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十七课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十七课

 

  《中观庄严论释》总义当中,前面说:二谛融会贯通的境界,一定要在每个修行人的相续中生起来。否则,与密行派等外道无有多大差别,因为在他们的文字上,或者导师开示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不可思议的我、超越法界等类似的言词。因此,对佛教本有的殊胜特点,大家一定要清楚。

  由此可见,唯独依照广大宗轨将名言与胜义的无垢观察量二理平等圆融的智慧火才能将二取所知的干薪焚毁无余,从而安住于离边等性之法界中。

  作为一个修行人,二谛融会贯通的境界应该是我们的向往或者说是修行的目标。也就是说,甚深中观派的胜义量和广大唯识派的名言量,唯有依靠这两种无垢观察量平等圆融的智慧火,才能将众生各种各样分别念的能取所取全部焚毁无余。

  大家在闻思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将万法抉择为空性,了知名言中的一切万法都是假立的、非为真实存在。

  作为修行人,在社会上与各式各样的人交往,或者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复杂的外境时,一定要专注到自己的内心当中,了知不论是痛苦还是快乐,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内心所造,这时,外面的世界也会如蓝天一样广大。这是名言中从万法唯心的角度来讲的。

  现在的快乐、痛苦等各种各样的遭遇,依靠胜义量进行观察时,全部都不存在,是远离一切戏论的。而名言中,一切万法均为假立,是以自己的分别心造作出来的。

  这两种定解,在凡夫薄地时也可以在自相续中相似生起。之后,对上述两种定解逐渐修持,达到一定程度时,现在能取的心识和所取外境的各种景象的干薪,全部都会被焚毁无余,最终真正现见远离一切戏论的法界本来面目。

  因此,大家也不要认为:中观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对我来讲是遥不可及的。麦彭仁波切在很多中观窍诀中都说:对普通凡夫人而言,这样的境界也可以相似修持。

  正像燧木与燧垫磨擦生火最终它们二者本身也被烧尽一样,以二谛圆融一味的智慧火最后也会焚烧分开耽著二谛的分别,

  首先,燧木与燧垫通过磨擦生起火焰,到最后,火焰也会将燧木与燧垫二者全部焚烧迨尽。那么,火焰的来源是什么呢?就是燧木与燧垫。可是到了最后,火焰也会将燧木、燧垫全部烧毁。

  同样,依靠观察胜义谛和世俗谛的两种分别念,可以出现一地菩萨或者佛地的智慧火焰。这时,相当于燧木与燧垫的胜义谛的执著和世俗谛的执著,也会被全部烧尽。

  因此说,观察胜义谛与世俗谛的分别念会自然而然灭尽,怎样灭呢?依靠这两种分别念可以出现真正的智慧,依靠这种智慧之火,可以将分开二谛的两种执著全部焚烧,也就是说,对胜义谛与世俗谛的两种执著全部都会灭尽。

  进而真正安住在不偏堕现空任何一方、远离一切所缘之边的法界中。

  将二谛的执著全部灭尽以后,最后将真正达到不偏堕于任何一方的境界。也就是说,既不单独堕于空或者涅槃的边,也不会堕入仅仅是显现或者轮回的边,真正安住于“现即是空、空即是现”的殊胜境界中。

  以前的诸佛菩萨们都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现在世间上很多非常了不起的大成就者们,也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

  《般若摄颂》中云:

  此处《般若摄颂》的个别词是按照藏文原义翻译的,与汉文版本可能稍微有点差别。

  “一旦有为无为黑白法,以智慧析尘许不得时,于世间界趋至智慧度,犹如虚空丝毫亦不住。”

  通过真正的修行,最后可以获得一定的境界。这时,对于一切有为法、无为法,或者黑法的恶业和白法的善业,以般若空性的智慧进行分析时,连微尘许的法也是得不到。这种修行人,已经到达真正智慧波罗蜜多之彼岸了。如此殊胜的智慧就相当于虚空一样,不需要依靠任何处,正如《宝性论》中说:四大依赖于虚空,而虚空何者也不依靠[66]。同样,智慧波罗蜜多是依靠闻思修行获得的,智慧波罗蜜多真实现前时,不需要依靠任何法,不依靠也是一种境界。

  这方面的有些道理,作为凡夫的时候其实也可以如是思维,但还有一些道理,我们现在还不能如实了知。就好像读一年级的小学生,无论老师如何对他讲解大学课本的内容,作为小学生仍然很难理解。因为他的心还没有成熟,根本无法接受这种知识。虽然接受不了,也应该发愿:我现在虽然不懂,但我长大以后一定要通达这种智慧。这种智慧多么深奥啊!同样,真正一地菩萨和佛陀不可思议的境界,现在凡夫人的分别念根本无法容纳。但是自己应该有一种发愿:我一定要精进闻思修行,将来终有一天,愿我现证这种境界!

  又云:“如是奉行明智之菩萨,断除贪执于众无贪行,

  所谓的“明智”,有些论师解释说:断除烦恼障称为明,断除所知障称为智。

  像这样奉行明与智的菩萨,已经完全断除了贪执,对众生也是无有任何贪执,如此而行持。

  如日离曜灿然昭然住,如烈火焚草木及森林,诸法自性清净普清净,

  此处运用两种比喻来对上述境界进行说明。

  “如日离曜[67]灿然昭然住”,也就是说,太阳在离开了日食的危害以后,会显得更加耀眼夺目,它所放射出的光芒也是非常灿然。同样,远离了一切烦恼障与所知障之云雾、真正到达佛的境界时,他的智慧就如同璀璨的太阳一般昭然而住。这是从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的角度进行比喻的。

  上面这个比喻是从断证功德中“断”的角度而言的。那么,从“证”的功德来讲——“如烈火焚草木及森林”。在获得了圆满的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时,世间上一切不清净的能取所取的草木全部被焚毁无余,这样一来,一切万法的自性“清净普清净”。

  “清净”是指远离烦恼障,“普清净”是指远离所知障。或者从自性住种性清净和暂时离垢清净的角度来讲:每个众生相续中都具足佛性如来藏,也就是自性住种性清净;而释迦牟尼佛已经远离了一切暂时的客尘垢染,因此称为离垢清净。其中,“清净”是指自性住种性清净,“普清净”是指离垢清净。

  菩萨如若证悟智慧度,不得作者不缘一切法,此乃般若度之殊胜行。”

  如果菩萨已经获得或者已经到达此种智慧度时,既无有任何作者也不缘一切法,这就是智慧度的殊胜行为。

  此境界唯一是远离四边戏论各别自证智慧的行境,而无法言表、不可思议。

  这种真正远离一切戏论的各别自证境界,唯一是诸佛菩萨之行境。

  《华严经》中云:“犹如空中之鸟迹,极难言说无法示,如是菩萨之诸地,以意心境不可知。”

  《华严经》中的比喻讲得非常清楚:我们获得了一地菩萨或者佛地的境界以后,对于这种境界无法用语言来诠表,也无法以其他任何方式来表示,就如同虚空中飞禽远飞之后,它的脚印始终于何处也无法寻觅一样。

  一地以上诸佛菩萨的这种境界,凡夫人依靠语言和心识根本无法测度。因此说,一地菩萨和二地菩萨之间的差别,以凡夫的心识进行衡量时,就如同盲人摸大象一样,是非常困难的。凡夫人始终认为:一地菩萨和二地菩萨的境界,似乎没有任何差别。以前有很多论师也是这样说的:一地菩萨和二地菩萨乃至佛地之间,从法界真如的角度来讲无有差别。

  当然,从法界真如的本体上来讲,无有任何可分的。但在《赞法界论》等很多论典中说:从有境智慧或者从远离垢染的角度,一地菩萨、二地菩萨与最后佛地之间所见到的法界,在明、增、圆满三个方面应该是有差别的。也就是说,有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增上、越来越圆满的差别,就好像在很远的地方和在很近的地方虽然看到的是同一根柱子,但于远处所见的柱子是模糊不清的,而越来越接近时,柱子上的花纹等也会越来越清晰地见到。

  虽然是同一根柱子,但由远及近的所见却存在越来越明显等差别。同样,从法界角度来讲,一地菩萨和十地菩萨所见的境界无有任何差别;从有境角度来讲,由于有境越来越接近法界实相,在所见方面也出现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增上、越来越圆满的差别。

  因此,有时候通过文字或者比量方式,对于佛和菩萨的入定境界进行衡量或者辩论……有些人用两个手指辩论、有些用三个手指辩论、有些用拳头来辩论……无论如何,作为凡夫人想要寻找佛和菩萨的智慧行境的话,就如同盲人摸大象一般,仅仅依靠语言和心识实在是很难寻找的。

  意思是说,诸位圣者由获得法界明现境界的不同而逐步跨地,最终现前远离所有二障的法界,

  虽然说此时现前远离二障的法界,但实际上,此时真正的烦恼障早已断除。有些论师说:烦恼障在七地菩萨的时候断。有些论师说:烦恼障是在八地菩萨的时候断。其实二者无有差别,在第八地菩萨时,所谓的烦恼障早就已经断完了,到佛地时,真正的二障是根本没有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很多经典中说佛地时断除二障呢?

  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一方面,八地的时候烦恼障早已经断完,因此在佛地时也可以如此称呼;另一方面,烦恼的习气和真正的所知障,唯有在十地末尾依靠金刚喻定全部断除,由此才现前佛地,因此,也可以说佛地时断除二障。

  诚如《广大游舞经》中云:“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已获得甘露之妙法,纵于谁说他亦不了知,故当默然安住于林间。”

  “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远离一切相状,叫做深;远离一切分别念,叫做寂;远离一切有无是非的边,叫做离戏;如来藏自性光明,一切功德全部圆满,即是光明;是远离一切因缘所作的大空性,所以是无为法。

  佛陀在金刚座现前成佛时,获得具有这五种特性的大光明境界,他所觉悟的是凡夫分别念根本无法想象的一种境界。佛陀说:“我已经获得了灭除世间一切生老死病等痛苦、如甘露妙药一般的殊胜法要,但是这种境界,无论对谁宣说,他也不可能了知,因此我应当默默地安住于森林当中。”

  很多历史书和中观论典中说:佛陀当时不传法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由于这个法特别深奥,很难找到真正的所化根基,因此,不能随随便便给别人传讲。还有一个原因是,佛陀证悟这种境界以后,如果随随便便给别人传,很难显示出佛法的真正价值,因此也没有传法。

  现在有些世间人也是如此:“这个珍宝特别特别珍贵,我不愿意卖、 不愿意卖。”他越是这样说,很多人就越想买。有些上师如果随随便便说:“你们过来吧,我给你们讲法。”这样的话,很多人都不想听。但是上师说:“我现在给谁也不传法了。”然后停两三天课的话,大家都觉得:佛法是很珍贵的,这样肯定不行,我们还是应该去请法。

  所以,释迦牟尼佛获得这种境界时,一开始说不传法,后来,通过梵天和帝释天的请求,佛陀才开始广转法轮,其目的就是为了显示出佛法的珍贵。

  这以上,对于菩萨和佛所证悟智慧波罗蜜高深莫测的境界的本体描写得非常清楚。

  归纳而言,要明确了解修行三世诸佛菩萨之来源的智慧波罗蜜多的方法,即在薄地凡夫时先以闻思断除增益,再唯一平等安住于正理引发的殊胜定解中。

  我们现在凡夫薄地时一定要清楚什么呢?一定清楚,三世诸佛菩萨的来源就是智慧波罗蜜多,有关这方面,《金刚经》当中讲得非常清楚。那么,想要获得这种智慧波罗蜜多,在凡夫地时应该怎么做呢?麦彭仁波切说,首先必须要有序地听闻,然后不断地思考,这一点必不可少。

  现在很多道场根本没有闻思的传统。尤其有些大城市里面,人口非常多,所谓的佛教徒也很多,但其中真正闻思的人,暂且不说长期闻思,即使一个月中闻思殊胜法要的机会也是没有。有些地方虽然有一点闻思,但是这种开示,可能传讲者自己也不具足传承,只是像世间人上课一样大概讲一讲。佛法是非常深奥的,就这样随随便便讲一讲肯定不行的。

  因此,在座的道友应该发愿:在有生之年中,自己只要有一点能力,一定要度化无量无边的可怜众生。实际上,每位道友身边都有一些可怜的众生,有些根本不信佛教,有些虽然信佛教,但是根本不知道所谓的佛法是什么。

  很多人认为:所谓的佛法就是放一点音乐、办一个皈依证。这样的话,我就已经是佛教徒了。上师也是这样告诉弟子,弟子也是非常愚蠢,根本不去探索佛教的真正内涵。

  实际上,作为真正的佛教徒,首先需要通过闻思断除自相续中各种各样的怀疑、增益、邪见分别念。之后,就如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第四个问题——“观察修或安住修”中所讲的那样,最初要如理如法地观察,中间观察和安住轮番而修持,最后安住于自己所得到的智慧当中。这是非常殊胜的一个窍诀。

  因此,首先一定要通过有序的闻思,断除自相续中的增益怀疑。为什么很多论师对藏地的和尚宗非常反对呢?作为普通的凡夫人,连一般的佛教基本知识都不懂,一开始就“如如不动地安住”,将一切世俗的积累资粮、修行善法全部都断了,这样肯定是不行的。作为凡夫人,最初一定要通过闻思断除增益,中间在以闻思引发的定解当中自然安住,比如对“轮回痛苦”、“寿命无常”等,通过闻思完全了知这一道理以后,就应该反反复复地观修轮回痛苦、寿命无常。观空性也是如此,首先依靠《中论》等论典中所讲的各种方法,将一切万法抉择为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然后就应该如理如实地再再观修。

  观空性的功德是非常大的,有关这方面,在《窍诀宝藏论》中讲得非常清楚,因此大家对这一点应该生起定解。

  如是二谛的安立并不是各自派别的观点,

  此种安立二谛的方法,并不仅仅是唯识宗或者中观宗任一者的观点,而是大乘宗派所共许的。

  而是大乘共同的通衢大道,因为除了承认诸法自性空、名言万法唯心造这一点外否认一切他因。

  现在我们真正要修行,只有两种途径:一是如中观派那样将万法抉择为空性;一是像唯识宗所承许的,名言中万法都是唯心所造。除此二者以外,作为大乘修行人对于其他任何因都可以不承认。对此观点,麦彭仁波切在这里以窍诀性的方式介绍得非常清楚。

  关于此理,

  对于万法皆为空性的道理,在很多中观论疏中介绍得比较清楚,所以此处未作详细说明。而有关万法唯心造的道理,在此,麦彭仁波切引用《楞伽经》的两个教证进行宣说,通过第一个教证讲述了外境不存在的道理,通过第二个教证,则讲到了一切万法的作者就是心这一教义。

  《楞伽经》中云:“无始心熏染,心如影像般,纵现外境相,如实见境无。” 此偈已说明外境不存在唯识之理。

  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就是以心的习气来熏染的,就像镜子中显现影像一样,在心的分别念面前虽然可以显现各种各样的景象,然而,真正去观察时,一切外境的本体一丝一毫也不存在。

  又云:“余说数取趣,相续蕴缘尘,自性自在作,我说唯是心。[68]”这一颂明确地指出了万物无有其余作者,唯一是心所造。

  从外道到佛教之间,对于一切万法的作者,有人我、人我的相续、蕴、四大,以及尘、主物、自在天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诸如此类的种种说法都是不合理的。佛陀说:一切万法的作者,唯一是心。

  按照后面的观点,具有形形色色显现的这个无始无终的三有轮回并非是无因无缘自然产生的,

  按照万法唯心造这一观点,应该可以承认,现在无始无终的、形形色色的轮回显现,其来源是什么呢?并非如外道所承认的从无因无缘中自然产生的。

  而能作为此因者根本不是外道所许的时间、微尘、自在天、我等其他作者,

  有些外道说,现在万事万物的作者是时间。胜论外道认为一切万法是由常有的微尘所造,现在的物理学家和天体学家的观点也与此观点非常相似。而裸体外道等认为,万物的作者是大自在天。密行派等外道则认为,万法是由神我造作的。

  而唯一是由自心所出生的,

  但这些都是不合理的。唯一合理的说法是什么呢?就是由自己的心识产生的。

  仅仅从这一点来讲,可以说内道佛教大乘宗轨无有分歧。

  “万法唯心造”这一观点,在整个大乘佛教中无有任何分歧。不仅唯识宗承许万法唯心造的观点,包括中观应成派在内的所有中观宗,对这一观点也是承许的,如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说:

  月称菩萨也亲言:“有情世间器世间,种种差别由心立,经说众生由业生,心已断者业非有。”

  有情世界和器世界各种各样不同的差别,全部是由心来安立的。而《百业经》等很多经典中说:一切众生都是跟随业力所显现的。此处所说的“业”,并不是说完全由业作为主因,而是在业的辅助下,依靠心识这一主因才得以产生的。

  否则,如果认为主要由业产生的话,那与裸体外道无有任何差别了。讲《俱舍论》的时候我们也说过:有些佛教徒,认为现在的一切好、坏现象都是业力现前——头痛是业力现前、快乐也是业力现前。这也不一定,有些的确是业力现前,但有些只是暂时出现的违缘,有关这方面,在《俱舍论》中分为四种类别作了详细讲述。

  因此,业只是一种辅助的缘,而心才是造作一切万法的主因。如果通过人无我和法无我的智慧完全断除了凡夫分别心,所谓的业也就不可能再有。

  假设谁说世间的这一切显现不是由自心所生的话,那么就必须承认它的因是除心以外的他法,倘若如此,就已认可补特伽罗的心束缚或解脱轮回的一个其他因,这无疑已经坠入外道宗派里了。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万法如果不是由心所造,而是由其他法所造的话,那么,一切万法的来源究竟是什么?是像外道所许的由主物所造,还是由其他什么法来造的?

  作为佛教徒,暂且不提大乘,即使小乘有部宗和经部宗,也根本不承认除心以外的其他作者。这一点,大家应该很清楚,《俱舍论》第五品中,第一句颂词就是“有之根本即随眠”,也即三有的根本就是贪嗔痴等随眠烦恼。法王如意宝以前在讲《中观庄严论释》时,也曾专门引用《俱舍论》的这一教证进行说明。因此,所谓的解脱和束缚全部是从心的角度来讲的,并不是以其他法来安立的。大家应该清楚了知,一切万法的作者应该是心,除心以外,如外道所许的上帝、万物制造者等一概不能承认。

  所以,无有其他作者且外境不存在唯是心之现相这一观点也需要渐进而成,

  这种观点,我们也不可能一开始接触就承认。尤其没有皈依的时候根本不可能承认,即使到了学院,最初两三天也不可能承认;闻思一两年之后,很有可能还是无法接受。《楞伽经》中虽然说了万法唯心,但究竟是怎么样的啊?但是,逐渐学习唯识宗的观点,再学习像《中观庄严论》之类的论典,你的相续中的确会生起:外境没有一个是真实存在的,万法确实是唯心所造。尤其对于全知无垢光尊者和麦彭仁波切的教言逐渐熟悉以后,在你的相续中,万法唯心造的观点轻而易举就可以成立。

  承许名言为唯识的此观点成立是大乘的总轨。

  此处再三强调:千万不要以为万法唯心的观点仅仅是唯识宗的观点。实际上,这是中观、唯识整个大乘之总轨。

  这时,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

  有人心中不免会生起这样的疑问:那么,具德月称论师等为什么没有如此安立名言呢?

  他们这样想的:一切万法唯心的观点,如果整个大乘都可以承认的话,那月称论师为什么在《入中论》中遮破万法显现为心,还有清辨论师、圣天论师等为什么没有如此承认呢?

  这一点不是很困难的,因为他们不是瑜伽中观的缘故。对这一问题可以如此回答:

  在相应上述的真实胜义圣者根本慧定的行境进行抉择时,现有轮涅的一切法在不经任何观察的情况下只是按照世人的所见所闻作为所量就已足够了,

  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并未承许万法唯心造,因为此论中主要是抉择符合圣者根本慧定之行境。也就是说,通过中观的不共因将一切万法抉择为空性。在观察胜义谛的过程中,万法唯心造也好,万法不是唯心造也好,诸如此类的名言一概不承认。所有的名言,全部按照世人所承认的而如是承认就可以了。

  但有些人说:中观应成派自宗无有丝毫承认,全部是观待他人而成立的。这种观点是非常不合理的,《定解宝灯论》中已作了详细破斥,并且说:“如是因或道中观,二谛承认均自宗,并非胜义作自宗,世俗谛则推予他。[69]”

  因此,在抉择圣者根本慧定的过程中,不需要任何承认。名言中,在未经任何观察的情况下,世间人如何承认,自己也如是承认。当然,所谓的世俗也有两种,一种是倒世俗,一种是正世俗,我们应该按照正世俗所承认的说法来承认,并不是像外道那样,承认常有自在的我或者柱子是常有的;也并不是说,顺世外道不承认业因果,或者世间上不学佛教的人如何承认,月称论师也如何承认,不是这个意思。月称论师在抉择胜义谛时,按照世间无损害的五根识承许的那样去安立名言,而并非跟随世间的疯狂人而承认。

  并不必因为这一切本来安住于远离四边戏论的缘故而凭据宗派的观察对现相名言深入细致加以分析。

  一般来讲,此处应该分两种情况,一个是细中观,一个是粗中观。月称论师在解释粗大中观的时候,对于万法显现唯心的观点进行了遮破。而在解释细微中观、瑜伽师修心的中观时,又建立了万法唯心的观点。对于这种观点,清辨论师在《中观宝灯论》中讲得非常清楚,他说:龙猛菩萨、圣天菩萨和月称菩萨都承认唯识的观点,我自己也如是承认。

  清辨论师的《中观宝灯论》在印度非常出名,在藏文当中有。我原来想把它翻译成汉文,但是翻译之后有没有人看也不知道……因此,在抉择细中观时,对于万法唯心造的观点,即使月称论师也是应该承认的。

  对于这些显现,以语言、分别来衡量而说有、无、是心、非心等等,无论是肯定哪一方,在实相中都是不成立的,

  月称论师在抉择究竟胜义实相的见解时,不论有、无、是、非等任何法,在这一见解中都是不可能成立的。这时有没有必要承认万法唯心造的观点呢?没有必要承认。

  以如是胜义观察理的应成量便可推翻反方的颠倒妄执。而(应成派)自宗认为,任何有相的所缘都是不存在的,所以不管如何承认一概予以拒绝。

  月称论师讲《入中论》的时候,对于其他人所承认的共生、他生、自生或者万法唯心等所有观点,全部依靠应成量一一推翻,其自宗无有任何承认的原因就在于此。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十八课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十九课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二十课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二十一课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二十二课

 

后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十六课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十五课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十四课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十三课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十二课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