我也愿意前往寂静林间。

  那里既无有愦闹、散漫、忙碌之琐事,也无需经商、务农、与凡夫来往,与鸟兽为伴,充满安乐。以净水、树叶为饮食而苦行,住卧于山间岩洞中,与正法相应,无有任何熟人、亲友,自然而然增上善法,内心清净使智慧明清。

  寂静之处——寂静的森林、寂静的寺院、寂静的山间、寂静的山洞等,有许多诸如此类的功德。因此,我从现在起应当住于静处。

  【提示语】:

  大城市里的多数人,今生要前往森林中修行,可能不太现实。但即便如此,自己也应该想些办法,除了必要的工作、与亲友的交往以外,尽量空出一定的时间,修一下自己所得过的法。

  毕竟人生很短暂,今天在座的人,诚如法王在《无常道歌》中所说,再过 100 年,人间一个也不会留下。不要说 100 年,就算再过 80年,大多数人也会“你一堆、我一堆,全部都变成了灰”。

  所以,来世并不是很遥远。我们在临死之前,每天哪怕抽出短短的时间,静下来思维、修行,这也很重要。否则,光是停留在理论上、文字上,到死的时候也用不上。

  后行:回向善根。

  第八十八修法终

  己六、真实修持静虑:

  前行:以毗卢七法而坐,皈依、发心。

  正行:不分别、不执著任何法,于此境界中毫不散乱、坦然安住。外境显现不灭,生起无分别执著之等持。

  【提示语】:

  我们的心从无始以来,一刹那都不停留,始终在胡思乱想。现在好不容易让它静下来,刚开始可能有点麻烦,但通过五种阶段的训练,心慢慢就可以坦然安住。

  安住的时候,外境什么都显现,但你却没有任何执著,这叫做胜观和寂止无二无别的等持。这种修行很重要,且不说相关修法中讲的修禅定的功德,即便是世间人一天特别劳累,通过禅定也能完全休息过来。

  现在许多佛教大德,法务非常繁忙,有很多事情要做。按理来讲,他们应该劳累过度,身体吃不消,但由于懂得调整,早晚在空歇的时候会禅修,疲惫不堪、非常浮躁的身心,依此就可以恢复过来。

  这一点,对心来讲非常重要!否则,前段时间一个报道说,现代人猝死的比例越来越高了,单单是中国,每年就约有 55 万人猝死,平均每天有一千人以上。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就是心情非常疲劳、压力特别大,在这样的心态中,人突然就死了。

  相比之下,佛教的大德、出家人就不会这样。他们虽然要面对很多事情,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剃了光头以后,整天就无所事事。佛教徒的责任,比世间人还要重,因为入了大乘佛教以后,要度化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人和动物全部要度,不像世间人,只管好自己的家庭、工作,就万事大吉了。真正的出家人,比在家人要累无数倍,他的压力也不是只有一个两个,而是要考虑天下这么多众生的痛苦。既然如此,那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会不会因劳累过度而猝死呢?不会,反而他们更加长寿,甚至很多大德可以活 100 多岁,这就是禅修的力量。

  后行:回向善根。

  第八十九修法终

  戊六(智慧度)分三:一、显现观为幻化八喻;

  二、观察法性空性;三、安住于离边中观之义中。

  己一、显现观为幻化八喻: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修色声香味触五境之一切现相,

  皆是于迷乱者前无而显现,故如梦境;

  因缘缘起聚合而骤然显现,故如幻相;

  (电影、电视都是幻相。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人,都是以看幻相而虚度人生的,很可怜!包括我们有些出家人,千万不要在这些迷乱的现象中过生活。如今学院里手机、电脑、无线网卡都可以用,完全用戒律来约束每个人,也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假如经常上网看世间的连续片,修行道相就会全部失毁,自己的人生也就浪费了。所以,希望大家尽量不要有这方面的习气!)

  无而现有,故如眼花;现时无实有,故如阳焰;显现内外不存在,故如空谷声;无有能依、所依,故如寻香城;现而无自性,故如影像;无而显现一切,故如幻城。如是正在显现时,也是虚妄无实的空色。

  后行:回向善根。

  第九十修法终

  己二、观察法性空性: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将外境的粗大显现(如山河大地)与自己的身体分析为微尘,从而断定无境空性;将内在执著之心分析为无分刹那,从而断定为无执空性。如是证悟无有任何能取所取之义,于此无依空性境界中入定。

  【提示语】:

  将因明跟中观的分析结合起来修大圆满,这是无垢光尊者比较推崇的。

  我们学佛刚开始时,应该有个系统的闻思,先观察修,再安住修,这样邪见、怀疑才不容易产生。否则,没有一点闻思,就要安住在大圆满的境界中,这是不现实的。

  对很多人来说,外境根本不空,柱子、瓶子都在显现;内心也不空,各种分别念此起彼伏。只有通过中观的观察,才会明白万法确实是空性,这个时候,对外境也没有什么执著,对内心也没有什么执著,能取所取全部消失,不得不安住在真正的空性中。所以,这是一种特别强有力的观察。

  后行:回向善根。

  第九十一修法终

  己三、安住于离边中观之义中: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身不动摇,语不说话,心不分别,身口意三门一直安住。

  此时,外境的一切显现,不管是听到的声音、眼睛看到的色法,虽然在六根前不灭,但执著外境的分别念,却统统息灭,你不跟随它,不执著它,也不去分别它。

  内在明空清澈之觉性,灭尽一切执著之戏论,中间无有身心所依,而自然显现法性,于如虚空般的明空觉性、不可言思大智慧、离意中观之真如性中乃至能安住之间一直入定。这种境界,没有执著、显现不灭、不可思议、不可言说,你能安住多久,就安住多久。

  【提示语】:

  这个修法是很深的,可以说是般若的最高境界、中观的最高境界,也可以说是大圆满本来清净的最高修法。

  当一切分别念完全消失,没有任何执著,你内心的光明部分,就会显现出来。去年我们讲《大幻化网光明藏论》时,也专门讲过。光明跟空性是不相同的,如果心的本性只有一个

  空性,那光明部分——如来藏,就没办法了知了。禅宗经常讲“明心见性”“见性”见的到,底是什么?除了空性以外,还有一个心的光明。当然,这种光明,并不是实有的东西。

  因此,我们特别需要将显宗和密宗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心的本性。否则,像现在有些人,对密宗的光明一点都不去探索,只是抉择显宗的空性,这样的话,你的窍诀是不完整的。

  因为心的本体既是现、又是空,这种现空远离了一切世俗,用语言很难表达,用分别念也很难想象。只有修行境界高的人,通过一种安住、通过祈祷上师,反观内心时,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而证悟了这一点,也就会明白众生和诸佛菩萨没有什么差别。

  后行:于显现如梦如幻中回向善根。

  第九十二修法终

  显宗部分,总共有九十二个引导文。如果一天修一个,基本上是三个月完成。《三处三善引导文》最后的文字中也讲了,略修是一天修一个,中修是三天修一个,广修是七天修一个。

  这次我在传讲的过程中,可能有些人修了,有些人没修。希望你们以后把这作为修行的一种功课,每年至少抽出三个月,一天修一个引导文,若能如此,你的心态决定会有很大变化。包括我们学院的藏族尼众好几千个人,也开始修《三处三善引导文》了,效果非常好。在座金刚降魔洲的很多道友,还有城市里学会的道友,相当一部分人也修了,对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发菩提心等道理,还是有不同的体会。

  否则,一个法如果没有修,光是口头上夸夸其谈,遇到关键时也用不上。就像一个医生,嘴巴特别会说,理论讲得特别好,但一点也不会开药,那是根本没有用的!

  此乃法相之因乘,三世诸佛之遗迹,

  自成二利大事业,圆满暂时究竟利。

  一切经论精华义,归纳撰著实修法,

  愿众皆入解脱道,身智事业任运成。

  大圆满心性休息实修法菩提妙道中初因相乘品终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达真堪布:掌握完美 80、把信心在明理的过程中稳固下来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一百二十三课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一百二十四课

达真堪布:掌握完美 81、对善法的执着,能成为解脱的因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一百二十五课

 

后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思考题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一百四十四节课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一百四十三节课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一百四十二节课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一百四十一节课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