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九(下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不论二乘菩萨等智。纯显佛之微妙智能。不开众生九法界知见。纯开众生佛之知见。余经但道佛所变化是迹。不道佛身自是迹。今经自道佛身是迹。其余变化宁得非迹。今经正破废化城二乘之果。况其因行耶。又破禀方便教菩萨执迹为极。今皆发废悉称是权迹。及中间诸疑悉断。起于深远不思议信又显本地真实功德。令法身菩萨得大利益。始自初阿终邻后茶。抹十方那由他土为尘数增道菩萨不能令尽。盖由如来雨权实二智一味之雨。普等四方俱下者。一切诸四门俱破也。充足求于具足道者。断其深疑起其大信。令入一圆因。控摩诃衍车游于四方。直至道场。大用大力妙能妙益。犹自未尽。复次此力能破二乘之果。二乘怖畏生死入空取证生安隐想。生已度想堕三无为坑。若死若死等苦。已如败种更不还生。智医拱手方药无用。至如涅盘能治阐提。此则为易。阐提心智不灭。夫有心者皆当作佛。非定死人治则不难。二乘灰身灭智。灰身则色非常住。灭智则心虑已尽。焦芽败种。

  复在高原陆地。既聋且痖永无反复。诸教主所弃。诸经方药不行。今则本佛智大妙法药。良色身不灰如净琉璃。内外色像悉于中现令心智不灭。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令客作贱人付菩提家业。高原陆地授佛莲华。其耳一时听十法界声。其舌随一切类演佛音声令一切闻。能以一根遍为众用。即是今经之力用也。上已说佛智力竟。今更重说。如汉末三分。曹公智略当时第一。复劣杨修三十五里。此真丹人智不及外国。外道智如芥比山。一切世人外道智。不及舍利弗智十六分一。二乘智如萤火虫。菩萨智如日光。通菩萨智。如鸿鹄势不及远。别菩萨智如金翅鸟。从一须弥至一须弥别菩萨智如爪上土。比佛智能如十方土。当知佛之智能。至融至即至顿至实不可思议。不纵不横圆妙无比。喻不可尽。问答余经不纯说。

  今经独纯说之。此佛实智力大也。譬如十小牛。乃至一龙十龙。一力士十力士。不如五通人。外五通不如一罗汉。一切罗汉不如一目连。目连不如一身子。身子不如菩萨。菩萨不如别菩萨。别菩萨不如圆菩萨。圆菩萨不如佛。佛迹甚大化复作化。化化无尽无谋而当如修罗琴。一切贤圣无能测者。佛权力既如此。余诸义例可知不复记。二明同异者。问实相体因果宗既通众经。权实二智复云何。答名虽通用力大差别。藏通以二智断四住之疑。生偏真之信。净名虽弹斥二乘及偏行菩萨。亦是界内断疑生信。不能令小乘及方便菩萨。断大疑生大信。大品通意。亦是界内疑断信生。别意虽在界外。亦未断近疑生远信。华严正意。断界外疑生于圆信。亦未断近生远。故权实二名虽复通用。而力大异。今经用佛菩提二智。断七种方便最大无明。同入圆因。破执近迹之情生本地深信。乃至等觉亦令断疑生信。如是胜用岂同众经耶。三别释为两。一别释迹门。二别释本门

  释迹门为十一破三显一

  二废三显一三开三显一

  四会三显一五住一显一

  六住三显一七住非

  三非一显一八覆三显一

  九住三用一十住一用三

  此意通历十妙。一一妙中皆具十意。义推可解(云云)。今就别说者。破三显一。正破三情而显一智何者。昔若初赞佛乘众生没在苦。既不堪闻大。寻念过去佛所行方便力。亦应说三乘。说三乘已齐教封三情。不更愿好者。今破三执显于佛智。故言诸佛法久后要当说真实也。废三显一者。此正废教。虽破其情若不废教。树想还生执教生惑。是故废教。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开三显一者。正就于理傍得约教。约教者。昔教明三人入真。今教明三人得佛也。正约理者。秖是二乘真空自有实相。昔方便不深不能妙见。今开此空即是实相。故言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大经云。为诸声闻开发慧眼。会三显一者。正就于行。大品会宗云。四念处四禅等。皆是摩诃衍。但会其法未会其人。此经人法行俱会。

  故云汝等所行是菩萨道。渐渐修学悉当成佛。低头举手皆成佛道(云云)。住一显一者。此就佛本意。本以实智化物。佛平等说如一味雨。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若以小乘化我则堕悭贪。是事为不可。故知从得道夜常说中道。常说大乘而众生罪故。故使如来以毒涂乳着弊垢衣。方便婆和引令向大。故言虽说种种道其实为一乘(云云)。

  住三显一者。此就佛权智方便化物。寻念过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亦如是。即趣波罗柰。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过去诸佛亦住三乘而显一乘。今佛亦尔。故言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又昔于菩萨前毁訾声闻。然佛实以大乘而得度脱。住非三非一显一者。或约理或约事。约理者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是法不可示。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无性即非三非一。从缘起。即是三缘显一。令会非三非一。约事者即是人天乘。此乘非三亦复非一。常以此乘引入于大。低头举手皆成佛道。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覆三显一者。此就权巧多端。前权前度但除其病。不除其法。法不除故拟化后缘。若破此法后何所用。机息则覆机兴则用。何但佛尔。入实菩萨亦然。若有不信此法。于余深法中示教利喜(云云)。住三用一者。此就法身。妙应眷属前住三显一。是师门。今住三用一是弟子门。如富楼那等实是法身。现作声闻示住于三。而常显一。饶益同梵行者。住一用三者。此就本誓。如华光作佛愿。说三乘而非恶世。今佛亦于宝藏佛所。愿于恶世说此三乘(云云)。但权实大用包括法界。岂止十意而已。为显十妙之用故略言十耳

  破三显一是用智妙废三显一是用说法妙开三显一是用境妙会三显一是用行妙住一显一是用乘妙住三显一是用感应妙住非三非一显一是用神通妙覆三显一是用位妙住三用一是用眷属妙住一用三是用利益妙

  将十用对当十妙。文义相拣大意可解(云云)。二本门力用例为十意。若扶文便。应言开近显远。若取义便应言本迹。秖呼近为迹远为本。名异义同。所言十者

  一破迹显本二废迹显本

  三开迹显本四会迹显本

  五住本显本六住迹显本

  七住非迹非本显本八覆迹显本

  九住迹用本十住本用迹

  通就本门一一妙中。皆具十意。若别论者破迹显本。亦就破情。序品方便宝塔三文。已动执生疑。如文殊答弥勒云。昔八王子师事妙光。妙光先居补处。而王子成佛号曰然灯。弟子今又成佛。号曰释迦。妙光翻为弟子。字曰文殊。动迹执生此疑何由可决。今言非是补处淹缓。亦非弟子超越。良由释迦成道已久。昔示弟子今示作师耳。拂此迹疑显于本智。故言破迹显本也。方便品云。我从久远劫来赞示涅盘道。生死苦永尽。我常如是说。当知。生死久已永尽。非是中间始入涅盘。宝塔涌现证示灭不灭。即迹而常分身皆集。八方不可称数。分身既多。当知成佛久矣。如荷积满池之喻推三品文。已是破迹之渐。所以下方涌出。非寂灭道场受化。亦非他方分身所受化。此两处人。弥勒皆识。而今不识所以惊疑。破此近情显本长远。

  故文云。一切世间皆谓。我释迦牟尼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得三菩提。然我实成佛来。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劫。直举世界问弥勒。弥勒不知其数。何况世界中尘而当可数。此是破近执谓生其远智也。废迹显本者。亦就说法。昔为五浊障重不得远说本地。但示迹中近成。今障除机动。须废道树王城迹中之说。皆是方便执近之心既断。封近之教亦息。

  文云。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即是废一期之迹教。显久远之本说也开迹显本者。此亦就法亦就理。秖文殊所述。然灯佛及久远来。赞示涅盘道。及分身诸佛。如此迹说。以是显本之意。惑者未悟玄旨。今若显本。亦不逈就余途还开近迹。示其本要耳。就理者。但深观方便之迹本理即显。文云。我实成佛已来久远若斯。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若入佛道即于迹得本也。会迹显本者。此则就行。寻迹中诸行。或从此佛行行得记。或从彼佛行行得记。或示己身他身。随机应现长短大小。诸迹悉从本垂。若结会古今。还结迹而显本耳。本迹虽殊不思议一。

  文云。诸善男子。于是中间。我说然灯佛等。又复言其入于涅盘。如此皆是方便分别。即会迹显本意也。住本显本。此就佛本意。即如下方菩萨于空中住。法身佛为法身菩萨说法。法身修道纯说一乘。文云。娑婆世界纯以黄金。为地。人天充满。又云。人众见烧尽我净土不毁。能如是深观是为深信解相。常住此本恒显于本。文云。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岂非住本显本也。住迹显本者。此就迹意。即是释迦住生身而显一。由显一故古佛塔涌。塔涌故召请分身。分身集故幕觅弘经。下方出现幕觅弘经。下方出现弥勒疑问。问故说寿长远。动执遣疑。是为住迹显本也。文云。我以佛眼观其信等诸根。乃至种种方便说微妙法。能令众生发欢喜心也。住非迹非本而显本者。此约绝言冥会。即是非本非迹而能本迹。昔非迹而垂迹。今非本而显本。

  文云。非实非虚非如非异。如斯之事如来明见也。覆迹显本者。亦约机应多端。若执迹障本故覆令不执。更对后机还须用迹。故有师子奋迅之力。文云。以若干言辞因缘譬喻种种说法。所作佛事未曾暂废。住迹用本者。上来住迹显本者。直是迹中随机方便显本地理。今言住迹用本者。即是中间迹至道树。数数生灭他身他事者。皆用本地实因实果。种种本法为诸众生而作佛事。故言住迹用本。此就师为解。若约弟子者。即是本时妙应眷属。住于权迹垂形九道。而用本法利益众生。

  文云。然我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此是住迹而用本时灭度。而示灭度也。住本用迹者。即是本地不动而迹周法界。非生现生非灭现灭。常用此迹利润众生。此义据师。若据弟子者。即是法身菩萨。以不住法住于本地无谋之权。迹用无尽。文云。又善男子。诸佛如来法皆如是。为度众生皆实不虚。佛散赴众缘文小不次。今题来证义。引于寿量文尽。破迹显本会迹显本。别用因妙。开迹显本是别论用本果妙。住本显本是别用本国土妙。废迹显本别论是用本说法妙。住非迹非本别论是用本感应妙。覆迹显本别论是用本神通妙。住迹用本别论是用本寿命妙。亦是用本眷属妙。住本用迹别论是用本涅盘妙。亦是本利益妙(云云)。

  四结成悉檀者。权实二智十用不同。即是一音演说随类各解。迹中破废。令七种方便开佛知见。本中破废恒沙菩萨断疑增道。皆是四悉檀意成熟众生。今束此十用为四悉檀。先束迹门。次束本门。迹又为二。先别束次通束。别者开三显一。住三用一会三归一。此三条属为人悉檀。何者本习此三。今还约三修一。不改途易辙。秖深观此三一理自显。三中有一。不须取舍。故开三显一属为人悉檀。住三用一亦如是。秖就此三而修一道。如富楼那但住声闻。而自饶益亦能饶益同梵行者。即是不改三法能生一解。皆属为人悉檀也。破三废三覆三。此三属对治。其封三疑一斥破其情。废于权教密覆权法。令执病心除入一实道。安住实智中也住三显一住一用三两种。属世界悉檀。何者世界以乐欲为本。若众生欲得三乘之道。不欲闻一实之化故。佛自住一同彼说三。又三乘缘异。如世界隔别。故名世界悉檀也。住三显一亦是世界。何者佛随人法住于方便。调熟显一。故属世界悉檀也。住一显一住非三非一显一。此属第一义悉檀也。通明四悉檀者。秖破三显一得有四种益。何者君子乐闻过。小人恶闻愆。欲知过必改。即为破执除病欢喜奉行。即是世界也。若执住三不能进道。破三从一觉悟心生。善法增进是名为人也。执三是病说一为乐。是名对治也。若闻破三得见理名第一义也。余九种例尔。故知佛之善巧称合机缘。皆令得益。四悉檀之力也(云云)。

  二结本门十用。为四悉檀者。亦有别通二意。住迹显本住本用迹。此属世界悉檀。亦名随乐欲。释如前。开迹显本会迹显本住迹用本。属为人悉檀。不改途更修。还约本法修显本也。释如前。破迹废迹覆迹属对治。住本显本住非本非迹显本。属第一义。释如前。次通约一科。结四悉檀亦如前。余九例亦尔具解(云云)。

  五悉檀同异者。余经亦用四悉檀。破三显一破迹显本等。而与此有异即为两。一迹门明异。二本门明异。迹门异者。三藏中亦用四悉檀破废等意。但为有余无余涅盘(云云)。大品中共般若。亦用四悉檀破立废等意。但悟真理未能久圆(云云)。方等中亦破三显一。于菩萨人有一分同。二乘人不得入实故。十弟子被净名诃。堕八邪不入众数。此是破斥之语。称叹不思议大乘之道。皆用四悉檀意而二乘不悟也。此经用四悉檀意。二乘而得断疑除执。入佛正道受记作佛。故知此经用四悉檀巧妙。文云。言辞柔软悦可众心。身子领解云佛以种种缘譬喻巧言说。其心安如海。我闻疑网断安住实智中。即其义也。问法华显一还藉先破。无前调熟今亦不解。答今日得悟由昔弹诃。但功属此经。名非彼得。譬如百人共围一贼。而攻围之力实赖众人。能擒贼者。得勋不属百人(云云)。此经开权显实。四悉檀大用最为雄猛(云云)。发迹显本四悉檀。永异众经。何者迹中力用已出诸教。本中十用诸经无一。况当有十。迹中悉檀已出诸经。本中悉檀诸经无一。何况有四。可以意推无烦多记也。

 
 
 
前五篇文章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九(下一)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九(上二)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九(上一)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八(下二)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八(下一)

 

后五篇文章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十(上一)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十(上二)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十(下一)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十(下二)

弥勒净土论-第一章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