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十一卷-圆瑛大师(六) |
 
阿难!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乐非常住,久必坏生。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 此四禅九天。温陵曰四禅报境,但有三天,第四无想,乃第三广果别开,此外复有五不还天,乃圣贤别修静虑,与凡夫不同。但以同入舍禅,故于舍心同分中,安立居处。 阿难!复次天人:是指三禅中来者,谓初禅离苦恼,二禅尽忧悬,故云不逼身心。苦恼忧悬是苦因,既皆不逼,是已苦尽则乐生。三禅身心安隐,得无量乐;此天则明乐亦不当受,何以故?乐非常住之法,福业尽时,久必坏生,由是起双舍苦乐之行,苦乐二心,并已舍除,故曰俱时顿舍。正以二心俱舍,名粗重相灭,以坏则苦生,今苦坏双超,舍心不动,即净福性。此定既发,即名为生;故曰如是一类,名福生天。寿一百二十五大劫,身长一百二十五由旬。 辰二 福爱天 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 前天苦乐二心,俱时顿舍,尚未圆融;至此舍定益深,功行纯熟,故曰舍心圆融。胜解清净者:即决定胜解,任持舍定,能所双亡,不为异缘所转,是为清净。然既舍心圆融,无有遮限,而所感净福,亦应无遮,于此无遮福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妙随顺者,大自在也;所有愿求,亦无遮限,得大自在,穷未来际,爱乐随顺也。如是一类,名福爱天,此天之福,于有为界中,最为可爱。寿二百五十大劫,身长二百五十由旬。 辰三 广果天 阿难!从是天中,有二歧路,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 阿难!从是天中,是福爱天中,有二种歧路:一直往道,趣广果天;一迂僻道,趣无想天;心念行业各别也。若于先心:即福爱天,妙随顺心,能令所求如意,今无量净光,即舍俱禅,定深而发光也。于此光中,以四无量心,熏禅福德,增盛圆明,离下地染,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谓广大福德,所感之果也。寿五百大劫,身长五百由旬,水火风三灾,皆不能到。于九地中,名舍念清净地,谓双舍苦乐二念,而得清净也。 辰四 无想天 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 先心是福爱天中,双厌苦乐之心,至广果天,增修福德,令得圆明;至无想天,增修舍定,令期究竟;此二天之分歧也。精研舍心三句,即指增修舍定,深搜细索,相续无有间断。圆穷者:圆满穷究,必求其究竟;舍道者:即以舍定,为涅槃道也。身心俱灭,心虑灰凝者:谓以舍定,灭除舍心,定中浑成一空,故心身俱成泯灭,令其心思缘虑,有若寒灰,凝然不动,但如夹冰之鱼。鱼譬六识,心心所法;冰譬舍定,冬天水结成冰,而鱼夹在冰中,而不能动。此定亦复如是,祗伏六识现行,经五百大劫,定力摄持,报形不坏也。五百劫后,依旧散入轮回。然无想报尽,多皆堕狱,因其在定,未证谓证,以为证阿罗汉,已出生死。后出定毁谤三宝,以佛狂妄说法。说阿罗汉,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以故堕入地狱。 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者:《正脉》云:出其无常之故,正由向二种根本,错乱修习耳。前二句明其错依六识,生死根本,为本修因,强令灰凝。后二句明其反迷识精元明,圆湛不生灭性,而全不知用故也。 初半劫灭者:初生此天,习定半劫,始得想灭,无想定成。后半劫生者:于四百九十九劫半,而想心复生,此定仍坏。有成有坏,终非究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此天依于舍禅,灭除六识,心心所法,令不起现行,故名无想天。但与广果,同修舍禅,故同一处,以是外道故,分二种名耳。初四天别相竟。 卯二 结不动纯熟 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阿难!此四胜流者:并超下地故。一切世间:通指欲界至三禅也,欲界为苦乐所动;初禅苦恼不逼,二禅忧悬不逼,均不为苦动;三禅得无量乐,虽不为苦动,尚为乐动;至此四禅,苦乐双亡,而住舍定,故曰诸苦乐境,所不能动。温陵曰:四禅不为三灾所动,名不动地。然彼器非真常,情俱生灭,虽非无为真境,而有为功用,至此已纯熟矣。 问:不为三灾所动,何言器非真常,情俱生灭?答:他经明此天,天人生时,宫殿园林,随之而生;死时,随之而灭。器即器世间,宫殿园林,而非真常之境;情即有情世间,与之俱生俱灭。虽非无为真常之境:如十地之第八不动地。有所得心者:即修习舍定,认为涅槃,期其必得,名有所得心。正显有为功用纯熟,不加勉强,任运不动也。名为四禅。 《正脉》云:初禅共戒,戒德增上;二禅喜俱,光明增上;三禅乐俱,净乐增上;四禅舍俱,于前三天,福德增上,后一天,舍定增上,此其别也。初四胜流天竟。 寅二 五不还天 分三 卯初 标圣果寄居 二 示五天别相 三 结四天不见 今初 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苦乐双亡,下无卜居,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 此中,即四禅天中,复有五种不还天。梵语阿那含,此云不还,三果圣人,寄居之处。以其于下界中,即欲界中,九品思惑习气,已经断尽,证三果圣位,再不还来欲界受生也。习气者,思惑种子也。乃贪、嗔、痴、慢,任运而起,微细之惑,与生俱生,非同分别中粗惑也。由彼惑难除,故分八十一品,于三界九地,地地各分九品。今断欲界,五趣杂居地中九品,于上、中、下,复各分三品,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受生断之,乃习气与现行皆灭,故云俱时灭尽,证三果也。此乃明圣人断惑之事,有异四禅伏惑不断也。 苦乐双亡,下无卜居者:断欲界地九品之惑尽,故苦亡,欲界无卜居;于初、二、三禅之乐,亦复不受,故乐亡,于色界三禅,亦无卜居;以非其同分也。而所入之定,乃苦乐双亡,舍俱禅故,于四禅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住此以断七十二品思惑,求证阿罗汉果也。 然安立居处,确在同分,而杂修静虑,另有别业。《俱舍》云:杂修静虑,有五品不同,故生五净居天。杂修者,初起无漏观,次起有漏观,后复起无漏观,以有漏无漏,间杂而修故。静虑者,定慧均等之谓;五品者,下、中、上、上胜、上极也。问:何故名为净居?答:三果圣人,于下界中,九品思惑,俱时灭尽,故名为净。净者,所居之处,故名净居也。 卯二 五天别相 分五 辰初 无烦天 二 无热天 三 善见天 四 善现天 五 色究竟天 今初 阿难!苦乐两灭,斗心不交。如是一类,名无烦天。 按五品,此应属下品。苦乐两灭,即双亡义。斗心即欣厌二心,当苦乐未灭时,则厌苦欣乐二心,交战胸中,互为胜负,故曰斗心。今既两灭,是以不交。如是一类,名无烦天。《正脉》云:盛热曰烦,亦状其内心,郁陶热中之象,有斗心者,所不能免,此方不交,初得清凉,故名无烦。寿一千大劫,身长一千由旬。 辰二 无热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