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11)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11)

 

  集中精力思维之六法:集中精力思维轮回苦;

  集中精力精进而实修;集中精力敬信祈祷师;

  集中精力念诵修本尊;集中精力积资修空行;

  集中精力持最深见修。如是而行速疾得成就。

  修行人应当集中精力思维之六法:一应集中精力思维轮回中善恶趣的诸般痛苦。虽然三善趣中看似有些安乐,但实际上都是痛苦之因或痛苦的本性,我们若不通过思维轮回诸苦来鞭策自己生起出离心,则于任何善法功德都不能真实地生起。二应集中精力精进地实修佛法,修行人切莫明日复明日地拖延时间,要知道“岁月不待人,及时当勉励”的道理,因此无论是修加行法还是正行法,我们都应脚踏实地地精勤实修。三应集中精力以自己的恭敬与信心虔诚地祈祷上师三宝,因为祈祷历代的传承上师必定会获得不可思议的加持与力量。四应集中精力念诵心咒、仪轨以及观修本尊。对于修密法的行者来说,选定一位终身依修的本尊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本尊即如同有了可靠的依怙处,要想增上修法功德便是事半功倍之举。五应集中精力修积善法资粮、观修一些空行法门。因为空行是我们所修三根本之一,也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依修法,修行人若能念修诸如作明佛母或金刚亥母的仪轨、心咒,则于遣除违缘与获得加持、悉地方面都能显现不可思议的力量。六应集中精力行持诸如大中观、大圆满等最为甚深的见修。当我们的修行达到一定的境界时,不能仅仅停留在世间正见(因果见)和声闻见(无我见)的位置上,因为这些都是菩提道中的辅助见,只有大中观见或大圆满见才是成就菩提的根本见。能如是行持者,必将速疾获得无上的大成就。

  详说需要平等之六法:知众父母敌子需平等;

  知财迷现金粪需平等;本无业果善恶需平等;

  六识法性入出定平等;烦恼现智取舍需平等;

  实相本净轮涅需平等。知此平等即大瑜伽士。

  详细宣说修行人需要平等相待之六法:一应了知一切众生在累世中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故于今生之中对损害自己的怨敌和孝养自己的儿子都要平等相待,安住怨亲平等的境界中,尽力寂灭贪嗔等烦恼。二应了知一切财富的本质实际上都是迷乱习气的显现,亦是迷惑心境的妄缘执著,故修行人要精勤努力,争取早日达到黄金与牛粪平等无别的修证境界。三应了知从诸法本体而言,没有业与果的差别,故修行人最终要达到善恶平等一味的境界。四应了知六识聚的法性都是一味无别的本性,故修行人最终需要达到入定与出定平等无别的境界。五应了知一切烦恼的本体即是都会自然显现为智慧,故修行人最终必须要达到取舍一味平等的境界。六应了知诸法究竟的实相是本来清净的,故修行人需要达到轮回与涅槃平等一体的境界。能真实了知此诸平等之理的修行人即是真正的大瑜伽士。

  无有兴趣教言之六法:知现无实迷现无兴趣;

  知作无义世法无兴趣;知自利迷小乘无兴趣;

  知基无生不喜生灭法;证悟心性无缘无相执;

  证悟法性离作无勤修。若证实相则现此等相。

  令我们对某些法感到无有兴趣之六种教言:一应了知一切器情世间的显现均无实质,都是迷乱习气的显现,如是自心对一切无实法自然无有兴趣。二是若我们能知道一切所作所为均无意义,则于世法的追求自然无有兴趣。三应了知若我们仅为自己的利益而修行,则是一种自私的迷途,终不能趋达究竟彼岸,故于小乘的发心无有兴趣。四若我们知道万法的本基是本来无生的,则不会喜欢生灭循环的有为法。五是修行人若证悟了心性本无缘相而空寂离戏的本性,则能断除一切有相的执著。六是在证悟一切法性为本离勤作之时,就能安住本然无勤而修。我们若能证悟诸法的究竟实相,则能显现此等法相。

  不成虚伪教言之六法:无伪道用摧毁诸妄念;

  无伪地道则能断二障;无伪了知因果警善恶;

  无伪修习无执而自明;无伪行为如理如法行;

  无伪事业随圣者足迹。谁具此等成就正法义。

  令修行不成虚伪之六种教言:一是我们在依修各种方便道时,若完全以智慧的境界来摄持而修,以此真实无伪的道用修力,则能摧毁一切分别妄念。二是我们应当依教实修实证,因为只有真实无伪的地道功德才能有力地断除烦恼障与所知障。三是我们应以无欺的因果事理作为修行途中的行为准则,只有真实无伪地了知因果法则才能明辨事理原委、警醒善恶动念,以致无误取舍。四是我们应当脚踏实地地慎重修行,切莫以虚伪表相而自满,因为只有真实地修习无有实执的空性,才能达到自明自证的殊胜境界。五是我们应当如理如法地依教行持,切莫以一些虚伪狡诈的行为来欺骗众生,以致延误自己脱离轮回苦海的佳期。六是我们应当紧随圣者菩萨们的修行足迹,诸如广修六度万行、广事饶益有情之菩提大业,只有成办真实无伪的殊胜事业才能无偏随行圣者菩萨们的足迹。谁能具足此等无伪的行持,谁就能成就正法的究竟实义。

  断除过患教诲之六法:证悟无有所作见解时,

  认识口头实修之过患;住于禅定自明境界时,

  认识修习念头之过患;明清不分昏沉而住时,

  认识执心歧途之过患;通过强力生起暖相时,

  认识片面束缚之过患;观察本性生起二取时,

  认识妄念盗贼之过患;入定之时五毒虽压制,

  若未断根后得起粗念。仍未证悟心性当认识,

  认识对治解脱极重要。

  能令修行人断除过患之六种教诲法:一是我们在证悟无有所作性的殊胜见解时,则应认识仅于口头言说实修之过患,也就是说,有些人于任何法都未行实修,却将实修一词喋喋不休地挂在嘴边,这种口头上的实修于解脱无有丝毫助益且过患极大。二是我们安住于禅定中自明自证的境界时,则应认识修习中闪现念头的过患,因为安住无缘本体时,任何念头都出自于分别寻思,一起分别即未离戏故。三是在我们明清不分地昏沉安住时,则应认识此是因执著心而误入歧途所引生的过患,所以断除一切执著是我们修行的关要。四是当我们通过强力观修而生起某种相应暖相时,则当认识此是片面束缚之过患。五是当我们以理观察诸法的本性而生起能所二取之执著时,则应认识此妄念即是如盗贼般能盗取我们修行功德的过患。六是我们在入定之时,虽能暂时压制五毒烦恼,然若未能彻底根除此诸烦恼,则于后得位(起定)之时仍会生起粗大的分别妄念。我们应当认识这些都是自己尚未真实证悟心性本体所致的过患,所以依上师所明示的窍诀来认识心性本体,力行对治一切过患,使自己在歧途中获得真实解脱很重要。

  以六决定脱离轮回法:实相自性超离意识境,

  本基之时无有心念法;耽著感受乃轮回法故,

  修道之时不修觉受法;清净行境无有轮涅故,

  得果之时无有利众生;自证未被心染实相基,

  远离所知境故离戏论;诸法无想无执真实道,

  寻觅思忆所缘皆远离;不缘体相究竟殊胜果,

  通彻无碍自明离偏堕。谁知此理乃大瑜伽士。

  我们应了知决定脱离轮回之六法:一应了知诸法究竟实相的本来自性超离了分别意识的境界,因为在本基之时本来无有任何心念之法。二应了知耽著苦乐的感受无一不是轮回之法,故于正行的修道时根本不修觉受之法,而是寂灭一切耽著。三应了知在我们修行达到清净行境之时,无有轮涅的差别之法,一切净与不净本来都是大平等之性,故在获得究竟果位之时,无有利益众生的勤执与相执,因为能利众生的佛与所利的众生本体无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皆是一味一体之性,本基中本无任何差别之法。四应了知我们本来的自证智慧未曾被分别心染污过,是究竟实相的本基,远离一切所知诸境,故本离一切戏论。四应了知自证智慧从未被分别心染污过,因为实相本基远离一切所知境,本离一切戏论。五应了知诸法的本体是本来无想无执的,在这样的真实道中一切寻觅、思维、忆念等所缘悉皆远离。六应了知法界不缘任何体相,本空离根故,一切有相皆是虚妄,回归此法性境界即是我们所要获证的殊胜之果,因为通彻无碍、自明自证的本体是远离有无等一切偏堕的。谁能了知此等甚深义理,谁就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殊胜大瑜伽士。

  开示证悟自性之六法:了知他声皆是师窍诀;

  了知现境即是无实幻;了知执心离根如虚空;

  了知觉性无障赤裸裸;了知真义超离意识边;

  了知修理趣至基尽地。谁证此理密意虚空性,

  无有所作本来任运成。

  演示证悟自性教言之六法:一应了知外界所有的音声都是上师的窍诀,我们观念它就能起到对治我执烦恼和增上智慧的作用。二应了知一切现境虚幻无实,唯是缘起假立之法,是如梦如幻般的本体。三应了知我们能执著诸法之心也如大虚空般是本空离根的。四应了知通彻的觉性本体是无有任何遮障而以赤裸裸的方式存在的。五应了知诸法的究竟真实义是超离意识等边执戏论的。六应了知修行的究竟理趣是引导自己诣至本基——灭尽地。谁能证悟此理,则彼之密意智慧广大如虚空,无有任何所作的心性本体也是本来任运自成的。

  开示断除魔障之六法:舍弃上师依止诸恶友;

  舍弃菩提进入轮回道;舍弃自利表面行利他;

  舍弃正法追求世八法;舍弃静处步入愦闹境;

  舍弃无二跟随相词句。如是之人已被魔加持,

  永入歧途今生来世苦。

  开示认知魔障并力行断除之六法:一是有些业障深重的人,非但不恭敬有恩于己的上师,而且还随意舍弃,偏偏要去依止一些人格卑劣的恶友,当知这就是着魔的现象而力行断除。札嘎仁波切这样说过:“若人喜欢谈论亲友、财富等引生贪心以及谈论怨敌等引生嗔心的话题,那么我们就可以肯定地判断这种人是恶友。若人喜欢谈论上师三宝的功德以及言谈慈悲心等话题,我们也可以肯定地判断这种人是善友。”二是有些业障深重的人,凭借往昔的福德因缘虽获得了暇满人身,但却不依此努力成办生死大事,反倒舍弃难遇的菩提正道而信步进入轮回狭道。当知这也是着魔的现象,我们应当励力断除。三是初发心的修行人切莫舍弃对自己有利益之事而表面妄谈利他,也不要以虚伪的行为去利他,应当先以自利为主逐步依次第修行。如果修行人连一些轨正言行、人格的基本法要都修不好,就舍弃自利的修行,而以表面行为去利益他众,这也是着魔的一种现象。四应了知千百万劫中难遭难遇的就是正法如意宝,若人已遇殊胜正法而不好好修行,反倒舍弃了正法,努力追求世间八法,这也是着魔的现象。五是修行人应依寂静处修行,如果舍弃寂静处而步入充满愦闹的境地,则也是一种着魔的现象。六应了知与如意宝一样的无二智慧非常难得,修行人若舍弃殊胜的无二智慧而跟随一些表相的词句、诗歌等,则也属于是一种着魔的现象。如是颠倒而行之人已被魔王波旬加持了自己的身心,彼将永远趋入歧途而感受今未来世的无量痛苦。

  专心致志巡视之六法:巡视放纵行为如狂象,

  是否已入可怖淤泥中?巡视现空无二之见解,

  是否已为我执魔带走?巡视觉性光明之童子,

  是否已经跟随迷乱徒?巡视加持根本敬信稼,

  是否已遭邪见霜打落?巡视菩提解脱道明灯,

  是否已被贪欲风吹动?巡视上师无死甘露法,

  是否已经掺杂怀疑毒?是故专心巡视极重要!

  我们应当专心致志巡视之法有六种:一应善加巡视观察我们自己的行为,若经常放纵行为,则如挣脱缰绳的狂象般必令自己步入恐怖危险之境,大象一旦深陷淤泥就很难获得解脱,同样,修行人若不具正知正念,放纵自己的三门,造诸恶业,则堕落到恶趣的淤泥中也是很难获得解脱的。二应经常巡视我们相续中生起的现空无二之无上见解,看它是否已为我执恶魔带走了?如果被我执魔带走,则应挥舞智慧的宝剑来斩杀我执恶魔,势必将无二正见从恶魔手中夺回来。三应经常巡视我们的觉性光明童子(甚深大圆满的见解),看他是否已经跟随迷乱之徒远去?也就是说我们刚刚认识的大圆满见解应时时持守,若不经常熏修则很容易被迷乱分别心所障蔽。智悲光尊者这样说过:“初学者认识的大圆满见解,如同云中的太阳般很容易被乌云障蔽。”四应经常巡视能令我们获得加持的根本,即观察恭敬信心的庄稼是否已遭邪见冰霜的袭击而毁灭,意即修行人一定要稳固自己的恭敬与信心,如是才能获得修行的大丰收。如果于上师三宝的恭敬信心稍有退失,则应通过忏悔和观念上师的功德与恩德等方法努力生起恭敬信心。否则,不仅无义荒废了自己的宝贵人身,且造下了无间堕落的罪业,岂不哀哉?五应经常巡视在菩提道中为我们引路的解脱明灯——正知正念,观察它是否已被贪欲等无明之风所吹动?因为这是依靠善知识教言而点燃的能照弃痴暗的明灯,一旦熄灭,甚为可惜!六应经常巡视上师为我们垂赐的无死甘露法,看它是否已经掺杂了怀疑的毒素。如果掺杂了分别邪心的毒素,则本来纯净的甘露妙法对自己的炽热烦恼也无任何作用。如云:“若不如法而行法,正法反成恶趣因。”是故我们对此等六法专心巡视观察并善加取舍是极其重要的。

  不证真实本义之六法:生执不证无生离心故;

  实执不证空性离境故;作执不证无作离作故;

  思执不证无二离思故;耽执不证离边离方故;

  行执不证戏论离戏故。不执有实体相实相义,

  不思通彻本性离妄念。

  具执不能证悟真实本义之六法:一是修行人如果生起执著,则不可能证悟本来无生无灭的境界,因为真如本性超离一切心识。二是若修行人未远离对一切迷乱境现的实有执著,则不能证悟空性的本体,因为空性远离一切能境与所境。三是若修行人有勤作等执著,则不能证悟本来无作的究竟实相,因为实相远离一切能作所作。四是若修行人有思维等执著,则不能证悟法性无二的本体,因为法性远离一切分别寻思。五是若修行人有耽执之相,则不能证悟远离一切边执戏论的法界本体,因为法界本离一切方隅。六是若我们对修行生起执著,则不能证悟戏论的真实本体,因为它的本性远离一切四边八戏。不执著诸法实有等体相,才能真实了悟诸法的究竟实相义是不思一切、通彻赤裸、本离一切分别妄念的本性。

  观察实相本面之六法:自证通彻无改之本性,

  非为庸俗亦非无记法;非为妄念亦非能所取;

  非为对治亦离诸断治;非为他见各别自证境;

  非为自体亦离诸所缘;恒具本性然难证此密,

  超越悟与不悟周遍性。谁知此理精通实相义。

  我们应当了知观察诸法实相本面之六法:自己所证悟之通澈无改的本来觉性本具六种特点,即觉性非为庸俗法,亦非无记法;觉性非为分别妄念,亦非能取所取;觉性非为对治法,亦非能对治与所对治的综合性,离诸断治故;觉性非为依其他因缘所见,而是圣者各别自证的境界;觉性非为实相的自体,离诸所缘故;觉性虽然恒具如此本性,然而一般凡夫却难以证悟此奥秘,诸如我们所谓的如来藏存在等,虽然体性存在,但却并非是在意识面前安立存在,而是无漏圣智的境界。故觉性已经超越了悟与不悟,也就是超越了一切有局限的境界,是周遍万有的本性,是语言难以表述的,是分别意识难以思量的。谁能了知此理,谁就能精通诸法究竟实相的本义。

  宣说现前自性之六法:分别之时自明清然住;

  无念之时不灭明然住;显现之时自明灿然住;

  执著之时皆明昭然住;入定之时无边清然住;

  散住等时无障凝然住。了知此要趋至瑜伽顶。

  宣说能现前诸法自性之六种窍诀:一是无论在生分别念还是显现外境执著时,我们首先要依上师明示的窍诀来认识心的本性,认识之后诸法无不融会于心性之中,且时时都在大圆满的境界中自明清然而安住(在产生分别念的同时,认识其本性,当下安住,即为清然住)。对此若未认知,对上师也无恭敬信心,则修行也很难证得此境界,故应恭敬祈祷根本的传承上师。二是当我们处于心性无念之时,既不是真实入定,也不是掉举昏沉,而是在自性不灭的境界中安住,如是即为明然住。三是当显现外境山河大地等色法之时,我们若心无执著、自明显现地安住,则为灿然住。四是当产生能所二取执著之时,能明了其本性而安住者为昭然住。五是我们在入定之时,若无有任何分别念和边戏执著,则为清然住。六是当自心于外散安住平等之时,也即于既无外散,也无安住,无有障碍的境界中安住则为凝然住。了知此等要诀的修行人即能趋至大瑜伽的顶峰。此中“然”字尽摄了不可言思的本义境界。一般来说,认识分别念本性的境界称为清然;认识无分别念的本性而安住无念境界时为明然……总而言之,无论有分别念还是无分别念,凡是在安住时所了达的心性不同层面的境界即以与之相应的专用名词来相似表述。

  不顾一切修持之六法:应当不顾疲倦饥渴苦;

  应当断绝人境等牵连;应当不顾怨亲与名利;

  应当放下五根境贪执;应当不顾赞毁破立语;

  放下对治动念自消失。具足此等成就菩提道。

  我们应当了知不用顾忌一切而修持之六种法:一应不顾一切困顿、疲倦、饥渴、寒热等痛苦而精进闻思修行。二是为了我们的修行不受任何违缘的阻碍,首先应当断绝人际交往与亲友等牵连,远离充满诱惑的环境,有关自己故乡、亲朋的一些琐事牵连亦要断除。《札嘎山法》中说:“有些修行人该修的法不修,却整日为家人担忧,因而家里稍有一点风吹草动的事情发生,就会给彼修行人添难,必定会让他来处理所发生的麻烦事情。这不能说明彼人修行很好,而是他对家人的贪执太重,故家人也认为他不该修行而该帮助家里,这实际上是对修行人很大的侮辱。”是故为了避免修行中出现闲岔,我们应不顾一切地斩断牵连。三应痛下决心舍弃一切,既不要顾忌怨敌的损害,也不要顾及亲人的眷恋与自己的名闻利养,但求清心寡欲,粗茶淡饭充饥以滋养色身,专心致志于菩提大业。四应放下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境的贪执,若不了认贪执境的本性虚幻无实而执迷不悟者,一定会受到它的欺惑,以致感受无量痛苦。因分别心的欲望是永远得不到满足的,若能知足少欲,必定乐在其中。五是不要顾及别人的赞叹、诋毁以及破立是非等语言,因为这些来自于分别心的语言不是增上贪心就是增上嗔心之因,要知道“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故当将此等赞毁破立的言语置之度外,或视若空谷回声,丝毫也不理睬。六是我们最终要放下一切对治法,因为能对治之法与所对治的分别念都不出边执戏论之缚网,都是现前本性的一种障碍,故修行达到一定境界时,要放弃一切对治法,令诸动念自然消逝于法性的本体之中。若能具足此等修行要诀,则一定能成就菩提正道。

  不离六度修持之六法:布施莫受吝啬敌干扰;

  持戒莫为破戒匪摧毁;安忍莫被嗔恨刃刺穿;

  精进莫为懈怠镣束缚;禅定莫为散乱毒混入;

  智慧莫被愚痴暗障蔽。断除六种违品而修法。

  修行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离六度波罗蜜多而修持之法有六种:一是当我们遇到前来乞讨的可怜众生而作相应布施时,切莫受到吝啬怨敌的干扰与阻碍,应当广发悲心、长伸妙手、发放布施以满足众生所求。二是我们应当以正知正念来持守自己所受的种种戒法,切莫令自心相续那清净的戒体被破戒的盗匪所摧毁。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时时防护自己的根门,守持清净的戒律。三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纵然遭受别人的无端损害、谩骂、诽谤、侮辱等,也应当理智地修习安忍,坦然地面对一切,切莫让嗔恨的利刃刺穿自己忍辱的铠甲。四应了知精进是生起福慧二种资粮共同的根本因,只有依靠精进才能成办修行的道业,因此,我们为解脱生死轮回而精进修行时,切莫被懈怠的镣铐所束缚。五是当我们在修习禅定时,一定要谨遵上师的窍诀教言如法禅修,切莫让散乱的毒素乘虚混入,否则,禅修的真实境界就无法成功地趋达。六是心相续中所生起的殊胜智慧,切莫被愚痴的迷暗所障蔽,比如太阳被乌云遮蔽,那时再强大的光芒也无法显现其本能作用。是故我们应依各种善巧方便来遣除心相续中的一切迷暗,以令智慧的光芒普照三界。当知断除六度的违品而修行对于我们每个修行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

  宣说六无机缘之自性:不见苦性之人无解脱;

  护情面者灭迷无机缘;闻思为名利者无实修;

  造罪业者善趣无机缘;懈怠之人证受无机缘;

  有邪见者修法无机缘。远离此无机缘极关键。

  宣说六种无有机缘之自性:一是若人不见知轮回苦性而颠倒执取,以苦为乐则根本不会产生出离心,如是之人必定无有解脱的机缘。二是若人不具正确知见,整日顾头护尾,以护亲友情面而虚度时日,这种人欲灭除迷乱也无有机缘,因为他们没有闻思修行的机会。三是若人为求名闻利养或居其他不良目的而闻思经论,则无有实修的机缘,因为他们不是为求解脱而听经闻法,心术不正故不可能真实起修。所以我们在闻思修佛法时,端正自己的发心是很重要的。四是若人造诸罪业,如诽谤上师、辱骂僧众、损害众生等,非但毫无悔悟之心,而且继续深造更为严重的罪业,这种人不用说获得解脱,就是欲转生人天善趣的机缘也根本得不到。五是若人于修积善法功德方面毫无兴趣,整日只顾吃喝玩乐,做任何事情都懈怠懒惰,从来也不欲实修佛法,那么这种人要想获得一些修证的觉受也无有机缘。六是若人于上师三宝、因果等不生诚信反而助长邪见蔓延,这种不依教树立正见之人欲实修佛法也无有机缘。因为在邪见的大地上不可能生长修持正法的庄稼。修行人远离此等无机缘之因而创造修行的顺缘是极其关键的。

  修时观心方便之六法:时而观察安住稳固心,

  谁知远离生住灭本性,心性获得自在修习要;

  时而观察觉受之本面,谁知不住无有外境执,

  喜心自现不生证悟要;时而观察功德增情形,

  谁知不灭幻化自解脱,获得无生功德行为要;

  时而观察入定法性义,谁知自然大乐本清净,

  诸法等性转为道用要;时而观察自住之觉性,

  谁知远离轮回二取性,断定胜义唯一性之要;

  时而观察未修之觉性,谁知见修无作通彻性,

  直视证悟法身本面要。具足六要善缘瑜伽士,

  法尽境界灭心真喜悦!

  修行时所需要之六种观心方便法:有时候我们应观察既能安住而且又非常稳固的心,谁能确知心性是本来远离一切生住灭的本性,谁就掌握了令心性获得自在的修习要诀;有时候我们应观察所修证之明乐无念等觉受的本面,谁能确知一切觉受本来不住之性,谁就无有对外境现相的执著,这就是喜心自现、本来不生不灭的证悟要诀;有时候我们应观察自己的信心、悲心、菩提心等修行功德不断增上的情形,谁能了知此诸功德是自性不灭的幻化显现,而且其本性也是自然解脱的,谁就获得了本来无生功德之行为要诀(从有相功德到达无相功德);有时候我们可观察入定境界中的法性本义,虽无能现与所现的联络心识,然一旦安住也能如实认知,谁能确知自然大乐智慧本来清净的体性,谁就已掌握了将诸法等性转为道用之要诀;有时候我们可观察自然安住的觉性本体,谁能确知自然安住之境是远离轮回中的能所二取之体性,谁就已掌握了断定胜义唯一法界本性的要诀;有时候我们可观察尚未实修过的本来觉性,谁能确知一切见修都是本来无作、通彻赤裸的本性,谁就已掌握了直接透视证悟法身本面的要诀。具足如是六种要诀的善缘大瑜伽士,一定会速诣法性尽地的究竟境界,如是自然寂灭心与心所的执著,真喜悦!

  断除恶劣秉性之六法:受苦吝者不积后世粮;

  无信不依师者无法财;不勤修者不得菩提道;

  贪亲友者中阴不见性;有我执者不能摧四魔;

  贪心重者一地坐不住。积六恶业果报自承受,

  是故行持善业极重要。

  我们应当以六种法要来断除恶劣秉性:一是有些人纵然感受缺衣少食的贫穷痛苦,心里仍就吝啬不已,从来不以上供下施的方便法修积后世的善法资粮,这样他们来世会面临更为贫穷的痛苦。《入中论》云:“彼诸众生皆求乐,若无资具乐非有,知受用具从施出,故佛先说布施论。”是故我等修行人应断除悭吝之心,勤修布施自利利他。二是有些人于上师三宝无恭敬与信心,亦不依止上师闻思佛法,他们的精神世界必定是一片荒芜,无有少许佛法圣财作支柱,故只能在迷迷糊糊中丧尽一生宝贵的时光。乔美仁波切说:“住于静处却不事修行而奔忙琐事者,是低劣的修行人。”三是不精勤修行者必定不能获得菩提正道,因为一切菩提都是建立在精进的基础上。噶当派格西常说:“上等精进者,得上等成就;中等精进者,得中等成就;下等精进者,得下等成就。”若人根本无有精进而欲获得菩提,则必定是遥遥无期的。四是贪恋亲友之人因迷乱习气深厚,故在中阴界中不能现见自己的本性。如果我们在临死时能舍弃对亲友、财富的执著,一心祈祷上师三宝,那么凭借自己的恭敬信心和平时受持的密法窍诀,在中阴的境现中就容易了认心的本性而获得解脱。五应了知具有我执之人不能摧毁天魔、烦恼魔等四大鬼魔,若我们能削弱我执以致灭尽我执,则诸烦恼、痛苦、魔障均能逐渐乃至彻底消失。藏地俗语亦有“我执愈重者魔愈多”之说,故修行人应当极力断除我执。六应了知贪欲心深重的人在一个地方是很难长久安住的,他们往往行随心转,事事欲办却所办不成,心性漂浮不定,想得多做得多,可惜总是有始无终,今天住在这里,明天住在那里,到头一事无成。积累上述六种恶业之人,其痛苦难熬的果报唯有自己承受,是故我们应当断除一切恶业、行持一切善业,牢记此教言极其重要。

  宣说六种应当之自性:初当生起厌离出离心,

  不喜外境一心修正法;其次当知休息自心法,

  知于佛身语意中放松;复次当令心得大安慰,

  且得证悟确信无忧虑;再次当得殊胜大乐果,

  现前本来清净之果位;尔后当令他人得安乐,

  以四事业引导诸有情;再后即当安住不退地,

  现前任运自成之手印。以六应当修行极重要。

  宣说六种应当依修之自性:一是初期修学佛法的人,首先应当生起真实无伪的厌离心,即了知轮回的苦性和万法的无常,这样逐渐就不再喜欢世间的外境法,行者一旦灭除对物资受用以及名闻利养的希求心,这样就能安住静处一心修行正法。二是在出离心的基础上,我们还应了知能令自己无始以来疲倦已久的心灵获得休息之法,也就了知应怎样于佛之身语意(妙法)中坦然放松。我们若能经常观修佛的身像、思维法语、安住法性无别的意境中,就能寂灭我们的无明分别心,也就真令疲乏之心在法味中安然休息了,同时也能获得极大的功德。三是如果我们的心能与佛之身语意相应,则能获得极大的安慰,并且自心也能获得殊胜的证悟与确信,彻底断除一切疑惑,无有少许忧虑之心。四是当我们通过修行而证得殊胜觉受时,即获得了真实而殊胜的智慧大乐果,最终能现前大圆满中本来清净的究竟果位。五是在我们获得真正的大成就时,就能令他等众生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安乐,换句话说,也就是以息增怀诛的四大事业来饶益有情,引导众生趋入解脱正道。六是最后我们即当安住于永不退转的究竟本地,届时能现前任运自成之手印(事业),如布玛莫扎在成就大光身以后,暂时安住法界,待时机成熟时就显现化身来利益众生。我们依上述六种应当修行之次第而行持是极其重要的。

  未得究竟道用之六法:若观未修动念之本面,

  了知妄念自性本面时,所现定于无生刹解脱;

  若观修习所生之意识,了知苦乐因缘平等时,

  定于取舍等性中解脱;若观正行无漏无生性,

  了知心性诸现自性时,则定通达无生之心性;

  若观出定意识之本面,了知心性外境无二时,

  则趋入定出定无二性;若观后行动念之本面,

  了知所生烦恼自灭时,则定诣至心境本基中;

  前行正行后行相合观,了知三者无迹如鸟迹,

  则定证悟三时自性要。若知此理心识现法性。

  我们在修行尚未获得究竟时,应该了知能转为道用之六法:一是如果观察自己未曾修过的分别动念之本面,则在通彻了知此诸妄念自性的本面时,内外一切所现定于本来无生的刹那中自然获得解脱。二是如果我们去观察通过修习某法所产生的意识本面,则在了知一切苦乐因缘本来平等时,一切取舍定于大平等性中自然解脱。三是若我们去观察正行无漏智慧本来无生的本性,则在了知心性诸现都是本来的自性时,一定会通达本来无生的心性本体。四是我们若观察出定后得位的意识本面,则在了知心性外境本来无二无别时,毕竟能趋达入定、出定本来无二的本性。五是我们若观察后行(回向)起心动念的本面,则在了知内心所生起的烦恼能自然灭尽时,一定能诣至心境的本基之中。六是我们若观察前行、正行、后行之综合性,则可了知三者的时位概念即如空中的鸟迹般均无痕迹,尔时一定会证悟过去、现在、未来三时自性之关要。若能了知此等甚深义理,则一切心识都会显现为法性本体之等性智慧。

  宣说功德圆满之六法:畏惧轮回痛苦寻依处;

  以信调伏自续随佛学;见大福德布施积二资;

  精进鞭策日夜勤行善;知惭有愧为法愿舍命;

  具有妙慧境心现法性。具足此等趋至轮回岸。

  宣说能圆满一切功德之法有六种:一应畏惧三界六道轮回的一切痛苦,以此激发我们的出离心,从而寻求能解脱一切痛苦的依怙处——上师三宝。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违缘与痛苦时,切莫心生怯弱而应勇猛祈祷、皈依上师三宝。阿底峡尊者的上师曾经这样说过:“我们于梦中遇到危害与恐怖时,若能忆念、祈祷上师三宝,则一切不悦之梦境皆能立即消除。”二应以对上师三宝的恭敬信心来调伏自心相续的无明傲慢等烦恼,从而依随佛陀的遗教精进修学。三应在现见大福德的对境前依靠布施来积累福慧二种资粮。四应提持正念,并以精进心来鞭策自己日日夜夜勤苦行持一切善法。五应树立知惭有愧的品格,为求佛法或为了佛法的兴盛,纵然舍弃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因此我们平时就应立下坚定的誓愿:“宁舍生命亦决不舍弃上师三宝!”六应具有殊胜的妙慧,若我们能以智慧来破除一切边执戏论,则一切外境与心识均能自然显现为法性的本体。具足此等功德之人则能趋至解脱轮回的究竟彼岸。

  尽心尽力修持之六法:尽力舍弃今生琐事泥;

  尽力令现边解脱智光;尽力清除无明愚痴暗;

  尽力生出证相之苗芽;尽力清醒二取迷现梦;

  尽力获取三身果宝珠。此乃圣妙教言当牢记。

  我们应当尽心尽力修持之法有六种:一应竭尽全力舍弃今生世间的一切琐事,诸如灭敌护亲、求取名闻利养、积增财富、工商农务等如淤泥般污浊的琐事。二应尽力令自心相续显现边解脱的智慧光芒。边解脱者,即无论生起任何分别意念,都能当即解脱有无是非等边执戏论,不受任何束缚与执著的痛苦。三应尽力清除无始以来的无明愚痴之迷暗,令清明的智慧本性无余现前。四应尽力让自心相续出生修行证相的苗芽。从诸法本体而言,虽没有什么可执著的,然其缘起的证相却是不可磨灭的。如具有大悲菩提心之人,看见可怜众生自然会生起难以堪忍的大悲心,禁不住热泪盈眶;若我们的相续中真正生起证悟法性的智慧,则于任何烦恼都会自然解脱,上述都是绝非造作的无为证相。五是为了不再沉睡迷梦,我们应尽力以智慧去清醒能所二取的迷现梦境。也就是要认清二取本性,灭除分别实执,不再颠倒执取。六应尽一切力量修行以获取三身无别的菩提果——究竟成办自他二利的如意宝珠。此等乃为圣者最胜妙之教言,我等修行人应当牢记在心。

  修学殊胜断除之六法:断除身体颠倒之行为;

  断除口中无义之言语;断除意识妄念之散收;

  断除欲妙平庸之贪执;断除散乱愦闹之牵连;

  断除顾及他心之情面。谁具此等修法定如理。

  我们应当修学殊胜行为而断除六种不如法行为:一应时时刻刻以正念摄持相续,令行为如法、威仪具足,即行如风、站如松、卧如弓、坐如钟,乃至在做礼佛、绕塔等善法时皆应断除身体的一切颠倒行为。二应令我们的口经常以美语赞颂他人之善德,或持诵经咒等,切莫口吐恶言秽语,当尽量断除无有意义的言语。如果我们所说的言语能增上他人的信心、悲心、精进心等,则说得愈多愈好;如果是出言不逊、谤人、谤法等说是道非之言,那就最好闭嘴禁语为妙。雪域诸大德都异口同声地说过“口是造业之门”。我们再翻开《百业经》、《贤愚经》等教典,则不难窥见口业有多得不可言喻的过患,不得不令人胆战心惊。因此修行人应万般谨慎自己的一切言语。三应断除意识妄念的外散与内收,因为自己未来的事业,并不是以分别心可以判断的事情。若整日胡思乱想,一个妄想后,又生其他妄想,这样不断地外散内收交替循环,则令光阴无义虚丧岂不可惜!四应断除色声香味等世间欲妙的平庸贪执,若能以殊胜菩提心、无上密法及无漏智慧的境界来摄持贪执则可将之转为道用,否则即当断除一切庸俗执著。五是作为修行人我们身要威仪寂静、心要清净无染,如果身行散乱,心则很难得到清净,显然这就会导致修行的障碍,故应断除散乱与愦闹的牵连。六应断除顾及他人种种情面之心,只要自己如理如法地行持,就不必在乎别人想什么,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来做事。因为世间庸人的想法与修行人的心境本来就是格格不入的,前者追求今世,后者追求来世,追求的目标不同故行为一定会有极大差别。谁能具足此等修法,则一定会如理行持。

  束缚欲求网中之六法:欲求远离戏论之真义;

  欲求空乐无二双运义;欲求无缘如空清净义;

  欲求空性智慧精藏义;欲求觉性光明之密意;

  欲求本来解脱自然智。见片面义如盲人摸象,

  即是耽著我见相有实,故当摆脱执相我见网,

  无有是非自证离边执,断定广大边解脱之义。

  此外,我们还应断除一切欲求之贪执心,就算是欲求善法,到一定的时候也会变成束缚的网罟,如是我们应当认知束缚在欲求网罟中之六法:一应了知当修行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若过分欲求获证能远离诸边戏论的真实义,则实际上彼已落入了执著网罟,故此过分的欲求是应断的所破法。因为离戏的真如实义并无堪忍自相存在,从离实执的角度而言,它本非心所境界,而是超离能求所求的大无为法,故凡是来自于心所的执求必定应成所破法。二是当修行到一定境界的时候,若欲望执求空乐无二的大双运义,则也落入了一种束缚网,我们应当断除此网的束缚。三是若修行人特别欲望执求无缘如虚空的清净本义,则亦未出束缚之网。四是若修行人特别执求空性智慧本来一味的精藏义,则也落入了一种束缚网。五是修行人若执求觉性光明之密意,则也落入了一种束缚网。六是修行人若执求分别念本来解脱的自然本智,则也是一种束缚。因为这些都是我见的片面之义,口中虽然说的是高深境界,心中却树立起一种自相的所缘境而特别执求,如是即同盲人摸大象般仅仅能猜测了知而不会获得真实的体证境界,也就是说,这些心所的遍计执求都是强烈耽著我见的主观意识,若认为某一所缘存在自相实有而执求,则愈执求愈会坠落在自编的缚网中,难得解脱的机会。是故我们应依上师的窍诀来摆脱执一切相的我见网,因为从最究竟的见解来说,诸法本来无有是非真伪之别,也无实质性的能证所证之境界,其各别自证的境界是远离一切边执戏论的,故执求都是戏论,我们应如是断定广大边戏自然本解脱的真实义。

  实修自然灭尽之六法:外境所取之识自然灭;

  内在能取分别自然灭;秘密二取之识自然灭;

  忆念空性执著自然灭;究竟觉受本体自然灭;

  入定出定轮翻识自灭。圆满此六诣至法界地。

  了知在实修过程中能自然灭尽不净心行之六法:一是通过实修以后,我们于外境所取之不清净识就能自然寂灭。二是通过实修以后,我们内在能取的分别识也能自然寂灭。比如以前对外境的美色、财物等的贪执心很强烈,通过修行就能逐渐断除这些执著心。三是通过实修以后,我们于秘密二取和合的有缘识也能自然寂灭(断除单空的执著)。四是通过实修以后,我们为破除实执烦恼而忆念空性的执著也能自然寂灭,能如如不动地安住在光明离戏的境界中。五是通过实修至究竟时,我们于某些觉受之本体也会自然寂灭。六是通过实修以后,我们于入定、出定轮番交替的意识也能自然寂灭,因为修行到一定境界时,入定出定均无任何差别。札嘎活佛在对修行人的教诫中说:“上等修行人圆满见修行果,如雪山狮子般能得把握确信;中等修行人分四种,其一即是以恭敬信心经常观修上师、祈祷上师、永远不退失恭敬与信心;下等修行人不具任何见解,经常处于茫然无记的寂止中,如冬眠于洞中的旱獭一般沉睡。”能圆满此六种功德的瑜伽士,毕竟能诣至法界之本地。

  以不超离实修之六法:自身不离佛陀之坛城;

  语言不离利众之佛语;意识不离法身之密意;

  饮食不离甘露之供养;行住不离如幻之事业;

  实修不离法性之真义。谁以此六不离而修学,

  即是享用胜密之宝藏。

  我们应当了知不超离实修之六种法要:一要令自己的身体不离佛陀的身坛城,从密法而言,我们的身体本来就是普贤如来的坛城;从显教而言,自身修为佛或将佛尊观在自己面前,这些都是不离佛身坛城的修法。二要令我们的语言不离利益众生之佛语(经教),也就是说我们口中的言语应该都是教化人心的经论教句。三要令我们的意识恒时都不离所证法身本体的密意,或处于明乐无念的境界中,或安住自己修证的觉性密意之中。四要令自己在饮食时也不离观念甘露供养本体无二的如来坛城之修法,如将上师观在自身受用轮中广作供养。五要令自己在行住坐卧时均不离如梦如幻的事业,也就是说无论对什么事情均无任何贪执,处于如梦如幻的境界中。六要令自己的一切实修均不离法性之真实义,也就是说应以大中观或大圆满的见解来摄持我们的一切实修法。谁能不离此六要而修学,即是享用了最胜密法之精要宝藏。

  开示轮回自性六比喻:一切无有实质如幻师;

  种种迷乱显现如梦境;现时无有自性如水月;

  贤劣苦乐变化如浮云;受与未受无常如露珠;

  自生自灭犹如水中泡。以此调心修习极重要。

  开示轮回自性之六种比喻:一应了知轮回中的一切天地万物都无有丝毫实质性,如同幻化师的魔术戏法一样都是从本来无有之中变现出来的。二应了知世间的种种事物都是因无始以来的迷乱习气成熟而显现的,如同梦境虚幻无实。三应了知一切器情诸法皆如水中月影般现而无有少许自性。四应了知一切贤劣、苦乐都在瞬息变化,如同空中的浮云般毫无定准。五应了知我们对苦乐的感受与未感受都是无常的本性,彼能所二取之境即如清晨草尖上的露水珠一样,不一会儿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六应了知轮回诸法由缘起和合而自然生起,转眼又复自然灭尽,如同水中泡沫一般随因缘缘起之变化而幻生幻灭。此诸观修皆能调伏自心相续,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依如此窍诀而修习是极其重要的。

  开示涅槃自性六比喻:外境汇于心性如阳光;

  心性不为过染如泥莲;功德自成如同摩尼宝;

  自明无障如离云日月;无偏周遍明空如虚空;

  世俗无增无减如大海。谁知此理获得本来地。

  开示涅槃(心性本体)自性之六种比喻:一应了知一切外境显现都能融会于心性无别的本体中,如同太阳的光束无一不归摄于太阳的本体。二应了知心的本性本来不为任何过患所染污,犹如莲花虽从淤泥中出,但却从不为任何淤泥所染,仍然是那样娇艳美丽。三应了知心性功德是远离一切勤作而任运自成的,如同依靠摩尼宝而无须勤劳也自然能得到一切财富受用一样。四应了知心性本来是自明自证而无有任何障碍的,如同远离了一切云雾的日月那样赤裸光明。五应了知心性周遍法界而毫无偏颇,是明空大双运的本体,如同虚空本来周遍人事万物等一切处。六应了知心性本体悟时不增、迷时不减,就算在世俗谛凡夫的观现世量和圣者的净见量面前也无增减之相,犹如大海,表面上看似波澜起伏、浪涛汹涌,而实际上大海的本体是根本无有增减的。同样妄现的分别意识虽有烦恼、痛苦以及安乐等相,但实际上心的本性恒时无有变迁。谁能了知此等甚深义理,谁就能获得真实本来之坚地。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释 开篇

白话文:佛说梵网经 十重戒 第九瞋心不受悔戒

白话文:佛说梵网经 十重戒 第十谤三宝戒

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释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白话文: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第一不敬师友戒

 

后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10)

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9)

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8)

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7)

索达吉堪布:窍诀宝藏论释(6)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