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一百二十四课 |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一百二十四课
《中观庄严论释》当中,现在主要讲一切外道以及内道声闻、缘觉等未能通达如来之甘露妙法。也就是说,如来正等觉所证悟之真相,名言中万法唯心造、如幻如梦,胜义中暂时远离有实边,究竟远离一切戏论,对此其他人根本不能通达。 前面讲了密行派、梵天派等几种不同观点,这些宗派虽然提到万法唯心或者说一切法无分别、离戏论、熄灭贪嗔痴等,但与佛教所说的意义完全不相同。他们宗派均不能超出常有之法或者说是一种唯心的常我,在常我这一问题上,佛教与外道之间的差别相当大。 以前根登群佩大师在分析内外道的论文中也说:如今的外道主要宣说遍计常我,真正对俱生我进行判断的几乎没有。大家必须清楚:所谓的外道各种各样,每个教派里面都有他们自己宗派创造的一种常有的我,也有神我、万物创造者的上帝等很多不同说法,但对俱生我根本没有抉择到。这一点非常关键,表面上看他们也抉择无我,但在抉择无我的时候,就像《入中论》阐述对方观点时所说的那样,他们始终承认一个常有自在的我。 我们也知道,现在世间上有很多很多宗教,有些根本不承认空性;有些承认空性,却将它安立在一种单空的境界当中;有些承认所谓的我或者万物创造者,对此也执著为一种常有之法。所以,真正内道和外道主要的差别,就是能否抉择俱生无我,所谓的无我也非断除一个边。大家对这些问题应该清楚,如果没有好好闻思,一些外道徒或其他宗教、非宗教的观点,在你耳边一提起来就很容易跟着他们跑,因为任何人在不具足很好的定解时,自己的见解都会随着其他人的观点转,确实非常可惜! 归纳而言,以上所有这些宗派均超不出唯识之自性的常我,关于其中不合理之处,前文已经论述完毕。 麦彭仁波切教诲我们:外道虽然经常说“如幻”、“如梦”、“如阳焰”、“如乾达婆城”,或者说“无分别”、“无戏论”、“无实质”等等,这些名词对这些宗派来讲的确不合理,因为他们心里始终惦记一个实有的法存在,口头上却说万法无自性、无分别,这样根本不可能抉择一切万法的真相。但是,若将“无分别”、“离戏论”等运用远离一切垢染佛陀的智慧来解释,则是恰如其分、最好不过的。 遍入天在《五索论》中云:“唯名尽超离,断有实无实,生摄定解脱,彼称财神子。实非有实性,无实亦无实,解脱实无实,了彼知吠陀。”他们认为,就连名言中的称呼等也全部超离,就是胜义谛。这种胜义谛断除一切有实无实,已经获得解脱,这就是主尊财神子或者说遍入天。所谓实有的法不存在,无实的法也不存在,如果通达远离有实无实这一点,即已经通达吠陀。 密宗《普作续》经常说:谁已远离一切实有执著,即是普作我的本性。显宗也说:任何通达一切万法无有自性,就是心性自己的本体。外道的说法与此名词基本上相同,而且他们也有最究竟的本尊、解脱等很多解释方法。 他们说:就连名言中吠陀、梵天、财神子或者胜我的称呼也已经超离,是断除一切色等有实法与无实法、解脱生灭的常法。因此,名言中涅槃自性以外的色等有实法全部虚假的缘故,无有真实性。如果有实法不成立,观待它的无实法也已经化为乌有。认识到这一远离有实无实的胜我,就已经通达了吠陀或涅槃。这就是这一宗派的主张。 自在天派所说的中观理,寂静善写的论典《父子品》中说:独子梵天胜谛实,识之自在无边际,凡说唯一有者性,彼即尽说为羂索。“独子”是对梵天的一种称呼。也即运用呼唤的语气说:独子梵天啊,你应该知道:一切万法唯是自己心识的本性,此胜义真如就是识之自在天,周遍一切,无边无际。尽管原本如此,一切士夫却说他是独一无二而存在的本性。然而,认为“他存在”的耽著即是一种束缚之因,所以说如同羂索,为此称为“尽说羂索”,也就是说,在名言中,这种绳索实际就是束缚之因。 这些宗派虽然也声称离边,归根结底却始终专注在我或梵天这一边上。这就是他们与佛教的不同点,佛教里面无论中观还是大圆满、大手印,虽然暂时在名言显现中说:我也有、大圆满也有、境界也有……。但是最后在中观理证面前,任何本尊也好、佛也好,其本体全部都是空的。就像《中观根本慧论》所讲的那样,涅槃、轮回、如来、众生都是空性的,无有一法存在。这一点大家都非常清楚,包括《心经》也说:从色法乃至一切智智之间全部是空性的,智慧也空、无智也空、灭谛也空、非灭谛也空,心里没有任何一种所缘。外道并非如此,他们的观点可以说更接近唯物主义,心中一直专注一个对境。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定解宝灯论》也讲得相当清楚。 前面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讲了,这些宗派要么处于常的边,要么处于断的边,而他们始终不能解脱的原因也在这里。因为他们始终找不到一个万法的真相,只是以自己的分别念来安立。因此,《宗派宝藏论》说:世间上的各种宗派,有些已经圆满证悟了,有些部分证悟了,有些一点也没证悟,有些不但没有证悟反而颠倒执著,而颠倒执著也有深浅不同等很多种。莲花生大士的《窍诀见鬘论》中对这方面也以偈颂的方式宣说过。 所以,希望大家在遇到这么好的佛教的时候,一定要依靠自宗抉择的道理,通过自己的理证智慧生起特别扎实稳固的定解,这一点很重要。否则,表面上看来特别好听的这些名词,在外道典籍中处处可见,如果自身没有树立一个很好的中观见解,到了一定时候,很可能处于一种危险的境地,关于这一点前面已经讲述过了。 密宗当中,尤其前译派的无上大圆满,才是一切佛法里面最精华、最深奥、最殊胜的法要,我们在宣讲大圆满时经常用六种特点、八种特点等方式进行赞颂。一般不具备上师窍诀、自己没有信心的话,对于如此甚深的大圆满非常非常难以证悟。 大圆满如是的深奥、如是的难以证悟,若想依靠大圆满、大手印获得成就,就一定要有特别好的闻思智慧。未依靠闻思彻底断除对实相的增益,或者不具备甚深窍诀要点而盲修瞎炼的大多数人,都像外道一样非常危险。 无垢光尊者在《七宝藏》当中也说:现在的龙钦宁提处于以智慧挖掘的时代,闻思未究竟者不可能证悟。所以,对五部大论或者密法的基础都不了解,只是依靠一个灌顶,再加上自己的胡思乱想,能不能证悟大圆满呢?这一点相当困难。要么自己长期依止善知识,对无上密法生起信心,首先修持五加行,通过闻思《因明七论》、《中观六论》等,以名言量和胜义量进行抉择,最后在自相续中真正生起显宗的相关智慧,在这一基础上开始闻思大圆满,这样会有证悟的机会。 我们讲《中观根本慧论》的时候再三地说:无垢光尊者的有关教言中说,对于名言正相中的许多增益、怀疑、邪见彻底断除,对胜义正相的邪见、误解等全部瓦解,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不可能证悟大圆满。 因此,要么是闻思究竟、智慧圆满的人,要么就是对自己的根本上师具有与佛陀无二无别的虔诚信心,这两种人在听闻大圆满以后可以开悟。而且,所谓的上师也必须是不共的窍诀上师,只是会念个传承、会讲一点法,能不能成为大圆满的窍诀上师呢?不一定,如果连他自相续中都不具足任何证相和修行体验,即使给别人传讲,也像空瓶子一样倒不出任何东西。 以前的历史上也是这样的,有些弟子的信心相当大、上师的证悟境界相当高,这样的话,即使没有广闻多学,像布玛莫扎、莲花生大士等大圆满的传承祖师一样,依靠上师简单的表示也能通达。 如果智慧和信心这两者都不具足,自认为是大圆满的修行人,已经闭关了多少多少天……天天数日子,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闭关也很难说。这种盲修瞎炼的人大多数都很危险,为什么呢?对大圆满的基道果或者对整个名言和胜义非常深奥的道理,根本没有生起任何定解,听外道说:“万法是心造的。”他说“对对对,万法是心造的。”然后说:“一切都是普贤如来的显现。”“噢,对,一切都是普贤如来的显现。”他就像鹦鹉学舌一样,相续中根本没有生起定解。 所以,《定解宝灯论》当中真的讲了许多甚深窍诀,这次每个道友都在学习,不知道你们学习得怎么样?学习这部论典以后,对名言有名言的定解、对胜义有胜义的定解,这两个定解没生起来之前,学习任何法确实相当困难。 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佛教徒相当多,但不管走到哪里,许多出家人、在家人口中所说的、言行举止所表现的,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实际上,所谓的佛教并不是观察外境的一个镜子,而是观察自身的,所以大家应该观察一下自己的修行到底什么样? 由于本来清净和任运自成是大圆满当中最关键的修法,若对一切诸法本来清净、自性空性这一点未生起定解,有也不是、无也不是或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像大象沐浴一样转来转去,像麦彭仁波切说的:有也不敢说,无也不敢说,一切都是不可说不可说。在心中一直惦记一个有无以外的法,这与外道无有任何差别,并不是大圆满或中观的正见。如果执著这样的非有非无的空基另行成立,那无论将它取上不可思议的我、梵天、遍入天、自在天,还是智慧、大圆满、觉性、大手印等任何名称,也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实际意义上无有差别。 因此,我们相续中一定要生起中观的定解,对密宗最基本的理念应该通达。否则,不可思议的概念在外道典籍里面也很多,像中观、空性、离一切戏论、明心见性、一心不乱,以及至高无上、止观等所有名词,在外道等相似宗教里面随处可见,只是从名词上根本不能辨别。 以前释迦牟尼佛接近涅槃时,阿难问佛陀:您涅槃以后,应该从哪一个角度区分佛教与外道之间的差别?佛陀说:世间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宗派,而佛教与外道之间最主要的差别,就是以四法印来区分。当然,所谓的万法皆空、万法无常、万法无我等,外道里面可能也有相同的名词,但真正无常、无我以及有为法全部是痛苦有漏的本性等概念,应该说是没有的。所以,有些论师对外道和内道之间主要以四法印来辨别,这种状况也有。 前面已经再三强调了,作为圣教,如果脱离理证智慧,就连随信者也不会心服口服的,其他没有信心的人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大家平时学习中观等论典的时候,对于每天所学的知识一定要在内心仔细思维。我为什么每天都要问道友们从昨天所学的内容中收获最大的是什么,原因就是这样。表面上看,这是很平凡的一个问题,但实际上,我希望你们每个人从每天所学习的法义里面有一种不共的认识。 有智慧的人,在每次听完课以后都会想一想:我平时的思维与佛教的思维方式有哪些差别?如果你们每天能够记住一个问题,我想360天当中就有360个佛教的真理已经记在你的脑海里面了,两三年以后就已经有一千多种知识,这样一来,恐怕世间的很多杂念就没有安身之地了。 所以我想:闻法确实有很大的功德,同时对佛教的不共甚深之理应该有所了解,这一点很重要。不然,表面上看起来都相同,实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就像现在市场上卖的很多商品一样,从质量和价格上还是有一种不共的分析方法。前一段时间,有些人给了我一片昆明那边的普洱茶,上面写的是出厂36年……因为普洱茶时间越长越好,一般来说15年就很不错了,所以当时我很高兴,说一定要喝。后来一位佛友告诉我:36年谁都可以写,也许30天都不一定有。我想一想的确是这样的,表面上根本没办法区分,如果真是36年的普洱茶特别贵,对身体等方面还是很有好处的,不过到底是不是36年当中一直保存着,恐怕也很难分析。所以有时候比较相同的词,从意义上来讲不一定相同。 远离四边戏论、各别自证大圆满的境界,并不是分别念的对境,不应该限定在或者有或者无或者明亮亮一个范围内。所以说,长期依止真实正道以及具相的善知识相当重要。因为学问就是这样的,一开始可能看不出来,但过了五六年以后,肯定与刚来学院的状况不相同。刚才有位道友给我写了一个纸条,上面说他四年前来的时候,对菩提心根本不懂,现在其他的不敢说,但是对菩提心的概念、如何生起菩提心,以及菩提心的利益和珍贵性,已经基本上明白了。的确这样的,就好像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可能看不出来智慧有没有增长,但是毕业的那一天再看的时候,学问不可能不增长的。学佛也是如此,有些人一开始学佛就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今天剃头,明天就回去建立一个道场,要弘扬佛法……。的确有很多这样的人,对这些人我特别看不惯,真的要剃度、要学习佛法,最起码在五六年当中专心地学习,不过有些人度化众生的心特别迫切,好像没有头发就可以马上度化众生了…… 虽然我们口头上讲说如幻如梦、无实、离戏等许多名词,但是,对任何外道所说相似空性均无法与如来正等觉宣讲的无上甚深空性相比这一道理,没有以《中观根本慧论》等各种理证途径生起真实正见,也就无有任何利益。 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一些学习禅宗的人每天参话头、讲禅语,念佛的人总是将比较好听的几个字挂在嘴边上,学密宗的人也是随便在《普作续》或《七宝藏》里面背几个颂词,说“一切法都是光明大乐、赤裸裸”等等。这些人,实际在自相续中真正生起了多少定解?所以,最关键就是通过中观以及善知识的窍诀,真正明白佛教所说的空性与外道的空性完全不同。这时,就像麦彭仁波切在其他教言里所讲的:对你所证悟的空性,既可以说离戏论,也可以说真实谛,或者是光明明点、如来藏……什么名词都可以用。如果未通达这一点,即使说大圆满、大手印也毫无用处。因此,大家平时说话也好、修行也好,应该经常衡量自己的相续,看一看你对中观或者大圆满的道理有没有一定的认识?如果没有认识,只是口头上说一些漂亮话没有多大意义! 真正通达这一点,就可以理解:佛陀所讲缘起空性的甚深妙法等,遍入天、梵天甚至内道的声闻缘觉等也未能领受,他们所说的唯识、中观等词语,只是徒有虚名,实际没有任何价值。 由此可见,内外宗派单单从词句上不能区分出差异。所以,仅仅依靠相似的名词便将某一宗教判定为佛教,这是非常非常不合理的。现在有些学术界的人经常看外道的书,包括个别学佛的道友或者大法师,也是一直看外道的书,经常说慈善、孝顺父母等名词,然后认为佛教与外道没什么差别,并且着力弘扬其他宗派,这种现象比较多。但真正来讲,作为一个佛教徒,对于孔孟之道或者孝顺父母等善举,在适当的场合当中,有时候的确应该提倡,但如果把这些视为与佛教一致确实不合理。因为从观察胜义和观察名言方面,也即胜义和世俗这二理,在其他任何世间道和宗教当中有没有?如果没有,将这些全部混在一起说的话肯定不合理。 当然,我们不反对弘扬慈善精神,不过不应该将所有的见修行果或基道果全部与佛教合在一起。否则,只能说明自己对佛教真正的空性教理、名言真理没有完全通达。不用说普贤如来抉择的密宗最殊胜的窍诀,即使佛教所讲的因明逻辑推理以及龙猛菩萨所抉择的甚深空性,在其他宗派的教言当中有没有?我们应该好好观察一下。 有时候为了随顺众生当然是可以的,文殊菩萨也是到外道里面说释迦牟尼佛的过失……如果通过你的慧眼观察,发现真正具有度化众生的必要的话,我们不会排斥。但一般来讲,不管到什么地方都宣扬“外道如何如何”,作为佛教徒尤其是出家法师的身份来讲,恐怕不太合理。 在座的诸位法师,都是在上师如意宝理论和实修相结合的这个学院中培养出来的,应该具有不共的一些正见。现在很多人根本分不清楚,就好像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一样,外道、内道一起弘扬,对做社会公益也非常热情,认为所谓的佛法就是做好人好事,这些人对佛教方面的见解还是深度不够。我认为是这样的,如果说错了的话,我可以向你们道歉…… 从甚深要点来讲,外道所谓的空性与佛教所说的空性存在很大差别。外道所说的慈善,只限于人类等很小的范围,而佛教则是缘无量无边的所有众生。因此,不要说胜义远离一切戏论的见解,仅仅从世俗大悲菩提心这方面来讲,其他宗派根本不具足佛教如此范围广大的慈善言行。但是,个别人在这方面没有学习过的缘故,自认为自己弘扬得非常正确,其实有些地方还是需要观察的。 即使是印度东西方非常出名的阿底峡尊者也说:我如今来到了藏地,我的上师美德嘉那革德也已圆寂,此时虽有六大护门班智达等,但在印度能够真正区分外道和内道的人已经很少。尊者当时一直弘扬皈依,在这一过程中,真正能够从内心皈依,而非名词上皈依的人是非常少的。所以作为佛教徒,从见解上一定要分清楚,切忌将自己的见解与外道同流合污,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相续,这一点相当重要。 现在无论藏地还是汉地,很多宗教借用佛教的名词,如本来清净、任运自成、三身五智等等,一些人不具足真正的定解,逐渐逐渐将其他乱七八糟各种各样的宗派也是带入到佛教团体当中,打着佛教的旗号弘扬他们自己分别念创造的一些宗义,这样的确不太好! 上述有关外道的这些观点,静命论师在本论《自释》当中讲得比较清楚。麦彭仁波切则依照嘎玛拉西拉论师《难释》广泛而零散的内容,在这里作了概括性地宣说。 在印度来讲,静命论师和莲花戒论师是非常出名的,他们对印度的状况也比较了解,所以对印度佛教的现状进行了一些分析。我想我们学习佛教以后,对佛教见修行果的名词一定要清楚,但只是了知名词并不足够,因为在外道以及世间法当中也有慈悲心、爱心等相同的名词,最关键的问题是,应该了知佛教所谓的慈悲是指什么?外道所谓的慈悲是指什么?佛教的咒语是怎样的?外道的咒语是怎样的?对每一个名词最好作个比较,这样就会真正清楚佛教不共的殊胜之处。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