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山东古代石刻拓片艺术展:古代石刻辉煌现津门 |
 
正在天津美术学院展厅展出的山东古代石刻拓片艺术展,一件件展品让 你不由不震撼:中国古代石刻文化太辉煌了。 各种形制和风格的石刻拓片同时展出,刚与柔、浑朴与清秀、民间与官方,各种书风呈现于面前,其最小者如北陛刻石仅有16×20厘米,其巨者则达到十余米,如大空王佛四字顶天立地,直欲破空而去。记者采访了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讲师姜彦文。在他眼中,每件展品都是珍品,都有“故事”: 最古老的文字石刻——秦二世刻石 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文物的秦二世刻石,堪称稀世珍宝。据介绍,始皇刻石早已不存,仅存二世刻石残石,它被称作年代最久、价值最高的文字石刻。此石珍贵,不仅它系秦二世胡亥诏书,而且是丞相李斯篆书并镌刻而成。原立于泰山顶玉女池秦始皇刻石之旁,后移至岱庙东御座内。刻石原文222字,现仅存十字。姜彦文说,秦刻石是秦始皇“书同文”后使用的秦篆的标准字体。又因为它是为皇帝记功而书,且由皇帝视临目睹,书法水平也要特别高超,刻石代表了秦篆的最高水平。秦二世刻石也因此被称为小篆之祖师。 “故事画之祖”——武氏祠汉画像 展厅中,一组长长的汉画像格外引人注目。 据专家介绍,这是一批被深埋地下多年的汉画像。画像出自山东武氏祠,后来因黄河泛滥,武氏祠堂没入地下。直到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金石学家黄易路过嘉祥,将其从黄土中发现并发掘出来。这一发现轰动了金石学界,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展品中,有一组汉画像表现的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仰首投掷匕首、临危不惧的荆轲,张皇失措、躲在立柱后面的秦王,害怕得匍匐在地面、不敢抬头的秦武阳。三人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令所有观看此画者折服。武氏祠画像题材众多,制作精致,形象刻画沉重饱满、大气磅礴,可以说代表汉代画像石艺术的最高水准。 “榜书之宗”规模巨大 北朝摩崖刻石,特别是大字刻石,多分布在山东,堪称中国书法史上一绝。记者看到,因为规模巨大,摩崖刻石拓片,已不能安放在墙壁上,它被从屋顶高高挂起,下半部分还被折起许多。被认为是“大字鼻祖”、“榜书之宗”泰山经石峪刻经,俗称“晒经石”,又称“曝经石”,镌刻的是1400多年前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文,字径50厘米,现存1067字,大字遒劲古拙,篆隶兼备,被尊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是泰山佛教文化的瑰宝。 大型画像石墓被“复制” 我国建国后发掘的第一座大型画像石墓——沂南北寨汉墓,此次被“复制”到展厅中。沂南北寨汉墓是目前中国国内发现的保存最完整、学术研究价值最高的汉代石刻画像汉墓群之一。另外,在本次展览上还可以看到一些新近发掘的汉墓画像,如邹城面粉厂墓画像石就是首次与观众见面。其中的孔门弟子图的榜题是前所未见的,也是迄今汉画像石上孔门弟子榜题最多的,为研究孔门弟子的人物组成提供了十分难得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