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五)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清净慧!汝等应当以智知之。圆满菩提性者:依圆觉自性而修,自可圆满菩提之性。无取亦无证者:圆满菩提时,寂灭无二,无有能取所取之人,及能证所证之法。无菩萨众生者:以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所以故无。

  ‘觉与未觉时,渐次有差别。

  长行云:一切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幻化灭一分,则显一分觉性,故云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今言觉未觉时者,前约所灭之幻说,今约所显之觉言,如一分尘尽,自得一分镜明也,故云:渐次有差别。

  ‘众生为解碍,菩萨未离觉。入地永寂灭,不住一切相大觉悉圆满,名为遍随顺。

  此明渐次差别之相,虽现差别,不违觉性。众生为解碍者:即彼净解,为自障碍。于彼净时,心生爱著,于净起解,故名净解;不更求断,故成障碍:此信位也。菩萨未离觉者:以三贤观智增明,虽能断净解之碍,然犹住著于能断观智,名为见觉。此能见之见觉未亡,亦成障碍:此贤位也。入地永寂灭,不住一切相者:以入地菩萨,已证平等真如,寂灭一心,故历位常觉不住,不生住著之心。长行云:碍已断灭,无灭碍者,故云:不住一切相;此圣位也。大觉悉圆满,名为遍随顺者:以大觉世尊,万德悉皆圆满,无不具足。长行云:一切障碍,即究竟觉,若见有障可断,断已名觉,即非究竟觉。若见一切障碍,无不是觉,方称究竟觉矣。故得念失念,无非解脱等,十对诸法普融,无取无舍,遍皆随顺,同归圆妙,故云遍随顺:此果位也。

  ‘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供养恒沙佛,功德已圆满,

  末世顿根众生,闻法领解本具觉性,心不生虚妄者,不惟妄念不起,全体都是本地风光。即于妄心亦不息灭也。何以故?以妄元是真故。若如是,则终日住在妄想境中,但对妄想境,不加了知之心,则妄境即是真境。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者,于无了知处,即是真知,不必起心,更辨是真实;此正道人日用安心妙法,一念不生即如如佛也。佛说如是人者:指末世顿根众生,现世闻是法门不生惊畏,即是菩萨乘愿再来,已曾供养恒沙诸佛,功德悉已圆满,即能成就一切种智故。

  ‘虽有多方便,皆名随顺智。’

  此二句,长行无,故此总结。虽有多种度生方便者,皆名随顺权智故也。一四问答,通明观行上根修证竟。

  圆觉经讲义卷第四

  戊二 四问答别明观行中根修证

  己一 二问答三观修行

  庚一 示三观行相

  辛一 威德启请

  于是威德自在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此二四问答,别明观行。中根修证。言别明者,其有二意:一则由一类人,已依前门证入,不必修此,故名为别。一、则此门各各自别,如三观,或单修、或复修、或交修、或全修,成二十五轮,各应一机,故名为别。其所离障,亦各不同。如四相四病,皆是别相,不同前通明观行也。于是威德自在菩萨,起座启请。经家叙仪,三业恭敬如前。

  辛二 正陈请词

  壬一 庆前

  ‘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分别如是随顺觉性令诸菩萨觉心光明,承佛圆音,不因修习而得善利。

  大悲世尊,准如前释。广为三句:谓为我等广开分别如是,而说次第随顺,圆顿随顺诸文,令诸现前菩萨圆觉妙心,慧照光明,照见次第则妄尽觉显,照见圆顿则当下离言。承佛圆音者:佛音具足众音,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故不因修习而得善利,谓亡心顿证,识得自心,即是圆觉;不因修习观行而得如斯善利。暂闻已得善利,况勤而行之。一庆前竟。

  壬二 请后

  癸一 问所修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门,随方来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萨庄严佛国及成菩提,非一方便。

  此问所修之行,由上但闻所证之差别,未闻所修之行门,故此请问。大城,王都也,王所依故。以喻圆觉妙心,为清净法身所依故。外有四门者:从外来入王都,乃有四名,以喻菩萨欲证圆觉,修四法界行皆可入故。但随彼四方所来入之人非止一条路径,以喻菩萨欲证圆觉,依四法界修,随彼根性,其发觉初心,乃有多种方便。一切菩萨者,谓欲证圆觉之人,合随方来者。庄严成佛国土及成就无上菩提,随其根性,非一种方便。如‘楞严经’云:‘方便有多门’,合非只一路也。

  ‘惟愿世尊广为我等,宣说一切方便渐次,并修行人总有几种?

  古德云:‘欲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故云惟愿世尊,以世尊乃过来人也。广为我等,宣说最初发心之方便。所谓随方取便,即下手之工夫也。渐次者,以初圆照二字为成佛之因地故。初云:知是空华,即无轮转。又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此乃上上人圆修顿悟之行。今为中下之机,故请应用何等方便,渐次增进,并能修之人总有几种?一问所修竟。

  癸二 明所为

  ‘令此会菩萨及末世众生求大乘者,速得开悟,游戏如来大寂灭海。’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令此现会菩萨以及未来末世众生,一心求大乘之者,速得大开解悟,发觉初修方便,以及渐次增进之法。游戏如来大寂灭海者:建水月之道场,作梦中之佛事,游戏诸佛如来,大寂灭海之中。作是语已,如是三请。二正陈请词竟。

  辛三 如来赞许

  尔时,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萨,重言善哉者:乃赞其当场一问,利益今后也。汝等乃能为诸现前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方便者:指初修方便,准问词还有渐次二字,今不言者,以初步定千里之程,趣向既定,渐次可知。诫以谛听,许以

  当说。三如来赞许竟。

  辛四 承教静听

  时,威德自在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四承教静听竟。

  辛五 正答所问

  壬一 长行

  癸一 标本举数

  子一 约称性之行以标本

  ‘善男子!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同体平等。于诸修行,实无有二。

  此示法性圆满,平等无二。体居万象之先,故称无上。本妙觉性,周遍十方一切处故,随缘出生,一切诸佛及诸有情,与一切诸法,并及无情,同一体性。如前所云: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故得同体平等,即所谓‘情与无情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则佛性即是诸法之性,诸法之性即是佛性。如‘金刚般若’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也。于诸修行实无有二者:谓于彼诸佛修行一切法,法法平等,悉皆无有二相。如前所云: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贪嗔痴,同是梵行。但契一真,实无有二。一约称性之行以标本竟。

  子二 约随机之行以举数

  ‘方便随顺,其数无量。圆摄所归,循性差别,当有三种。

  此正入证之门。然觉性遍满一切诸法,则法法皆为入证之门。如‘楞严经’所云:‘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故方便随顺,其数无量。但圆摄所归,循顺根性差别,证入浅深,当有三种。然众生根性虽复万殊,而此三观收无不尽。一标本举数竟。

  癸二 正示观门

  子一 泯相澄神观

  丑一 示立行之本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

  若诸菩萨发心修行,必以悟解为先。先要悟解本有真净圆觉妙心,以为观行之本,即成佛正因。依此不生不灭为因地心,然后净治无明习气,称性而修耳。先修奢摩他。此三种梵名,同‘楞严经直解’云:二经列三名,同一梵语。谓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古释奢摩他,此翻云止,以寂静为相,义当空观。三摩钵提,此翻云等至,亦名等持,以幻化为相,义当假观。禅那,此翻云静虑,双离静幻,以寂灭为相,义当中观。然修证必须三观者,以如来藏心具三谛理,谓空藏、不空藏、空不空藏。空,即空观,真谛也。不空,即假观,俗谛也。空不空,即中观,第一义谛也。三观各照一谛,圆摄一心,故曰圆照。以一心圆照,则为顿;以次第各照,则为渐。此憨山依天台三观义,略顺于‘楞严’。‘正脉’不翻,但约义释云:奢摩他,谓开解照了不生灭之自性,微密观照。全取正因佛性,略兼了因为体,是为即定之慧。三摩钵提,谓蹑解起行,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全取正因佛性,略兼缘因为体,是谓即慧之定。禅那,谓历位修证,如是中中流入萨婆苦海。全取正因佛性,略兼缘了二因为体,是为定慧均等。此交光依‘楞严经义’,似有拣于天台。惟我圭峰密祖疏,依本经另立三种观名,冥符楞严;质之憨山、交光,亦不相违,今准用之。第一、奢摩他、为泯相澄神观。自释:泯相者,谓身心客尘永灭;澄神者,取静澄念;观者,心冥所观之境也。第二、三摩钵提,为起幻销尘观。自释:起幻者、谓起诸幻智,以除幻境,变化诸幻,而开幻众。销尘者、从此自觉,根尘无累,自他一体,幻相永离。幻相属尘,永离谓销,非但所观是幻,能观之智亦幻,故皆永离也。第三、禅那,为绝待灵心观。自释:非关真妄,不对有空,直照灵知,而为观行。如文云:不取幻化,及诸静相。又云:超过碍无碍境,又烦恼涅槃,不相留碍,皆绝待灵心义也。一示立行之本竟。

 
 
 
前五篇文章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四)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三)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二)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一)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十)

 

后五篇文章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六)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七)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八)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十一卷-圆瑛大师(十八)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十二卷-圆瑛大师(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