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持方法问答——宁起有见,不起空见 |
 
夫至人冥真体寂,虚空其怀,虽复万法并照,而心未尝有,则真智无缘,故无念可名。俗智有缘,故念想以生。又想不异空,空不异想,名第一义中道之理也。此显法身矣,空即是想,名俗谛之理也。恒沙万德,皆依俗谛,此显报身矣。想即是空,名真谛之理也。破二十五有,得二十五三昧。常空常化,和光利物,此显化身矣。是则以三观观三谛,证三德,成三身。乃至十种三法,有何不可。而欲摈于清净之想,取无想之想耶。塞于禅定之门,而取成佛之阈耶。楞伽密严经,皆曰:宁起有见如须弥者,谓信有因果,存想念佛,生极乐净国,故曰宁起有也。不起空见如芥子者,谓拨无因果,谛于念佛,生阿鼻地狱,故云不起空也。吁可畏者,其在兹焉。(《念佛三昧宝王论》) 三业供养,佛在灭后,献福何多 若如来在世,金山晃耀,严相赫然,谁有睹之,不发道意。献华伸恳,不亦易哉,洎世雄晦迹,月隐重山。不奉真仪,但传贝叶,对之形像,发无上意。能献一华,此志此心,足可嘉尚。有如是者,不亦难哉。涅槃云,乃至献一华,则生不动国。是则一香一华,一灯一乐,及以饮食,尽心乐得奉荐三世诸佛者,净土妙因,成圣元始安得轻易其事,而不遵之哉。若离于此行,而听无稽之言。献心华,点心灯,焚心香,礼心佛,而欲求于正觉者,亦何异骋猿猴之巧,守梅林之望欤,及令彼衣心衣,饭心饭,则困拒不已。至于六度万行,何乃排于空见之心哉。指心望空之言,其过若此,不可不慎也。(出处同上) 问:既然知土如影像,西方净土和地狱到底有没有?在什么地方? 答:这个问题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要问你自己,我们现在这个地方有没有?如果你说有,地狱也有,极乐世界也有;你说这个地方没有,那告诉你,极乐世界也没有,地狱也没有。一空一切空,一有一切有,佛在经上给你说有,是从相上说的,给你说空,是从性上说的,这是对初学讲的。到达你有一定的程度,告诉你“性相不二,空有一如”。现在说这个话我们听不懂,我们愈听愈胡涂。所以我们小学程度,还是念小学教科书,不要拿博士班那些论文来搞,那不是累死了?怎样搞也搞不通。要知道现在是什么程度,用现在的方法来学习,就能得利益。 现在就学蕅益大师的教诲,肯定有。肯定有我们现前这个娑婆世界,肯定有极乐世界,肯定有三途六道,然后你才真正肯断恶修善,提升你自己的境界,对你有好处。如果说一切都是梦幻泡影、都是假的,那你就起心动念都在造恶业,为什么?假的。作梦是假的,大家都知道。每天晚上作恶梦,每天晚上吓得一身冷汗,那个日子舒服吗?还是不舒服。所以学佛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程度,不能够躐等。知道自己的根性,认真好好的修学,我们才能得利益。(净土法门法师《学佛问答》21-90-76) 问:“既然佛说万法皆空,可是在日常事相上又千变万化,如何处理即为正法?” 答:“万法皆空”说得很深,不是初学人的境界。如果你真的懂得万法皆空,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千变万化与你都不相干,你就没有事了。你还有事,你还想如何处理,可见得你没有空。真正到万法皆空的境界,不是凡夫了,是法身菩萨,不但你超越六道,你超越十法界了。所以我们今天明了万法皆空的理,在事上我们还是空不了,事上还是依照佛的教诲去做。佛的教诲在哪里?《无量寿经》就非常好,夏老居士的会集本言简意赅,容易懂,他把原译本中生涩的句子统统都舍掉,把简单容易的句子会集起来,意思又能保存这么完整,非常希有难得。我们常常读诵,总的纲领就是佛教给我们的三句话:“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我们能用这个纲领过生活,用这个纲领处事待人接物,与佛法就相应。细节你在经里面细细去看。(出处同上 21-90-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