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三十四课 |
 
索达吉堪布: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三十四课
开显二谛真如之中观庄严论真实分析所说论义,其中正在讲述第一个问题——名义,也就是《中观庄严论》的论名。《中观庄严论》如何成为中观应成派和中观自续派的庄严? 前面已经讲了,中观有相似中观和真实中观,也叫做相似胜义谛和真实胜义谛。相似胜义谛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依靠它,就不可能通达真实胜义谛。有关这一点,前文引用月称论师《入中论》和龙猛菩萨《中观根本慧论》的教言作了宣说。在龙猛菩萨《中论》的第十八品和月称论师的《显句论》中,都已经再三强调:所谓的单空属于名言范畴,应该是相似胜义。 所以,自续派暂时承认的单空仅属于名言范畴,并不是真正的胜义谛。凡属名言范畴的法,都是分别念的行境,而并非真正入根本慧定的智慧行境。因为真正入根本慧定的行境是中观应成派直接抉择的见解,或者说是中观自续派最后所抉择的见解,也即远离一切分别、各别自证智慧的行境,这一点大家应该清楚。 前面已经说了,只有依靠二谛分开的阶梯,才能通达二谛不分开的真实胜义谛。当然,这也是针对中观自续派所化众生的根基来讲的,如果是中观应成派的所化众生,也不一定依靠方便与方便生。也就是说,从顿悟者的角度来讲,不需要依靠单空,也不需要依靠名言世俗谛,直接如大圆满见解中所讲的:只要弟子的信心具足,上师的智慧和加持也具足,当下就可以开悟。禅宗也有很多类似的公案。这种人不需要很长时间地抉择单空,但对大多数众生来讲,只有依靠名言谛才能证悟真正的胜义谛。 本论此处所抉择的真实胜义,是远离一切名言、不住任何边的双运中观,这在荣索班智达、全知无垢光尊者有关密宗和显宗的教言中经常会遇到。不住一切边、大双运的中观,是超离一切戏论的行境,可以称之为法性,也可以称之为真实胜义,它有很多很多不同的名称。 在这里,麦彭仁波切给诸位后学者讲了非常殊胜的教言。虽然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称为真实胜义,可是,现在的很多人,在不同环境中所修学的法义和成长方式有点不同。尤其藏地的个别论师,虽然说自己是中观应成派,但他们所宣讲的明显是中观自续派的观点。这种人,无论在什么场合当中,只要遇到胜义谛,就马上执著为单空。这样的单空,有时候看起来也是比较可怕的,《定解宝灯论》中讲到这种人的观点时说:他们不仅在讲显宗时执著单空是最高的境界,而且讲密宗时也认为,密宗只是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方便法超胜显宗,真正的见解与显宗中观应成派的单空[3]无有差别。就这样将所有密宗的续部引入到一种单空的境界中去,导致在解释经典和论典时,自己也是非常的迷茫困惑。 一般来说,藏地的有些论师特别喜欢加鉴别——胜义中不成立、世俗中如何如何。印度的一些高僧大德和论师们在论典中根本不加任何鉴别,解释中观应成派观点时,一说到胜义谛,就是远离一切戏论的意思;解释中观自续派观点时,提到胜义谛就是指单空。但是,我们当中的有些论师没有将经论宣讲的教义结合起来受持,而是一听到胜义谛就理解为单空。汉传佛教也是这样,个别论师根本不知道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只要讲到空性,就是“我不存在”、“柱子不存在”、“瓶子不存在”,他们认为这就是所谓的空性、这就是般若波罗蜜多的究竟意趣。 这种现象,一方面可能是上一代祖师传下来的;另一方面,《中观根本慧论》所抉择的远离四边八戏的真正大空性或者现空双运的境界,的确有很多人非常难以理解。所以,麦彭仁波切说:“务必要分清不同的场合。”如果解释《阿含经》或《俱舍论》时,也将其中的胜义谛解释为远离四边八戏,并且引用《入中论》的教证进行说明;然后解释《中观根本慧论》时,引用《俱舍论》和《释量论》的教证,认为胜义谛就是细微的刹那。这样的话非常不合理。不仅在本论当中,麦彭仁波切在三大辩论书中再再强调:修行过程中千万不要执著单空,一味地耽著单空是无可救药的一种见解。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的智力并不相同,佛陀和高僧大德们针对不同众生安排了各种不同的教材,因此,大家切莫一概而论,分清不同的场合而分析极为重要。 所谓的胜义,就像《定解宝灯论》所讲的:真实胜义就是抉择入根本慧定的大中观;相似胜义一般是分别念的行境。有时也称为因中观或者果中观。也叫做大胜义、小胜义,前者实际就是远离八边或四边的胜义谛,后者则是指所谓的无遮单空。另外,还有法界、真如、中观,或者大中观、小中观,真实法界、假立法界等非常多的名称。 这与阿罗汉和涅槃相类似。比如阿罗汉也有很多差别,在小乘当中,声闻也叫做阿罗汉,缘觉也称为阿罗汉,大乘当中的佛陀也叫做阿罗汉。所谓的阿罗汉,就是远离一切过患、获得一切功德的一种称呼。再比如所谓的涅槃,有时指获得佛果;有时将上师圆寂说为涅槃;小乘行者入于寂灭定也称为涅槃;而说轮回和涅槃所摄之法时,其实就是指轮回和超离轮回所摄的一切法。 但是,未作过系统闻思的人遇到一个名词时经常会非常困惑,并且误解它的真正含义,这是非常大的缺点。 同样,说无生的时候,有时是指远离四边八戏的境界,有时则是指根本没有产生;空性也是如此,有时所谓的空性是指单空,有时所谓的空性就是大空性,对于诸如此类的名称一定要分析清楚。 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中着重强调:远离一切名言、远离一切承认的大胜义,就是中观应成派唯一不共的观点。虽然如此,也并不代表中观自续派从来都不宣说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实际上,静命论师在《中观庄严论》中已经对远离戏论的境界作了抉择。 那么,静命论师是如何抉择的呢?《中观庄严论自释》中说:“无生等虽已归属在真世俗谛中……”本来无生与空性是同一个意思,但在抉择最究竟见解时,所谓的无生也属于世俗的范畴。 一般在印度的讲义当中,前面会有一段解释颂词的长行文,叫做前释;引用完颂词后也有解释的长行文,称为后释。印度的这种解释方法跟我们的解释方法有点不同,藏文当中,基本上都是把颂词引用完了以后解释,也就是只有后释没有前释。 那么,对于“生等无有故,无生等亦无……”这一颂词,前释中说:为什么不直接说胜义呢?因为真正的胜义谛已经断除了有实无实、生无生、空不空等一切戏论。从这里可以看出:静命论师的究竟见解实际与中观应成派无有差别,对于生和无生、有实和无实、空和不空一概都是不承认的,因此,他最究竟的观点并不是一种单空的境界。 那为什么将无生等也称为胜义谛呢?这是有原因的。比如中观可以分为真实中观和文字中观,其中文字中观实际是相似中观,因为文字并不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但依靠这样的文字或论典,可以通达果中观,也即真实中观。以果称呼因,因而称之为中观。同样的道理,此处所说的无生等虽然并非真实胜义谛,而是一种单空,但是依靠这样的单空,可以了达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所以称之为胜义。 由此可以了知,无生等也是世俗谛,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才是真正的胜义谛。此处已经明白宣说了《中观庄严论》成为整个中观应成派和中观自续派之庄严的道理。 有些人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对于龙树菩萨的意趣,应成派与自续派各方阿阇黎解释的方式迥然不同;我们讲《中观根本慧论》时也介绍过:清辨论师、佛护论师、月称论师等对中观的解释方法完全不同,那么,有没有必要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宣讲呢? 麦彭仁波切对此回答说:对于愚者来说,他们认为中观应成派和中观自续派的观点,或者大乘和小乘的观点,完全像火和水一样互不相干,始终处于矛盾的状态当中,但对真正的智者而言,将二者结合起来讲解非常有必要。虽然暂时的抉择方法有所不同,但在究竟意趣上无有任何矛盾,作为后学者应该通达这一要点。 比如藏传佛教各教各派的观点虽然有所不同,但究竟意趣并不矛盾,了知这一关要在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正如麦彭仁波切所说:了知各教派互不相违,修行时则应以自宗为主。因此说,一方面对自宗传承上师和教法有一定的执著非常有必要;另一方面,也千万不要排斥其他的教派和上师,因为一切佛教宗派在究竟观点上无有任何相违。 此外,《中观庄严颂》是指组合成偈文、非为散文的含义。所谓的颂词,全部是字数相等的词句,汉文一般用5个字,藏文应该是7个字。 丙二、译礼: 大译师智慧军在将《中观庄严论》从梵语译成藏语时,首先对文殊菩萨作了恭敬顶礼。国王赤热巴巾规定:在翻译经论时,凡是属于经藏的,前面需要加“顶礼诸佛菩萨”,因为只有依靠诸佛菩萨的加持才能开显经的含义;凡是属于律藏的,前面则要加“顶礼一切智智佛陀”,因为有关戒律方面细微的取舍,必须依靠佛陀的智慧才能抉择;凡是属于论藏方面的,前面一定要加上“顶礼文殊菩萨”,只有依靠文殊菩萨的智慧,才能通达对法当中细微的分类、法相、释词等。因此,译者根据国王的规定,在前面首先作了这样的译礼句。 那么,所谓的“文殊童子”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由于心与法界无有差别、无有任何戏论之执著,因此称为“文”。一般在讲到文武坛城时,所谓的“文”也就是寂静的意思。而从乃至虚空际恒常利益众生的角度来讲,则是圆满二利的“殊”。这样的“文殊”,在有些经典中说是十地菩萨,有些经典中说其早已成佛等等,有各种各样的记载。一切如来无分别智慧的本体,在众生面前一般显现为十地菩萨,以16岁孩童的形象度化众生,因此称之为“童子”。 当然,所谓的文殊菩萨也不一定在所有众生面前都显现为16岁孩童,也有各种各样的形象,续部中说:根据不同的信心,有时现老年相,有时现中年相。但一般来讲,从无有一切损恼、远离一切衰老这一角度,称之为童子相。 此处的顶礼,上等者以自己的心与文殊菩萨无二无别的方式来顶礼;中等者通过心中观想文殊菩萨,也即修行的方式作顶礼;下等者则依靠身语意来作顶礼,也即以非常恭敬之心和身体顶礼膜拜。 丙三(论义)分二: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这是本论的主要内容,也即按照中观自续派的观点抉择胜义谛和世俗谛,最后简略宣讲了应成派的观点。二、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最后赞叹中观自续派这一观点,讲到暂时分开抉择胜义谛和世俗谛是非常有必要的。 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分三:一、认清二谛之理;二、遣除于此之争论;三、如是通达之功德。 戊一(认清二谛之理)分二:一、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二、宣说世俗中有实法存在。 首先讲胜义中一切法不存在,也就是抉择万法为空性。众生从无始以来在轮回中不断地飘泊,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将本来不存在的我执著为存在。因此,首先一定要依靠中观自续派的推理将其抉择为不存在,使众生了知胜义中万法不存在、世俗中万法存在的道理。 己一(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分二:一、立根本因;二、建其理。 因是推理的意思,首先通过推理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宗派,然后对于这种立宗的合理性进行论证。 庚一(立根本因)分二:一、真实立根本因;二、旁述。 辛一、真实立根本因: 本论的最开头既没有顶礼句也没有立誓句,而是首先将整部论的意义通过胜义中不存在进行了抉择。这里虽然只是一个颂词,却已经依靠因明中的自续因建立了自宗观点。 自他所说法,此等真实中, 离一及多故,无性如影像。 此处加上鉴别:在真实义当中,自宗和他宗所说的一切万法都不存在,远离一和多的缘故,如同影像一般。颂词中将“无性”放在后面宣说,这是陈那论师的一种推理方式。 这样的推理方式非常简单,但是依靠这种推理方式,可以将我们相续中所有的实有执著全部推翻。 “自他所说法”,包括自宗内道佛教、他宗外道所说成实的一切有实法。此处当然不包括中观应成派所承认的法,以及中观自续派自己所承认的无实之法,除此之外,所有的唯识宗、小乘宗等,以及外道所承认的实有法全部包含其中。 自宗和他宗所承认的一切法,比如小乘认为微尘存在;从未学过宗派的人认为:牦牛、拖拉机、帽子等一切法都是实有的;外道则认为常有自在的我、遍入天、大自在天等是存在的。对于诸如此类的实有法,运用非常细微的胜义理进行分析和观察时,任何一个法在真实义中都是无有自性的,不可能存在。 为什么无有自性呢?只要是存在的法,或者以“一”的方式存在,或者以“多”的方式存在,但真正观察就会发现:“一”的方式不能成立,“多”的方式也不能成立。就好像镜子中虽然显现影像,但真正对其观察时,镜子当中哪里有一个真正的色法和影像呢?根本没有。 同样,现在所见所闻的一切法,只不过是迷乱分别念的显现而已,真正依靠离一多因进行观察时根本不可能成立。这样的观点,并不是仅仅在口头上说一说,下面对同品、异品以及宗法如何建立等问题逐一观察就会了知:这种因明的推理方式的确非常尖锐。 当一个人了知柱子为无常时,可以通过“瓶子是无常的,所作故,如同柱子”这一推理,使其了知瓶子也是无常的。如果此人询问“为何无常”时,可以说:“因为它是所作性。”那么他问:“是所作的话,是不是无常呢?”“是所作就必定是无常的,就像柱子一样。”因为他承认柱子是无常的,由此也可以推知瓶子是无常的。 由于外道和内道任何宗派都会承认影像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双方共同承认的比喻说明一切万法无有自性这一道理。反过来说,正如《智慧品》中所说的那样:外道和内道的任何一者,根本举不出一个显现而成实的比喻,所以,影像的比喻可以成立。有关如何成立的道理,下文还会继续分析。 那么,自宗所说的是哪些法、他宗所说的又是哪些法呢?下面对此作了一个简单的解释。 对于小乘《俱舍论》所承认的蕴、界、处等一切有为无为的实有法,以及他宗所承认的主物、自在天等,全部作为此处的有法进行抉择。这样的有法如果存在,必然是一体或者多体,然而,是“一”的话就不是“多”,是“多”的话就不是“一”,此二者互绝相违。这种远离一体多体的推理是一种能遍不可得因。 什么叫做能遍不可得呢?《量理宝藏论·自利比量》中专门讲到这方面的问题,因可以分为自性因、果因、不可得因等等。所谓的能遍不可得因,能遍的总法不存在的话,它的所遍别法也就根本不可能存在[4]。比如说屋子里面没有人,那么扎西这个人肯定不存在,能遍是“人”,“扎西”是所遍的部分。 所以这里说,“一”和“多”不存在的缘故,那么,由于外道、内道中根本找不出一种不包括在一和多当中的法,大家便可了知,一切万法全部是空性的。为什么呢?一种法如果存在,必定以“一”和“多”的方式存在,但是,不管是外道所承认的法,还是内道所承认的法,以能遍不可得因——离一与多可以推翻一切法的存在。所有法都不存在的话,其中的瓶子又如何存在的呢?根本不可能存在。所有法都是空性的话,又能否找出一个不空的法呢?无论如何也是找不出来的。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