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索达吉堪布:山法宝鬘论讲记 八、 弃离恶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索达吉堪布:山法宝鬘论讲记 八、 弃离恶友

 

  总的来说,要断绝眷属仆人等所带来的一切愦闹,尤其是绝对不能亲近像毒物般的恶友。

  总的来说,修行人在身心等各方面应该保持清净,不要因为亲友眷属耽误自己的修行时间,尤其是如同毒物般的恶友一定要远离。

  下面是应该远离的九种恶友。

  大善知识博朵瓦的传记《美丽的莲花》中写道:“破戒毁誓着魔及女人,见行不同追求现世利,秉性恶劣愚笨贪欲大,亲友等诸恶友当弃离。”

  博朵瓦其实是笔名,他的真名叫宝明。据说博朵瓦格西是十六大阿罗汉雷登得瓦的化身,他在藏传佛教的后弘时期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对于此处所讲的九种恶友,不管什么身份的人,都需要尽快远离。

  意思是说,破戒者、与上师和道友背道而驰的破誓言者、鬼使神差被魔左右者、亲近女人者、见解行为不相一致者、唯一贪图今生不求来世利益者、秉性极其恶劣难以和睦相处者、过于愚笨自心不向正法者、自私自利心极大之人以及亲友等全部属于恶友。

  如果想做一个清净的修行人、出家人,就千万不要与这样的恶人交往。

  如果与他们进行交往,则罪业自然增长,善心必然丧失。除此之外,根本也不存在张着大口、獠牙毕露、双目圆睁、手持利刃的其他恶友。

  与他们整天交往的结果,就是善业灭尽、罪业增长。实际真正张着大口、獠牙毕露的恶魔根本不会危害你,就是这些恶友对你的损害最大。一般在寂静地方想要远离这些恶友非常容易,但在大城市里就很难说了,因此,修行人千万不要轻易离开寂静的地方!

  其一、不能与破戒者交往,因为破戒之人,他自己最初不重视戒律,行为放荡不羁,长期串习而导致戒律沾染过患。

  破戒者,不论居士还是出家人,有些人对戒律根本不重视,从来不防护身口意三门,这样一来,相续中很多恶劣的习气成熟之后,必定会染污自相续。

  诸如他们平时就违犯四根本戒,作恶多端,根本不警惕劣行;

  平时不守护戒律的这些人,根本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

  口中也是说说笑笑,谈论歌舞、冲突、经商、君主、大臣、土匪、盗贼、军事等各式各样的话题,以此消磨时光;

  他们从来不对修行方面的教言进行探讨,整天讲歌舞等有关贪嗔痴的话题。

  平时与其他人接触时,修行好不好可以从他的言谈举止当中看出来,有些人整天讲世间的话题,除此之外,有关出离心、菩提心方面根本不提,因为在他内心当中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串习。

  因此修行人注意在相续中串习菩提心、出离心非常重要。

  心里也充斥着贪嗔痴的分别妄念。可见三门不护罪行,放逸无度,无有惭愧,身语意成了装满罪恶的仓库。

  有些人表面似乎在修行,但他相续中一点儿出离心、菩提心的功德都没有,整天在贪嗔痴傲慢嫉妒方面打转转,他的身语意就像是堆满恶业的仓库,一点一滴的功德都不具足。

  平时应该观察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尤其想要生起出离心、菩提心的功德就一定要祈祷上师,以前文殊菩萨在宗喀巴大师前显现时,宗喀巴大师问:“使自己成为修行人的窍诀是什么?”文殊菩萨说:“平时祈祷上师、本尊,遣除罪障、积累资粮,经常阅读大论典,只有这样,你的相续才可以变成修行人的相续。”这是文殊菩萨给宗喀巴大师的教言,大家记住了吧!

  所以经常祈祷上师本尊,遣除罪障、积累资粮,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不然自己已经成为一个装满贪嗔痴的大口袋,这样实在没有必要。虽然我自己也不算什么修行人,但依靠佛经论典的教义以及高僧大德的传承与加持,对于哪些是修行人、哪些不是修行人还是很明确的。

  所以,自己如若与这样的破戒者交往,那么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他的卑劣行为,最后也将落得个破戒的下场。即便是偶尔与他们来往,也会使戒律清净的良师益友心中不悦,以谴责的口吻说:“此人喜欢破戒者并与之交往,由此可见他必然逃不出破戒的下场。”并且心里也不再接受他了。

  经常与不守护根门的破戒者行住坐卧、吃吃喝喝,人们也会对他议论纷纷:“这人现在看来戒律还比较清净,但经常与这些破戒者交往,恐怕他渐渐会破戒的。”而且心里也开始舍弃他。

  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感到追悔的?佛陀曾在《呵责破戒经》中义正词严地呵斥说:“必须像丢弃狗尸一样远离破戒者。”

  佛陀在经典中说:对破戒者应该像丢弃狗尸一样尽快远离。

  破戒者当中应该有两种人:一种人对前世后世、业因果一点儿不在乎;另一种人虽然以业力现前破了戒,但是愿意诚心忏悔。从别解脱戒的角度,对前者确实应该像丢弃狗尸一样尽早远离。

  《蓝色手册释》中也说:“如若食用破戒者的食物,则被他的冒渎晦气熏染而不能思维正法。

  本来你的修行还不错,但经常与破戒者交往的缘故,受到了他的恶劣习气的加持,从此以后修行也很难成功。

  我曾经去拉萨时吃了破戒者坡凑瓦的一点食品,结果涅热巴说:‘对你的修法来说,再没有比这更大的障碍了。’

  藏传佛教对与破誓言者交往非常谨慎,认为吃了他的食物也会染污自相续,一般对破小乘戒的人不会这样对待。

  格西雅嘎巴和一位朋友,与一个破戒之人同宿在一个小屋里。格西雅嘎巴禁语默诵经典,夜里梦到那位朋友与他本人的肩上都染上了黑点,他将自己的污点擦干净后发现他的朋友还未擦拭,于是对他说,你应当诵一会儿经。仅仅在曙色升起时与破戒者同住一屋檐下,则堕入地狱。因此当格外小心谨慎。”

  有些论典中说:与破戒者同住,将于八万劫中堕入地狱。《宣说轻重罪业经》中说:即使犯了五种堕罪中的轻罪,也会于八万劫中堕入复活地狱。即使犯轻罪没有忏悔,也会在八万劫中感受复活地狱的无量痛苦,根本戒与重罪更不用说了。

  作为凡夫人,细微的戒条都不犯也很困难,但有些以业力现前,连根本戒都会犯,不管怎样,犯戒之后一定要诚心忏悔,否则后果非常可怕。

  正像这其中所说,再没有与破戒者相处更危险的了。

  最好不要接近破戒者,否则,自己也会染上他们的晦气。

  其二、如果与破誓言、着魔者交往,自己也会中上破誓晦气,从而病痛萦身,恶缘灾祸等不幸之事屡屡出现,并且后世只能沦落到恶趣之中。为何这样说呢?诽谤上师,殴打师身,诋毁恪守同一誓言的道友,嗔恨善法,将上师的教言置之度外,而表面上却冠冕堂皇地说我在精勤做其他的事,此等破誓言之人其实也就是被魔左右者。

  破誓言者实际就是着魔者,因为没着魔的话肯定不会破誓言的。世间上很多人都是这样,他们私底下毁谤这个上师、那个上师,对善法根本不屑一顾,表面却经常说:“我在发某某心、做某某事情……”

  以往因为毁坏誓言而投生为妖魔鬼怪的众生喜欢破誓言者并对他鼎力相助。

  这些破誓言者虽然表面在做一些善事,实际却嗔恨道友、诽谤上师,真正是已经着魔了。

  此外,对正法造违缘的所有恶魔也予以帮助,使他做背离正法之事顺利,因此将破誓言者称为被魔左右者。

  为什么说破誓言者其实就是着魔者呢?以前毁坏誓言而投生为鬼魔的人,非常愿意帮助这些破誓言者,如今世间中有许多危害佛教的鬼神也会对他们帮助,因此他们就是着魔者。

  有时遵守因果的誓言不一定很顺利,但破坏誓言的人,事业非常顺利,因为暂时来说,很多鬼神会帮助他们,但从长远来看,他们的前途与事业都不会成功的。

  他们就成了历代传承上师教言下具有势不可挡威力的护法神所降伏的对象,自己如若与他们为伍,那么上师、僧众以及护法神都会不高兴,也会对自己严惩不贷,以致身体遭受病痛折磨,精神癫狂发疯等,

  对这些破誓言者,只有依靠上师、护法神降伏。因此,如果经常与他们交往,所有的上师和护法神都不会高兴,这样一来,你也会受到护法神的惩罚——身体出现疾病、精神发生癫狂等,会遇到很多违缘。

  国外的个别人说:“你们不要修密宗,不然会发疯的。”这是没道理的。但已经进入密宗却没有如理如法地修持,经常泄露秘密、诽谤上师、毁坏誓言,确实很有可能会着魔。因此,进入密宗以后先不着急修甚深的法,应该把基础法打好。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中说:自相续中若想生起功德,首先要积累资粮、遣除罪障,而修习这两者的所有方便法可以包括在七支供当中。以前萨卡瓦格西到贡塘仁波切那里去,他问:“生起菩提心的最好方法是什么?”贡塘仁波切说:“遣除罪障、积累资粮。”

  大家在相续中一定要对密法生起正见。现在很多人喜欢形象上的道理,但这是不稳固的,首先修习五十万加行,在质量、修量上都达到圆满,这样比较好。不然表面虽然是个修行人,实际对上师三宝一点儿信心都没有,对出离心、菩提心也不希求,却对世间的名声财物百般执著索求,那是非常可笑的。

  以前博朵瓦格西讲了一个比喻,有个人住在其他人家里,当时吃了非常丰盛的晚餐,后来因为消化不了,特别想吐,但因为吃得太好了舍不得吐,就用绳子把自己的脖子绑起来,主人问他:“为什么把脖子绑起来?”他说:“吃了那么好的食物,怎么能吐出去呢?”博朵瓦格西说:“世间八法就是这样的,本来是应该吐出去的东西,但却总是舍不得吐。”

  并且修法过程中也是出现莫大的违缘魔障。不用说违背上师教言、与同修道友彻底不能和解的严重破誓言者,就算是稍有不和的人也应当像对待毒蛇一般不能与之共处,必须远离。

  不要说完全破誓言,稍微对上师、道友有些不满的话,就应该尽快远离。现在很多人说自己的修法不顺利,这可能就是因为你对道友、上师不恭敬造成的,这其实已经直接对你的修行制造了违缘。

  其三、如前所说,作为出家的沙门绝不能亲近女人,甚至连目视一下也不允许。因此,必须断绝与他们亲密交往。

  作为出家沙门,亲近女人是一种非常大的障碍;女众出家人也是这样,亲近男众会给自己带来非常大的违缘。

  其四、所谓的见行不同的朋友是指自己喜爱善法并行持,而他却热衷于罪业;自己喜欢高尚行为,而朋友却喜好放荡行为;自己在上师前听受正法,他却行持与之相反的非法并且行为举止与上师道友不相一致,上师道友外出行走时,他安住不动,上师道友们安稳而住时,他反而到处奔走,坚决不能与此类行为不同之人交往。

  与自己见解行为不相同的人一定要远离,不能接触。这里指的是,自己喜欢行持善法,经常闻思修行,而这位朋友却热衷罪业,比如自己依止上师听闻佛法,依止寂静地方,他的行为举止却与上师道友完全相反;上师要求大家共同闻思修行,他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谁也不理睬;上师要求住在家里面,不要出外行走时,他却偏偏招摇过市,四处找人串寮。

  我们应该看一看,哪些人与上师道友的行为不相合?如果确实不相合,说明他就是恶友,不应与之交往,否则自己的善根也会毁坏。

  这与《现观庄严论》第四品中所说的修加行时的过患有四十六种魔业意思相同。

  《现观庄严论》中讲到了四十六种魔业,其中针对上师与弟子之间的魔业,比如上师愿意讲法、弟子不愿听法;弟子愿意听法上师却不愿讲法;上师好心批评弟子,弟子却心生嗔恨。这里所讲观点与四十六种魔业基本相同,与上师的行为不一致的人,如果与他经常接触,自己的行为也很容易与上师相反,这样一来,自己的修行也会一落千丈。

  倘若与违犯僧众法规之人相处,非但不能增上善法,反而会使嗔恨等罪业日益增盛。

  如果经常违犯僧众规定、不听上师言教,不但善法无法增上,而且还会使各种罪业与日俱增。

  这个问题比较严重,一般人多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的行为言词经常与上师相反,这样与他交往很危险,自己的行为也会逐渐改变。

  其五、与贪图现世利益之人哪怕仅共住一顿饭的时间,从他的言谈中就能明显地听出,

  第五种是贪图现世利益的人,与这类人仅仅吃一顿饭的时间,也可以从他的言语中听出他对亲友如何贪爱、对怨敌如何嗔恨。所以一个人的修行好不好,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看出来。

  无论从任何方面来说,都是亲友眷属的苦乐如何如何、我是怎样尽心尽力帮助他们的,片刻也不暇安住,

  特别贪爱亲友的人,经常口中会说:“我的亲友如何如何、朋友如何如何。”根本听不到有关闻思修行的任何话语。平时我们一定要加强修行方面的串习,因为人的修行境界是可以通过他的身体和语言显露出来的。当然,如果相续中没有悲心、智慧,那在他的身语中也就不会表现出这方面的功德。

  口中总是说:“为了父母必须前往,为了妹妹、侄女也不得不去,为了亲朋好友等需要去。”对自方说的全部都是贪爱的话语。又听他说:“其他的某某人对我的家人从不做好事,而且对我本人也不做好事,对亲友也没做过好事。”对他方说的全是憎恨的言词。

  他在寂静道场中一刹那也不安住,经常为了这个、为了那个跑到外面去。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自己不好好闻思修行,整天东跑西窜,不是为了自己就是为了他人,根本不好好修行。

  你们也许认为《札嘎山法》很好懂,但我觉得它的内容非常难懂,真正以每句话衡量自己时,作为一个修行人都会感觉特别惭愧:“我这个修行人是不是这样呢?”希望大家对这部法一定要经常看、经常思维,不要听完之后就全部还给上师了。

  他不仅自己不行善法,而且长期这样影响别人。听他说的都是些贪爱憎恨之类的话题,如此一来,自相续贪嗔散乱分别妄念纷纷增盛。

  我们都是凡夫人,如果经常有人在旁边说些贪嗔散乱的语言,自己的相续也会渐渐随着这些分别妄念而转,无法自已。

  因此说追求现世利益之人是恶劣之友。

  应该了知,整天为亲朋好友奔波忙碌的人就是真正的恶友。

  贪图现世利益之人与在家俗人有什么差别呢,虽然形象上是出家人,也无有益处,他们的心里所忆念的、身体所做的无一不是为了本乡本土、亲戚朋友、财产受用、伏怨护亲。

  有些人,从形象看确实是个出家人,但他对世间非常贪执,其实已经与世间人没有什么差别了。你表面保持出家形象,实际却像世间人一样,身体所作、心里所想、语言所说,没有一样不是为了伏怨护亲,整天为了获得名利地位四处奔走,这样又怎么可能获得任何功德利益呢?

  外表虽然身着僧衣,其实内心全是贪亲嗔敌的纷繁杂念,甚至连在家人也比不上,而且他的斑斑劣迹那些在家人也十分清楚。

  有些在家人非常善良淳朴,他的一言一行根本不愿意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但个别出家人连比较淳朴的在家人都不如。

  我们不应该只是外在的形象出家,应该想一想:真正内心当中是不是已经出家了?如果整天为家庭、亲友忙碌的话,其实你根本没出家,还不如那些在家人,这些忙忙碌碌的在家人对于做功课、修法也是非常精进的。

  可是,现在像我这样根本不如善良在家人的出家人肯定特别多。

  他的家人以及亲友们发生一点点不幸之事时,经常会说:“这件事需要去问一问我们那位住在寺院里的出家人,去喊出家人回来。”实际上,他们这样做并非是因为那位出家人心地善良,而只能说明他对亲属的贪爱以及对仇人的憎恨极为强烈而已。

  他们经常找你的原因,并不是你的修行特别好,而是了知你内心的贪心、嗔心特别强烈,对世间上的事情特别关心,因此才会三番五次地去找你。

  作为一个清净的修行人,除了闻思修行以外,对在家人的琐事最好不要参与,这才是出家人的行为。

  通常,在家俗人与出家僧人从本分上而言,出家人已经彻头彻尾舍弃俗事,出家为僧,他们在财产方面可以说一无所有,既不务农也不经商,又无债款本金所得利,按理说在家人要对他们上供生活资具。

  自古以来,出家人与在家人本质上就存在很大差别。按理来说,出家人只要清清净净地修行,然后由在家人提供一点儿生活资具就可以了。

  可是当今的时代,已经完全颠倒错乱了,那些在家人整天无所事事呆在家里,经商务农、伏怨护亲等什么能力也没有。而寺院中的出家僧人们却要帮助他们种地、经营、与敌人打架,还要帮助他们向官员们请示,总是为亲友们忙前忙后,尽力饶益。

  原本出家人应该在寂静地方静静地闻思修行,不能参与世间的琐碎事情,而在家人应该操心世间的繁杂琐事。现在却已经完全相反了,那些在家人整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寺院里的出家僧人反倒四处奔波忙碌,帮助在家人管理工商农牧。

  这种现象在当今末法时代非常多,尤其是现在,比如藏地的牧民,出家人经常会帮助他们放牧;在农区,春种秋收的时候经常会见到出家人的身影在田地里忙忙碌碌,这种现象非常不如法。

  由此来看,身为出家人不能坐在修行者的行列中,反而需要养活那些在家人,就好似转轮王降低到牧童的位置上一样,在佛教中再没有比这更难看的事了。何时何地也不能接触这些徒有其表的形象出家人。

  出家人有出家人的事业,他们应该好好地呆在寺院里闻思修行,除此之外,经常操作在家人的事业是不合理的。但有些出家人习气比较严重,特别喜欢穿在家人的衣服、唱在家人的歌。还有些出家人喜欢带着孩子,这样确实不好,是非常不吉祥的,如果你经常这样做,可能你以后真的会这样抱着孩子的,不是一件好事。

  作为修行人、出家人,还是应该精进地修行,如果出家人没有坐在修行人的行列中精进闻思修行,反而特别喜欢在家人的行为,那就像转轮王去当牧童一样特别可惜。出家人的行为是非常高尚的,不要去学一些低劣行为。

  现在世间上的人们特别贪著钱财、名声,他们根本不了知诸法的实质,修行人如果没有生起真正的无常观,那想断除诸如此类的行为也很困难。宗喀巴大师说:“如果相续中生起了人身难得和死亡无常的观念,那此人一定会精进修持。”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佛最后涅槃的时候,在萨拉树下一边做狮子卧式一边说:“诸法无常。”这是他来到人间转****所说的最后一句话,这既可以说是释迦牟尼佛的遗书,也可以说是对我们最后的教言。

  因此没有生起无常观的话,无论说得多么好听,你的修行也不会成功的;如果能够生起无常观,对上述这些恶友也就根本不想去接触。

  其六、人格不好也就是指秉性恶劣。作为修行人秉性善良十分重要。如果性情恶劣,那即便是信心十足、智慧高超也无济于事。

  即使世间人也是非常重视人格,对学佛的人来说,人格就更加重要了。

  善知识博朵瓦对前来依止的人首先要向其他人打听道:“他的人格如何?”有人如实汇报说:“此人人格虽然平常,可是智慧却是出类拔萃的。”这时,格西会毫不客气地说:“我实在不愿意因为弟子下堕地狱。现在让那人背起包裹赶紧离开。”

  博朵瓦面前经常会来很多人,这时尊者首先会打听他的人格如何,如果说:“他人格平平常常,但智慧却非常好。”间接说明这个人的人格不是太好,这时尊者经常会让他马上离开。

  如果别人介绍说:“此人秉性倒是不错,容易和睦相处,但是信心不足,而且智慧也浅薄。”格西便会说:“信心是有为法,可以生起,对于智慧浅薄这一点,我有办法让他学好,但这也要靠他自己精进。”

  信心和智慧都是有为法、无常的,如果没有信心,就经常看上师传记,平时精进修持,这样一来,渐渐也会有信心的;如果智慧浅薄,只要他自己精进,上师再拿一个“棍棒”在旁边看着他,他的智慧也会增上的。不论智慧还是信心都有办法增上,但人格不好的话,就很困难了。

  噶当派所有的高僧大德都对人格特别重视,他们认为,就像无法使黑炭变成白色一样,人格不好的人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法王如意宝在《忠言心之明点》等许多论典中也着重强调了人格的重要性,因此希望大家人格一定要稳重,与大家要和睦相处。不然人格不好的人,吃一顿饭的功夫就会大打出手,说句话的功夫也是竖眼横眉,来了没几天,已经跟许多人打过架,这样的人千万不要与他接触。

  所以说,人格的好坏非常关键。

  修行成不成功,关键看人格好不好。如果人格不好,即使一两天当中假装修行,最终也不一定会成功的。

  假设是一位秉性恶劣之人,那么暂时虽然对上师与正法可能有一点信心,可是当上师严厉地呵责他不合正法的所作所为以及道友们好言相告说“这应当做,这不该做”之时,他便会暴跳如雷,怒不可遏,对自己的错误根本不看成是过失,

  一般人格好一点儿的人,别人指出错误时,他一定会虚心接受的;人格不好的人,他暂时对上师和正法有一点儿信心,但只要上师稍微批评一下就特别不高兴。

  反而认为上师或这些道友不喜欢我,他们有偏袒之行,以此生起邪念,进而反抗上师与诸位道友,并向自己的兄弟亲友们添枝加叶地诉说:“上师与这些道友对待我如何不公平、不合理。”

  这种现象特别多,对上师和道友的批评,不但他自己不接受,而且会在自己的亲戚朋友中间到处宣扬。

  他的那些亲友们也偏听偏信,认为上师与道友们就是与他不和,从而退失信心,顺口说出各种各样的难听话。

  由于他们不懂什么道理,听了这个人的话以后,也开始认为上师不公平。

  当时,如果上师心平气和向他们解释说:“事实不是这样的,他既违背了佛陀制定的戒律,又违犯了僧众内部的纪律。”尽管苦口婆心地给这位品质恶劣者讲道理,但因为那人心术不正,一口否认他有如是的罪过,而且说起话来也都是虚伪诡辩之词,再加上他的亲属们对佛陀制定的戒律与僧团内部的纪律也是一窍不通,所以无论如何解释,他们也没办法理解。

  以前我们多芒寺有个破戒的人,他对帝察活佛非常不恭敬,后来上师批评了他,他回去便对自己的亲戚朋友说:“上师对我如何如何不公平。”这些人根本不懂佛陀制定的戒律、寺院的纪律,因此也跟着他诽谤上师、毁谤正法,造下了很大的恶业。后来他们当中很多人也是出现了非常不好的事情。

  确实,人格不好的人经常会给上师、道友带来很多不方便,也会给僧团带来违缘。

  以诸如此类的事屡次搅扰上师与僧众的心,何时也不能与这种恶劣之人交往。

  人格不好的人经常给上师增添麻烦,任何时候都不要与他们交往。

  所谓的人格不好概括而言,也就是说心不正直。心不正直就是说心术不正。

  心不正直的过患相当大。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中讲到:“若于过失不知错,尔时彼人常犯错,如是重蹈覆辙者,则灭前有之诸德。”我们当中有些人,已经非常明显地犯了错误,却自认为瞒过了所有人,从来不知改过。

  心术不正之人本来自己不好,却偏要坐在好人的行列里,对于自己具有的恶习总是千方百计地隐瞒不露。

  自己本来有很多不好的习气、过患,已经犯下了非常严重的错误,但是担心受到批评,想方设法地隐瞒,然而你肯定不能长期隐瞒下去的。

  他的心性本来不好,却习惯于大模大样地坐在好人的行列中,这是前世的同行等流果,因此很难改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为什么有些人的恶习特别难改?就是生生世世的等流果造成的。

  这个道理确实非常好,由于他生生世世当中都是做这样的坏人,肯定特别难改的。

  如果不直截了当地指点说:“你以为自己很好,实际上根本不好,你有如是如是的缺点。”那么无法令他改头换面;如若开诚布公地指出他的过失,那他又会不承认自己有这样的过失;

  对一个好人,如果说:“你的这种做法很不好,你还是应该做一个正直的人。”他就会马上改正。但是面对一个恶人时,如果不指点出他的错误,也就无法改正,但给他指点出来的话,他又不会承认。

  如果不予以指点,那么要改变这种人,上师以及僧众们实在无能为力。这期间他也一直是扰乱自他相续,积累罪大恶极之业。

  坏人做了坏事以后,当场指出来他也不承认,因此事情总是无法解决,非常麻烦。如果是个好人,即使犯了一些错误,他也会很快承认,事情非常容易解决。

  好人、坏人在这方面确实存在很大差别。

  这种人自己本无功德,别人必须要当作他有功德,否则他便会心生嗔恨。上师对他也要这样,本无功德当作是有,如此他的相续中根本不会生起新的功德;

  对于好人,即使他相续中没有功德,上师也有办法让他生起功德;但如果自认为非常了不起,即使上师也对他无可奈何。

  他本来有过失必须当作没有,否则,他也会气急败坏,因此上师也不敢直言不讳地说“你要断除这种过失”,由于谁也不敢说,以致于他的相续中原有的过失一直保留着,而且在此基础上还会产生许多新的过患,最终只能是罪业越来越深重而已。

  连上师都不敢说,道友更是不敢说,如此一来,他在上师面前已经成了一个罪业越来越深重的人,根本不会有任何进步。

  此类人恒时毫无功德而言,就像罪恶的仓库一样,即使住在上师座下与僧众团体里也不会有一点一滴的上进。

  这种人,相续中各种各样的罪业没有一个不具足,而少数善法的功德却无法找到,非常贫穷。有些坏人已经在这里住了五六年、七八年,但闻思修行方面一点儿都没有增上,在扰乱上师和道友的心的这方面,力量却非常强大。

  人格不好的缺点谁也无法改变,如果心术不正,那么相续中也无法生起信心、精进、智慧等一系列的功德。由于心不正直,自私自利心极为强烈,以致于从来不考虑遭受轮回与恶趣痛苦的逼迫以及痛苦之因的集谛——充满自相续的深重恶业烦恼。

  由于自私自利的心特别强烈,他既不会想到痛苦也不会想到痛苦的因,原本无始以来的恶习就特别严重,现在依靠我慢烦恼更加深了这些恶业。

  因为他们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而根本认识不到自己的烦恼业障,也就不会精进予以净除。

  有些人的烦恼过患确实特别多,但是上师、道友都不敢说,因为一说你就会生气。长此以往,你自认为还不错,因为上师、道友从来没说过自己的任何过错。实际并不是这样的,只是别人不敢说而已,并非你没有过失。

  自己最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听取上师、道友的建议,改正自相续中的过患,这样一来,你相续中也会生起殊胜的功德。

  因此,这种人从不修持正道,也不希求灭谛,原本对四谛及业果的信心也丧失无余,并且不会重新生起,反而以善良自倨,对自己的过患全盘否定,当然也就不可能有精勤断除罪业的愿望了。

  这种人数不胜数,所谓的正道对他来说,真的像猛兽面前放置青草一样。

  此类性格恶劣之人往往孤芳自赏,自命不凡,对谁也不恭敬,所以闻思修行的智慧也无法生起。

  这里的意义非常深,大家应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人格不好的一类人。

  总而言之,秉性恶劣之人任何善妙的功德也不会生起,而当别人指责自己的过失时,简直要被气哭了。可是他在恶言谩骂别人时,即便对方与自己的关系再密切也无所顾忌。因此说他心术不正。

  这种人,别人对自己稍有微词就接受不了,马上哭起来,可是在谩骂其他人的时候,根本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完全可以做到目中无人。

  他们这类人,上至上师堪布阿阇黎,下至新来的小僧人必须对他尊重、恭敬、爱戴,如果口中不称赞他说“你很优秀、你很神奇”,他就会怒气冲冲,相反,他自己对任何人从不尊重恭敬爱戴,言词大为不敬,行为傲气十足,不可一世,如此一来,大家都会心有芥蒂地说对这个坏人一定要万分注意。

  大家平时就应该注重自己的人格,确实有很多人的恶劣习气是前世等流果造成的,很难改。其实有些人是可以改的,他刚来的时候,各方面都非常不如法,后来通过闻思修行,在上师道友的帮助下,确实变成一个好人了,这也是我亲身体验过的。不过,这是个别人,大多数确实非常难改。

  因此,应该经常观察自相续,如果自己的人格不太好,还是要尽量改,尤其心术一定要正直,大家多看看麦彭仁波切的《二规教言论》,其中讲的道理也是非常深奥的。

  如果在一百人的僧团中有一位这种秉性恶劣、难以相处之人,那么所有的人会心神不定、忐忑不安。

  即使只有一个人的人格不好,大家也是特别麻烦。

  因此何时何地也不要与这类人格不好的人交往。

  好人和坏人在人群中有很大差别,人格不好的人,即使只有一个也会使很多人不安,一旦有一天他离开,大家都会特别高兴;人格好的人离开时,大家心里都会很难过,总感觉空空荡荡的,非常舍不得。

  其七、由于愚笨之人无有辨别善恶的智慧,如若与他交往,那么也会导致自己一切行为不如法的后果。自己的行为首先漫不经心地随顺他一两次,没想到最后自己也成了无恶不作,以此虚度光阴,因此也不能交往这类愚昧之辈。

  有些人对取舍善恶因果根本不在乎,如果与他们交往,自己也会受到影响,最后必定会导致不如法的后果。

  其八、贪欲强烈之人对衣食等财物,得到一个心不满足,又寻求第二个,得到第二个仍不满足,还要寻觅第三个,他明明知道施主们并不富裕,却还厚颜无耻、直截了当地说:“我没有法衣、缺少这种资具希望你能提供。”

  一般恶人没有一点儿羞耻感,经常直截了当地说:“我没有法衣、没有房子、没有钱……”这样的恶友确实很多,还有一些是恶上师,他们明明知道施主们并不富裕,却经常百般索求。

  以前我遇到过一个乞丐,给他一点儿钱的时候,他说想要一点儿糌粑;给他一点儿糌粑的时候,他又要一点儿酥油,后来我都有点生气。藏族有种说法:给他肚子里吃得饱饱的时候,他怀里也要装得满满的。有些恶友、恶上师就是这样的,给他下等的不行,需要中等的;给他中等的时候,需要上等的,贪心特别大,总是不知满足。我们不应该与这类人交往,否则凡夫人很容易受别人影响,你的朋友什么样,你也会变成这样的。

  暗地里也依靠书信、甚至手示以上的各种方法再三索求,最后施主在万般无奈又舍不得的情况下也不得不给。如果与这种人交往,久而久之,自己也必然会变成像他那样欲望强烈、贪得无厌之人的。

  这些人给施主们寄一点儿甘露丸、舍利子,甚至龙泉水也给他们寄一点儿……以此小恩小惠希望施主们能给自己汇一大笔钱。如果经常与这些人交往,久而久之,自己也会变成这种人。

  其九、对亲友过于爱恋之人,诸如当父母或亲友姊妹前来看望他的时候,他便长时间依依不舍,没完没了地和他们闲谈。

  有些亲戚朋友来看他,他就特别开心,然后把所有的闻思修行全部放弃,一心一意地与他们海阔天空。

  待他们要离开时,又连连叮嘱不久一定要再来探望我,说完竟然哭泣起来。等到亲人真的已离去时,他便会从很远的地方目不转睛地盯着,一直目送到对方已完全从视野中消失为止。

  亲友要走的时候,他仍然舍不得,甚至泪流满面地不断挽留。亲人们已经上车,而车已经开出很远,他却还在那里不断地摆手,并且说:“我的亲人呐,你们快回来呀……”这种人的贪执特别强烈。

  经常回去确实没有很大利益,对亲人过分执著不是修行人的作为。但亲人来的时候一点不理睬也不合理,过去炉霍那边的一个僧人嘎巴,亲人有次带了点儿糌粑来看望他,当时嘎巴把东西已经收下了,但是不让他的亲人在家过夜,而是让他自己找地方,可是这位亲人一个认识的人也没有,因此特别生气。听说我们这里的一个出家人,家里来人看他,后来走的时候,他的哭声都是特别大……这样的话,你还是不出家好一点,不然以后的生活可能还是很痛苦的。

  如果几天没有与亲友们见面,只要来一个当地的人,他就会不厌其烦地打听亲友们是否平安,身体是否安康。

  我们有些人也是,自己的家乡来了一个人,一直在那里问:“我的亲人怎么样,我的朋友怎么样……”有些人打电话的时候特别没水平:“我的妈妈怎么样?婶婶怎么样?小侄子会走路了没有……”问这些有什么用呢?侄子能不能走路对你的修行没有任何帮助,他两三岁的时候肯定能走路,不用你操心。一个出家人、修行人,打听这些闲事根本没有用处,不要打听。

  当他得知亲友们遭遇了小小的不幸之时,说什么也在山里住不下去了,立即大步流星疾速赶赴回去。

  他只要知道家里出了一点小小的事情就马上要回去,道友劝、上师劝都不行,一定要回去。但你回去也帮不了什么忙,事情已经发生了,如果能解决,你不回去也可以解决;如果不能解决,你回去也解决不了。只不过是你自己的执著习气太严重,没有办法放下罢了。

  就算是呆在神山静处,心里整天考虑的也只有亲戚们的甘苦,而丝毫不观想修行的核心无常的道理等。

  希望有些修行人,对家里的事情不用太操心,有人死了的话,理所当然在这里帮他们念点经、作个超度,除此之外,你即使想管也是管不了。

  仓央嘉措的道歌里说:应该观想的佛陀一直观想不出来,不该想的朋友的面容却不断浮现在自己的脑海当中。这是对我们作的殊胜教言,修行不好的人,该观想的本尊怎么都观想不出来,但以前的家人朋友,根本不用特意观想,自然而然就跑出来了。

  作为修行人应该尽力断除这些贪执,要观无常、观大圆满。无常真的非常重要,八万四千法门的核心就是无常法,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最后说的一句教言,就是“诸法无常”。各大教派特别重视无常法的原因也是如此,如果无常观得好,对今生的一切琐事自然而然会断除;无常观得不好,那心里想得多,行为上也会做很多,你经常打电话回家问:“奶奶的头发白了没有?爷爷的牙齿掉了没有……”只是浪费电话费而已,没有任何意义。

  如若与这种对亲友情意缠绵之人接触,长此以往,自己也会成为贪恋亲友之人。故而随时随地都不能与之交往。倘若独自一人既无眷属,又无仆人,那么也就不存在不听自己话的人,其实与眷仆具足没有差别,甚至比有眷属仆人还好。

  如果自己做自己的眷属、自己做自己的仆人,不会出现使自己心烦意乱的人,心情也会非常愉快。

  如是恶贯满盈的恶友就像黑炭一样,谁一接触它,就会沾得满身黑。同样,谁如果交往上面所提到的那些恶友,也必定会沾染上他们的过患,从而失去正法。这就是所谓的近墨者黑。

  失去正法特别可惜,所以首先不要交往恶友,这就是近墨者黑的道理。

  不仅如此,而且因为那些野蛮无知的恶友都是秉性过于恶劣之人,所以上师与道友谁也无法使他好转。就好比在数劫中将黑炭观想成黄金,它也不可能变成金子一样。金厄瓦格西曾经将一块炭放在多龙巴的手中说:“尊者,纵然一劫又一劫连续不断地将它观想成金子,它也不可能变成金子。同样的道理,对于上师足下毁誓言、破戒律、贪图现世的人们,即便是一劫又一劫中将他们作佛陀想,他们也不可能变成佛陀。”

  上面所讲的九种恶人,对他们怎样观想都不可能成为好人。格西的这种说法,当然有了义、不了义几种解释,这里应该是从大多数坏人来讲的。

  以前有个恶人杀了人,有人问:“你为什么杀人?”他说:“这个人很讨厌,一直在我面前晃来晃去,所以就把他杀了。”这些恶人的性格真的很难改变,就像黑炭根本无法变成白色一样。

  这都是以前的等流习气特别严重的人,如果等流习气不严重也是可以改变的,像以前的伏藏大师列绕朗巴,最初的时候就是个猎人。有本书上说:“好的修行人根本感受不到自己的痛苦,只能见到众生的痛苦;好的修行人只想自己的过失,根本不想别人的过失。”确实这样,好的修行人只会把众生的痛苦和自己的过失放在心上,然而不好的修行人不是这样的。因此我们还是要观自己的过患,不要把自己变成黑炭一样。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白话文:那先比丘经 第二十一问 未证涅槃者能知湼盘之乐

白话文:那先比丘经 第二十二问 实际有佛吗?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08 寿禅师赎鳞虫得度

白话文:那先比丘经 第二十三问 有无超过佛的人呢?

索达吉堪布:山法宝鬘论讲记 九、修者与修法(一)

 

后五篇文章

白话文:那先比丘经 第二十问 修行者都能证涅槃?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07 大树仙人护栖怀鸟

白话文:那先比丘经 第十九问 涅槃後还有境界?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06 智者大师凿放生池

索达吉堪布:山法宝鬘论讲记 七、 世人与行者(2)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