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修捷要》报恩谈(黄念祖老居士)【第二十四拜至第三十二拜】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第二十四拜)?

  这一段就是拜观世音菩萨。再下面一共连着拜五个大菩萨:观音、势至、普贤、文殊、弥勒。所以下面是关于五个大菩萨的礼拜、赞叹,也让我们理解这些大菩萨如此殊胜的功德。他们的功德最主要的在哪一方面呢?下面五段加上前头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和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共七个都是成就正果的人。?

  我们遇到佛菩萨纪念日,我常常就这么做,如果今天是观世音菩萨圣诞日,拜了佛之后,就把这一段挑出来念,单独再礼拜一次。当然你要是天天修《净修捷要》就已经礼拜了,不需要再单挑出来拜了。如果不是专修《净修捷要》的,那就要在遇到某个菩萨的纪念日时,在礼拜完了之后,单独把有关这位菩萨的一段再单独地读三遍、拜三拜。这样既不干扰你原来的功德,也不增加很多的负担。我们又礼拜又赞叹,增加我们对菩萨的恭敬和理解。这个许多人跟着做,也都觉得很好、很方便。当然你已经以《净修捷要》为功德了,那就自然已经在里头了。?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这一拜起,第一个要拜的就是观世音,因为观世音是极乐世界第一位大菩萨。有的传说观世音是阿弥陀佛的徒弟呀、儿子呀……。密宗的说法: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观音就是弥陀!所以,“莲花精舍”有一个“三身法”:化身是莲花生祖师,报身就是四臂观音,法身就是无量寿。那么这个观音就是无量寿佛的报身,是阿弥陀佛的化现,是佛的报身。从法身化现出报身,由报身再流出化身。所以莲花生大士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这是红教一个特殊的地方,和弥陀的关系特别深,赞叹的特别多,所以莲花精舍就有一个共愿,每个人都要往生,求生极乐世界。这与其它的密宗团体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个观音就是阿弥陀的化身。所以我们念观音就是念弥陀。有人问“我念观音的咒,念观音圣号,能不能往生?”这是没有问题的,一样可以往生的!?

  “从闻思修”那么观世菩萨是怎么成就的呢?根据传说她是公主,但那是民间的传说。其实观世音菩萨可以有无量的化身,曾经某一度示现成公主也是可能的。但是,真正观世音的成就,就是《楞严经》里头所记载的:当年阿难已经明白了道理,懂得了根本,见了道之后,就要修道。既然修道就要问如何修道,所以佛就让在座的诸位大德,你们可以自己说一说你们成功的经过,于是有二十五个大圣,每个人都起立发言,汇报自己入“三摩地”如何是第一。我是怎么成功的。这第二十三个圣人是弥勒,第二十四个圣人是大势至菩萨,第二十五个便是观世音菩萨。当时的法会很殊胜,不但释迦牟尼佛在世间,而且十方世界这些个大菩萨都来聚会,这个在无量寿如来会上也是,文殊普贤……,普贤是第一位,还有弥勒,还有贤护等十六正士。正士是在家的菩萨。所以净土宗与在家人有缘,特别适应。特别标出十六个在家菩萨,被列为上首。所以四众弟子里头,两众是出家,两众是在家,两众地位是同等的重要的,是同等地在肩荷如来大法。?

  我常说:在家人水平不提高,出家人水平也好不了。在家人水平很低他自然就会拥护那个破戒的、供养那个破戒的僧人,也就不会出来真正清净的僧人。真正清净就没有群众了,真正的有德人就没有群众了,是不是啊?所以,就首先需要居士正,很有分辨能力。对于那些不好的,我们就默默地与之疏远,他就门前冷落了,起码没有办法了,自然而然他就知道改过了。所以作为居士,是很重要的。?

  大法会上,各位圣人纷纷说完之后,最后让文殊做裁判,谁是第一?文殊就选了观音。

  “入三摩地”不但是观世音,我也是这样入的门哪!所以这个就是观世音菩萨自己汇报自己如何成功的,那当然是可靠的。?

  “返闻自性,成无上道”观世音菩萨那个时候,有个古观世音佛观世音如来,从观世音如来那学法,“彼佛授我”这样一个“金刚三昧”,从闻上来修。“闻”就是用耳朵听见,所以“返闻自性,成无上道”。?

  我们都是尘缘未了。世间的事情都是尘,贪恋这个尘,比如颜色就是眼的尘色尘。这五颜六色种种好看的光,五光十色,各种的歌舞,美丽的景象……都是色尘;喜欢听很好的音乐,悦耳的语言……这是声音的尘;喜欢闻很香的气味,这是香尘;贪著很好吃的滋味,这就是味尘。身体喜欢接触到很柔软很细滑的东西,比如有人找人按摩,就是喜欢这个触,这是触尘。“色、声、香、味、触”为“五尘”,加上这“意根”的尘就是“法尘”,“法尘”就是一切抽象的东西。这前“五尘”属于物质的,这“法尘”是抽象的东西。变成了“意”,变成了“法”。一些清规戒律、条条规章、道德伦理观念……都属于“法”。黑社会有黑社会的帮规,你触犯法规是要处死的,所以即使是黑社会都有法,所以统统的都属“法尘”。就是实质的东西已经去掉了,留下的影子,也就是“意根”所达的对象。这个“意根”的对象是“法尘”。

  “色、声、香、味、触、法”,众生就只知道追这个“六尘”,喜欢这一切,买好的香水,屋子布置的很美观、穿很华丽的衣服、吃好东西、身体接触……就是追求这种东西。而我们要返回到我们的本源,不愿意再继续这样地流浪。所以追寻六尘就是流浪。浪子不知归,追寻“六尘”就是合尘去了,追寻这个尘,和尘相合。和尘相合,你就违背觉了,和这本觉相违了。所以,就我们众生的情况而言,都是在“背觉合尘”。违背觉去追求那个尘。整天要求的,要得到的,都是尘那方面的事情,这就是众生了。所以我们念佛就是真正的“始觉”。你念佛才称为“始觉”。那么广义一点说,你要“背尘合觉”就是始觉了!众生只知道留恋尘,现在我不留恋尘了,我要求觉悟,我要和尘相背,我要合这个觉悟相合,就反其道而行之。众生就是迷,现在我要返迷,要与迷有一个大的决裂,我们就是要有这种决裂的心,不再贪恋这些尘。当然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我就是不吃好的,我要去吃坏的,那又何苦呢?随缘吗!我屋子本来是好的,非要弄得乱七八糟才成,这就又错了,还在尘上用功夫。我们要用功,最好的例子就是观世音。对于“六根、六尘”,二十五个大圣处处在用功,有的在“色”上用功;有的在“声”上用功,有的在“耳闻”上用功;有的在“眼睛”上用功;有的在“鼻子”上用功……各处都在用功,各个都得成就。二十五个大圣,阿罗汉也有,菩萨也有,最后三个人:弥勒、大势至、观世音,各有各的情况。咱们众生耳根是最利的,比如我的舅公(我亲舅舅的舅舅),“戊戌政变”就是我这个舅公的功劳。他是贞妃的老师。光绪帝有个贞妃,贞妃后来被西太后扔到井里去了。我这个舅公是贞妃的老师,康有为等人的政治主张是通过我舅公交给贞妃,再由贞妃转给光绪,不然的话,没有方法到光绪帝的手里。我舅公就是幕后人物,所以后来他没有遇难。他是在其中起了一个搭桥梁的作用。他是我的三舅公,他的弟弟,也就是我的九舅公、十舅公,就曾抱怨过他,这是我自己亲自听见的,九舅公、十舅公曾说:我那个三哥,在我们小的时候常上他的当,他说“你们都要念书”,于是拿出书来让我们念,我们累的要死,拿本书呱啦呱啦念,他(即三舅公)却躺在床上睡觉,但念什么他却都听见了。这件事就说明了耳根利,所以你们念经文,要念就要大声地念。利用这个耳根,不光心里记,口里念,念得自己听,让声音用自己耳朵听进去了,耳根最利,而且耳根远远超过眼根等其它诸根。所以“圆通常”,这“常”当然都是根性不断,它是圆哪。

  所以,文殊给观音总结:“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楞严经》语)十方同时打鼓的声,你一时都能听见。国外剧场中可能因为很清净,所以不大能有这个感觉。在国内的剧场内,公共秩序不那么好,哪个地方有人说话,哪个地方有小孩哭闹……你坐在当中不动,都可以听到,什么地方出了什么声音,是什么人,什么地方……这个声音出来你都可以分辨出来。这个就是“圆通”。通过窗户可以看见外头,再远处就看不见了,墙堵住了。耳朵就没这个问题,你这边出声音,那边出声音,一样都可以听得见的,不能阻隔,顶多声音弱一点,但还是可以听得出来的。所以这个耳朵有“常”,这个“常”是共同的,所以耳根最利,观音就是利用耳根来修行的,成为一个典范。?

  所谓“返闻”,就是在闻中“入流亡所”。入什么流啊?入这个声的流。这声不是要入的流,声是要忘的东西,声是所闻,你把这个所闻忘掉。观音是这么下手的,先认识了能闻的这个本性。声音是一个问题,但是声音跟我什么关系呢?因为我有一个能够听得到的性能,耳朵只是个工具,单是一个工具就和我无关,我还有耳识吗,不光是耳根,还有六识,有六根有六识,有识就能识别了吗。利用耳根,所以观世音菩萨他就是这样:先知道我有一个能闻的本性,事情都有“能”、有“所”,所以才有相对的“根”和“尘”,尘就是我们六根的所:色是眼根的所;声音就是耳根的所……所以,观世音心住在闻性中,在闻性中就“入了流”了。闻性就是法性,这个入了流,也就把这个所给忘掉了。声音是好、是粗、是细、是有声、是无声、是动、是静……这一切都忘掉了。从这个地方入手,所以“返闻闻自性”,不是去听外头的那个声音(即声尘)。这是什么音乐,这个是哪个名家的,是怎样的表达感情……如果这样的欣赏,那你就还在这个声音里头(也就执于外尘了)。那只管演奏,我这都在这无心地听,他入了能闻的“能”这个方面。总之,闻有闻性,见有见性,舌头有知味,知味有知性……这六种能性,实际上源流是一个,都是自己的自性。不是分成六家,不是六个人在开会。所以本是一个而分成六和合。“一根还源六根解脱”,从一个根上解脱,六根同时也就解脱了。观世音就是“返闻自性”,而不是去追声尘,而是利用耳根观照能听的这个本性闻性。那么这个“闻性”也就是自性在耳根这一方面的表现。自性就是自性心的性质。自性是一个,但是在耳根表现为闻;在眼睛则表现为见……于是他就有了闻性、见性……。这些表现都是因为自性所起的作用。所以,你不去分别那个声音的好坏,美不美、是赞颂我还是咒骂我……这一切观世音菩萨都不去理,因为这些都是声尘,于我无关。我是在观照我能够听到的这个本性,这是自心返来观照自心,照在自己的本性上,只有这样才能“成无上道”。观世音这个成功经过,《首楞严经》讲的很详。而且这个文殊大土给他总结了两句语:“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是文殊菩萨大士的原话。这里头由于文字的整齐,把五字一句改为四字一句了,也就是“返闻自性,成无上道”。?

  玄奘大师所翻译的《阿弥陀经》比鸠摩罗什的更严格、更可信、更广备、更全面,但是没谁念,大家念的《阿弥陀经》都是鸠摩罗什的译本。因为他的文字好,读起来大家都愿意念,比如:《金刚经》、《法华经》……大家都愿意念。一个外国人有这样的智慧,他是七个佛的翻译。现在都在翻译佛经,有人也提出让我翻译,我说,我没有这个能力,翻成英文要极高的智慧,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象普通文字那么好翻。翻个小说,翻个科学书,那个好翻,而翻译佛经是了不起的事情,只有再来的佛菩萨才能担当这个任务。鸠摩罗什是过去出世的七个佛的翻译,他已经担任这个任务七次了。?

  “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把观世音菩萨整个修持概括成这两句。当时观音很细致,先是不受声尘的干扰,这便产生静相,得到清净。但这清净还是分别,有清有静。静和动是相对的吗,所以还在有分别之中。再后来就是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就又进了一步!一步一步的,唯有这个都了然不生,但依然还在有知觉,还知道了然不生这件事,既然知道这件事,知道这个动静二相不生,这是你所觉,所觉就有“能觉”。能觉和所觉,再进一步也空了……一层一层的进,所以佛法是“无尽藏”。然而还存在那个“空”,我们把他空了,空了之后,空就是这个“所”,你能够做到的这个“能”能空和所空,这个能空和所空也都灭了。灭了这里有个“灭”,“灭”也灭了!前头我们还好体会,到这个地方灭也灭了,就难懂了。“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所以“涅槃寂灭为乐”。“寂灭”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就如同一个木头墩。不是的!“寂灭”是乐,“寂灭为乐”,所以佛曾舍身求的就是这两句偈:?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释迦牟尼佛过去在因地修行时,知道佛有两句偈,知道后头还有两句,他就到处求,没人知道,有个夜叉说:“我知道,但是你要让我说也可以,你得让我吃你,我饿的厉害,好久没吃人了。”释迦牟尼佛说:“行!好!好!你只要告诉我,我就给你吃。”夜叉说:“那我就吃你了。”释迦牟尼佛说:“你现在吃了我,我就听不见你说的偈了,所以你等我听完了再吃我。”听完了,他就向夜叉行礼拜,然后打算跳涯摔死,以此喂夜叉吃。但在这个时候,天人把他接住了。为了舍身,让夜叉吃,就为了求“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就说:为这两句值得舍身!是极其殊胜了!观世音菩萨也是证明这一点了。这个“灭”也灭了,“生灭灭已”,寂灭就现前了,就忽然超过一切世间和出世间两种殊胜:?

  “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与一切佛的力量是相同的,佛有慈力,我也都有。

  “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所以他是平等的,我和一切众生,苍蝇、蚂蚁、地狱中的众生……都是一样的,同一在悲仰,在求救度啊!佛是开最平等的法门哪,他是个无神论者,他不承认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主宰一切、统治一切、制造一切、管理一切、高出一切。佛都是平等的。就是你还没有明白,我先明白了,先明白了一步,而且我先明白一步,我马上希望你跟我一样的明白,你明白以后跟我是一样的。这个就是佛的伟大之处。?

  “修菩萨行”,行菩萨道就是利他。这样的菩萨“往生净土”。有人看不起净土。而观世音菩萨“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大智慧的文殊都求生净土,往生净土。?

  “愿力宏深”观世音菩萨有大的愿力。“宏”,是宏广;“深”如大海,深无边际。?

  “普门示现”,《普门品》:你应以何身得度者,我即现某种身给你说法。所以,观世音菩萨在那时就能够现佛身给你说法,“应以佛身得度者,我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阿修罗身得度者,即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所以观音菩萨是“普门救度、三十二应”来做示现。?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观世音“寻声救苦”。一个是给你说法,一个是救苦,救你的灾,救你的难,所以有人称“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是一个大愿;普门示现、普门说法是另一个大愿,这样才是彻底的度脱。还有临时的度脱,在世间上,比如今天火烧房子出不去,这个时候你怎么办?你念观世音,你念观世音火就熄了。这样的事真有,从古至今这种事很多很多。观世音的灵感说不尽的。最近我在海外杂志上看到:在一个阔人家,一个少奶奶,她有一个女佣人。少奶奶信佛,天天念佛,女佣人很羡慕。看见少奶奶已经有福,还在修福,还在念。心想:“我不知道怎么念?”于是就跟少奶奶说:“你告诉我,教给我,让我念个什么”。少奶奶正在吃荔枝呢,她瞧不起佣人,于是说:“你还配念佛?你会什么?念荔枝核吧”。佣人听了还当真了,她就念“荔枝核”,整天念“荔枝核、荔枝核……”。这个佣人有个儿子,出海回来告诉他妈说:“好险呢!船翻了,掉到大海里头了,可是有个东西把我漂起来了,漂、漂、漂到海岸上,我登了岸之后,回头一看,哪!好厚一层都是荔枝核”。事情就是这样,观世音不需要现出观世音身体,也可以把你拉上来。这样一来更增加了他母亲的信心。?

  你念的时候,这个心之专注,还要诚恳。虽然少奶奶是一句玩笑话,可这个佣人是以真心来这么念,就得到了真实的感应。你只要有苦难,不管你念“观世音菩萨”,还是念“荔枝核”,他都寻到了,而予以救度,所以你念“荔枝核”他都寻到,那何况你念“观世音菩萨”呢!有的人要念仪规,要念西藏文,以为这样才有功德。其实佛菩萨不需要翻译,什么文字都可以,而且已经超出了翻译的范围了,“观世音菩萨”翻译成“荔枝核”了,观世音菩萨不是也一样知道吗!?

  “随机感赴”因为遍入众生心想,所以能随机感赴,寻声救苦。随着这个机就感到了。有人说:观世音忙死了!北京有个念观世音的,感到北京;同时上海有个念观世音的,感到上海;洛杉机有人念,感到落杉机……其实,他不知观世音菩萨遍一切处啊!就拿月亮做比方,一个月亮千江的水都现月亮,月亮不需要来,水也不需要去接吗!自然而然,月的影就现在江水里头。所以用“千江”作譬喻。任何一个众生,你只要这个时候念观世音菩萨,你求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到,月亮就现,并不需要时间。还要通报,还要准备交通工具,还要来,甚至还要办户照,那什么事情都过去了,那也就不是观世音了。?

  “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无不解脱”,这是《无量寿经》中的话,是赞叹观世音的。“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这个“归命”是指把命都归上去了,你生命都可以贡献,你这个命都可以舍,这个时候你把命都忘了,一心念观世音菩萨,那么就没有不得到解脱的。这是释迦牟尼佛的话,印证了观世音菩萨的功德,也是向大家做保证,你只要真实求,没有不得到解脱的!!一切凶险、求财得财、求子得子、求妻得妻、求长寿得长寿……虽然都是世间的东西,但是只要众生需要,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都能满足。(比如有送子观音,有个人得到儿子高兴的不得了,花了十几美金的邮票写信来报信,我还以为来了什么画片呢,打开一看是一封信,现在忙,没顾得给他回信。)无不得解脱、无不得满愿,众生需要,大慈大悲。正所谓“先以欲勾牵,后令入正道”,先满足你这些欲望,你感谢观世音菩萨,慢慢就念,一点点把你引入正道、摄受你。佛菩萨摄受众生,布施爱语,和颜悦色,和你做同样的事情,用种种的方法来摄受众生。?

  “万亿紫金身”颜色是紫金颜色,金色带一点赤金,好的金子不是叫“赤金”吗,赤就是红,紫金就是形容那金子,黄的中带一点红的,说明成份很足。“万亿紫金身”,一方面金质的高度,一方面是度量的高度。“万亿”!多高大呀!观世音菩萨。?

  这个“入三摩地”前面没有细讲。“三摩地”是印度的话,翻译成我们的语言就是“三昧、正定、三昧耶”等等。虽然称呼上有所不同。但“三摩地”其实是一个,都是翻译了音。这个用字不同是因为中国地方大,方言不一样,所以称为“三昧耶”或“三摩地”,音译差不多。而“正定、正受”是翻译了它的意,不但是入定,而且是正定,你不但是得受用,而且是正受用。外道修许许多多法,他们入的都是邪定,虽然也得一些邪的受用,但并不可贵,已经走入邪道,很难纠正而出不来。而《首楞严》的“三摩地”,超过其它的“三摩地”,不同于其它的“三摩地”。《首楞严》讲的“三摩地”属于“楞严大定”,所以才称之为“首楞严三摩地”。“楞严”这两个字要和那个“首”字连在一块念,是“首楞严”。“首楞严”是印度话,简称为《楞严》,去掉了一个字。有的人把这个“首”字连在上句,成为“菩萨万行首”。不是的!“菩萨万行”是一句,“首楞严”又是一句。“首楞严”的意思是:一切事究竟坚固。这是极殊胜的予示。“一切皆成佛”、“一切皆法身”、“一切事究竟坚固”……这都是一昧的。?

  我们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要坏的吗,地球也要经过大劫,也要爆炸的。极乐世界才是无哀无变。这还是常情的说法,还是随顺了大家根器的一种说法。说到究竟,一切事究竟坚固,真正的无分别了,没有取舍,没有捡择了,一切事都是如此。一切事皆是法身。法身还有什么不坚固的?不但是坚固,而且是彻底的坚固!无生无灭,没有坏!所以这一切分别来源于“第六分别识”(编者按:佛教唯识学称人有八识,此第六识就是人的分别意识),所以出现了有的坚固,有的不坚固。而《首楞严》这个“定”就没有什么叫出定入定。《首楞严》大定无出无入,入定出定也都是究竟坚固。你出到哪去呀?入到那去呀?如果说:从这个坚固入那个坚固,这就是坚固,这样说可就错了!因为整体是一个坚固,并没有出入。所以这个“三摩地”是一切事究竟的正定,是殊胜的正定,不是一般禅定中所说的“三摩地”。观世音菩萨就是以耳根圆通入了“三摩地”的,而且这是第一大定。二十五圣人各个都说了,二十五圣各个都好。那释迦牟尼佛让文殊来评:谁最适合我们这里的根基?于是文殊有大段的议论,这个议论很长,说明耳根殊胜、耳根圆通。这不仅仅是观世音,我也是从中入的。所以《首楞严》这一段,是我们的第二十五拜。?

  《首楞严经》的说法,因为是要“闻自性”,所以学禅宗的人可能会说:你看看,还是我们殊胜吧,我们正确吧,文殊菩萨给我们挑选了,都在说我们是第一。大势至菩萨是念佛法门,可大势至菩萨没有当选!为此,有很多大德在做翻案文章,他们说:有这种看法其实很自然,因为要是以《首楞严》的“三摩地”这个标准来选择哪个第一的,那当然是观世音菩萨。?

  诺那祖师就说:“什么是最快最好的成佛方法?那就是明白自心和弥陀大法”。?

  明白“自心”,不管你修别的什么法,到最后都要入这个“三摩地”,没有超过明白自心这个最直接吗。别的门路到最后也还是要明白自心。所以你在现生现世中希望很快入“三摩地”,那是不容易做到的。当然,观音的耳根圆通确实是第一呀!但是如果要问:现在这六道的众生怎么最快的能脱生死出六道轮回,很快的成佛?我看文殊菩萨肯定选大势至菩萨的念佛法门。要求不一样,你所比的东西也不一样。从二十五圣人的次序的安排我们看得很明显,再往前一个就是弥勒,也就是“唯识观”。??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第二十五拜)?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是净土宗第一代的祖师。禅宗是拿观世音菩萨这个“返闻闻自性”作为代表,而大势至菩萨就是专门修念佛法门的,而且是专一的念。经言:当时有佛名无量光,有十二个佛相继一劫,那不就是指十二光佛嘛。无量光,无碍光,无等光……等等。他那个时候也有十二个佛相继一劫。“以念佛心,入无生法忍”我们就是通过念佛,入了无生法忍,证了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最低也是初地菩萨,彻底的证无生法忍是八地菩萨。那么怎么达到这个八地菩萨的水平呢?就是念佛!一个凡夫,完全靠念佛,就能证无生法忍。这个念佛的作用在哪里呀??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也是《首楞严经》里的话。我们对于这个经文应该是很恭敬的,不是夏老师自己写出来的,而是经文的原句。他的力量很大,很多东西他凑到一块非常自然。那个《无量寿经》会集本也非常自然,经句很多是从五种译本里头挑出来的会集而成的。如果没有大智慧,特殊的智慧的人,这个事做不成。我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越来越体会得深,殊胜极了!这里的这些话也都是《首楞严》里的话:“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通过念佛,把六根都摄住了。这个六根是被六尘所牵引的,所以一时也不得心安。见、色、闻、声,种种的不安心。被外界所牵引而产生种种的分别。通过念佛就能把这六根全摄住了。口中在念,耳朵在听,念的时候自念自听,因此你念的时候舌根就摄住了,耳根也摄住了,听自己的念,点一支香,鼻子所闻的那个香,心里也不想别的了。念的时候身体也是端正的,眼观鼻,鼻观心,而且前头供的是佛像,心里头这时候决不会一边念佛,一边想跳霹雳舞、看电视……不可能的。有时不要在念佛的时候开电视机,目的就是要专心一注,这样六根才能摄住,不然的话六根还是在跑。“都摄六根”,一根管住,你这都在念、都在听,这样的心一念一念,心也在上头。你这身体当然也如此了,没有做别的事情,眼、耳、鼻、舌都在这上头。身也在佛堂里头,我坐在这儿好好念,这身也就端正了,这六根都摄住了。一念一念当中,虽然还是念头,但是我现在不是妄念,而是净念。我们现在是妄念相继,前一个妄念过后,又跟着一个妄念,后头跟着马上又来一个妄念……所以有了“时间”的产生。时间其实就是由于妄念才产生出来的。刚才那个妄念过去了,是过去时;正在妄念,就是现在;底下马上有个妄念要来,就是未来。所以这个“三际”:过去、现在、未来,都是由于妄念而成的。如果没有妄念,也就没有什么“三际”了!!这样一个道理,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得好:?

  “时间是人的错觉”。?

  你有妄念,就有了时间,时间就是由于妄念才产生的。这个“妄念”跟“错觉”你说差多少?妄跟错,都是错、都是妄,用字不一样,这是因为翻译的结果,只是当时把它翻成“错觉”了。如果通佛法,就会把它翻成“妄觉”,爱因斯坦也不会反对的。没有用同一个字,但意思是一个意思。产生时间、空间、物质……都是错觉,都是由于妄念的结果。?

  念佛是“净念相继”的过程,所以我们现在肯念,我们难得的就是不能净念相继,念着念着就支出一个妄念来,念着念着就跑出一个妄念来了。这不要怕。《首楞严》的精神,一切事究竟坚固,那个妄念也就是这个“我”,真妄也平等,所以不要怕!就如水上画画,画出画是妄,但它马上就归到水里头了,马上就返到真里头了,“全妄归真”,都归到真了。我们念佛虽然不能相继,但是也不要怕,真正到念念清净的时候,就会“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所以我们只要去念,你总有一段时间,念着念着成了片了,就是念十句、三十句、五十句中间没有妄念了,这叫“念佛成片”。“念佛成片”也不容易,有的修行人现在还没有成片,他说“那就不管了”。可是大家要知道:“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真正信了净土宗的道理,弥陀这个大愿,这个道理,信自、信他、信事、信理,相信我们念佛为因,就能得到念佛的果、往生的果、成佛的果,这个就是信事、信理、信自、信他、信因、信果,六信都是具足。而且我们不留恋娑婆世界,愿意往生极乐世界,很恳切,你就是有信、有愿,深具信愿就决定往生。就这么念,念到有没有妄想那是其次的问题,是第二个问题。能不能够往生全在于“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也就是说,只要我们主观上去势力,你要是念得心里头一点妄想都没有了,这件事不见得今生能够做得到。那要到事一心、理一心,是不容易的事情。但做不到没有关系,只要一向专念就好了,肯念就好了,只要有信、有愿,就决定往生!反过来就是念的风吹不动,雨打不透。你就只当作道教一个口诀的念,外道不是也能念咒语吗,比如他们要想飞,因此也有些咒,也是老念。回教也要念一个什么咒,基督教也念。那么,即使用同样的态度换成这一句佛号,但是那个思想还是外道的思想,照样不能往生,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完全是念佛的心,即使念“荔枝核”,也照样起佛的作用。而完全是外道的心,以此来念佛号,结果还是外道的道路。还不如那个念“荔枝核”的呢。?

  难得的就是,你真的“净念相继”了,到了这个时候,“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不就是开悟了吗!不但是开悟,而且还“入三摩地”。并没有用另外其它任何方法,所以大势至菩萨是净土宗的初祖,就这一句,通过这一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了,没有离开“始觉和本”,而且是老合本。那就直趋觉路,也就“究竟觉”了。“究竟觉”就是佛。岂但开悟,你净念相继,就必然自得心开,不假方便,不要再依靠任何的方便。还有什么秘诀?还有什么手印?还有什么咒?还是什么秘密的法?我不知道,全不需要了!就这一句就可以了!!所以大势至菩萨成为初祖,道理就在于此。大势至菩萨功德是不可思议。?

  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还要“般涅槃”,“般涅槃”之后,观音要继位,观音也要“般涅槃”,然后大势至菩萨继位。大势至菩萨永不“般涅槃”,为什么?因为他是念佛成功的,说阿弥陀佛之所以有“般涅槃”,是因为这些都是示现。因为你是修观音法门的人,当你往生多少年之后,才能看到阿弥陀佛“般涅槃”由观音作佛了。而你要是通过念佛法门往生的人,你那示现佛依然还是阿弥陀佛。所以各个是不同的,因为那个“识”各个不一样。同在极乐世界,有的看佛是阿弥陀佛,有的看佛是观世音菩萨。等到和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往生的这些缘都满了以后,观世音菩萨“般涅槃”,大势至菩萨继位。大势至菩萨永远不“般涅槃”。实际上这三个、----佛、观音、大势至,就是一个。?

  大势至菩萨就是这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个“自”字,从两方面来体会:一个就是你自己。这个事不是别人的事,是你自己的事。所以有人问六祖,六祖说:“密在汝边”。密在你那一边哪!所以从门入者,都是你自己的事,是你自己的问题,是你自己心开,这就是一个“自”字。都是各个人自己的自性,自己的自心开了,所以是“自得心开”。还有一个是“自然”之意,由于“净念相继”,自自然然的就心开了吗!所以两个意思同时都有。?

  “斯为第一”入了《首楞严》的三摩地,这个大势至菩萨是第一,二十五位圣贤各个都认为他自己的方法是第一。大势至菩萨他是这么过来的,所以就是第一。实际上每个都是第一!用《金刚经》上的话讲就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只要契他的机,对于他就是第一。就我们众生而言,如果这个法也契我的机,那么大势至菩萨的这个法,不是对我也是第一吗!同样的,如果观世音的法最契我的机,观世音就是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此界是什么界?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都是极乐世界的大菩萨。“现居此界”是指我们这里,是娑婆世界。为什么这两个大菩萨都和这个土的众生特别有缘??

  这是因为佛菩萨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作大利乐”给众生谋最大的真实之利,让众生得究竟的安乐,所以得大利乐。?

  “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只要肯念佛,佛就对这一切众生都摄受你、取你。意思是要你、摄受你。就好比磁能吸铁一样,吸铁石把那个针吸过去了,这就是吸铁石在摄受这个针,因为它产生一个力量。但针也在吸磁铁石,因为针也磁化了,它也出现南北极,所以两者互相在摄,从而形成一个共同磁场,形成一个互相的吸力,是磁极相乘的结果。同理,佛的那个磁力多大呀!而我们那个磁力才有那么一点,而这两个数目相乘,彼此就都有作用了。磁力就比我们个人的磁力大得多了,因为这个磁力靠佛菩萨的摄受力,因此你自己有磁性才行。虽然人人也都有磁性,但是你乱了,就好比一块磁铁,你整天烧它、摔它,它的分子全乱了。它那个电子循的轨道,围绕的中心轴都乱了。这个轴这样,那个轴那样……各个互相抵消。互相抵消磁性就乱了。这是很好的比方。人人都有佛性,体现在磁性上,现在为什么不显现,因为乱了的缘故。人人都各自为政,这个电子这么转,那个电子朝那么转,互相抵消,最后总的磁性没有了。但把它一摆到大的磁场里头,电子从新排列运转,这样一来才能都有个道,方向也才能正确。一边是南极,一边是北极,磁性显现了,彼此的磁性才能相互吸引。所以用这个物理学上的道理,就很容易地说明了自他不二、自他宛然的道理。佛的那个磁是“他”;我们这个磁是“自”,自他不二,自他没有两样。他也是磁铁,我也是磁铁,没有什么两样,是不二。如果我们拿铁粉画一个磁场的线,这个磁场是两个共同的,你不能说谁是谁的,谁不是谁的。其实是一个东西啊!不二呀!没有两个,而是“自他宛然”哪!那个大磁是大的磁铁,这个小磁是小的磁铁,这个自与他,明明清清是在这。所以又宛然又自他,而自他又不二。这是一个很好的譬喻。?

  “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大势至菩萨摄受一切。念佛的众生,就开始表现出一点磁性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对于别的众生是不平等的。众生都有磁性,只不过这个磁性,有的是乱的,所以对他不起作用。他必须摆到磁场里头来,他自己具有,再发生相吸的作用。?

  “令离三途,得无上力”畜牲、鬼、地狱这三个道太苦,所以叫“三恶道、三途”。“三途一报五千劫”呀!堕落到三途受这个报,一报的时间是五千劫,时间长得没法说了。所以堕落是不得了的事情。当年,释迦牟尼佛在印度修建精舍的时候,很多阿罗汉看到佛因为看到地上的蚂蚁而落泪了,因为前一个佛在那修精舍的时候,这些蚂蚁当时就是蚂蚁,那尊佛都涅槃好久好久了,才出现这尊佛。这尊佛又在这修精舍,中间不知道过了多少万万年了,它们还是一直当蚂蚁。佛就是因为怜悯才落泪了。可见“三途一报五千劫”,我们要变成猪,不是变一次猪就完了,没有那么好的事,老变猪,因为它思想全是猪的思想,很难转变。就好比那个蚂蚁,“八识”里头全是蚂蚁的事:蚂蚁的国王、蚂蚁的天地、蚂蚁间的打杖、谁打了我、我打了谁、谁咬死我、我又怎么怎么样……冤家债主都是蚂蚁,冤冤相报也都是蚂蚁,所以它很难出蚂蚁这个圈。要想摄受它,就必需让它离开三途,而且得无上利。摄受的作用,就是要让大家,不但离开三途,而且得无上的利。得无上的利就是极乐世界呀!一点点觉悟,大家都来念佛求往生。?

  这一段讲的完全是净土法门,没有别的,就是念佛,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得无生法忍。通过念佛都摄六根,你只要能达到净念相继的时候,你不需要任何其它的助力助缘自然就心开,就明心见性了,也即是禅宗所讲“迷即众生,悟即佛”。你只要明见本心,识自本心。明自本性,用五祖的话讲就是:人天丈、天人师、人间导师,所以你就是佛了。?

  六祖在当时,还没有作和尚就得了衣钵。六祖得衣钵是特殊的特殊,他是寺院里的苦力,在寺院厨房里做功,并不是和尚,因此拿衣钵走了,全寺院的和尚追,只是因为大家想不通,你得衣钵是不可能的,怎么我们和尚得不着?神秀得不着?寺院里一个做苦功的杂役,一个俗人却让他把衣钵拿走了?一定是偷的!……所以“自得心开”,不管你是谁呀!你神秀能讲得十二部经论,为五百人的善知识,五百人都尊崇他的威信,对他的崇敬到极点了,人人都认为有神秀在,他比我们高得多,要写东西,有神秀当然是他,我们写什么。这种威望现在一般人很少,一般都是我比你强啊,而当年大家对神秀都很心服。可是六祖只听了半遍《金刚经》就超过了神秀,再听半遍就得衣钵了,成为人天之师了。可见这就是“心开”的重要。?

  一个只是打坐,禅定很好,可以不倒单。但禅定不是禅。禅定是“六度”中的第五度。禅宗的禅是第六度般若。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禅定的禅还是瞎子,第六度才睁开眼睛。所以前五度如盲,第六度才有目。这说明了智慧的重要,六度之中任何一度,如果没有般若就不能成为波罗密,不能到彼岸,只是人天福报。你入什么禅定?你入的是禅天了,成为色界、无色界的禅天了。打坐人升的天还在六道里头,没有般若。比如广钦老和尚,他“般若”就差些,如果有般若就厉害了。那就厉害得“如虎添翼”呀!他就是禅定,但是他因为加上了念佛的好处,所以就超过了一般禅定。他的话里头很有禅宗的气氛哪,其实比那禅宗的人还高明。这通过他跟某人的对话,一比就清楚了。(编者按:此对话是指民国63年于台湾承天寺中的一段对话,可见《广公上人事迹初编》一书)所以这“自得心开”就是殊胜。?

  念佛一样“自得心开”。圆瑛老法师被称为“楞严独步”,他自己自称有两次几乎要开悟,但后来当法师、当方丈,事情很多,这一方面就再没有得到进展。虽然没有得到进展,但这两度将要开悟,也使他对《楞严》的体悟还是独步于世的。他在这一方面,“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禅也就是净、净也就是禅。大势至菩萨就是完全从净土中,同样得到了参禅所最希望的果实。他就“自得心开,入三摩地”。而这个“三摩地”是《首楞严》的“三摩地”。现在和观世音菩萨一起在我们这个世界摄受念佛众生。念佛的人就为十方佛所护持,为观世音菩萨、大势至所摄受。?

  同时,你真实念佛,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派二十五位菩萨来保护你。所以用真实心在念佛的时候,不受魔扰,除非你自己内心里头忽然业力发现。所以还怕业力发动呀!一贯很好,业力没有发动,他这个业力在这时候突然间发动。所以有这样一句话:“谨防业力发动。”很信的人忽然间变的不信了,因为在你心田里头的业力暗暗在工作,你不知道,它不告诉你的,它一下就发动出来了。善根发动就好了,大家能念佛,这是善根在发动。全家人请佛像,建佛堂,一起来闻法,那是善根发动,所以要乘热打铁。业力一定有,没有业力那就消业往生了,不可能的,没有的!要知道业力是无究尽的,我们是带业往生。你不要等业力发动,要在这个时候让这个因缘成熟,等往生之后再消业去,不是在这个世界把业消掉,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了,是难行道。所以要承认这个业力是无穷无尽的,种种的东西都有,现在就是谨防它发动,把目前的善根动再动,长再长,一直到成功。??

  一心观礼,无量寿如来会上,座列上首,德为众尊,华严经主,万行庄严,化身金刚萨埵,永为密教初祖,不舍因地,遍收玄妙,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大愿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第二十六拜)?

  “一心观礼”这一观是观礼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对我们今天也有特殊的意思,他就是“金刚萨埵”,也是密教的初祖。在毗卢遮那佛世界也就等于是观世音菩萨。在我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的世界,也是最上首的菩萨。在《无量寿经》里头都是德尊普贤。来的这些所有菩萨都是“咸共尊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些菩萨都在尊重都在修持普贤大士的德行。普贤大士最突出的就是后头这两句话:“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净土法门法师就因此而趋向净土宗的。他本来讲唯识,讲禅……,最后讲《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普贤菩萨发十大愿,十大愿王导引的归宿最后就是极乐世界。?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无量光,即得往生安乐刹。”?

  这是《普贤行愿品》,也就是普贤菩萨的愿。愿我临命终的时候,我的“障碍”消除。“障碍”就是往生的“障碍”。都消除了,可不是“业力”都消除了,这一点要注意!一个字都有一个字的用处啊!离经一字便同魔说。现在有很多人不大小心,你不能离开呀!背叛是更不行了,一个字之差都不行,似是而非都不行啊!?

  “如来会上,座列上首,德为重尊”。佛说《无量寿经》的时候,普贤菩萨是上首,跟《华严经》一样是第一位的,座是最上,德也是最尊。大家来的人都是尊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德也在众中称尊。?

  “华严经主”同是《华严经》的经主,《华严经》和《无量寿经》是同等的经。万行庄严,万种功德,所以普贤是大行菩萨。观世音是大悲;弥勒是大慈;普贤是大行;文殊是大智;地藏是大愿。这都有不同之处。?

  “万行庄严,化身金刚萨埵,永为密教初祖”普贤菩萨是万行庄严,他的化身为什么呢?就是密教最初的祖师“金刚萨埵”。?

  “永为密教初祖”于将来世界,于各种世界,于各种劫中,永远是密教的最初的祖。在咱们这个世界,是莲花生大士,可是在佛学辞典中找不出这个名字,所以甚难得闻。大家所知道的只是龙树,所以“东密”以及中国历代都把他列为密宗第一代祖师。龙树菩萨是一个很特殊的菩萨。佛教分“十宗”,他是八宗的祖师,这是最奇特的一位大菩萨。少年的时候,因为会隐身术,于是他和一些邪友跑到皇宫去,弄得很多宫女怀了孕。宫内猜测,可能空中有真人来了,怀有邪术,于是到了晚上,把宫门紧闭,派许多力士拿刀砍,结果是都被杀了,就剩龙树,因为他藏在国王身背后,因为那刀要离国王远一点,所以砍不着他,国王走哪他紧跟哪,不敢出大气。好多人都死了,再也砍不着人了,宫门才开了,龙树才偷偷跑了出来。“欲为苦本”,这回明白了,这个苦很苦,很惊险哪,差点没死了,好朋友都被杀掉了,这是由于欲,欲为苦本。于是出家了,后来成了八宗的祖师。《华严》就是他从龙宫取出来的,《首楞严经》也是他从龙宫里取出来的。净土宗的祖师、禅宗的祖师,密宗的祖师……是极特殊的一位大菩萨。?

  在佛涅槃后五六百年的时候,这样一个大菩萨,他在南印度,他拿几个芥子打开了一个铁塔,进入铁塔后亲自见到“金刚萨埵”,这是书上记载的,密宗的来源就是这么来的。金刚萨埵把这个法授给龙树,日本人都知道恭敬龙树。东密、唐密都是龙树,龙树和莲花生大士互为师祖。莲花生大士是从阿难那里得的法,他要比龙树出世早。释迦牟尼佛预先交给阿难传法给莲花生大士的。这两个人有交流,都是大德没有相互间的嫉妒障碍。啊!这些法我从金刚萨埵那得的,可以给莲花生;莲花生是从阿难那得的,可以给龙树。所以从这就证明他是密教的初祖,“金刚萨埵”。所谓的“金刚阿阇梨”就是代表“金刚萨埵”的人。这是普贤的一个特殊之处。“金刚萨埵”就是他的代身。不但是显教德为众尊,在密教也永为教主。?

  “不舍因地”虽然他已经有殊胜的成就,但还不舍因地,在因地还是示现菩萨相。?

  “遍收玄妙”《华严经》十玄是最深密的法。《妙法莲花经》之所以称为“妙法”,就是因为玄妙的缘故。而这些他都遍收融汇了。?

  “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八十一卷《华严经》的最后一卷的最后一品中的话。怎么出来一个八十一卷哪?最初翻译《华严经》是在晋朝,为六十卷,称为“六十华严”。唐朝时,国家又组织很多大德翻译,清凉国师等都参加了。这次翻译的是八十卷,称为“八十华严”。刚翻好,又进来一种《华严》,为“四十华严”。再翻译,第三个翻译“四十华严”。“四十华严”没有单行本,只是“大藏经”里有“四十华严”。现在台湾可能印了,过去是没有的。《华严经》有六十品、八十品、四十品等各种译本,略有不同,其中有一种,其最后一品是“八十华严”所没有的,也就是《《普贤行愿品》,已经翻好“八十华严”怎么办?于是就把“四十华严”最后一品《《普贤行愿品》搬进去了,作为“八十华严”的末一卷,所以才成为八十一卷《华严经》。到中国的三种《华严经》中,它是最后来的,在四十品《华严经》的最后,前二部都没有,是中国人把这一品补进去的。所以这个《普贤行愿品》到现在列为“净土五经”之一,“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等到你临死的时候,你诸根败坏,你的一切一切都不能跟着你了,一切都没有作用了,到了这个时候,你这个愿王不离开你。所以发大愿很重要,因此愿而得往生。你只要念,临终时往生极乐世界,面见彼佛无量光,即得往生安乐刹。那就一切都不退了,永远不退了,决定就等着成功了。?

  “大愿大行普贤菩萨”所以十大愿王是大愿哪!万行庄严是大行啊!以实际求度众生,弘扬正法,现这种菩萨身,以行为主,这是大行。??

  一心观礼,法王长子,七佛之师,胜妙吉祥,无垢大圣,愿共众生同生极乐,系心一佛,专称名号,即于念中,得见弥陀,一行三昧,大智宏深,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第二十七拜)?

  “一心观礼,法王长子,七佛之师”过去习惯,国王继位是立长子的。“法王长子”就是要继法王位的人,而且是七佛之师啊。文殊虽然现的是菩萨相,其实文殊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不但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七个佛都以文殊为师啊!都是文殊的弟子。?

  “胜妙吉祥,无垢大圣”文殊菩萨的名号为“胜妙吉祥、无垢大圣”,这名字代表他的德。有的只翻译成“妙吉祥”,“胜妙”是更殊胜的妙啊!这个名字就更全了,这样大的智慧,是最吉祥、最殊胜的妙啊!所以称“胜妙吉祥,开明本心”。你这本心是什么?本心是“无垢大圣”。从来没有染污,所以称“无垢”。从来是不增不减的,所以称“无垢大圣”。?

  “愿共众生同生极乐”。作为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老师,文殊代表什么?代表“根本智”。所以禅宗开悟,就是先得到这个“根本智”。文殊就表示这个“根本智”。普贤就代表“差别智”。你得了根本智,你还要度众生,还要种种行动,种种救度,因为众生有种种根器,你有种种的药。对种种的病,施种种的药。这都需要有智慧吗,否则投错了,不但不治病,反而庸医杀人。弘法、说法很难!关系到人的慧命,不是一个死的方法,而是讲求方便。你着凉了,中寒了,你吃一点热药,喝一点姜汤就好了。你已经上火,还去吃补药,那就坏了!人参是补药,但要看谁吃才成。所以这就叫“差别智”。文殊就代表“根本智”,由“根本智”才能再产生“差别智”。有这样的大智慧是“愿共众生同生极乐”。?

  “系心一佛,专称名号,即于念中,得见弥陀,一行三昧,大智宏深”刚才我念了普贤菩萨发愿求生偈,是七个字一句,共为四句。这一段,夏老师把七个字一句变成五个字一句了:?

  “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极乐刹”。?

  四句话在内容上完全一样,但字词有点变化,七言变成五言。在《文殊般若经》里讲到“一行三昧”,文殊特别讲了这个“三昧”,这“一行三昧”就是“系心一佛,专持名号”。你把心就集中在一个佛的身上,专称这一个佛的名号,“即于念中,得见弥陀”。原来是“得见彼佛”,但我们这里都称念“弥陀”,所以当然“得见弥陀”了。文殊菩萨的这个“一行三昧”完全与咱们称名念佛往生是同样的主张,而且是系心在一个佛上,就是系在阿弥陀佛上,连本师释迦牟尼佛都不用念了。你念佛干什么?你不用观想,不用其它方法,只要称名号,这样就够了!你在这念念之中就自然而然见到彼佛了。?

  “大智宏深”这个“一行三昧”是了不起的三昧,是殊胜的智慧。否则,没有殊胜的智慧你不能相信。这么殊胜的果实,就这么简单?就念一个名号便能够成功?……所以有种种的怀疑,这都是情见哪,都在情见之中。世间上常识中没有这种事情。所以我们念佛法门是打破常规的!??

  一心观礼,灵山会上,亲承佛诲,授予《大乘无量寿经》,嘱以弘扬净土法门,现在兜率内院,当来三会龙华,菩提树下,成等正觉,福德无边,弥勒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第二十八拜)?

  这一拜是拜弥勒菩萨,也就是当来的佛,现在正在兜率内院。?

  先师虚云老和尚当年在广东遇难的时候,肋条骨被打折好几条,大家踢他。所以我们现在受一点折磨,想想这些人,其实算不了什么。当年,诺那祖师让达赖关进囚牢就是十几年,给他吃毒药;想想虚老,农民把他装在口袋里头用脚踢,肋条骨踢断了多少条,受那个冤枉,说他是地主。因为寺院里头有点田地,于是就拿他当地主来对待,斗他打他,当我岳父给他治病时,觉得他只是感冒而已,会很快就好的,后来才知道肋条骨断了。最终都治好了,也没有动手术,就是吃药吃好了,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这是虚老。他在这病得最沉重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死了,他于定中到兜率内院见到了弥勒。这一段记载的很详细,他记住了弥勒当时说的偈子,这是他亲自到了兜率内院,而且看到有几个熟人,把他领到一个座位上,让他坐下来,听弥勒说法。说完法之后,弥勒就跟虚老说:“你还得回去呀!”他说:“我不回去,弟子太苦了!”弥勒说:“不行!你还得回去”。于是他回来之后,果然有很重要的任务由他去办。当时大家打他,可就是打不死他,于是他们就问:“为什么这个老和尚打不死啊?”有人就回答说:“老和尚为众生受苦,为你们消灾,是打不死的”。他们一听都害怕了……?

  “灵山会上”佛在灵鹫山说法,我们简称为“灵山法会”。?

  “亲承佛诲,授予《大乘无量寿经》,嘱以弘扬净土法门”亲自承受佛的教诲,受到佛的嘱咐,把《大乘无量寿经》交给弥勒,叫他继续弘扬,嘱咐他要弘扬净土法门。这个弥勒菩萨在法上是承担了这样的大事因缘。?

  “现在兜率内院”兜率是兜率天,兜率天是欲界天。所以很多人到兜率天去,到兜率内院见弥勒,可是到了外院就迷惑住了。到了外院看见那欲界天男女的种种情况,他的欲心就起了,因为那里的情景比我们这更能够动人。所以他就进不到内院了。兜率天的内院是个道场。现在弥勒在那说法,很多人在那,那是一个道场,等于是天界的一个净土。?

  “当来三会龙华”要求生弥勒净土,到了兜率内院后也不退转,将来就随着弥勒一起来“三会龙华”。到了弥勒净土,一切自然长生,一点不需要劳动,福报非常的大,因为弥勒是大慈,慈就感受福吗,慈是让人家欢喜,所以得到报,福也是最大,所以称大福弥勒。现在有许多人跟佛接了缘,始终没有能够度脱,最后都是弥勒菩萨包干,全部都在弥勒成佛时得度。“三会龙华”就是三次法会道场。弥勒不是象释迦牟尼佛一直在说法。而是通过三个法会,就把这个可以度的众生都度尽,于是他也就完成任务了,所以是“三会龙华”。有话讲“我们都是龙华会上的人哪”,其实就是指的这个意思。没有成功,在这个时候等着弥勒来度,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我就算过,这个年头可是很长、很长,不好等啊!将来怎么“三会”呢?将来你们都来帮助弥勒菩萨弘化。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十六个大弟子都是佛的示现,都是成了佛的。比如须菩提尊者,都是佛的示现,来帮助佛来弘化的。所以他们才能替众人提问题、问问题。因为许多众生根器有限,根本想不到这些问题。比如《金刚经》中须菩提问的问题:“云何住?云何降服其心?”?

  这是很深、很妙、很好的问题。所以说,什么人能报佛恩呢?两种人:一个是善问,问得好,会问的人;另一个是善答。善答摆在第二,善问摆在第一。什么人报佛恩?一个是善问,一个是善答。?

  “菩提树下,成等正觉,福德无边”成就正等正觉是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的。而福德无边是弥勒的特点。福德是无量的福德,弥勒菩萨现在只能称菩萨,称为弥勒佛是错误!因为是未来的佛,现在还只能称菩萨。??

  一心观礼,无量寿如来会上,舍利弗等诸大尊者,及贤护等,十六正士,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诸大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第二十九拜)?

  “一心观礼,无量寿如来会上,舍利弗等诸大尊者,及贤护等,十六正士,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在如来法会上,舍利弗等大菩萨以及在家的菩萨十六位正士,所有的都是在尊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称为“德尊普贤”。?

  “具足无量的行愿”都是德尊普贤,普贤就是无量的行、无量的愿,安住于一切功德法之中。?

  “诸大菩萨”舍利弗他们本来就是佛菩萨的示现,所以称为诸大菩萨,这是一个理由。再一个理由,这些阿罗汉都回小向大,称为“大阿罗汉”。回小向大的大阿罗汉,不是小乘的心。小乘一回转向于大乘,修大乘的菩萨,都称为菩萨。??

  一心观礼,从上以来,莲宗诸祖,暨弘宗演教,皈向净土,诸大善知识,以及本身皈依、授戒、传法、灌顶,诸位大师。?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第三十拜)?

  “一心观礼,从上以来,莲宗诸祖”这一拜是拜莲宗的祖师。这里有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列莲宗的祖师,把昙鸾和道绰二位给删除了,古一点的记载许多都是这样列祖师的:慧远、昙鸾、道绰、善导……象《思归集》等等有些著作把这个昙鸾、道绰取消了。这是因为他们的著作流传到海外,在我们中国内地没有了。所以净土宗有十种书,在国内佚失了,称为佚本。还好,现在都回来了。所以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好的因缘,大家要知道。这表明作为法将兴的一种表现,是让我们感觉高兴的事。这些书回来了,不仅如此,就连过去莲池、藕益大师的书没人见过,但现在我们也能见到了,这是一个很殊胜的因缘!《无量寿经》一千多年没有得到善本,现在这个善本是日本投降以后才出现的,没有多少年啊!咱们能遇着这个善本,这是前所未有的!红、白教从来没有到过大陆啊,更不要说什么香港、台湾、美国。过去来的只是黄教,元朝来的是“萨加海”,都是比较新的。这种古代的红教,莲花生上师的教、白教的法,汉地一直没有,只是在西藏才有。在西藏过去交通不方便,生活不方便,有种种障碍,所以没有把这个教法传到咱们这边来,是从诺那祖师才开始的。诺那祖师跟达赖在见地上不一样。达赖依附于英国,英国侵略西藏,他们占了很多便宜,当时达赖就是亲英的,而诺那祖师主张亲华,这就成了对立面。于是这个达赖祖师就把他抓起来,往脸上涂墨、游行、关到土牢里头,而且是派人看管,几度用极毒的药给他吃,后来派人验尸,报告是死了。其实诺那祖师自己用手刨一个洞,爬多远多远从洞里逃出来了。诺那祖师自己是这么说的。有人认为诺那祖师恐怕不肯讲实情,他可能是有神通……对此我不作评论。总之出来了。出来后衣服都象窟窿眼儿似的一片一片都飞了。头发长的到脚跟。你看这日子多难过呀!吃毒药不死,这是由于修绿度母。绿度母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大慈大悲救度。可见,历经种种磨难,密法才传到中国内陆来。?

  密教龙树这一支与莲花生祖师从阿难那所得到的一支,终于汇聚了,使红教、白教汇聚到莲花精舍。总之,这些教来了也是一个很殊胜的因缘!前人所未遇到的,我们遇到了,这是我们比前人有福的地方。而现在我们所不如前人的地方,就是不如前人那么精进。只要大家肯精进,肯发大愿,把这些优点发挥出来,将有一个佛法中兴的高峰到来!这也是根据西藏的传说而言,不久的将来佛教是很放光的,出现一个中兴的高峰。我们大家正在这个时候,这是一个上升的阶段,也正是特殊的因缘。大家要很好的发心,三百年后还会再起一个高峰,佛教又兴盛。就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来了,这时候才有了一个好转。但那个高峰不如现在,那个高峰再过去之后,就再没有了,也就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一直到最后,最后人只能活十多岁,见面就要杀,到最后时期,佛运靠一百年的《无量寿经》,整个法运就是如此。可见《无量寿经》的重要性大家就明白了。这个《净修捷要》也是跟《无量寿经》相辅相助的,如果能存在,大家老实依此去修,《无量寿经》必然也能发达。总之,现在法是到了末法时期,一直从现在到最后,法都灭完了,还有一百年,就靠这部《无量寿经》,这个是肯定的!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做工作,好钢用在刀刃上,就是这样。?

  刚才说到净宗祖师的罗列,我们将来要把昙鸾、道绰二师恢复进来,即:昙鸾是二祖,道绰是三祖,善导是四祖。将来再印书的时候,一定要做这种主张。(编者按:新的《莲宗祖师传记》已由本编者于出版本之前,提前编辑出书了。其中从新列昙鸾、道绰两位大师为二祖、三祖。)象杨仁山写的《佛教三字经》里头还都有昙鸾、道绰。但两位大德的书现在少有了,比如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我就给法源寺(编者按:即中国佛学院)里我的学生们看,他们说:“我觉得比论还好!”《往生论》是天亲菩萨作的。“三经一论”即净土宗的三部经、一部论。昙鸾做了论著----《往生记注》。道绰也有《游心安乐集》,讲的就是念佛法门。他们的很多论著都是讲“持名念佛”。有人以为他们修的是“观想”,确实昙鸾是修观的,昙鸾本来是学道教的,修长生术的。后来,通过别人给他看《观经》,他一看,就把道教的东西全都烧掉了,不要了。当然真正的道教比现在的所谓气功高得多!昙鸾虽然去修观,但是赞叹“持名念佛”,他的这个论注就是很好的说明。好象净土法门法师也把《论注》、《游心安乐集》这两本书都印出来了。再有《通赞》,过去也都是丢了的,现在又回来了。?

  “莲宗诸祖”我们应当还要纪念昙鸾、道绰。还有善导,这是当然的,是大家都承认的了不起的大德。此外还有莲池、藕益……一直到彻悟祖师。?

  “弘宗演教,皈向净土,诸大善知识,以及本身皈依、授戒、传法、灌顶,诸大师”所谓“弘宗”是指弘扬禅宗、净土、密宗……等诸宗;“演教”就是教授唯识、讲解《法华经》等教法。可是这些人,他们皈向净土,这些大善知识以及本人皈依的、给你传皈依的、给你传戒的、给你传密法的、给你灌顶的诸位老师。对于他们,我们要尊师,要老想着这些老师。在这里,对于净土宗的祖师以及过去赞叹过净土的、归向过净土的、禅宗教下各方面的,以及我本人、给我传皈依、也给我受戒、给我传法、给我灌顶的……对于这些老师,我们要尊师,要向他们一拜。??

  一心观礼,尽虚空,遍法界,常住三宝,十方护法菩萨、金刚、梵天、龙神、圣贤等众。?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第三十一拜)?

  “尽虚空,遍法界,常住三宝”。佛、法、僧这“三宝”,以及“十方护法菩萨”是我们这一拜中所要拜的。在密法里头,三个根本:上师、本尊、护法。“护法”就是其中之一。所谓“根本”,就是最应当尊敬的、最应当依靠的。?

  其中“上师”是加持的根本。密宗是靠加持力的,而净土宗,当你临死的时候,佛来接引也是加持力。现在十方佛、阿弥陀佛派人来护持你,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摄受你……这都是加持力。这个在密宗更强调。强调加持力,这个加持是以“上师”为根本。就好象电厂里的电通过上师这个导线送到你的住宅,起到传导的作用。所以“上师”是加持的根本。?

  “本尊”是成就的根本。我们不但要靠自己的力量,而且还要得到佛菩萨的加持,这样起作用那不就快了吗。再有就是你要成就啊!你要求得觉悟,就要跟佛一样的觉悟,这个成就的根本是什么?“本尊”就是成就的根本。你如果念佛,阿弥陀佛就是你的本尊,你要成就的那就是阿弥陀佛,成就的根本靠阿弥陀佛。你要修法,有的修绿度母、有的修观音、修金刚萨埵……那么他们就是你的本尊。你修什么就成就什么,比如修绿度母,成就的就是绿度母,所以“本尊”是成就的根本。?

  “护法”是事业成就的根本。比如你要度众生,满足众生很多愿,办成很多事情,要印经也是事业,要有经费,要有地方,有人在帮助,有好多好多事情,你才能印出一部书来。所以办事业的根本就是“护法”。世间也有“护法”,别人帮你忙,把钱送来或帮你做校对……这是人的护法;还有虚空中许多护法神……这些“护法”是事业的根本。?

  我顶礼“三宝”,特别是十方的护法菩萨。韦陀菩萨都知道,他是护法菩萨吗!所以显教经典上,上供护法、伽蓝、韦陀、诸天。也是恭敬“护法”。?

  “金刚”是现威武相的佛。?

  色界天称为“梵天”,很清净。天包括各种天:梵天、欲界天……。“龙神”搁在一起就是代表“天龙八部”。“天龙八部”也叫“龙神八部”。所以“天”、“龙”、“神”这三个字搁在一块,既代表三个方面,也暗摄八个方面。这“八部”里头包括金翅鸟。佛前有个金翅鸟,金翅鸟在海里能吃龙,就好象鸡吃小虫子一样。所以龙就没有办法,求佛保护。佛就把袈裟分给它们,一个龙头挂一丝,龙头上要缠了佛的一丝袈裟,金翅鸟就不吃他了……。?

  “圣贤等众”金刚就是圣,有很多护法是贤。还有很多护法还没出六道。比如鬼神还没出六道吗。龙就比天还低一点,也是护法。总之,他们既然护持正法,我们对它们就要恭敬,而且他们是事业的根本。??

  一心代为生生世世,及现在生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等众,顶礼三宝,求哀忏悔,普代法界众生,回向西方极乐世界,同生净土,同圆种智。?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第三十二拜)?

  “一心代为”指我们的所有一切修持,都是普为众生着想的,是替代,替代哪些呢??

  “生生世世,以及现在生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等众”替代我生生世世以及现在这一生中的父亲、母亲。我们修法不为为我们自己修,而是替我父亲修、替我母亲修。还不是这一生的父亲、母亲,我们过去生生世世的父亲、母亲,我都要替代他们修呀!所以我们所修的这个心很广大,这个孝也是真正的大孝。不光是孝顺今生的父母,这就使得我们的人格更伟大了!这也是学佛的殊胜意义!我常说:学佛是大变活人哪!学佛的过程就是自我改造的过程。不但学佛是如此,连儒家都这么说,如果你念了“四书”,但还是照旧一样不改,那你就不会念“四书”,你必须根据孔子的话,把自己有所改变才成。所以我们要这么做、这么回向,于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变了。现在你就照这个文去念,你本来是没有想到的,但现在经你一念,你没想到也就实行了,这多伟大呀!而且在不断的修行中,你纯熟了,这就是“熏”的力量,成了习惯了,对待一切都是这样。不但是父母,而且“六亲眷属、冤亲等众”都要冤亲平等。不但是冤亲平等,而且是先提出冤来,冤还是在亲的前面,这正是佛教的伟大之处。有一个人问我一个问题:“我倒是愿意替一些众生,为他们回向,可有这么几个人,我把我的功德回向给他?让他如何如何?我这不甘心呢。这些人太坏了,我为谁回向都可以,还要包括他,给他们回向?……”可见这个心还是有分别,所以我们要慢慢发展到你对最腻烦的、记忆最深的、最不能原谅的人,也能做到原谅他们。?

  所以,用这颗心顶礼三宝。我们磕头也是替他们在顶礼,这个修持就不是完全为了个人。通过这些实践,使我们得到转变。这个密法也是这样的,通过你的实践转变你的认识,这个密法的方法就是:前头供一个东西,把很脏的东西都摆在这,拿来供佛,就象《心经》里头讲的:“不垢不净”,你就那么念,最初你可能还是有垢有净,一下子断不了,怎么拿这些脏东西来供佛?你有垢有净,但久而久之,也就都清净了,分别也就少了,这就是“不垢不净”了。总之,就是要慈悲喜舍!舍什么?舍这一切虚妄分别。?

  “顶礼三宝,求哀忏悔”我替他们求,这时的心是很肯切的!替他们忏悔,不但是磕头,不仅仅局限于此,还要普代法界一切众生,普遍代替全法界一切的众生。所以我们一个人修行,不只是一个人得到好处。我常说:还不是一个地球,全法界都得到好处啊!就是如此,这样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我们生命才真正宝贵。多有一些这样的人在世间,全法界的众生都得到好处。?

  “普代法界众生,回向西方极乐世界,同生净土,同圆种智”都同生到极乐世界去,都圆满一切种智,也就是圆满一切佛的智慧,就是成佛了。“南无阿弥陀佛”这就圆满了!(全文完)

 
 
 
前五篇文章

《净修捷要》报恩谈(黄念祖老居士)【第二十拜至第二十三

《净修捷要》报恩谈(黄念祖老居士)【第十四拜至第十九拜

《净修捷要》报恩谈(黄念祖老居士)【第九拜至第十三拜】

《净修捷要》报恩谈(黄念祖老居士)【第一拜至第八拜】

《净修捷要》报恩谈(黄念祖老居士)【序文】

 

后五篇文章

念佛九种胜

莲池大师普劝念佛

西方有十种胜

周安士居士传

一九九九年佛七圆满开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